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语音报警的室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423发布日期:2019-02-12 21:3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语音报警的室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涉及一种基于语音报警的室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当用户长期不在家,现有的室内监测主要通过安装摄像头和保安监控,消耗精力大,成本高,难免会出现人为的疏忽,如果有人入屋盗窃,很难及时发现,做不到实时通知和报警,安全系数不高。有部分智能家居使用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屋内是否有人,但是单独使用热释电传感器很容易出现误触的情况,检测不够准确。同时不能及时通知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用户长期不在家,发生室内盗窃的时,室内监控系统不能准确地检测并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和语音报警,通知用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语音报警的室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包括:终端手机、热释电传感器、红外检测模块、单片机、GSM模块、语音报警芯片和扬声器,所述热释电传感器、红外检测模块、GSM模块和语音报警芯片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所述语音报警芯片与扬声器相连接,所述GSM模块通过GSM网络与绑定的终端手机通讯连接;

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窗户或门口的红外对管,所述单片机用于响应所述红外对管的触发信号,并控制热释电传感器启动,当所述热释电传感器触发时,则所述单片机控制语音报警芯片通过扬声器发出报警语音,同时,所述单片机通过所述GSM模块向绑定的手机发送报警短信。

进一步,所述单片机分别通过串口与GSM模块和语音报警芯片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基于语音报警的室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还包括:PM2.5传感器、火焰传感器和可燃气体传感器,所述PM2.5传感器、火焰传感器和可燃气体传感器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热释电传感器的型号为HC-SR501。

进一步,所述语音报警芯片的型号为JQ6400。

进一步,所述GSM模块的型号为SIM900A。

进一步,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F103RCT6。

进一步,所述PM2.5传感器为夏普GP2Y1010AU0F灰尘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火焰传感器为Risym火焰传感器模块。

本实用新型创造通过将红外检测模块和热释电传感器相结合,利用红外检测模块做闯入检测,再利用热释电传感器做贼人的活动检测,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监控精确度。避免了现有系统中存在的误触发情况。同时,利用语音报警芯片和GSM模块,及时反馈贼人闯入的信息,有利于及时抓捕贼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红外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整体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1,参考图1,一种基于语音报警的室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包括:终端手机、热释电传感器2、红外检测模块1、单片机3、GSM模块4、语音报警芯片5和扬声器6,所述热释电传感器2、红外检测模块1、GSM模块4和语音报警芯片5分别与单片机3相连接;所述语音报警芯片5与扬声器6相连接,所述GSM模块4通过GSM网络与绑定的终端手机通讯连接;

所述红外检测模块1包括设置在窗户或门口的红外对管,所述单片机3用于响应所述红外对管的触发信号,并控制热释电传感器2启动,当所述热释电传感器2触发时,则所述单片机3控制语音报警芯片5通过扬声器6发出报警语音,同时,所述单片机3通过所述GSM模块4向绑定的终端手机发送报警短信。

参照图2,所述红外检测模块1包括:电阻R1、三极管Q1、红外线发射管D1、红外线接收管U1和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与单片机3的输出端P1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红外线发射管D1的正极相连接,红外线发射管D1的负极接地;红外线接收管U1的输出端与单片机3的输入端P2相连接,红外线接收管U1的接地端接地,红外线接收管U1的电源端接电源VCC,电容C1的正极与红外线接收管U1的电源端相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红外线接收管U1的接地端相连接。

所述单片机3的型号为STM32F103RCT6。

所述热释电传感器2的型号为HC-SR501,所述热释电传感器2设于室内。所述热释电传感器2的输出端与单片机3的输入端P3相连接。

所述GSM模块4与单片机3通过第一串口连接,所述语音报警芯片5与单片机3通过第二串口连接。

所述语音报警芯片5的型号为JQ6400。

所述GSM模块4的型号为SIM900A。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工作原理:

所述红外线发射管D1和红外线接收管U1组成红外检测模块1的红外对管。当红外检测模块1的红外对管工作时,单片机3通过输出端P1向红外检测模块1的输入端发送脉冲信号,红外线发射管D1朝着红外线接收管U1发出红外线,当该红外线被挡住人体时,红外线接收管U1向单片机3的输入端P2输出低电平;

所述红外对管安装在窗户或门口,当有贼人从窗户或者门口进入室内时,红外线被挡住,单片机3的输入端P2收到低电平;当单片机3的输入端P2接收到低电平时,单片机3控制热释电传感器2开始检测;当贼人在室内活动时,热释电传感器2可检测到贼人走动时发出的人体红外信号,此时,热释电传感器2触发并向单片机3的输入端P3发送高电平,单片机3接收到该高电平后,通过第一串口控制GSM模块4向预先绑定的终端手机发送预设的报警短信,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例如可以通知用户和小区物业保安及时通报有人闯入。

同时,单片机3通过第二串口控制语音报警芯片5,所述语音报警芯片5控制扬声器6发出报警语音,通过报警语音驱赶闯入者。

本实用新型创造通过将红外检测模块1和热释电传感器2相结合,利用红外检测模块1做闯入检测,再利用热释电传感器2做贼人的室内活动检测,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监控精确度。避免了现有系统中存在的误触发情况。

同时,利用语音报警芯片5和GSM模块4,及时反馈贼人闯入的信息,有利于及时抓捕贼人。

作为优化,参考图3,所述一种基于语音报警的室内环境安全监控系统还包括:PM2.5传感器7、火焰传感器8和可燃气体传感器9,所述PM2.5传感器7、火焰传感器8和可燃气体传感器9分别与单片机3相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PM2.5传感器7为夏普GP2Y1010AU0F灰尘传感器。

PM2.5传感器7的输出端与单片机3的输入端P4相连接,PM2.5传感器7对室内的灰尘含量进行检测,当室内的灰尘含量超过预定阈值时,则向单片机3发送报警电平,所述单片机3接收到所述报警电平后,单片机3通过第一串口控制GSM模块4向绑定的终端手机发送预设的短信,通知相关人员室内灰尘超标。

方便用户可以提前得知室内灰尘含量超标情况,回家前可以做好防护措施,例如戴口罩,回家后可以立刻进行可以降低灰尘含量的操作,例如打开空气净化器,避免吸入过多灰尘。

作为优化,所述火焰传感器8为Risym火焰传感器模块。

火焰传感器8的输出端与单片机3的输入端P5相连接,所述火焰传感器8用于检测室内是否有火焰,当火焰的亮度超过预定阈值时,则向单片机3的输入端P5发送报警电平,所述单片机3接收到所述报警电平后,单片机3通过第一串口控制GSM模块4向绑定的终端手机发送预设的短信,提醒相关人员室内火焰的亮度超出阈值。

同时,单片机3通过第二串口控制语音报警芯片5,所述语音报警芯片5控制扬声器6发出预设的报警语音,通过报警语音提醒周围的用户室内出现火焰。

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9主要用于燃气的浓度,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9设于室内有可能发生燃气泄露的地方,例如厨房,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9安装在距离燃气源半径1.5米的范围内。

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单片机3的输入端P6相连接;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9检测到燃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9通过单片机3的输入端P6向单片机3发送报警信号,单片机3接收到该报警信号后,单片机3通过第一串口控制GSM模块4向绑定的终端手机发送预设的短信,提醒相关人员室内燃气浓度超标。例如所述GSM模块4可以向用户和小区物业保安的终端手机发出不同的预设报警短信,及时通报燃气浓度超标。

同时,单片机3通过第二串口控制语音报警芯片5,所述语音报警芯片5控制扬声器6发出预设的报警语音,通过报警语音提醒周围的用户室内燃气浓度超标。

本实施例可以智能检测室内燃气浓度、灰尘浓度和室内是否出现火焰的情况,及时发现室内安全隐患,并实时进行语音报警和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终端手机,及时通知指定联系人,同时语音报警可以播出报警内容,附近的住户可以及早察觉,更有效地保证室内环境安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