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告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956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告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告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行的智能终端越来越具备便利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从而,智能终端具备告警功能可为人们的声明安全带来更大的保障。

现有技术中,利用智能终端的告警方式多为基于智能终端的通讯功能,发送信息或者拨打电话至紧急联络人或者110等求救中心寻求帮助。然而,若用户在野外、深山或者海上岛屿等网络信号较弱甚至没有网络信号的地方迷路等,寄希望于通过发送信息或者拨打电话求救就变得非常渺茫。此时若能通过智能终端自身向外界发出简单信号,也可为用户带来一定的获救希望。

莫尔斯电码,是美国人萨缪尔·摩尔斯于1844年发明的,一般来说,任何一种能把书面字符用可变长度的信号表示的编码方式都可以称为摩尔斯电码(摩斯密码),这种代码可以用一种音调平稳时断时续的无线电信号来传送,通常被称作连续波(Continuous Wave),缩写为CW。它可以是电报电线里的电子脉冲,也可以是一种机械的或视觉的信号(比如闪光)。

在今天,国际摩尔斯电码依然被使用着,虽然这几乎完全成为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专利。直到2003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管理着世界各地的摩尔斯电码熟练者取得业余无线电执照的工作。在一些国家,业余无线电的一些波段仍然只为发送摩尔斯电码信号而预留。

因为摩尔斯只依靠一个平稳的不变调的无线电信号,所以它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比起其它方式的更简单,并且它能在高噪声、低信号的环境中使用。同时,它只需要很窄的带宽,并且还可以帮助两个母语不同、在话务通讯时会遇到巨大困难的操作者之间进行沟通。它也是QRP中最常使用的方式。

在美国,直到1991年,为了获得FCC颁发的允许使用高频波段的业余无线电证书,必须通过每分钟五个单词(WPM)的摩尔斯码发送和接收测试。1999年以前,达到20WPM的熟练水平才能获得最高级别的业余无线电证书(额外类);1999年12月13日,FCC把额外类的这项要求降低到13WPM。

200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03,ITU主办的频率分配专门会议,两年一度)做出决定,允许各国在业余无线电执照管理中自己任选是否对摩尔斯电码进行要求。虽然在美国和加拿大还有书面上的要求,但在一些其他国家正准备彻底去除这个要求。

熟练的爱好者和军事报务员常常可以接收(抄报)40WPM以上速度的摩尔斯码。虽然传统发报电键仍有许多爱好者在使用,但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电子电键在今天使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也经常被用来生成和解码摩尔斯码电波信号。

用摩尔斯电码发出SOS求救信号,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方式。此电码将S表示为“…”,即3个短信号;O表示为“———”,即3个长信号。长信号时间长度约是短信号的3倍。这样,SOS就可以用“三短、三长、三短”的任何信号来表示。可以利用光线,如开关手电筒、矿灯、应急灯、汽车大灯、室内照明灯甚至遮挡煤油灯等方法发送,也可以利用声音,如哨音、汽笛、汽车鸣号甚至敲击等方法发送。每发送一组SOS,停顿片刻再发下一组。

基于以上,若能在智能终端中设置一种告警系统,其可以存储摩斯密码的编码方式以及基于摩斯密码的国际通用求救信息模版,那么当智能终端的用户在无法接收通信信号的地域遇到危险,则可借助智能终端向外发送基于摩斯密码的求救信号或者基于国际求救信息模版的求救信号,大大提高用户的生命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告警系统,其包含特定的模数转换模块和告警模块,通过将用户发送的语音、文字、手势等求救信息首先转化为基本的数字信号,然后利用设置与模数转换模块中的记录有一运算规则的数字处理模块,将基本数字信号转换为基于摩斯电码的数字信号,并通过特定的告警模块接收该数字信号,并控制相应的输出装置发出告警信息,从而实现利用智能终端自身向外部求救的目的,为用户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告警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检测模块,置于智能终端内部,与智能终端本体通信连接,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本体发送的操作指令;

启动模块,置于智能终端内部,与所述检测模块通信连接,接收所述检测模块发送的启动指令,启动所述告警系统;

模数转换模块,置于智能终端内部,与智能终端本体通信连接,接收智能终端本体发送的求救信息,将所述求救信息转化为一基于摩斯电码的数字信号;

告警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模块通信连接,接收所述数字信号,并根据所述数字信号的高低电平控制所述智能终端的输出装置发出告警信息。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告警系统还包括信息存储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通信连接,存储预设的求救信息模版;其中,所述求救信息模版为模拟可能发生的求救场景,编制的求救信息。

优选地,所述模数转换模块中包括一数据处理模块,其中设置有一运算规律,可将基于所述求救信息转换得到的数字信息,转换为一基于摩斯电码的数字信息。

优选地,所述求救信息可为文字信息、语音信息或手势信息,所述操作指令包括按下功能键、滑动手势或输入语音。

优选地,所述输出装置包括扬声器或闪光灯,所述求救信号包括扬声器发出的有规律音频或闪光灯发出的有规律的光闪。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智能终端自身向外部发送求救信息的方法,解决了智能终

端用户在完全无信号区向外部求救的可能;

2)另外,用户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及其方法向外部发出的求救信息为基于摩斯

电码的声音或者光闪信息,用户向外发送的信息一方面可以被有经验的救援人员获

取,从而准确找到用户的所在位置及环境;

3)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用户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通过简单操作向外

部报告位置及环境信息的可能;而且,如果用户处于被监视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

的智能终端、告警系统及告警方法也可增加其传达信息的隐秘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智能终端的告警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智能终端的告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检测模块,

12-启动模块,

13-模数转换模块。

14-告警模块,

15-输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势。

参阅图1,其显示一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智能终端的告警系统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告警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检测模块11

该检查模块11设置于智能终端的内部,与智能终端本体实现通信连接,其可接收智能终端根据用户的操作而发出的操作指令,并自动将其与智能终端中存储的各应用程序或系统的对应启动指令进行比对。

其中,所述的操作指令优选地可以为按下某个功能键、在智能终端的屏幕上滑动手势、有规律的摇动或者翻转手机或者输入语音信息等。

-启动模块12

启动模块12设置于智能终端内部,并与检测模块11通信连接,其可接收检测模块11发出的指令信息,并可根据接收的指令信息启动告警系统。

-模数转换模块13

模数转换模块13同样设置于智能终端的内部,并与智能终端本体通信连接,其可接收智能终端本体发送的求救信息,并将该求救信息转换为一基于摩斯电码的数字信号。

其原理在于,模数转换模块13中设置包括一数据处理单元,其中设置有相应的运算规律,可将基于普通的如文字信息、语音信息、手势信息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一基于摩斯电码的数字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求救信息相应的可以为文字信息、语音信息或者手势信息。

-告警模块14

告警模块14设置与智能终端的内部,并与模数转换模块13通信连接,其可接收由模数转换模块13发送的数字信号,并根据该数字信号的高低电平控制智能终端的输出装置15发出告警信息。

其中提及的输出装置位于智能终端的内部,告警模块14的外部,并与告警模块14通信连接,其可接收告警模块14发送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向外部发送相应的告警信息。

其中,优选地,所述输出装置15可以为扬声器、闪光灯等智能终端自身携带装置。

其中,优选地,所述告警信息相应的可以为扬声器发出的有规律的音频信息或者闪光等发出的有规律的光闪。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告警系统还包括信息存储模块,其位于智能终端本体的内部,其可存储预设的求救信息模版,该信息存储模块与模数转换模块13通信连接,其也可向模数转化模块13发送求救信息。

其中,所述求救信息模版为模拟可能发生的求救场景,如飞机事故落入无人荒岛、野外生存中或者沙漠中迷路等场景,编制的求救信息,可如,“我在这里”,“快来救我等”。

参阅图2,其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智能终端的告警方法,其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S1向所述智能终端发送一操作指令。用户仅需要一个简单的操作指令即可即可启动智能终端的告警系统,及具体操作为:首先向智能终端发送一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以是按动智能终端的某个功能键,在智能终端的屏幕上滑动某种手势,如滑对号、叉号或者其他图案,也可以是向智能终端输入语音信息或者指纹信息等。

S2所述智能终端的告警系统的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操作指令,并判断所述操作指令与所述告警系统的预设指令相同后,向启动模块发送启动指令。智能终端的检测系统会自动检测用户发出的操作指令,并将该操作指令与预先存储于智能终端的各应用程序的预设指令进行比对,若检测结果为用户发出的操作指令符合告警系统的预设指令,则检测模块会向告警系统发送一启动指令。

其中,优选地,用户向智能终端执行的操作指令可以通过按下智能终端上的某个功能键、在智能终端屏幕上滑动某个手势,如滑对号、叉号以及其他符号,或者有规律的摇晃智能终端、翻转智能终端等,又或者向智能终端输入一段语音信息、输入指纹等信息。

可见,本实用新型为告警系统配设一简单的启动指令,从而可以避免用户在正常情况下误操作而启动智能终端告警系统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和对智能终端电量等的浪费;同时,又可以实现用户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启动告警系统,为处于紧急情况下的用户节省有效的时间。

S3接收所述检测模块发送的启动指令,并启动所述告警系统。告警系统接收到所述启动指令后,将启动告警系统的其他功能模块。鉴于该功能的设置,当智能终端处于正常状态时,告警系统保持关闭状态。一方面可以避免用户误操作而启动告警系统;另一方面则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智能终端电量等的浪费。

S4向智能终端发送一求救信息。告警系统开启后,用户即可凭借智能终端向外界传达一求救信息,仅需将用户将期望传达出去的求救信息输入智能终端中。

优选地,所述求救信息可以为文字信息、语音信息或手势信息等。

S6所述告警系统的模数转换模块接收所述求救信息,并将所述求救信息转化为一基于摩斯电码的数字信号。用户输入智能终端的求救信息将被发送至告警系统的模数转换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接收到所述的求救信息后,将该求救信息转换为一基于摩斯密码的数字信号。

其中,所述的基于摩斯密码的数字信号,为通过将摩斯密码转换为相应地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实现的,其实质可理解为摩斯密码的数字语言版本。因此,优选地,在智能终端的模数转换模块中还包含一数据处理模块,其中设置有一运算规律。因而,模数转换模块接收到智能终端发送的求救信息后,会首先将其转换为一般计算机可读的数字信息,然后再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将该数字信息通过设定的运算规律转换为基于摩斯密码的数字信号。

S7所述告警系统的告警模块接收所述数字信号,并依据所述数字信号的高低电平控制输出装置发出告警信息。模数转换模块将其接收的求救信息转换为基于摩斯电码的数字信号后,将其发送至告警系统的告警模块,该告警模块接收该数字信号,并依据该数字信号显示的高低电平,控制智能终端的输出装置发出相应的告警信号。

其中,优选地,所述的输出装置指的是智能终端的音频或者灯光等的输出装置,相应的可以为智能终端自身携带的扬声器或者闪光灯等。由此,所述的告警信号就可以为扬声器发出的有规律的音频,如扬声器短鸣、长鸣已经停顿组成的音频信息,闪光灯发出的有规律的光闪,如闪光灯的短亮、长亮、停顿等组成的灯光信息。而,对于了解摩斯密码的救援人员,就可以从这些用规律的音频或者光闪中读取智能终端用户当前的位置、周围环境、身体情况等等信息。以帮助救援人员对智能终端用户开展最有效的救援。

其中,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的求救信息可以模版的形式预先存储于所述告警系统的信息存储模块中,因此,智能终端用户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从所述模版中选择需要的求救信息。这为用户不能或不便于自己操作发送求救信息提供了便利,更便有求救信息的高效传达。

其中,优选地,所述求救信息的模版为模拟可能发生的求救场景,编制的求救信息。如飞机事故落入无人荒岛、野外生存中或者沙漠中迷路等场景,编制的求救信息,可如,“我在这里”,“快来救我等”。

优选地,用户可以在告警模式下,选择设置需要播放告警信息的次数,根据用户的设置告警模块可控制输出装置播放多次告警信息。

更加优选地,在国际上除了通行的SOS外,国际性高山求救信号是一分钟发出6次哨音(或挥舞6次,火光闪耀6次等),然后安静一分钟,再重复。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收集更多的国际通用求救信号,将其作为模版存储于智能终端中,当智能终端用户在登上或者野外活动遇到危险时,可以利用身边的智能终端向外界发出相应的告警信息,为用户的生命安全提供更进一步的保障。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智能终端自身向外部发送求救信息的方法,解决了智能终端用户在完全无信号区向外部求救的可能;另外,用户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及其方法向外部发出的求救信息为基于摩斯电码的声音或者光闪信息,用户向外发送的信息一方面可以被有经验的救援人员获取,从而准确找到用户的所在位置及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用户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通过简单操作向外部报告位置及环境信息的可能;而且,如果用户处于被监视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告警系统及告警方法也可增加其传达信息的隐秘性。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