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859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车辆的日益增多,为了更加方便地进行道路车辆的有序管理,研制出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如专利申请号为201520324817.4,专利名称为《一种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共享系统》中所写的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共享系统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多个分别安装在每个车辆上且采集对应车辆信息的车辆数据采集终端、多个安装在路边用于无线采集对应路段内行驶车辆上的所述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的信息的车辆信息监测基站, 和布设在监控室内无线接收多个所述车辆信息监测基站传输的数据的操作平台;所述车辆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第一数据收发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相接的第一数据存储单元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的输入端接有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车辆前端用于探测前车距离的第一红外光电传感器和安装在车辆后端用于探测后车距离的第二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的输出端接有报警提醒电路。

该专利虽然能够测量多种车辆信息数据来供驾驶员参考,但是却无法及时将路面情况提供给驾驶员,尤其是与地图相比已经变更的道路情况无法通过现有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得到相关信息,由此给驾驶员的驾驶带来不便。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进行路面情况智能更新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以解决现有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无法及时跟进路面情况变化而给驾驶员带来行车不便的问题。

方案一:本方案中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多个分别安装在每个车辆上且采集对应车辆信息的车辆数据采集终端、多个安装在路边用于无线采集对应路段内行驶车辆上的所述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的信息的车辆信息监测基站和布设在监控室内无线接收多个所述车辆信息监测基站传输的数据的操作平台;所述车辆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第一数据收发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相接的第一数据存储单元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的输入端接有微控制器,微控制器连接有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和带动摄像头三百六十度转动的电机;摄像装置上设置有用来启动摄像头拍摄和三百六十度转动的启动按钮;车辆数据采集终端包括异形外壳,所述微控制器、第一数据收发器、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均设置在异形外壳内,所述启动按钮设置在异形外壳上,所述异形外壳上螺纹连接有顶端可伸出异形外壳的转动柱;所述摄像头和电机设置在转动柱的顶端。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当驾驶员发现当前道路情况相比从前已经改变时,首先将转动柱转出异形外壳,使转动柱顶端的摄像头伸出异形外壳,使摄像头的拍摄视线不会被阻挡。驾驶员按下启动按钮,摄像头三百六十度转动过程中对道路路面情况进行拍摄。微控制器自动将摄像头拍摄下来的图像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第一数据收发器进行数据采集。最后由第一数据收发器将经过处理后的拍摄图像发送到由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共享系统中,及时将各个变化的路面情况告知所有驾驶员,提醒驾驶员过该路段小心。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摄像装置拍摄道路路面情况,能够自动进行路面情况智能更新,为驾驶员提供更及时准确的路面情况。

方案二:进一步,所述异形外壳包括彼此连通的中空的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顶板水平设置,右侧板和左侧板竖直设置。

整个异形外壳形成一个倒U型,既不妨碍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的正常工作,还能够在异形外壳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起来的空间中进行物品放置。可以将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的异形外壳当做置物架使用。

方案三:进一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端均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的底端设置有吸盘。

通过支脚可以方便支撑整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吸盘能够将支脚连同支脚上的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稳定安装在车辆的某一位置上。

方案四:进一步,所述顶板的顶面上设有用来与另一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的吸盘相配合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底面为向上凸起的弧面。

通过定位槽可以将两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连接成一个整体,可以使驾驶员根据需要将多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组合起来使用,以便能够提供更多的道路路面情况采集信息,使后面分析得到的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向上凸起的弧面能够更快地与吸盘内侧的各个位置吸附,即使吸盘存在漏气没有吸附紧的情况,因为弧面与吸盘内侧面形状相匹配也能使吸盘稳定地连接在定位槽上,使吸盘能够更好地和定位槽贴合,使两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能够更加牢固地连接。

方案五:进一步,所述转动柱中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道,电机和摄像头分别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连接;通道内安装有供导线缠绕定位的径向伸出的凸起。

转动柱的通道,使电机和摄像头能够通过导线与设置在异形外壳内的微控制器连接。同时,该通道还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导线杂乱无章。而通过将导线缠绕在凸起上,可以将导线多余的部分进行缠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顶板1、左侧板2、右侧板3、转动柱4、电机5、摄像头6、支脚7、吸盘8、盖板9、启动按钮10、定位槽1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多个分别安装在每个车辆上且采集对应车辆信息的车辆数据采集终端、多个安装在路边用于无线采集对应路段内行驶车辆上的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的信息的车辆信息监测基站, 和布设在监控室内无线接收多个车辆信息监测基站传输的数据的操作平台;车辆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第一数据收发器以及与第一数据收发器相接的第一数据存储单元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数据收发器的输入端接有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车辆前端用于探测前车距离的第一红外光电传感器和安装在车辆后端用于探测后车距离的第二红外光电传感器,第一数据收发器的输出端接有报警提醒电路;车辆信息监测基站包括第二数据收发器和太阳能供电电源,以及与第二数据收发器相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二数据存储单元、复位电路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第二数据收发器的输入端接有计数器、按键设置电路、CCD 摄像传感器和GPS 定位模块;操作平台包括第三数据收发器以及与第三数据收发器相接的第四无线通信模块、第三数据存储单元和用于给手机发送信息的短信收发模块,第三数据收发器的输出端接有显示器驱动电路,显示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接有多个显示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以ZIGBEE 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第三无线通信模块与第四无线通信模块以GSM 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CC2530 的芯片U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CC2530 的芯片U2,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SIM900A 的第一芯片,第四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SIM900A 的第二芯片。

车辆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第一数据收发器以及与第一数据收发器相接的第一数据存储单元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数据收发器的输入端接有微控制器,微控制器连接有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6和带动摄像头6三百六十度转动的电机5;摄像装置上设置有用来启动摄像头6拍摄和三百六十度转动的启动按钮10;车辆数据采集终端包括异形外壳,微控制器、第一数据收发器、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均设置在异形外壳内,启动按钮10设置在异形外壳上,异形外壳上螺纹连接有顶端可伸出异形外壳的转动柱4;摄像头6和电机5设置在转动柱4的顶端。整个异形外壳形成一个倒U型,既不妨碍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的正常工作,还能够在异形外壳顶板1、左侧板2和右侧板3围起来的空间中进行物品放置。可以将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的异形外壳当做置物架使用。

整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像一个倒U型结构,其异形外壳包括彼此连通的中空的顶板1、左侧板2和右侧板3;其中,顶板1水平设置,右侧板3和左侧板2竖直设置。顶板1的顶面上开有圆柱形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螺纹连接的转动柱4,通过转动转动柱4,可以使转动柱4伸出或者收回凹槽中。转动柱4的顶端是光滑的,转动柱4的底端才有螺纹。

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底端均安装有向下伸出的两个支脚7,每个支脚7的底端设置有吸盘8。

通过支脚7可以方便支撑整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吸盘8能够将支脚7连同支脚7上的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稳定安装在车辆的某一位置上。

顶板1的顶面上设有用来与另一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的吸盘8相配合的四个定位槽11;定位槽11的底面为向上凸起的弧面。吸盘8在吸附时,中间空间大需要大力压出空气才能与平面吸附,而向上凸起的弧面能够更快地与吸盘8内侧的各个位置吸附,即使吸盘8存在漏气没有吸附紧的情况,因为弧面与吸盘8内侧面形状相匹配也能使吸盘8稳定地连接在定位槽11上,使吸盘8能够更好地和定位槽11贴合,使两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能够更加牢固地连接。

通过定位槽11可以将两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连接成一个整体,可以使驾驶员根据需要将多个车辆数据采集终端组合起来使用,以便能够提供更多的道路路面情况采集信息,使后面分析得到的结果能够更加准确。

转动柱4中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道,电机5和摄像头6分别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连接。通道内安装有供导线缠绕定位的径向伸出的凸起。为了方便导线的定位,这些凸起采用柔软的塑料条制成,在同一圆周的凸起彼此共同作用在导线上,使导线被夹在圆心周围位置上进行固定定位,避免导线晃动,影响信号传输。转动柱4的通道,使电机5和摄像头6能够通过导线与设置在异形外壳内的微控制器连接。同时,该通道还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导线杂乱无章。

电机5固定在转动柱4的顶端,转动柱4上固定连接有用来固定电机5和摄像头6的支撑柱。支撑柱贯穿电机5和摄像头6的壳体,支撑柱连接有用来遮盖摄像头6顶端的盖板9。盖板9的形状与顶板1上的凹槽的开口形状相匹配。当转动柱4将摄像头6转动收进顶板1中时,盖板9与顶板1顶面扣合成统一整体,方便在不使用时对摄像头6的收纳。其中,摄像头6的壳体为透明壳体,不会阻碍摄像头6的拍摄。

第一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有卫星地图,微控制器与第一数据存储单元电连接;微控制器将摄像头6拍摄得到的路面情况的图片,在卫星地图上的对应路段位置进行标注。

方便微控制器将标注后的地图和摄像头6拍摄的图像一起发送给第一数据收发器。由第一数据收发器将经过标注的卫星地图以及问题路段的图片一起发送到网络中分享给其他驾驶员注意。图片是图像中的某一个画面,这里的图片是经过人为选择后确定的,属于现有技术。

芯片U1通过串行接口与第一数据收发器相接,芯片U2 通过串行接口与第二数据收发器相接。

速度传感器为ATS640JBS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为LIS202DL传感器。

第一红外光电传感器包括型号为DYW-Y18 的第三芯片,第二红外光电传感器包括型号为DYW-Y18 的第四芯片。

GPS 定位模块为NEO-6M 模块。CCD 摄像传感器为TC221 摄像传感器。

太阳能供电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端口P1、电压转换芯片7812、连接端口P2、电压转换芯片7805、连接端口P3、电压转换芯片LM1117-3.3 和连接端口P4,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输出端+ 经二极管D1、电感L1 和二极管D3 接场效应管Q8 的漏极,场效应管Q8 的源极接三极管Q7 的集电极,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阴极、保险丝F1的一端和蓄电池BT1的正极的连接端相接,三极管Q7的发射级输出分三路,一路接地,另一路经二极管D2 接太阳能电池板的负输出端-,第三路接蓄电池BT1的负极;保险丝F1的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9的漏极,场效应管Q9的源极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场效应管Q9的栅极与连接端口P1的第1管脚之间的接线点为30V电压输出端;电压转换芯片7812 的Vin 管脚接30V 电压输出端,电压转换芯片7812 的Vout 管脚接连接端口P2 的第1 管脚,连接端口P2的第2 管脚与电压转换芯片7812 的GND 管脚均接地,电压转换芯片7812 的Vout 管脚与连接端口P2的第1 管脚之间的接线点为12V 电压输出端;电压转换芯片7805 的Vin 管脚接12V 电压输出端,电压转换芯片7805 的Vout 管脚接连接端口P3的第1 管脚,连接端口P3 的第2 管脚与电压转换芯片7805 的GND 管脚均接地,电压转换芯片7805 的Vout 管脚与连接端口P3 的第1 管脚之间的接线点为5V 电压输出端;电压转换芯片LM1117-3.3的IN 管脚接5V 电压输出端,电压转换芯片LM1117-3.3 的OUT 管脚接连接端口P4 的第1管脚,连接端口P4 的第2 管脚与电压转换芯片LM1117-3.3 的GND 管脚均接地,电压转换芯片LM1117-3.3 的OUT 管脚与连接端口P4 的第1 管脚之间的接线点为3.3V 电压输出端。

第一数据收发器为MSP430F169 单片机;第二数据收发器为LPC2138ARM 微控制器;第三数据收发器为STM32f103ZET6ARM Cortex-M3 处理器。

短信收发模块包括芯片TC35I。显示器为LED 点阵显示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