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共享充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859发布日期:2019-04-20 03:0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共享充电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充电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移动终端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而移动终端中的电量则是影响到移动终端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然后很多在外出的时候容易忘记带充电线,无法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同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共享设备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关技术的共享充电线中,充电接头包括插接头,所述插接头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相匹配,但是由于现在移动终端型号的区别,不同移动终端配备不同的充电接口,例如:micro USB接口、Lightning接口或USB Type-c接口,共享充电线的插接口只能满足其中一种需求;市面上同时配备三种插接头的充电线确实能满足不同接口使用需求,但是结构复杂,导线数量较多,不易于携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共享充电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可匹配不同型号移动终端的共享充电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二维码及按键;

控制装置,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于控制所述共享充电线中电路的导通或断开;

充电插头,用于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及

充电接头,用于与待充电的移动终端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接头包括连接端和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嵌设于所述连接端内并与移动终端中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连接端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真空吸盘,其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的边缘弯折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嵌设于所述本体部。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头连接;

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头连接,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所述输出端上设有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输出端上电路的导通或断开;及

控制端,用于匹配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扫描所述二维码进行获取并通过所述按键输入的密码与所述控制端中密码算法得到的密码是否一致,若两者一致,发送充电开始信号给所述电子开关,控制所述电子开关开启,输出电流供移动终端充电。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计时器,用于统计所述输出端的充电时间,在充电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发送充电完成信号给所述控制端,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电子开关断开,结束充电。

优选的,所述输出端充电时间的预设时长为3小时。

优选的,所述二维码及所述按键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面。

优选的,所述二维码存储有所述共享充电线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所述共享充电线的产品编号、计费方式及密码发送入口,所述密码发送入口与云端服务器通讯连接,用户访问所述密码发送入口后,云端服务器向用户的移动终端下发密码;所述按键用于输入所述密码。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提供的共享充电线的充电接头包括连接端及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嵌设于所述连接端内并与移动终端中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相匹配,实现了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简化了共享充电线的结构,同时,所述连接端设置为中空吸盘结构,能多次重复使用,符合共享使用的理念,并且结构简单,使用快捷方便;再者,所述连接端贴附于移动终端的外表面,减少了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距离,减少了充电过程中能量的损失,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充电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充电线的模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充电线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为扫描所述二维码后,移动终端的界面参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享充电线100,所述共享充电线100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用于给移动终端200充电,所述移动终端200 包括无线充电接收装置210。

所述共享充电线100包括充电插头1、壳体2、控制装置3及充电接头 4。

所述充电插头1用于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所述壳体2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壳体2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 材料制成,电气性能优良,并具有耐疲劳性及耐热老化性,使用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观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的外表面设有二维码21及按键22,所述二维码21及按键22位于所述壳体2的同一面。所述二维码21存储有所述共享充电线100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所述共享充电线100的产品编号、计费方式及密码发送入口,所述密码发送入口与云端服务器通讯连接。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扫描所述二维码21之后可查询到所述共享充电线100 的产品编号、计费方式及密码发送入口,用户访问所述密码发送入口后,云端服务器向用户的移动终端下发密码;所述密码发送入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不同的密码发送入口对应不同的计费方式,用户可以自由进行选择,使用方便。

所述按键22用于输入所述密码,更进一步的,所述按键22可以是机械式按键,也可以是虚拟式按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所述控制装置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于控制所述共享充电线100 中电路的导通或者断开,所述控制装置3与所述充电插头1之间通过导电线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输入端31、输出端32、控制端33及计时器34。

所述输入端31与所述充电插头1电连接,用于电流的输入;所述输出端32与所述充电接头4电连接,用于电流的输出。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端 32上设置有电子开关320,所述电子开关320用于控制对应输出端32上电路的导通或断开。

所述控制端33用于匹配用户用过移动终端扫描所述二维码21进行获取并通过所述按键22输入的密码与所述控制端33中密码算法得到的密码是否一致,若两者一致,则发送充电开始信号给所述电子开关320,控制所述电子开关320开启,输出电流供所述移动终端200充电。优选的,所述控制端33为单片机。

所述计时器34用于统计所述输出端21的充电时间,在充电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发送充电完成信号给所述控制端33,所述控制端33控制所述电子开关320断开,结束充电。

所述输出端32充电时间的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端32充电时间的预设时长为3小时。

所述充电接头4用于与待充电的所述移动终端200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头4包括连接端41及无线充电发射装置42,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42 嵌设于所述连接端1内。

具体的,连接端41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真空吸盘,其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本体部411及所述本体部411的边缘弯折延伸的延伸部422,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42嵌设于所述本体部411。

请参阅图3,使用时,将所述连接端41吸附于所述移动终端200的背面,此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42贴近所述移动终端200的背面,与所述移动终端200内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210距离较近,可以减少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节约能源,并且提高了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42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210配合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无线充电的原理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共享充电线100和所述移动终端200之间采用无线充电进行充电,简化了传统充电线的结构,可以满足不同型号手机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41为真空吸盘,可以方便快捷的与所述移动终端200连接,其吸附于所述移动终端200的背面,不会影响所述移动终端 200在充电时的正常使用;并且能多次重复使用,符合共享使用的理念;再者,所述共享充电线100整体体积较小,方便收纳携带。

请参阅图4,举例说明:通过移动终端扫描所述二维码21后,用户需要充电3小时时,则可访问所述密码发送入口,进入费用支付页面,费用支付完成后,云端服务器接收到访问请求,向用户的移动终端下发密码,用户通过所述按键22输入密码,所述控制端33将输入的密码与所述控制端33中密码算法得到的密码进行比对,若两者一致,则发送充电开始信号给所述电子开关320,控制所述电子开关320开启,同时,所述计时器34 开启,自动进入3小时的倒计时,此时用户需要将所述连接端41吸附于移动终端200的背面,开始充电;计时完成后,所述计时器34向所述控制端33发送充电完成信号,所述控制端33控制所述电子开关320断开,充电完成。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提供的共享充电线100的充电接头4包括连接端41及无线充电发射装置42,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42嵌设于所述连接端41内并与移动终端200中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210相匹配,实现了移动终端100的无线充电,简化了共享充电线100的结构,同时,所述连接端设41置为中空吸盘结构,能多次重复使用,符合共享使用的理念,并且结构简单,使用快捷方便;再者,所述连接端41贴附于移动终端200的外表面,减少了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42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210的距离,减少了充电过程中能量的损失,节约能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