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8420发布日期:2019-08-23 23:43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的充电计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



背景技术:

充电桩由微电网或者国家电网提供电能为电动汽车、移动终端等充电。目前是通过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简称TCU)来对在充电桩充电的用户扣费。以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为例说明,首先手机APP通过充电平台发充电指令到充电桩和TCU,充电桩开始给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通过电表开始统计电量,TCU利用其计费策略对电量计费,将充电费用通过物联网卡例如SIM卡上传至充电平台,对电动汽车用户进行扣费。

如果物联网卡出现损坏、流量不足等故障情况时,很可能会导致TCU无法将费用上传至充电平台进行扣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

一种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包括:

用于连接充电桩电表、计算充电费用的核心板卡;

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核心板卡连接;

切换电路,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核心板卡连接;以及

至少两个物联网卡,均与所述切换电路连接;所述切换电路响应于所述核心板卡的控制,切换不同的物联网卡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核心板卡用于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物联网卡与充电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将充电费用数据上传至充电平台进行扣费。

上述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具备两个以上物联网卡,通过切换电路可以使得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的核心板卡切换到与不同的物联网卡连接,可以大大降低单物联网卡出现故障情况时无法将费用上传至充电平台来扣费的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物联网卡均为SIM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IM卡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均包括:VCC引脚、GND引脚、RST引脚、CLK引脚、DATA引脚;

所述切换电路包括:FSA2567MPX型号的模拟开关;所述模拟开关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模拟开关包括第一VSIM引脚、第一RST引脚、第一CLK引脚、第一DATA引脚、第二VSIM引脚、第三VSIM引脚、第二RST引脚、第三RST引脚、第二CLK引脚、第三CLK引脚、第二DATA引脚、第三DATA引脚以及选择引脚;

所述第二VSIM引脚与第一SIM卡的VCC引脚连接,所述第三VSIM引脚与第二SIM卡的VCC引脚连接,所述第二RST引脚与第一SIM卡的RST引脚连接,所述第三RST引脚与第二SIM卡的RST引脚连接,所述第二CLK引脚与第一SIM卡的CLK引脚连接,所述第三CLK引脚与第二SIM卡的CLK引脚连接,所述第二DATA引脚与第一SIM卡的DATA引脚连接,所述第三DATA引脚与第二SIM卡的DATA引脚连接;所述选择引脚与所述核心板卡连接,所述核心板卡用于通过所述选择引脚向所述模拟开关传输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所述模拟开关在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切换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ME3830的4G通信模块;所述4G通信模块的USIM_VCC引脚与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一VSIM引脚连接,所述4G通信模块的USIM_DATA引脚与模拟开关的第一DATA引脚连接,所述4G通信模块的USIM_CLK引脚与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一CLK引脚连接,所述4G通信模块的USIM_RST引脚与模拟开关的第一RST引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VSIM引脚与第二VSIM引脚连接、第一RST引脚与第二CLK引脚连接、第一CLK引脚与第二CLK引脚连接、DATA输入引脚与DATA1输出引脚连接时,所述4G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SIM卡连接;所述第一VSIM引脚与第三VSIM引脚连接、第一RST引脚与第三CLK引脚连接、第一CLK引脚与第三CLK引脚连接、DATA输入引脚与第三DATA引脚连接时,所述4G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SIM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电路还包括:型号均为ESD05V35T-4L的第一ESD放电二极管以及第二ESD放电二极管;

所述第一ESD放电二极管分别与连接第二VSIM引脚和第一SIM卡的VCC引脚的走线、连接第二RST引脚和第一SIM卡的RST引脚的走线、连接第二CLK引脚和第一SIM卡的CLK引脚的走线、连接所述第二DATA引脚和第一SIM卡的DATA引脚的走线连接;所述第一ESD放电二极管还接地;

所述第二ESD放电二极管分别与连接第三VSIM引脚和第二SIM卡的VCC引脚的走线、连接第三RST引脚和第二SIM卡的RST引脚的走线、连接第三CLK引脚和第二SIM卡的CLK引脚的走线、连接所述第三DATA引脚和第二SIM卡的DATA引脚的走线连接;所述第二ESD放电二极管还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电路还包括:电容C91、电容C92、电容C93、电容C100、电容C101以及电容C102、连接所述第三DATA引脚和第二SIM卡的DATA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91接地,连接第三RST引脚和第二SIM卡的RST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92接地,连接第三CLK引脚和第二SIM卡的CLK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93接地,连接所述第二DATA引脚和第一SIM卡的DATA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101接地,连接第二CLK引脚和第一SIM卡的CLK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102接地,连接第二RST引脚和第一SIM卡的RST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100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电路,所述显示电路包括共模滤波器、发射器芯片以及用于连接外设显示器的通信接口;

所述核心板卡依次通过所述发射器芯片、共模滤波器与所述通信接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千兆网通信电路,所述千兆网通信电路包括:第一千兆网络芯片、第二千兆网络芯片、第一千兆网口以及第二千兆网口;所述核心板卡通过第一千兆网络芯片与第一千兆网口连接;所述核心板卡通过第二千兆网络芯片与第二千兆网口连接;

所述核心板卡通过所述第一千兆网络芯片以及第一千兆网口接收云平台或计算机的控制信号,或者,所述核心板卡通过所述第二千兆网络芯片以及第二千兆网口接收云平台或计算机的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密电路;所述加密电路包括:PSAM卡以及连接所述PSAM卡的PSAM卡座,还包括型号为M532a的读写芯片以及ESAM芯片;所述核心板与所述读写芯片连接,所述读写芯片分别与所述PSAM卡、所述ESAM芯片连接;所述PSAM卡通过PSAM卡座与所述读写芯片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音频播放电路,所述音频播放电路包括音频放大器以及音频播放设备,所述核心板卡通过所述音频放大器与所述音频播放设备连接;

所述核心板卡用于通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播报计费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型号为ME3830的4G通信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稳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4G模块复位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睡眠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天线接口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显示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型号为SN75LVDS83BDGG的发射器芯片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型号均为AR8033-AL1B的第一、第二千兆网络芯片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加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音频播放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该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包括:

用于连接充电桩电表、计算充电费用的核心板卡10;

无线通信模块20,与所述核心板卡10连接;

切换电路30,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20、核心板卡10连接;以及

至少两个物联网卡40,均与所述切换电路30连接;

所述切换电路30响应于所述核心板卡10的控制,切换不同的物联网卡40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20连接;所述核心板卡10用于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20连接的物联网卡40与充电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将充电费用数据上传至充电平台进行扣费。

具体地,核心板卡10可以是型号为SOM335X的核心板。具体地,各个物联网卡40均为SIM卡。充电平台为充电站的一个收费后台系统。具体地,手机APP通过充电扣费平台发充电指令到充电桩和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充电桩开始给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通过电表计电量,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利用其计费策略对电量计费,将费用通过物联网卡40例如SIM卡上传至充电平台,完成扣费。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IM卡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均包括:VCC引脚、GND引脚、RST引脚、CLK引脚、DATA引脚;请参阅图2,所述切换电路30包括:FSA2567MPX型号的模拟开关,FSA2567MPX型号的模拟开关具体是一款双向、低功耗、双通道双刀双掷的模拟开关。所述模拟开关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20连接;所述模拟开关包括第一VSIM引脚(图2中VSIM引脚)、第一RST引脚(图2中RST引脚)、第一CLK引脚(图2中CLK引脚)、第一DATA引脚(图4中DAT引脚)、第二VSIM引脚(图2中1VSIM引脚)、第三VSIM引脚(图2中2VSIM引脚)、第二RST引脚(图2中1RST引脚)、第三RST引脚(图2中2RST引脚)、第二CLK引脚(图2中1CLK引脚)、第三CLK引脚(图2中2CLK引脚)、第二DATA引脚(图2中1DAT输出引脚)、第三DATA引脚(图2中2DAT引脚)以及选择引脚(图2中SEL引脚)。

请参阅图2,所述第二VSIM引脚与第一SIM卡的VCC引脚连接,所述第三VSIM引脚与第二SIM卡的VCC引脚连接,所述第二RST引脚与第一SIM卡的RST引脚连接,所述第三RST引脚与第二SIM卡的RST引脚连接,所述第二CLK引脚与第一SIM卡的CLK引脚连接,所述第三CLK引脚与第二SIM卡的CLK引脚连接,所述第二DATA引脚与第一SIM卡的DATA引脚连接,所述第三DATA引脚与第二SIM卡的DATA引脚连接;所述选择引脚与所述核心板卡10连接,所述核心板卡10用于通过所述选择引脚向所述模拟开关传输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所述模拟开关在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切换连接。例如所述核心板卡10输出高电平信号时,模拟开关与第二SIM卡连接,所述核心板卡10输出低电平信号时,模拟开关与第一SIM卡连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无线通信模块20包括:型号为ME3830的4G通信模块;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4G通信模块的USIM_VCC引脚与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一VSIM引脚连接,所述4G通信模块的USIM_DATA引脚与模拟开关的第一DATA引脚连接,所述4G通信模块的USIM_CLK引脚与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一CLK引脚连接,所述4G通信模块的USIM_RST引脚与模拟开关的第一RST引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VSIM引脚与第二VSIM引脚连接、第一RST引脚与第二CLK引脚连接、第一CLK引脚与第二CLK引脚连接、DATA输入引脚与DATA1输出引脚连接时,所述4G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SIM卡连接;所述第一VSIM引脚与第三VSIM引脚连接、第一RST引脚与第三CLK引脚连接、第一CLK引脚与第三CLK引脚连接、DATA输入引脚与第三DATA引脚连接时,所述4G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SIM卡连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切换电路30还包括:型号均为ESD05V35T-4L的第一ESD放电二极管以及第二ESD放电二极管;所述第一ESD放电二极管分别与连接第二VSIM引脚和第一SIM卡的VCC引脚的走线、连接第二RST引脚和第一SIM卡的RST引脚的走线、连接第二CLK引脚和第一SIM卡的CLK引脚的走线、连接所述第二DATA引脚和第一SIM卡的DATA引脚的走线连接;所述第一ESD放电二极管还接地。所述第二ESD放电二极管分别与连接第三VSIM引脚和第二SIM卡的VCC引脚的走线、连接第三RST引脚和第二SIM卡的RST引脚的走线、连接第三CLK引脚和第二SIM卡的CLK引脚的走线、连接所述第三DATA引脚和第二SIM卡的DATA引脚的走线连接;所述第二ESD放电二极管还接地。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该切换电路30还包括电容C90;模拟开关的VCC引脚接入3.3V电压;模拟开关的VCC引脚通过电容C90接地。具体地,电容C90的电容值为0.1μF。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切换电路30还包括:电容C91、电容C92、电容C93、电容C100、电容C101以及电容C102、连接所述第三DATA引脚和第二SIM卡的DATA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91接地,连接第三RST引脚和第二SIM卡的RST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92接地,连接第三CLK引脚和第二SIM卡的CLK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93接地,连接所述第二DATA引脚和第一SIM卡的DATA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101接地,连接第二CLK引脚和第一SIM卡的CLK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102接地,连接第二RST引脚和第一SIM卡的RST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100接地。

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还包括两个型号为SIM-8+1PIN的USIM接口以及两个USIM卡槽,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均是通过USIM卡槽以及型号为SIM-8+1PIN的USIM接口与模拟开关的相应引脚连接。USIM卡槽与USIM接口的距离小于预设值,避免走线过长造成信号失真。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该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还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AMS117-1.8的低压差稳压器、电容C86、电容C87、电容C88、电容C89,低压差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端(图4中VIN引脚)接入5V电压,低压差稳压器的电压输出端(图4中VOUT引脚)输出1.8V电压,低压差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端分别通过电容C86、电容C87接地,C86、电容C87并联,低压差稳压器接地端(图4中GND引脚)接地,低压差稳压器的电压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容C88、电容C89接地,电容C88、电容C89并联,低压差稳压器的电压输出端还与低压差稳压器的HEAT_SINK引脚连接,HEAT_SINK引脚连接散热焊盘,低压差稳压器的电压输出端通过HEAT_SINK引脚散热。4G通信模块的型号是ME3630,其电源端(如图3中的1.8V引脚)接入该1.8V电压。具体地,电容C86、电容C87、电容C88、电容C89的电容值均为10μF。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该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还包括4G模块复位电路,4G模块复位电路包括电容C105,所述核心板卡10与所述4G通信模块的RESET_IN引脚连接,所述核心板卡10用于对所述4G通信模块复位,连接核心板卡10与所述4G通信模块的RESET_IN引脚的走线还通过所述电容C105接地。具体地,电容C105的电容值为0.1μF。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该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还包括睡眠控制电路,所述睡眠控制电路包括电容C104、三极管Q5、电阻R161以及电阻R162;三极管Q5的基极与核心板卡10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1接入3.3V电压,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还连接4G通信模块的WAKE_IN引脚,三极管Q5的射极接地,电容C10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射极,所述核心板卡10用于输出脉冲信号至三极管Q5的基极,当所述核心板卡10输出为上升沿的脉冲信号时,所述4G通信模块被唤醒,所述核心板卡10输出为下降沿的脉冲信号时,所述4G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该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还包括天线接口J7和天线接口J6,天线接口J7用于连接天线接收器,天线接口J7通过天线接口J6、再通过天线连接线与4G通信模块连接。核心板卡10则是利用天线接收器接收外部信号。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还包括显示电路,请参阅图1,所述显示电路包括共模滤波器50、发射器芯片60以及用于连接外设显示器的通信接口70;所述核心板卡10依次通过所述发射器芯片60、共模滤波器50与所述通信接口70连接。显示电路有利于直观实时显示计费信息。

具体地,请参阅图8,共模滤波器50的型号为MCZ1210AH900L2TA0G,该型号的共模滤波器50一共有5个,分别为第一共模滤波器、第二共模滤波器、第三共模滤波器、第四共模滤波器以及第五共模滤波器;用于连接显示器的通信接口的型号为29PIN-DVI-I。请参阅图9,发射器芯片60的型号为SN75LVDS83BDGG,该型号的发射器芯分别通过这5个共模滤波器与该型号的通信接口连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8和图9,核心板卡10与型号为SN75LVDS83BDGG的发射器芯片60的D0引脚~D27引脚连接,该型号的发射器芯片60的Y1M引脚、Y1P引脚分别对应与第一共模滤波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该型号的发射器芯片60的Y1M引脚、Y1P引脚分别对应与第二共模滤波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该型号的发射器芯片60的Y2M引脚、Y2P引脚分别对应与第三共模滤波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该型号的发射器芯片60的CLKP引脚、CLKM引脚分别对应与第四共模滤波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该型号的发射器芯片60的Y3M引脚、Y3P引脚分别对应与第五共模滤波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一共模滤波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对应与该型号通信接口的RXIN0-引脚、RXIN0+引脚连接,第二共模滤波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对应与该型号通信接口的RXIN1-引脚、RXIN1+引脚连接,第三共模滤波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对应与该型号通信接口的RXIN2-引脚、RXIN2+引脚连接,第四共模滤波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对应与该型号通信接口的RXCLK-引脚、RXCLK+引脚连接,第五共模滤波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对应与该型号通信接口的RXIN3-引脚、RXIN3+引脚连接,该型号通信接口的RXIN0-引脚、RXIN0+引脚、RXIN1-引脚、RXIN1+引脚、RXIN2-引脚、RXIN2+引脚、RXIN3-引脚、RXIN3+引脚、RXCLK-引脚以及RXCLK+引脚分别跟外设显示器的相应引脚连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还包括千兆网通信电路,请参阅图1,所述千兆网通信电路包括:第一千兆网络芯片80、第二千兆网络芯片90、第一千兆网口100以及第二千兆网口110;所述核心板卡10通过第一千兆网络芯片80与第一千兆网口100连接;所述核心板卡10通过第二千兆网络芯片90与第二千兆网口110连接;

所述核心板卡10通过所述第一千兆网络芯片80以及第一千兆网口100接受云平台或计算机的控制信号,或者所述核心板卡10通过所述第二千兆网络芯片90以及第二千兆网口110接受云平台或计算机的控制信号。千兆网通信速率快,有利于对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的远程控制。

具体地,请参阅图10,第一千兆网络芯片80、第二千兆网络芯片90的型号均为AR8033-AL1B。核心板卡10均与第一千兆网络芯片80、第二千兆网络芯片90的TXD0引脚~TXD3引脚、RXD0引脚~RXD3引脚、TX_EN引脚、RX_DV引脚、RX_CLK引脚、GTX_CLK引脚连接,第一千兆网络芯片80的TRXDP0~TRXDP3引脚、TRXDN0~TRXDN3引脚均与第一千兆网口100连接,第二千兆网络芯片90的TRXDP0~TRXDP3引脚、TRXDN0~TRXDN3引脚均与第二千兆网口110连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还包括加密电路;请参阅图1,所述加密电路包括:PSAM卡120以及连接所述PSAM卡120的PSAM卡座,还包括型号为M532a的读写芯片130以及ESAM芯片140;所述核心板与所述读写芯片130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分别与所述PSAM卡120、所述ESAM芯片140连接;所述PSAM卡120通过PSAM卡座与所述读写芯片130连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11,所述型号为M532a读写芯片130包括SAMIO1引脚、SAMIO2引脚、SAMRST1复位引脚、SAMRST2复位引脚、SAMCLK时钟引脚;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IO1引脚与ESAM芯片140的I/O引脚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IO2引脚与PSAM卡座DATA引脚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RST1引脚与ESAM芯片140的RST引脚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IRST2复位引脚与PSAM卡120的RST引脚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CLK时钟引脚分别与PSAM卡120CLK引脚、ESAM芯片140的CLK引脚连接。具体地,所述ESAM芯片140的型号为NARI-ESAM。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加密电路还包括:第三ESD放电二极管以及第四ESD放电二极管;第三ESD放电二极管分别与连接读写芯片130SAMIO2引脚与PSAM卡120DATA引脚的走线、连接读写芯片130SAMRST2复位引脚与PSAM卡120RST引脚的走线、连接读写芯片130SAMCLK引脚与PSAM卡120CLK引脚的走线连接;第三ESD放电二极管还接地。第四ESD放电二极管分别与连接读写芯片130的SAMIO1引脚与ESAM芯片140的I/O引脚的走线、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RST1引脚与ESAM芯片140的RST引脚的走线、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CLK引脚与ESAM芯片140的CLK引脚的走线连接。第三ESD放电二极管以及第四ESD放电二极管的型号均为ESD05V35T-4L。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加密电路还包括:电容C56、电容C57、电容C58、电容C63、电容C64、电容C65、连接读写芯片130的SAMIO2引脚与PSAM卡120DATA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56接地,连接读写芯片130的SAMRST2引脚与PSAM卡120的RST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58接地、连接读写芯片130的SAMCLK引脚与PSAM卡120的CLK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57接地。连接读写芯片130的SAMIO1引脚与NARI-ESAM芯片140的I/O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63接地、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RST1引脚与NARI-ESAM芯片140的RST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65接地、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CLK引脚与ESAM芯片140的CLK引脚的走线通过电容C64接地。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加密电路还包括电容C59、电容C60、电容C61,读写芯片130的CAP1引脚通过电容C59接地,CAP2引脚通过电容C60接地,读写芯片130的VDD引脚接入3.3V电压,读写芯片130的VDD引脚还通过电容C61接地;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加密电路还包括电阻R94,读写芯片130的SAMCLK引脚还通过电阻R94接入3.3V电压。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加密电路还包括电容C62,ESAM芯片140的VCC引脚接入3.3V电压,ESAM芯片140的VCC引脚还通过电容C62接地。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加密电路还包括电阻R90、电阻R91、电阻R92、电阻R93、电阻R94以及电阻R95;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IO2引脚通过电阻R92与PSAM卡120的DATA引脚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CLK引脚通过电阻R91与PSAM卡120CLK引脚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RST2引脚通过电阻R90与PSAM卡120RST引脚连接;PSAM卡120DATA引脚通过电阻R93接入3.3V电压;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IO1引脚通过电阻R97与ESAM芯片140的I/O引脚连接,ESAM芯片140的I/O引脚通过电阻R95接入3.3V电压,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RST1引脚通过电阻R96与NARI-ESAM芯片140的RST接口连接,所述读写芯片130的SAMCLK引脚接口通过电阻R98与ESAM芯片140的CLK引脚连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还包括音频播放电路,请参阅图1,该音频播放电路包括音频放大器150以及音频播放设备160,所述核心板卡10通过所述音频放大器150与所述音频播放设备160连接;所述核心板卡10用于通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160播报计费信息。

具体地,请参阅图12,音频放大器150的型号为WM8960CGEFL,音频播放设备160为立体声喇叭,所述核心板卡10与该音频放大器150的BCLK引脚、DACLRC引脚、DACDAT引脚、ADCDAT引脚连接,该音频放大器150的HP_L引脚、HP_R引脚与立体声喇叭连接。具体地,请参阅图12,该型号的音频放大器150的HP_L引脚通过电容C50与立体声喇叭的一个输入端连接,HP_R引脚通过电容C51与立体声喇叭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还包括壳体,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的电路结构均设于该壳体内,该壳体保护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的电路结构,也使得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成为更加便携的模块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的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具备两个以上物联网卡40,通过切换电路30可以使得综合控制智能计费管理单元的核心板卡10切换到与不同的物联网卡40连接,可以大大降低单物联网卡40出现故障情况时无法将费用上传至充电平台来扣费的概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