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工业产品的智慧物流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9630发布日期:2019-08-09 20:3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工业产品的智慧物流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物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升降工业产品的智慧物流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需要有专门储存区域对货源进行管理,以便于在需要将其进行物流运输时,能够较快地整理出需要运输的工业产品。

在工业物流的仓库中,由于工业材料或工业设备等工业产品的体积均较大,为了防止工作人员不方便操控机器取货,都是将这些工业产品平放在仓库的存货区域的地上,或者是较为低矮的货架上,当需要对它们进行运输时,工作人员采用叉车等取走相应的货物,然后装车后运输,通常情况下不会堆放的过高而导致取货困难。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加大,生产的工业产品越来越多,原有的存货区域已无法满足工业产品的存放,这就涉及到需要扩展仓库面积或者是拿出更多的使用面积来作为存货区域,而这无疑是加大了物流的成本或浪费了仓库占地面积。

有鉴于此,急需一种能够将仓库的高度空间合理利用起来,而又不会导致取货困难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工业产品的智慧物流储存装置,通过设置存储工业产品的柜体,并将柜体做高,再配合运输组件将工作人员不方便取货的较高的储存格中的工业产品运输到较低处后再取货,一方面,合理利用高度空间,减小占地面积,且采用运输组件可以方便地将高处的工业产品取走,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不需要再去寻找存放工业产品的储存格,只需要在货物出口处等待即可,省时且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工业产品的智慧物流储存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具有用于储存工业产品的若干储存格,各所述储存格沿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叠加,所述柜体还具有用于取货或存货的货物出口;所述储存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每一所述储存格中的工业产品运送至所述货物出口或将货物出口处的工业产品运送至任一所述储存格中的运输组件;所述柜体还具有供工业产品运输的通道,所述货物出口与所述通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运输组件包括用于抓取工业产品的抓取结构,以及用于驱使所述抓取结构在所述通道中将每一所述储存格中的工业产品运送至所述货物出口或将货物出口处的工业产品运送至任一所述储存格中的驱动结构。

进一步,所述抓取结构包括可安装在工业产品上的铁片以及得电后可吸引所述铁片的电磁铁,所述驱动结构具有可带着所述电磁铁移动的移动件。

进一步,每一所述储存格靠近所述通道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所述通道连通的开口;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可于所述通道内升降的升降件以及可水平移动出所述开口并到所述升降件上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数量有多个,每一所述储存格中均设置有一个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具有可固定工业产品的固定件。

进一步,沿竖直方向叠加的所述储存格形成竖直的多条第一储存区,多条所述第一储存区并排设置;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储存区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通道;所述货物出口位于所述柜体的前侧。

进一步,沿竖直方向叠加的所述储存格形成竖直的多条第二储存区,多条所述第二储存区并排设置;每四条所述第二储存区配制两个所述通道,在该四条所述第二储存区中,其中两条所述第二储存区合并为一个单元区,两个所述通道分别位于所述单元区与另外一条所述第二储存区之间以及所述单元区与剩下一条所述第二储存区之间;所述货物出口位于所述柜体的前侧。

进一步,各所述储存格形成可背靠墙壁安装的第一储存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储存单元结构相同的第二储存单元,所述通道设于所述第一储存单元和所述第二储存单元之间;所述货物出口位于所述柜体的左侧或右侧。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运输组件工作的控制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存储工业产品的柜体,并将柜体做高,再配合运输组件将工作人员不方便取货的较高的储存格中的工业产品运输到较低处后再取货,一方面,合理利用高度空间,减小占地面积,且采用运输组件可以方便地将高处的工业产品取走,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不需要再去寻找存放工业产品的储存格,只需要在货物出口处等待即可,省时且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升降工业产品的智慧物流储存装置的其中一种柜体的摆放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升降工业产品的智慧物流储存装置的另外一种柜体的摆放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升降工业产品的智慧物流储存装置的另外一种柜体的摆放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柜体;10-储存格;11-货物出口;12-通道;2-升降件;30-第一储存区;31-第二储存区;32-第一储存单元;33-第二储存单元;4-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升降工业产品的智慧物流储存装置,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具有用于储存工业产品的若干储存格10,各所述储存格10沿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叠加,所述柜体1还具有用于取货或存货的货物出口11;所述储存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每一所述储存格10中的工业产品运送至所述货物出口11或将货物出口11处的工业产品运送至任一所述储存格10中的运输组件;所述柜体1还具有供工业产品运输的通道12,所述货物出口11与所述通道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本储存装置由多个储存格10竖直叠加和水平叠加形成的,它能够存储工业产品。类似于一个长方体,将该长方体内部用隔板分隔恒若干个相同大小或不同大小的格子,这些格子即本实施例中的储存格10。现有技术中,由于工业产品大多较重、较大,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取货,通常直接将工业产品平放在厂房内专门的存货区域内,或者是较为低矮的货架上,不会考虑到在高度空间上做文章,因此柜体整体储存工业产品不多,如果想要储存得多就会浪费占地面积。而本申请中的柜体1可以做得很高,而且为了保证它不会影响到厂房区域,以及过高而倾倒,可以将它靠墙4而立,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墙壁上即可,连接件为螺栓螺母等。然后通过运输组件还可以不需要工作人员去寻找工业产品在哪个储存格10,只需要在货物出口11处等待即可,同理,当需要存放工业产品时,工作人员可以将工业产品放到货物出口11处,运输组件就能够将工业产品再次返回运送到储存格10中。但如果需要通过运输组件来实现运送,那么为了防止取送工业产品时不与其他储存格10干涉,专门在柜体1中开辟出单独的通道12,供工业产品运输。通过设置存储工业产品的柜体,并将柜体做高,再配合运输组件将工作人员不方便取货的较高的储存格中的工业产品运输到较低处后再取货,一方面,合理利用高度空间,减小占地面积,且采用运输组件可以方便地将高处的工业产品取走,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不需要再去寻找存放工业产品的储存格,只需要在货物出口处等待即可,省时且方便。

优化上述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包括用于抓取工业产品的抓取结构,以及用于驱使所述抓取结构在所述通道12中将每一所述储存格10中的工业产品运送至所述货物出口11或将货物出口11处的工业产品运送至任一所述储存格10中的驱动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运输组件可以分为抓取结构和驱动结构,其中抓取结构就是用来抓取工业产品,然后驱动结构再整体驱动抓取工业产品,就可以实现取货和放货。

优化上述抓取结构,所述抓取结构包括可安装在工业产品上的铁片以及得电后可吸引所述铁片的电磁铁,所述驱动结构具有可带着所述电磁铁移动的移动件。在本实施例中,铁片是可拆卸地安装在工业产品上的,工作人员在存放工业产品的时候,将该铁片安装在工业产品盒子的侧壁上,然后再有通电后的电磁铁吸住,接着通过移动件将该抓取结构带着移动到储存格10中,那么工作人员在取货的时候,需要将该铁片取下,在柜体1一侧具有一个铁片回收箱,取下后工作人员需要将其放入到回收箱内,待下次工作人员再次使用。铁片与箱体可拆卸安装的方式也有很多,例如卡扣连接,粘接等等都行,这都是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当然,抓取结构除了采用上述的磁铁吸附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机械手抓取的方式,这也是现有技术,故此处不再细化描述。

优化上述驱动结构,请参阅图1和图2,每一所述储存格10靠近所述通道12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所述通道12连通的开口;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可于所述通道12内升降的升降件2以及可水平移动出所述开口并到所述升降件2上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数量有多个,每一所述储存格10中均设置有一个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具有可固定工业产品的固定件。在本实施例中,有一个核心部件是升降件2,它能够在竖直的通道12中上下移动,以达到将工业产品运上运下的目的,然后为了配合该升降件2将工业产品送到储存格10中,采用能够水平移动的移动座即可,每一个储存格10中都设一移动座,该移动座可以水平移动,具体的,它包括本体、轨道以及驱动部件,工业产品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本体上,然后轨道的长度方向与从储存格10中心处至开口处的方向一致,这样,当驱动部件得到需要水平移动的命令后,就会带着实现通过固定件安装好的工业产品移动到开口处,然后由升降件2带着往下移动,从而完成取货的动作,至于放货的动作是与该驱动的动作相反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图中的箭头为升降件2升降的方向示意。这两个动作与现有技术中的商场中车库里处理汽车的方式一样,通常在较大的商场中,除了地面停车位以外,还有一种停车位是高空停车位,在需要停车时,人们先通过旁边的按钮控制承载汽车的平台从高空中下到地面,然后将汽车停放到该平台上后,再次通过旁边的按钮控制平台上升,然后必要的话,还经过几次动作(例如,左拐,右拐)后即可达到规划的位置。本申请的升降与此相似,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个移动座,该移动座被升降件2带起的方式也可以参考上述的抓取结构的方式,当移动座到达存储格附近后,驱动部件驱使其本体底部的小轮转动,升降件2会释放该移动座,移动座就能够在轨道上移动到储存格10中心处。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的方案,升降件2可以采用齿轮齿条的方式来升降,或者是采用传送带的方式来传送,都可以,这些都是现有技术,因此不再细化描述。当然除了可以采用上述的移动座以外,也可以采用传送带替代,该传送带在储存格10内,它的其中一段替换储存格10的底板,或者是替换该底板的一部分,它运动时也可以起到将工业产品水平挪移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此实施例是第一种安装柜体1的方式,即:沿竖直方向叠加的所述储存格10形成竖直的多条第一储存区30,多条所述第一储存区30并排设置;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储存区30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通道12;所述货物出口11位于所述柜体1的前侧。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上面一个图为俯视视角的示意图,下面一个图为主视视角的示意图,相邻的两条第一储存区30之间就设一个通道12,该通道12可以顾及这两条第一储存区30的工业产品的运送,拿其中三条第一储存区30来举例,即这三条第一储存区30就配置有两个通道12,最边上的一条第一储存区30再与另外的一条储存区共用一个通道12。这个实施例占用的柜体1的空间稍微多一些,但在实际试验中,做高之后也能够拥有比现有的货架更多的储存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此实施例是第二种安装柜体1的方式,即:沿竖直方向叠加的所述储存格10形成竖直的多条第二储存区31,多条所述第二储存区31并排设置;每四条所述第二储存区31配制两个所述通道12,在该四条所述第二储存区31中,其中两条所述第二储存区31合并为一个单元区,两个所述通道12分别位于所述单元区与另外一条所述第二储存区31之间以及所述单元区与剩下一条所述第二储存区31之间;所述货物出口11位于所述柜体1的前侧。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上面一个图为俯视视角的示意图,下面一个图为主视视角的示意图,这种安装的方式是每四条第二储存区31(此处的第二储存区31域第一储存区30是一样的,只是为了好描述,用第一第二进行了区分)设两个通道12,为了方便描述,将这四条第二储存区31定义为a、b、c以及d,首先它们是并排设置,其次,b和c紧挨着设置,两个通道12就分别位于a和b之间以及c和d之间,那么这两个通道12就可以分别顾及ab和cd之间的工业产品运输,比起上一个实施例整体来说会有更多的储存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3,为俯视视角的示意图,此实施例是第三种安装柜体1的方式,即:各所述储存格10形成可背靠墙壁安装的第一储存单元32以及与所述第一储存单元32结构相同的第二储存单元33,所述通道12设于所述第一储存单元32和所述第二储存单元33之间;所述货物出口11位于所述柜体1的左侧或右侧。在本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与上述两种实施例均有所不同,整体来说仅仅只有两个用来储存的部分,以及一个通道12,我们将这两个用来储存的部分分别定义为第一储存单元32和第二储存单元33,其中第一储存单元32需要靠墙4设置,第二储存单元33与第一储存单元32平行,通道12则夹在两个储存单元之间,这种方式就可以拥有更大的储存空间,但对于驱动结构来说,其运动动作可能就会多一些,但这种动作都是直上直下直左直右的动作,是很容易通过现有的可编程逻辑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在柜体1上设有检修通道12,可以便于工作人员检修通道12内的运输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本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运输组件工作的控制组件。设此控制组件,可以真正地实现自动取货和放货,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可能还需要人们手动操控取货或放货,而采用了控制组件后,就可以只需要输入对应的取货码即可完成一取货。具体的,该控制组件包括触摸屏(或按键)和控制芯片,升降件2以及每一个安装座都通过wifi与控制芯片沟通,人们在触摸屏上输入取货码后,控制芯片将其换算成数据并发送给升降件2和对应的安装座,然后他们动作起来,即可完成取货。这其中所需要编写的程序均为现有技术,特别是关于控制芯片如何处理触摸屏(或按键)过来的信号,这是很常见的技术,比方说在现有的物流柜中就已经存在,在人们输入取货码后,对应的储存格10的门就会自动打开,我们只需要将这种信号改进为控制该储存格10中的移动座以及控制升降件2即可,因此,也不再细化如何通过逻辑程序来实现该动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