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报警检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1795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多路报警检测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路报警检测板,其具有:由PIC18F252控制芯片构成的主控制器单元;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报警确认输入模块、报警输出模块、报警信号检测隔离处理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块报警板同时可以检测16路报警输入,当16路中任何一路有新报警,报警继电器动作,输出报警信号,报警信号为干接点,可以启动声光报警装置或接入其他系统提示新报警产生,报警板有报警确认端子,用于接入报警确认按钮,当新报警信号发生时,声光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发现新报警,操作人员确认报警后按下报警确认按钮,声光报警停止。
【专利说明】多路报警检测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路报警检测板。

【背景技术】
[0002]在电气控制系统中,通常有多路报警信号,如每个电机的跳闸故障、料仓的高低料位报警信号,一般都是给相应的报警安装相应的报警指示灯,并且可能同时存在多路报警,或当前有报警信号存在仍然会有新的报警信号产生,在这时操作人员就不容易发现发生新的报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路报警检测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多路报警检测板,其具有:
[0006]由PIC18F252控制芯片构成的主控制器单元;
[0007]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报警确认输入模块;
[0008]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报警输出模块;
[0009]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报警信号检测隔离处理模块;
[0010]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电源模块;
[0011]其中,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RAO?RA5端、RCO?RC3端、PBl?PB6端分别接有报警输入电路,所述报警输入电路包括光电稱合器,所述光电稱合器输入端与二极管反向并联之后一端接限流电阻,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的2脚与第一电阻之间通过线路A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4脚接参考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3脚通过第二电阻接于PIC18F252控制芯片的相应接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3脚与第二电阻之间通过电容接参考地,且光电耦合器的3脚与第二电阻之间的线路接于排阻;
[0012]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GHD端接于参考地,OSCl端通过第一电容接于参考地,0SC2通过第二电容接于参考地,且OSCl端与第一电容之间的线路、0SC2端与第二电容之间的线路之间接有外部晶振;
[0013]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RESET端接复位电路。
[0014]进一步,所述报警确认输入模块包括:第一光电稱合器,所述第一光电稱合器的I脚接于电阻、外部接口,第一光电耦合器的2脚接参考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3脚通过电阻接参考地,且第一光电耦合器的3脚通过第三电阻接PIC18F252控制芯片的PB7端,第一光电耦合器的4脚接参考地,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3脚与第三电阻之间通过电容接参考地。
[0015]进一步,所述报警输出模块包括:
[0016]接于PIC18F252控制芯片的SDO端的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另一端接参考地;
[0017]接于PIC18F252控制芯片的SDA端的第四电阻、三极管,所述三极管发射极地、基电极接二极管以及外部接口;
[0018]其中,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的VCC端与GHD端之间接有电容,且VCC端与GHD端之间的线路接电容以及参考地。
[00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块报警板同时可以检测16路报警输入,当16路中任何一路有新报警,报警继电器动作,输出报警信号,报警信号为干接点,可以启动声光报警装置或接入其他系统提示新报警产生,报警板有报警确认端子,用于接入报警确认按钮,当新报警信号发生时,声光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发现新报警,操作人员确认报警后按下报警确认按钮,声光报警停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多路报警检测板原理图。
[0021]图2为主控制器单元、报警确认输入模块、报警输出模块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报警信号检测隔离处理模块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4]如图1-3所示,多路报警检测板,其具有:由PIC18F252控制芯片构成的主控制器单元I ;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报警确认输入模块2 ;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报警输出模块3 ;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报警信号检测隔离处理模块4 ;
[0025]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电源模块5。
[0026]其中,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RAO?RA5端、RCO?RC3端、PBl?PB6端分别接有报警输入电路LI?L16,所述报警输入电路包括光电稱合器Ul?U16,所述光电率禹合器输入端与二极管反向并联之后一端接限流电阻Rl?R16,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D16、第一电阻R17?R32,所述光电耦合器的2脚与第一电阻之间通过线路A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4脚接参考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3脚通过第二电阻R35?R50接于PIC18F252控制芯片的相应接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3脚与第二电阻之间通过电容Cl?C16接参考地,且光电耦合器的3脚与第二电阻之间的线路接于排阻RPl?RP4。
[0027]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GHD端接于参考地,OSCl端通过第一电容C22接于参考地,0SC2通过第二电容C23接于参考地,且OSCl端与第一电容之间的线路、0SC2端与第二电容之间的线路之间接有外部晶振XTALl。
[0028]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RESET端接复位电路。
[0029]所述报警确认输入模块2包括:第一光电稱合器U18,所述第一光电稱合器的I脚接于电阻R53、外部接口 J4,第一光电稱合器U18的2脚接参考地,第一光电稱合器U18的3脚通过电阻R52接参考地,且第一光电耦合器U18的3脚通过第三电阻R51接PIC18F252控制芯片的PB7端,第一光电稱合器U18的4脚接参考地,所述第一光电稱合器U18的3脚与第三电阻R51之间通过电容C17接参考地。
[0030]所述报警输出模块3包括:接于PIC18F252控制芯片的SDO端的电阻R56、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另一端接参考地;接于PIC18F252控制芯片的SDA端的第四电阻R54、三极管01,所述三极管发射极地、基电极接二极管D19以及外部接口 ;其中,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的VCC端与GHD端之间接有电容C19,且VCC端与GHD端之间的线路接电容C21以及参考地。
[0031]本案的工作原理在于:
[0032]当Ll-Ln (n=16),任一个点有交流220V电压时,通过光耦隔离产生信号到单片机,单片机输出报警给蜂鸣器报警,操作员确认报警后,按复位按钮单片机将报警消除,若LI报警消除后再次有新报警,或L2、Ln有电压时,蜂鸣器继续报警,操作员确认报警,按复位按钮单片机将报警消除,只要在报警无输出时有新的报警发生,单片机都会输出报警。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多路报警检测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由PIC18F252控制芯片构成的主控制器单元; 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报警确认输入模块; 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报警输出模块; 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报警信号检测隔离处理模块; 接于主控制器单元的电源模块; 其中,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RAO?RA5端、RCO?RC3端、PBl?PB6端分别接有报警输入电路,所述报警输入电路包括光电稱合器,所述光电稱合器输入端与二极管反向并联之后一端接限流电阻,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的2脚与第一电阻之间通过线路A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4脚接参考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3脚通过第二电阻接于PIC18F252控制芯片的相应接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3脚与第二电阻之间通过电容接参考地,且光电耦合器的3脚与第二电阻之间的线路接于排阻; 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GHD端接于参考地,OSCl端通过第一电容接于参考地,OSC2通过第二电容接于参考地,且OSCl端与第一电容之间的线路、0SC2端与第二电容之间的线路之间接有外部晶振; 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RESET端接复位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报警检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确认输入模块包括:第一光电稱合器,所述第一光电稱合器的I脚接于电阻、外部接口,第一光电稱合器的2脚接参考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3脚通过电阻接参考地,且第一光电耦合器的3脚通过第三电阻接PIC18F252控制芯片的PB7端,第一光电耦合器的4脚接参考地,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3脚与第三电阻之间通过电容接参考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报警检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输出模块包括: 接于PIC18F252控制芯片的SDO端的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另一端接参考地; 接于PIC18F252控制芯片的SDA端的第四电阻、三极管,所述三极管发射极地、基电极接二极管以及外部接口; 其中,所述PIC18F252控制芯片的的VCC端与GHD端之间接有电容,且VCC端与GHD端之间的线路接电容以及参考地。
【文档编号】G08B7/06GK204010251SQ20142036912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戴澍迅, 梁永强 申请人:上海辰渝机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