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器械中转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6884发布日期:2018-09-11 22:2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术后器械中转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术室对手术器械的清洁要求非常高。通常在手术结束后,手术人员需要将使用过的一系列器械集中存放在中转存储设备中,通常中转存储设备为存储柜。存储后,有专业的人员对中转存储设备中的器械进行清点,并取出进行集中清洁消毒。

术后器械中转存储设备是用在手术后对器械进行中转存储的一种设备,具体地,手术结束后将器械存储在中转存储设备中,再由专业的人员对中转存储设备中的器械进行清点,并取出进行集中清洁、消毒,处理完毕后的器械存放在指定设备中,等待下一次使用。

存储设备的使用者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将器械存放在存储设备中的医生或者护士,此时存储的器械为手术后的器械,器械上占有各种污染物需要清洗、消毒;第二类是将存放在存储设备的器械取出的护工或者清洁人员,并将这些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并合理保存。在对器械进行存放和取出的过程中,现有技术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第一,器械的回收与存放没有严格的记录及追踪,存放者的身份并未被核实,同时器械的种类、数量、受污染情况及存放时间等信息没有进行储存;进一步地,取出者的身份并未被核实,取出器械的种类、数量、受污染情况、存放时间等信息与存放时的信息是否对应也无法得知。当器械的存取发生一定问题时,例如其中某一个器械掉落在置物空间中,而取用者并未发现,在后续核对器械过程中,由于少了一个器械,向取出者问责并不完全合理,而向存入者问责又找不到人或者拿不出证据,使得器械管理薄弱。

第二,如第一个问题中,掉落的器械难以寻找到,必须挨个打开存储柜进行查看,直到取出器械。同时掉落的器械没有得到消毒,对柜体1造成了污染,即便取出了器械,柜体1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清洗、消毒,此后再存入器械时,会对器械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术后器械中转存储设备,器械的存储和取出均需要对身份进行识别和监控,明确责任划分,同时,发生器械遗落时能够提示使用者处理,器械管理更加合理有效。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术后器械中转存储设备,包括:由多个独立置物空间组成的柜体,还包含:识别装置,识别装置设置在柜体外部,识别装置包括对存入或取出器械人员进行识别的身份识别组件,以及对器械进行识别的器械识别组件;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置物空间内部的扫描组件,以及设置在柜体外部的显示组件,显示组件用于显示扫描组件扫描置物空间内器械的信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身份识别组件包括摄像头和读卡器,读卡器读取持卡人的信息并通过摄像头进行核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器械识别组件为对器械上条形码或二维码数据进行读取的扫码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扫描组件为红外线感应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显示组件为显示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显示组件为触摸屏,用于设置并显示置物空间内器械的信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还设置有杀菌装置,杀菌装置设置在置物空间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杀菌装置为紫外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术后器械中转存储设备,通过设置识别装置,对人员和器械进行识别,并通过监控装置对置物空间内的器械的信息进行监控,使得发生器械遗落时能够提示使用者处理,器械管理更加合理有效,责任划分更加明确。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术后器械中转存储设备,通过设置杀菌装置对置物空间内的器械进行杀菌消毒,避免了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术后器械中转存储设备的示意图。

图中:

1、柜体;11、置物空间;

2、识别装置;21、身份识别组件;211、摄像头;212、读卡器;22、器械识别组件;

3、监测装置;31、扫描组件;32、显示组件;

4、杀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术后器械中转存储设备图,从图1中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术后器械中转存储设备为柜体结构,具体地,柜体1由多个独立置物空间11组成,即置物空间11相互之间不连通,避免了置物空间11的交叉污染,图1中置物空间11为可以打开的窗口结构,也可以设置为抽屉等结构,即置物空间11的结构形式并不做限定。

在柜体1外部设置识别装置2,识别装置2包括身份识别组件21和器械识别组件22。具体地,身份识别组件21的作用是对存入或取出器械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的,包括摄像头211和读卡器212,读卡器212读取持卡人的信息并通过摄像头211进行核验,即,用摄像头211和读卡器212配合来验证持卡人的身份,以防止没有权项的其他人员,盗用卡片对器械进行存储或取出等情况;同时,在身份识别的同时,还对相关人员存入和取出的时间进行记录,以便于后续确认权责。器械识别组件22的作用,是对存入或取出的器械进行识别。具体地,器械识别组件22通常设置为对器械上条形码或二维码数据进行读取的扫码器,即通过扫码将器械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中进行储存,同时,对身份识别组件21识别出的存入或取出该器械的人员进行匹配储存。识别装置2的设置,使得无论何时、何人使用该设备,均保存有有效的记录。

在柜体1上还设置有监测装置3。具体地,监测装置3包括设置在置物空间11内部的扫描组件31,以及设置在柜体1外部的显示组件32。扫描组件31通常设置为红外线感应装置,即,扫描组件31会对置物空间11内部进行扫描,判断该置物空间11的存储状态,即该置物空间11内部存放了器械、置物空间11内部为闲置的状态或者置物空间11内部有器械被遗落,从而对置物空间11内部的信息显示在显示组件32上。显示组件32通常为显示屏,可以显示置物空间11内部的信息,进一步地,显示组件32还可以设置为触摸屏,与显示屏相比,触摸屏还可以设置置物空间11内器械的信息。例如,当手术器械为高污染或感染性的器械,为了防止对置物空间11造成污染,存入者可以通过触摸屏将该置物空间11内的器械设置为高污染或感染性,提醒后续取出人员尽快处理。

优选地,置物空间11内部还设置有杀菌装置4,通常情况下,杀菌装置4设置为紫外灯,置物空间11内部的器械能够得到初步的杀菌、消毒,也能对置物空间11本体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避免二次污染。

实际使用过程如下:

第一步,识别装置2识别存放者和器械的信息;

存放者拿着手术后的器械,在读卡器212上刷卡,识别个人信息,摄像头211识别存放者是否与卡片相一致。然后,将器械进行识别,即将器械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对准器械识别组件22,读取器械的信息。同时将存放者的个人信息与器械的信息一起存储起来。同时,系统记录存放的时间点。

第二步,监测装置3检测器械的状态;

器械放入置物空间11中,扫描组件31对置物空间11进行扫描,并在显示组件32上显示该置物空间11存放了器械。同时,存放者可以通过显示组件32(此时为触摸屏)设置该置物空间11内器械的状态,例如设置为高污染或感染性,提醒后续取出人员尽快处理。

第三步,杀菌装置4对置物空间11中的器械进行一定的杀菌,同时,系统记录杀菌的时间段;

第四步,识别装置2识别取出者和器械的信息;

取出者在读卡器212上刷卡,识别个人信息,摄像头211识别取出者是否与卡片相一致。然后将器械取出,系统记录取出的时间点。

第五步,监测装置3检测器械的状态。

第一种情况,扫描组件31对置物空间11进行扫描,并在显示组件32上显示该置物空间11没有存放器械,即该置物空间11为空闲状态。

第二种情况,扫描组件31对置物空间11进行扫描,而置物空间11内遗落了器械,此时在显示组件32上显示该置物空间11有遗落的存放器械,即该置物空间11为非正常状态,提醒工作人员检查该置物空间11,系统记录非正常状态的时间段。

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从存入到取出,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器械,以及每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在系统中都有相应的记录,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相应可以检查的记录。因此,器械管理更加合理有效,责任划分更加明确。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