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配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7938发布日期:2019-06-26 00:5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药物配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物配给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医院门诊每天出入的患者数量急剧上升。在医生诊断检测结束之后,一般需要药剂师配合进行抓药。然后,药剂师再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抓取相应份量的药品、分别包装给予患者。目前固体药品(如片剂、胶囊等)常见的包装形式主要有塑料瓶包装、泡罩包装或者铝塑条形复合膜包装,这样包装结构通常需要人为打开包装并取出药品,因此抓药过程相当繁琐、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在患者很多的情况下,排队取药也将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而制约了医院现代化的运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医院采用人工抓药的方式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药物配给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药物配给设备,用于自动分离和配给药物,包括自动配药单元,所述自动配药单元包括储药装置及药物分离装置,所述储药装置用于存储待配给的药物,所述药物分离装置用于将存储在所述储药装置中的药物分离出来。

可选地,所述储药装置包括用于存储待配给的药物的储药卷带,所述储药卷带包括用于承载药物的承载部件及与所述承载部件连接的密封部件,所述承载部件与所述密封部件构成容置药物的密闭空间。

可选地,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药物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分离机构,所述第一分离机构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承载部件分离,以将待配给的药物从所述密闭空间中分离出来。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离机构包括与所述密封部件连接的第一卷盘,所述第一卷盘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卷盘转动,以使所述密封部件可卷绕在所述第一卷盘的外周上。

可选地,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药物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分离机构,所述第二分离机构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承载部件与所述密封部件分离,以将待配给的药物从所述密闭空间中分离出来。

可选地,所述第二分离机构包括与所述承载部件连接的第二卷盘,所述第二卷盘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卷盘转动,以使所述承载部件可卷绕在所述第二卷盘的外周上。

可选地,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储药装置还包括第三卷盘,所述储药卷带卷绕在所述第三卷盘的外周上,所述第三卷盘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卷盘转动,以传送所述储药卷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伺服电机;

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多个套设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电磁离合器,多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一卷盘一一对应地套装在多个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外,以使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可驱动多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一卷盘相互独立转动;

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多个套设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电磁离合器,多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二卷盘一一对应地套装在多个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外,以使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可驱动多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二卷盘相互独立转动;

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多个套设在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三电磁离合器,多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三卷盘一一对应地套装在多个所述第三电磁离合器外,以使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可驱动多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三卷盘相互独立转动。

可选地,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多个锁紧组件,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包括多个分段轴,多个所述第三电磁离合器一一对应地套设在多个分段轴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段轴通过所述锁紧组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可驱动多个所述分段轴同时转动。

可选地,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第四驱动机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连接块及锁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锁槽,所述分段轴内设置有凹陷部,所述锁块转动连接在所述凹陷部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段轴内的凹陷部对接以形成滑槽,所述连接块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沿所述滑槽在锁紧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滑动;

所述连接块在所述锁紧位置,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所述锁块锁紧在所述锁槽内,所述连接块容置在两个所述分段轴的凹陷部内;

所述连接块在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所述锁块脱离所述锁槽,所述连接块容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分段轴的凹陷部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药物配给设备,储药装置用于存储待配给的药物,药物分离装置用于将存储在所述储药装置中的药物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实现自动分离及配给药物,从而可提高配给药物的工作效率。该药物配给设备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抓药的方式,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因而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现代化运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药物配给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药物配给设备的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药物配给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药物配给设备的基带与密封膜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药物配给设备的分段轴锁紧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药物配给设备的分段轴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储药装置;11、储药卷带;111、基带;1111、储药槽;1112、第一拉带孔;1113、第二拉带孔;1114、空基带段;1115、储药带段;112、密封膜;1121、硬质膜段;12、第三卷盘;

2、药物分离装置;21、第一分离机构;211、第一卷盘;22、第二分离机构;221、第二卷盘;2211、第一卡接凸起;2212、第二卡接凸起;

3、导向机构;31、导向槽;

4、药物承接装置;41、输送机构;411、第一导轨;412、第二导轨;413、第一滑块;414、第二滑块;415、第四伺服电机;416、第五伺服电机;42、承接元件;421、承接托盘;

5、锁紧组件;51、连接块;511、锁槽;512、第三通孔;52、锁块;

6、分段轴;61、凹陷部;611、第一通孔;612、凹槽;62、第二通孔;

7、恒温湿贮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药物配给设备,用于自动分离和配给药物,包括自动配药单元,所述自动配药单元包括储药装置1及药物分离装置2,所述储药装置1用于存储待配给的药物,所述药物分离装置2用于将存储在所述储药装置1中的药物分离出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药物配给设备,储药装置1用于存储待配给的药物,药物分离装置2用于将存储在所述储药装置1中的药物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实现自动分离及配给药物,从而可提高配给药物的工作效率。该药物配给设备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抓药的方式,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因而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现代化运营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储药装置1包括用于存储待配给的药物的储药卷带11。所述储药卷带11包括用于承载药物的承载部件及与所述承载部件连接的密封部件,所述承载部件与所述密封部件构成容置药物的密闭空间(图中未示出)。由于待配给的药物存储在该密闭空间内,因此可防止其受潮或者受外界细菌污染而影响其药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药物分离装置2包括第一分离机构21,所述第一分离机构21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承载部件分离,以将待配给的药物从所述密闭空间中分离出来。这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分离机构21带动密封部件与承载部件分离,进而可实现自动地将待配给的药物从密闭空间中分离出来,有利于提高药物配给的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一分离机构21包括与所述密封部件连接的第一卷盘211,所述第一卷盘211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卷盘211转动,以使所述密封部件可卷绕在所述第一卷盘211的外周上。当第一驱动机构正向运动(或反向运动)时,第一卷盘211带动密封部件旋转运动,使得密封部件可卷绕在第一卷盘211的外周上,这样可减小第一分离结构及密封部件占用的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药物分离装置2还包括第二分离机构22,所述第二分离机构22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承载部件与所述密封部件分离,以将待配给的药物从所述密闭空间中分离出来。这样,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分离机构22带动承载部件与密封部件分离,进而可实现自动地将待配给的药物从密闭空间中分离出来,有利于提高药物配给的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二分离机构22包括与所述承载部件连接的第二卷盘221,所述第二卷盘221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卷盘221转动,以使所述承载部件可卷绕在所述第二卷盘221的外周上。当第二驱动机构正向运动(或反向运动)时,第二卷盘221带动承载部件旋转运动,使得承载部件可卷绕在第二卷盘221的外周上,这样可减小第二分离结构及承载部件占用的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承载部件为基带111,所述密封部件为密封膜112,所述基带111上形成有多个储药槽1111,所述密封膜112密封连接在所述储药槽1111上以形成所述密闭空间。具体的,所述密封膜112包括硬质膜段1121,该硬质膜段1121上设置有用于记录药物信息的芯片(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卷盘211的外周上设置有卡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硬质膜段1121卡接在所述卡槽中,以实现所述密封膜112与所述第一卷盘211的固定连接。所述基带1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第一拉带孔1112,所述基带111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第二拉带孔1113,所述第二卷盘221的外周上相对设置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第一卡接凸起2211及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第二卡接凸起2212,所述第一卡接凸起2211卡接在所述第一拉带孔1112中,所述第二卡接凸起2212卡接在所述第二拉带孔1113中,以实现所述基带111与所述第二卷盘221的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基带111包括空基带段1114及储药带段1115,储药带段1115上设置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储药槽1111,空基带111上无需设置储药槽1111,这样可节约加工成本、避免浪费。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件也可为塑料,所述密封部件为锡纸箔。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储药装置1还包括第三卷盘12,所述储药卷带11卷绕在所述第三卷盘12的外周上,所述第三卷盘12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卷盘12转动,以传送所述储药卷带11。当第三驱动机构正向运动(或反向运动)时,第三卷盘12转动以传送卷绕在其外周上的储药卷带11。并且,当第三驱动机构反向运动(或正向运动)时,第三卷盘12转动以使得储药卷带11可卷绕在其外周上,这样便于回收已取尽药物的储药卷带1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自动配药单元还包括导向机构3,所述导向机构3用于导向及传送所述药物分离装置2分离得到的药物。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导向槽31,所述导向槽31上设置有检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该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药物从导向槽31中掉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伺服电机。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数量为二十个,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二十个套设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电磁离合器(图中未示出),二十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一卷盘211一一对应地套装在二十个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外,以使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可驱动二十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一卷盘211相互独立转动。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二十个套设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电磁离合器(图中未示出),二十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二卷盘221一一对应地套装在二十个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外,以使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可驱动二十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二卷盘221相互独立转动。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二十个套设在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三电磁离合器(图中未示出),二十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三卷盘12一一对应地套装在二十个所述第三电磁离合器外,以使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可驱动二十个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第三卷盘12相互独立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配药单元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十个或三十个。相应地,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及第三电磁离合器的数量也为十个或三十个。

具体的,当需要取其中一个第三卷盘12上的药物时,套装在该第三卷盘12内的第三电磁离合器与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吸合,这样第三伺服电机可驱动该第三卷盘12转动以运送基带111及密封膜112。同时,套装在相应的第二卷盘221(即与该第三卷盘12上的基带111固定连接的第二卷盘221)内的第二电磁离合器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吸合,这样第二伺服电机可驱动该第二卷盘221转动以带动基带111与密封膜112分离,且基带111可卷绕在该第二卷盘221的外周上。套装在相应的第一卷盘211(即与该第三卷盘12上的密封膜112固定连接的第一卷盘211)内的第一电磁离合器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吸合,这样第一伺服电机可驱动该第一卷盘211转动以带动密封膜112与基带111分离,且密封膜112可卷绕在该第一卷盘211的外周上,这样就可实现该第三卷盘12上的基带111与密封膜112自动分离,从而自动获取该第三卷盘12上存储的药物,这种取药方式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药物配给的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及图5所示,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药物承接装置4,所述药物承接装置4用于承接并输送从所述导向机构3中掉落的药物。所述药物承接装置4包括输送机构41及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41上的承接元件42,所述承接元件42用于承接从所述导向机构3中掉落的药物,所述输送机构41用于输送所述承接元件42承接的药物。具体地,所述承接元件42为承接托盘421,所述输送机构41包括第一导轨411、第二导轨412、第一滑块413、第二滑块414、第四伺服电机415及第五伺服电机416,所述第二导轨412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413上,所述承接托盘421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414上,所述第四伺服电机415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413在所述第一导轨411上滑动,所述第五伺服电机416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块414在所述第二导轨412上滑动,这样可实现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承接托盘421运动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承接待配给的药物并将药物运送至药物配给设备的取药口。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多个锁紧组件5,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包括多个分段轴6,多个所述第三电磁离合器一一对应地套设在多个分段轴6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段轴6通过所述锁紧组件5连接,以使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可驱动多个所述分段轴6同时转动,这样可以实现通过同一伺服电机驱动任意一第三卷盘12转动。并且,当其中一个第三卷盘12上存储的药物取尽时,通过锁紧组件5使得这些分段轴6由原来的连接成一体的状态变成独立个体的状态,这样可以实现单独拆除该第三卷盘12而无需移动其余的第三卷盘12,从而简化了更换第三卷盘12的过程,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第四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锁紧组件5包括连接块51及锁块52,所述连接块51上设置有锁槽511,所述分段轴6内设置有凹陷部61,所述锁块52转动连接在所述凹陷部61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段轴6内的凹陷部61对接以形成滑槽,所述连接块51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沿所述滑槽在锁紧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滑动。所述连接块51在所述锁紧位置,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所述锁块52锁紧在所述锁槽511内,所述连接块51容置在两个所述分段轴6的凹陷部61内。所述连接块51在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所述锁块52脱离所述锁槽511,所述连接块51容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分段轴6的凹陷部61内。

所述凹陷部61包括沿所述分段轴6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611及形成在所述第一通孔611的内壁上且向内凹陷的凹槽612,所述锁块52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612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段轴6内的第一通孔611对接形成所述滑槽,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所述分段轴6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凹槽612的第二通孔62,所述连接块51内设置有与所述锁槽511连通的第三通孔512,所述第二通孔62及第三通孔512与所述气缸连通,以提供驱动所述锁块52的气压。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611为方形孔,所述连接块51为方形块,这样方形块只能在方形孔内滑动,两者之间不会存在相对的转动。

具体的,在解锁时,通过气缸往连接块51内的第三通孔512通入正气压,在压力作用下,转动连接在分段轴6的凹槽612内的锁块52脱离连接块51上的锁槽511(即锁块52由图7中的倾斜状态变成图8中的与分段轴6平行状态),然后气缸推动连接块51在滑槽内滑动至解锁位置(即图8中的一个分段轴6内只有一个连接块51),更换其中一个第三卷盘12时连同第三电磁离合器、分段轴6及连接块51一起拆掉。再次锁紧时,气缸复位,通过气缸往连接块51内的第三通孔512通入负压,然后气缸推动连接块51在滑槽内滑动至锁紧位置(即由图8中的一个分段轴6内只有一个连接块51变成图7中的连接块51的一部分在一分段轴6内、连接块51的另一部分在相邻的另一分段轴6内),同时气缸通过分段轴6上的第二通孔62往凹槽612内通入气压,在压力作用下,转动连接在分段轴6的凹槽612内的锁块52锁紧在连接块51上的锁槽511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所述密封膜112上设置有用于记录药物信息的芯片(图中未示出),所述承接托盘421上设置有用于识别所述芯片的对码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芯片、对码传感器及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当具体取药物时,药物配给设备的控制系统发送控制信号,使得承接托盘421上的对码传感器与密封膜112上的芯片识别对应。并且,在导向槽31上设置有检测传感器,以检测是否有药物从导向槽31中掉落。通过该控制系统,可以保证药物配给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取药过程的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药物配给设备还包括恒温湿贮仓7,所述自动配药单元及所述药物承接装置4均设置在所述恒温湿贮仓7内,这样使得药物可在更安全的环境中得以保存,避免外界环境对药物造成污染而影响其药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药物配给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药物配给设备的控制系统读取病人取药信息,控制系统发送信号给第四伺服电机415及第五伺服电机416,第四伺服电机415及第五伺服电机416接收到取药信号后,驱动第一滑块413及第二滑块414运动进而带动承接托盘421移动,当承接托盘421上的对码传感器与第三卷盘12的密封膜112上的芯片识别对应后,控制系统驱动第三伺服电机转动,套装在该第三卷盘12内的第三电磁离合器与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吸合,第三伺服电机可驱动该第三卷盘12转动以运送基带111及密封。同时,控制系统驱动第二伺服电机转动,套装在相应的第二卷盘221(即与该第三卷盘12上的基带111固定连接的第二卷盘221)内的第二电磁离合器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吸合,第二伺服电机可驱动该第二卷盘221转动以带动基带111与密封膜112分离,且基带111可卷绕在该第二卷盘221的外周上。同时,控制系统驱动第一伺服电机转动,套装在相应的第一卷盘211(即与该第三卷盘12上的密封膜112固定连接的第一卷盘211)内的第一电磁离合器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吸合,第一伺服电机可驱动该第一卷盘211转动以带动密封膜112与基带111分离,且密封膜112可卷绕在该第一卷盘211的外周上。然后,从基带111上的储药槽1111中分离出来的药物通过导向槽31落入承接托盘421中。等取药结束后,第四伺服电机415及第五伺服电机416驱动第一滑块413及第二滑块414运动,以使承接托盘421将承接药物运送至药物配给设备的取药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药物配给设备,密封膜112上设置有用于识别药物信息的芯片,承接托盘421上设置有用于识别该芯片的对码传感器,这样方便管理和追溯药物的批次来源及有效期,有利于提高取药过程的安全性。其次,基带111与密封膜112自动分离的过程是在恒温湿贮仓7中进行的,而且药物通过单独的导向槽31落入承接托盘421中,这样使得药物在更安全的环境中得以良好保存,避免设备长期使用造成药物之间相互污染。此外,该药物配给设备在药物配给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了药物配给的工作效率,而且这种病人和药物各自身份相互确认的方式,可实现医生远距离问诊、病人就近取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