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多选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308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远程多选报警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程多选报警器。



背景技术:

数据采集及远程监控技术是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防盗系统只能通过发出报警声音,功能相对单一,并不能及时有效的制止偷窃行为。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报警器一旦触发就一直响不停的现象,报警器只单纯的发出报警声,并不能对监测地发出报警号提供什么帮助,只能由警报器的响声威慑现场作案人员,没有实质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远程多选报警器,通过设置多开关、移动通信模块结合数据采集模块,解决了报警器的报警种类单一,报警时间长不受控制的缺点,具有用户可以拨号,报警器自动接听,实现远程监听现场声响,也可以向现场喊话等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远程多选报警器,包括采集红外信号和震动信号的数据采集模块、单片机、声光报警模块、移动通信模块和扬声器,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红外传感电路和震动传感电路,数据采集模块连接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声光报警模块,单片机通过移动通信模块连通手机,移动通信模块通过功率放大模块连接扬声器用于发出放大的声音,远程多选报警器中设有连接在单片机上的开关控制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复位开关K1、通话设置开关K2和功能设置开关K3。

上述装置中,所述红外传感电路包括红外人体感应单元、电阻R7和R8和三极管Q1,电阻R7连接在红外人体感应单元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集电极连接单片机,电阻R8连接在红外人体感应单元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红外人体感应单元中的接地端接地。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电阻R9、三极管Q2和蜂鸣器LS1组成的声音报警电路,声音报警电路通过电阻R9连接在单片机上。所述移动通信模块包括SIM芯片、电解电容C4、二极管D7和话筒BM,SIM芯片的3号和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5号引脚连接功率放大模块,二极管D7的负极同时连接电解电容C4的正极和SIM芯片的1号引脚,话筒BM连接在SIM芯片的6号和8号引脚之间。所述移动通信模块连接有送话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多选报警器可根据需要实现震动报警、人体移动报警、两用报警和不报警,一次报警3分钟(可根据需要修改)后,报警器自动重新进入布控状态。主要功能是当有人进入10米范围的报警区域,或报警器有轻微震动时,即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发送信息到用户手机。用户可以拨号,报警器自动接听,实现远程监听现场声响,也可以向现场喊话。本产品可用于家用防盗报警、汽车防盗报警,还可以配合远程监控实现重要场地无人值守。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远程多选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红外传感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单片机及外围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开关K1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开关K2和K3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灯光指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声音报警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功率放大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9所示,一种远程多选报警器,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单片机、声光报警模块、移动通信模块和扬声器,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红外传感电路和震动传感电路,数据采集模块连接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声光报警模块,单片机通过移动通信模块连通手机,移动通信模块通过功率放大模块连接扬声器用于发出放大的声音,远程多选报警器中设有连接在单片机上的开关控制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复位开关K1、通话设置开关K2和功能设置开关K3。本实用新型中可用3节5号电池供电,也可用手机充电器、充电宝等其他USB电源供电。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红外传感电路和震动传感电路,红外传感电路包括红外人体感应单元U1、电阻R7和R8和三极管Q1,电阻R7连接在红外人体感应单元U1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集电极连接单片机,电阻R8连接在红外人体感应单元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红外人体感应单元中的接地端接地。震动传感电路中设有震动传感器连接在单片机的15号引脚上。当有人进入报警区域,红外人体感应单元输出高电平,开关三极管Q1导通,红外传感电路的RSD引脚输出低电平,由单片机25脚控制报警程序运行,其电路图如图2所示。当有轻微震动,震动传感电路输出高电平,由单片机15脚控制报警程序运行。

单片机采用STC89C52芯片、11.0592MH晶振的最小系统。其K1为复位开关;K2为通话设置开关,用于控制报警器能否通话;K3为功能设置开关,按动开关实现人体红外报警、震动报警、双报警和不报警状态的循环选定,K1、K2和K3分别连接在单片机的9、13和14引脚上。单片机25脚和15脚分别连接红外传感电路和震动传感电路,是人体感应传信号和震动信号输入端,用于控制内部程序运行;35脚连接声音报警电路,是声音报警输出端;单片机的10脚和11脚连接移动通信模块,是数据交换引脚,用以向移动通信模块发送通话和发信息工作命令,其电路图如图3所示。

声光报警模块包括声音报警电路和灯光指示电路,声音报警电路中连接有电阻R9、三极管Q2和蜂鸣器LS1,声音报警电路通过电阻R9连接在单片机上,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上,集电极接地,发射极连接蜂鸣器的一端,蜂鸣器的另一端接5V电源。当单片机收到报警信号时,其35脚输出高电平,开关三极管Q2导通,蜂鸣器LS1有电流通过而鸣叫,其电路图如图7所示。灯光指示电路中设有指示灯D1、D2、D3、D4、D5和D6,指示灯D1、D2和D3分别标识人体红外报警、震动报警和联动报警状态;若三灯均不亮,表示此时报警器不报警,指示灯D4、D5和D6分别为报警灯光指示、通话状态指示和电源指示,其电路图如图6所示。

移动通信模块包括SIM芯片、电解电容C4、二极管D7和话筒BM,SIM芯片的3号和4号引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的10号和11号引脚,5号引脚连接功率放大模块,二极管D7的负极同时连接电解电容C4的正极和SIM芯片的1号引脚,二极管D7的正极接5V电源,话筒BM连接在SIM芯片的6号和8号引脚之间。5V电源电压经二极管D7降压为4.3V为GMS移动通信模块提供电源。大电容C4为模块滤波;3号和4号引脚为数据交换段,用于接收来自单片机的工作命令,6号引脚接话筒BM,5号引脚为接听音频,输送到功率放大器输入端,具体电路图如图8所示。当报警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单片机发送命令到移动通信模块,使其发送手机信息给指定用户,用户拨打报警器号码,可自动接听,从而实现监听和通话。

本实用新型中功率放大模块是3W数字功率放大器U4,由移动通信模块的5号引脚输入音频,移动通信模块连接有送话器,经发大后由输出端送往扬声器发声,实现免提通话,具体电路图如图9所示。

使用时,打开电源开关,系统进入15秒的启动阶段,此时电源指示灯闪烁;当电源指示灯停止闪烁一直点亮时,表明系统启动完成、开始工作,此时默认为不报警、不通话状态。按K1开关,单片机复位,重复上述过程;按K2开关,循环设置通话和不通话状态,由指示灯D5亮、灭表示;按K3开关,循环选择人体红外报警、震动报警、联动报警和不报警状态,由D1、D2和D3指示灯表示;三灯都不亮为不报警。

当产品接收到报警信号时,D5指示灯亮、蜂鸣器鸣叫,同时发信息到用户手机;若通话开关打开,用户可拨打电话,报警器自动接听,实现远程监听和通话。由于报警器送话器设置为最高灵敏度,听筒声音经功率放大,所以在100平米范围内,监听清晰、声音洪亮,通话顺畅。报警器一次报警后,延迟3分钟自动恢复报警状态,重新开始工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