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及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43046发布日期:2019-01-28 13:12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及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及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交通相结合的智能交通使得了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利,比如,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出行信息服务越来越关注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体验,电子支付与智能交通的结合,使得出行服务与消费体验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

目前,智能交通主要体现在二维码支付购票、二维码乘车业务上。二维码支付购票指的是,乘客在自动售票机上选择目的站点以及票数,确认交易,然后使用移动支付二维码的方式完成支付并获得实体票;但是采用二维码支付购票方式进行购票,还是需要对实体票卡以及票卡模块等进行维护,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而二维码乘车业务指的是,乘客通过手机上的购票app开通二维码乘车业务,然后直接通过购票app申请二维码乘车码,使用生成的二维码乘车码进站和出站,采用二维码乘车方式,不需要获取实体票卡,不仅方便出行,也可以减少维护资源。

本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时候发现:二维码支付购票、二维码乘车业务面向的更多的是商旅群体,通过对这个群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由于习惯性,乘客到达车站后的第一反应是前往自动售票机购买单程的实体票,而很少通过在手机上安装购票app来申请二维码乘车码,可见,目前实体票向二维码乘车码的转换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及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实体票向乘车码的转化率,实现乘车码的推广,节约资源。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所述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包括:

乘车码申请装置、乘车码生成装置、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和乘车码验证装置;

所述乘车码申请装置安装在自动售票机上,用以提供给用户进行乘车码购票请求并将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发送给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所述购票信息包括时间信息、站点信息、票价信息和票数信息;所述支付信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和加密签名信息;

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用于根据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并户身份信息将乘车码发送给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

所述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安装在用户终端上,用以接收乘车码并将所述乘车码展示给所述乘车码验证装置;

所述乘车码验证装置安装在自动检票机上,用以验证所述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展示的乘车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自动售票机上的乘车码申请装置进行购票请求,并根据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然后将乘车码发送给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以在自动检票机上进行乘车码验证,实现采用乘车码乘车,提高实体票向乘车码的转化率,实现乘车码的推广,节约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乘车码申请装置包括乘车码申请单元、支付请求单元、支付信息获取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

所述乘车码申请单元,用于提供给用户进行乘车码购票请求;

所述支付请求单元,用于当用户完成乘车码购票请求时,根据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生成车票待支付请求;

所述支付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信息;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车票支付成功时,将所述购票信息和所述支付信息发送给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安装在管理服务器上,包括乘车码申请接收单元、乘车码生成单元和乘车码发送单元;

所述乘车码申请接收单元,用以接收所述购票信息和所述支付信息并发送给所述乘车码生成单元;

所述乘车码生成单元,用以根据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并将生成的乘车码发送给乘车码发送单元;所述乘车码包括时间信息、站点信息、票数信息和加密签名信息;

所述乘车码发送单元,用以接收乘车码,并根据支付信息将所述乘车码发送给所述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乘车码验证装置包括接收单元、验证单元和执行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以接收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展示的乘车码;

所述验证单元,用以验证乘车码的信息;

所述执行单元,用以当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时,打开自动检票机上的闸机。

进一步地,所述乘车码为二维码、条形码或彩码。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所述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用户的乘车码购票请求,获取与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车票信息和支付信息;所述购票信息包括时间信息、站点信息、票价信息和票数信息;所述支付信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和加密签名信息;

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并将所述乘车码发送给用户终端;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显示的乘车码并验证所述乘车码中的信息;

当验证通过时,则打开自动检票机上的闸机。

进一步地,所述响应用户的乘车码购票请求,获取与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具体为:

响应所述用户的乘车码购票请求,获取与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

根据所述购票信息生成车票待支付请求;

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信息,具体为:

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app的第一用户身份信息和第一加密签名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并将所述乘车码发送给用户终端,具体为:

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第一加密签名信息生成乘车码;

根据所述支付app的第一用户身份信息将所述乘车码发送给完成车票支付的用户终端的支付app上。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信息,具体为:

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app的第一用户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身份信息获取与所述支付app绑定的乘车码展示app的第二用户身份信息和第二加密签名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并将所述乘车码发送给用户终端,具体为:

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第二加密签名信息生成乘车码;

根据所述乘车码展示app的第二用户身份信息将所述乘车码发送至用户终端的乘车码展示app上。

进一步地,所述乘车码包括时间信息、站点信息、票数信息和加密签名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通过申请乘车码进行乘车,提高实体票向乘车码的转化率,实现乘车码的推广,减少实体票卡的制卡以及票卡模块维护成本,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车站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乘车码申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乘车码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乘车码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分别为车站的自动售检票系统100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自动售检票系统100包括自动售票机101、管理服务器102和自动检票机103,所述自动售票机101和自动检票机102均与所述管理服务器103通信连接。

所述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200包括乘车码申请装置201、乘车码生成装置202、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203和乘车码验证装置204。

所述乘车码申请装置201安装在自动售票机101上,用以提供给用户进行乘车码购票请求并将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发送给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202。其中,所述购票信息包括时间信息、站点信息、票价信息和票数信息;所述支付信息包括户身份信息和加密签名信息。

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202安装在管理服务器102上,用于根据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并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将乘车码发送给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203。

所述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203安装在用户终端上,用以接收乘车码并将所述乘车码展示给所述乘车码验证装置204。

所述乘车码验证装置204安装在自动检票机103上,用以验证所述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204展示的乘车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终端为智能手机或智能平板,但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乘车码申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车码申请装置201包括乘车码申请单元2011、支付请求单元2012、支付信息获取单元2013和信息发送单元2014。

所述乘车码申请单元2011用于提供给用户进行乘车码购票请求;所述支付请求单元2012用于当用户完成乘车码购票请求时,根据购票信息生成车票待支付请求;所述支付信息获取单元2013用于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信息;所述信息发送单元2014用于当车票支付成功时,将所述购票信息和所述支付信息发送给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202。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乘车码申请单元2011选择终点站、票数以及车票类型并确认购票,所述支付请求单元2012则根据用户的购票信息生成待支付请求,当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后,所述支付信息获取单元2013便可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app的用户身份信息以及加密签名信息,然后所述信息发送端单元2014便将用户的购票信息和对应的支付app的用户身份信息以及加密签名信息发送给乘车码生成装置2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为扫码支付方式,具体地,用户通过用户终端上的支付app向所述自动售票机上的车票待支付请求的扫码窗口展示支付二维码,从而完成购票支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203即为用户终端上的支付app。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203也可为与用户终端上的支付app绑定的乘车码展示app,用户使用支付app完成车票支付后,获取支付app的用户身份信息并根据支付app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与该支付app绑定的乘车码展示app的用户身份信息和加密签名信息,以便乘车码生成装置202根据乘车码展示app的用户身份信息将生成的乘车码发送给乘车码展示app。其中,所述乘车码展示app即为地铁app。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202为安装在管理服务器102上的应用程序。所述管理服务器102为安装在中心机房的服务器,所述中心机房可位于车站内或车站外。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乘车码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202包括乘车码申请接收单元2021、乘车码生成单元2022和乘车码发送单元2023。所述乘车码申请接收单元2021、乘车码生成单元2022和乘车码发送单元2023依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车码申请接收单元2021,用以接收所述购票信息和所述支付信息并发送给所述乘车码生成单元2022。所述乘车码生成单元2022,用以根据购票信息生成乘车码并将生成的乘车码发送给乘车码发送单元2023;其中,所述乘车码包括时间信息、站点信息、票价信息和加密签名信息。所述乘车码发送单元2023,用以接收乘车码,并根据用户身份信息将乘车码发送给所述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2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203为安装在用户终端上的支付app,所述支付app可以为微信、支付宝或地铁app等。所述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203通过支付二维码完成车票的支付,并与所述管理服务器102通信连接,以接收所述乘车码发送单元2023发送的乘车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为采用支付app进行移动支付时该支付app所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所述乘车码发送单元2023根据该支付app的用户身份信息将乘车码发送至该支付app上。比如,当用户采用手机上的支付宝进行乘车码的移动支付时,所述管理服务器102的乘车码生成装置202则获取得到该用户的支付宝的用户身份信息,当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202的乘车码发送单元2023接收到生成的乘车码后,则根据该用户的支付宝的用户身份信息将乘车码发送至该用户的支付宝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可为与所述支付app绑定的乘车码展示app所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所述乘车码发送单元2023根据与所述支付app绑定的乘车码展示app所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将乘车码发送至乘车码展示app上。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支付app为微信或支付宝,所述乘车码展示app为地铁app。例如,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的地铁app与其支付宝账户进行了绑定,当用户采用支付宝进行乘车码的移动支付时,所述管理服务器102的乘车码生成装置202则获取得到该用户的支付宝的用户身份信息以及与该支付宝绑定的地铁app的用户身份信息,当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202的乘车码发送单元2023接收到生成的乘车码后,则根据地铁app的用户身份信息将乘车码发送至该用户的地铁app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车码可为二维码、条形码或彩码。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乘车码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车码验证装置204包括接收单元2041、验证单元2042和执行单元2043。所述接收单元2041用以接收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203展示的乘车码;所述验证单元2041用以验证乘车码的信息;所述执行单元2043用以当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时,打开自动检票机上的闸机。

具体地,所述验证单元2041验证乘车码的信息的过程如下:

识别接收单元2041接收的乘车码中的信息,提取乘车码的加密签名信息,查找管理服务器102中是否存在与该加密签名信息相匹配的信息,若所述管理服务器102存在与该加密签名信息相匹配的信息,则验证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车码乘车系统200应用在城市地铁交通系统中,以下对本实施例所述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200的乘车使用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乘客通过地铁站中的自助售票机上的乘车码申请装置201选择终点站、票数以及车票类型,确认购票。然后通过手机上的支付app向自助售票机上的车票待支付请求的扫码窗口展示支付二维码,从而完成车票的支付。当用户选择的车票类型为乘车码时,自动售票机上的乘车码申请装置201则将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02上的乘车码生成装置202。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202则从所述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以生成乘车码,并将生成的乘车码发送给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app上,其中,所述乘车码至少包括以下信息:时间信息、站点信息、票价信息和加密签名信息。乘客需要进入地铁站时,将其手机的支付app接收到的乘车码展示到车站进站处的自助检票机的乘车码读取处,所述乘车码验证装置204则会接收到所述乘车码,然后对所述乘车码的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则打开自动检票机上的闸机,此时,乘客即可通过闸机进入地铁站;当乘客到站时,再次将该乘车码展示到出站处的自助检票机的乘车码读取处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所述自动检票机上的闸机将被打开,使乘客通过,从而完成整个乘车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乘车码乘车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自动售票机上的乘车码申请装置进行购票请求,并根据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然后将乘车码发送给用户终端上的乘车码接收展示装置,以在自动检票机上进行乘车码验证,实现采用乘车码乘车,提高实体票向乘车码的转化率,实现乘车码的推广,节约资源。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所述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响应用户的乘车码购票请求,获取与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车票信息和支付信息。

s302、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并将所述乘车码发送给用户终端。

s303、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显示的乘车码并验证所述乘车码中的信息。

s304、当验证通过时,则打开自动检票机上的闸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购票信息包括时间信息、站点信息、票价信息和票数信息;所述支付信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和加密签名信息;所述乘车码包括时间信息、站点信息、票数信息和加密签名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响应用户的乘车码购票请求,获取与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具体为:

响应所述用户的乘车码购票请求,获取与乘车码购票请求对应的购票信息;

根据所述购票信息生成车票待支付请求;

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信息,具体为:

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app的第一用户身份信息和第一加密签名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并将所述乘车码发送给用户终端,具体为:

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第一加密签名信息生成乘车码。

根据所述支付app的第一用户身份信息将所述乘车码发送给完成车票支付的用户终端的支付app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付app为安装在用户终端的微信、支付宝或地铁app,但不限于此。

下面以支付宝为例进行具体地说明:

用户通过用户终端上的支付宝的付款码进行乘车码支付,当支付成功后,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202将获取该用户终端的支付宝的第一用户身份信息和第一加密签名信息,并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支付宝的第一加密签名信息生成乘车码,然后根据所述支付宝的第一用户身份将所述乘车码发送到支付宝上。当用户需要进站时,将支付宝接收到的乘车码展示给自动检票机,自动检票机上的闸机即可打开。

此外,对于用户通过用户终端上的地铁app进行扫码付款,具体为通过与其绑定的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进行扣费付款,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信息,具体为:

获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完成车票支付的支付app的第一用户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身份信息获取与所述支付app绑定的乘车码展示app的第二用户身份信息和第二加密签名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支付信息生成乘车码并将所述乘车码发送给用户终端,具体为:

根据所述购票信息和第二加密签名信息生成乘车码。

根据所述乘车码展示app的第二用户身份信息将所述乘车码发送至用户终端的乘车码展示app上。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支付app为支付宝、微信或其他支付app,所述乘车码展示app为地铁app,所述乘车码展示app的用户账号与所述支付app的用户账号绑定。

以下以支付app为支付宝为例进行具体地说明:

用户通过用户终端上的支付宝的付款码进行乘车码支付,当支付成功后,所述乘车码生成装置202将获取该用户终端的支付宝的第一用户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身份信息获取与该支付宝的用户账号绑定的地铁app的第二用户身份信息和第二加密签名信息,然后根据用户的购票信息和地铁app的第二加密签名信息生成乘车码,并更具所述地铁app的第二用户身份信息将所述乘车码发送到地铁app上。当用户需要进站时,将地铁app接收到的乘车码展示给自动检票机,自动检票机的闸机即可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乘车码的乘车控制方法,通过申请乘车码进行乘车,提高实体票向乘车码的转化率,实现乘车码的推广,减少实体票卡的制卡以及票卡模块维护成本,节约资源。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