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QR支付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9931发布日期:2021-05-28 11:0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QR支付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付终端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qr支付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互联网开发的业务种类变得丰富多彩,网络的使用人数逐年递增,网上银行由于其方便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平台,现今在商场、超市或是其它买卖交易场所,商家都采用智能qr支付终端代替人工收费,更方便快速。

但是,现今的智能qr支付终端均选用全敞开式的,并未设置安全遮挡结构,并不能安全维护用户的支付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qr支付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智能qr支付终端均选用全敞开式的,并未设置安全遮挡结构,并不能安全维护用户的支付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qr支付终端,包括支付终端机体,所述支付终端机体的上部设置有上机体,且支付终端机体的下部设置有下机体,所述上机体的前侧面左上部安装有液晶显示屏,且上机体的前侧面右上部设置有出票口,并且出票口的正下方设置有开门按钮,所述上机体的前侧门下部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的左右两侧方均安装有一组读卡器,并且每组读卡器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一组扫码器,所述支付终端机体的顶部中间安装有电控柜,且支付终端机体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左防护罩,且支付终端机体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右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下机体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垂直固定有一组固定脚座,且每组固定脚座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柱,并且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在垫板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支付终端机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有两组固定杆,且左侧的固定杆的外端固定在左侧板上,并且左侧板的前部内安装有第一固定销,且左侧板的后部内安装有第三固定销,并且第一固定销的中部铰接有左折叠门,且左折叠门的右端设置有扣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销和第三固定销的上端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且第三固定销的上端头安装有第一皮带轮,并且左防护罩右部内安装有电机,且电机上安装有第二皮带轮,并且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

优选的,所述支付终端机体右侧面上的固定杆的外端固定在右侧板上,且右侧板的前部内安装有第二固定销,并且右侧板的后部内安装有第三固定销,且第二固定销和第三固定销的上端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并且右防护罩的内部结构和左防护罩的内部结构设置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销的中部铰接有右遮挡门,且右遮挡门的前侧面左端开设有凹槽,并且左折叠门右端的扣板可嵌合在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电控柜的内部安装有中央处理器,且电控柜的前侧面左右两部均固定有一组固定板,并且电控柜的前侧面中部安装有红外人体感应开关,且红外人体感应开关的左右两侧面上均安装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外端均固定在外侧的固定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qr支付终端,结构设置合理,方便在红外人体感应开关感应人进入后,可快速自动关闭左折叠门,以保障用户的支付信息安全,使用更便利安全和可靠;

1、支付终端机体主要包括下机体和上机体,在支付终端机体的左右两侧方分别设置有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在左侧板前部的第一固定销上铰接左折叠门,在右侧板前部的第二固定销上铰接右遮挡门,方便在红外人体感应开关感应人进入后,设备可快速自动关闭左折叠门,以保障用户的支付信息安全;

2、本设备中的左侧板与右侧板、左防护罩与右防护罩之间均关于支付终端机体成左右对称结构,方便通过带动第一固定销、第二固定销进行翻转左折叠门和右遮挡门,以便进行快速打开或是关闭遮挡门,使用比较安全可靠;

3、本设备中的第一固定销与第三固定销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第三固定销上端的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方便电机转动时间接带动第一固定销一起翻转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安装展示示意图。

图中:1、左防护罩;2、第一皮带;3、扣板;4、左折叠门;5、固定杆;6、第一固定销;7、左侧板;8、固定脚座;9、支撑柱;10、垫板;11、下机体;12、右侧板;13、第二固定销;14、右遮挡门;15、控制面板;16、扫码器;17、读卡器;18、开门按钮;19、液晶显示屏;20、出票口;21、右防护罩;22、上机体;23、支付终端机体;24、红外人体感应开关;25、连接杆;26、固定板;27、电控柜;28、凹槽;29、第三固定销;30、第一皮带轮;31、第二皮带;32、电机;33、第二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qr支付终端,包括左防护罩1、第一皮带2、扣板3、左折叠门4、固定杆5、第一固定销6、左侧板7、固定脚座8、支撑柱9、垫板10、下机体11、右侧板12、第二固定销13、右遮挡门14、控制面板15、扫码器16、读卡器17、开门按钮18、液晶显示屏19、出票口20、右防护罩21、上机体22、支付终端机体23、红外人体感应开关24、连接杆25、固定板26、电控柜27、凹槽28、第三固定销29、第一皮带轮30、皮带31、电机32和第二皮带轮33,支付终端机体23的上部设置有上机体22,且支付终端机体23的下部设置有下机体11,下机体11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垂直固定有一组固定脚座8,且每组固定脚座8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柱9,并且支撑柱9的底端固定在垫板10的上端,上机体22的前侧面左上部安装有液晶显示屏19,且上机体22的前侧面右上部设置有出票口20,并且出票口20的正下方设置有开门按钮18,上机体22的前侧门下部设置有控制面板15,且控制面板15的左右两侧方均安装有一组读卡器17,并且每组读卡器17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一组扫码器16,支付终端机体23的顶部中间安装有电控柜27,电控柜27的内部安装有中央处理器,且电控柜27的前侧面左右两部均固定有一组固定板26,并且电控柜27的前侧面中部安装有红外人体感应开关24,且红外人体感应开关24的左右两侧面上均安装有连接杆25,并且连接杆25的外端均固定在外侧的固定板26上,且支付终端机体23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左防护罩1,且支付终端机体23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右防护罩21,支付终端机体2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有两组固定杆5,且左侧的固定杆5的外端固定在左侧板7上,并且左侧板7的前部内安装有第一固定销6,且左侧板7的后部内安装有第三固定销29,并且第一固定销6的中部铰接有左折叠门4,且左折叠门4的右端设置有扣板3,第一固定销6和第三固定销29的上端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2,且第三固定销29的上端头安装有第一皮带轮30,并且左防护罩1右部内安装有电机32,电机32选用y315s-10型号的电机,且电机32上安装有第二皮带轮33,并且第二皮带轮33与第一皮带轮30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31,支付终端机体23右侧面上的固定杆5的外端固定在右侧板12上,且右侧板12的前部内安装有第二固定销13,并且右侧板12的后部内安装有第三固定销29,且第二固定销13和第三固定销29的上端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2,并且右防护罩21的内部结构和左防护罩1的内部结构设置相同,第二固定销13的中部铰接有右遮挡门14,且右遮挡门14的前侧面左端开设有凹槽28,并且左折叠门4右端的扣板3可嵌合在凹槽28内。

如图1-2,主要展示本设备的整体结构设置,支付终端机体23主要包括下机体11和上机体22,在支付终端机体23的左右两侧方分别设置有左侧板7和右侧板12,通过在左侧板7前部的第一固定销6上铰接左折叠门4,在右侧板12前部的第二固定销13上铰接右遮挡门14,方便在红外人体感应开关24感应人进入后,设备可快速自动关闭左折叠门4,以保障用户的支付信息安全;

如图3-4,本设备中的左侧板7与右侧板12、左防护罩1与右防护罩21之间均关于支付终端机体23成左右对称结构,方便通过带动第一固定销6、第二固定销13进行翻转左折叠门4和右遮挡门14,以便进行快速打开或是关闭遮挡门,使用比较安全可靠;

如图5,本设备中的第一固定销6与第三固定销29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2,第三固定销29上端的第一皮带轮30与第二皮带轮33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31,方便电机32转动时间接带动第一固定销6一起翻转活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智能qr支付终端时,当红外人体感应开关24感应到有人站到支付终端机体23的前面时,电控柜27内的中央处理器会直接控制左防护罩1内的电机32转动第二皮带轮33,使得第二皮带轮33通过皮带31带动第一皮带轮30一起转动,从而第一皮带轮30带动第三固定销29,第三固定销29通过第一皮带2带动第一固定销6一起转动,使得第一固定销6上铰接的左折叠门4往左侧翻转180度,并且左折叠门4右端的扣板3正好可嵌合在右遮挡门14左端的凹槽28内,用户可利用扫码器16直接扫描支付,也可以使用读卡器17进行银行卡支付,同时操作信息会直接显示在液晶显示屏19上,支付后的小票会在支付完成后通过出票口20传出,在用于完成所有支付工作后,可通过按下开门按钮18,即可打开左折叠门4出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