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牌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907发布日期:2019-10-19 02:5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牌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牌定位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牌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民用汽车的普及,停车场大多采用车牌识别系统来对进出停车场的车辆进行有效规范的管理。车牌识别系统是指能够检测到受监控路面的车辆并自动提取车辆牌照信息(含汉字字符、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及号牌颜色)进行处理的技术。

现有的车牌识别装置,包括车牌识别摄像机、显示控制一体机和立柱,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设置于所述显示控制一体机的顶部,所述显示控制一体机固定于所述立柱上。在固定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环境来调整所述车牌识别装置的水平方向和倾斜角度;且补光灯的照射范围没有受到限制,补光灯除了直接照射在车牌,还有部分光直接照射在驾驶室,影响驾驶状态,绕以产生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车牌的定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牌的定位装置,它包括有立柱和车牌识别摄像机;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有电箱;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设置在电箱的顶部;所述立柱的前表面设置有补光装置和升降挡板装置;所述补光装置由螺栓、第一螺母、第一弹簧和补光灯组成;所述补光灯的背部设置有铰耳;所述铰耳与立柱的前表面相铰接;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补光灯的背部;第一弹簧另一端压紧在立柱的柱身上;所述第一螺母固定在补光灯的壳体上;所述螺栓与第一螺母相匹配;所述螺栓与第一螺母相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穿过第一螺母后压紧在立柱的柱身上;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一弹簧分别设置在铰耳的上下两侧;

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升降挡板装置由套筒、遮光板、第二螺母、升降板和丝杆组成;所述丝杆一端与固定块相固定连接;丝杆另一端朝上设置;所述套筒套在丝杆外;所述第二螺母与丝杆相匹配;所述第二螺母与丝杆相螺纹连接;所述套筒的底端压紧在第二螺母的顶部端面;所述升降板与套筒的筒身相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一侧壁贴合在立柱上;所述遮光板与升降板相固定连接;所述遮光板的底端从上往下延伸至补光灯的出光方向上;

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的底部固定有转轴;所述电箱的顶部固定有开口朝下的罩体;所述罩体固定在电箱的顶部;所述罩体的顶壁上设置有与转轴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罩体的内腔设置有一块压板和多个第二弹簧;所述转轴从上至下穿过导向孔后在罩体的内部与压板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在压板的顶表面;第二弹簧另一端压紧在罩体的内顶壁;所述压板的底表面设置有小锥体;所述电箱的顶表面设置有凹槽组;所述凹槽组设置在罩体的内腔;所述凹槽组由若干条凹槽组成;所述凹槽在电箱上呈圆周分布;所述小锥体插入到其中一个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的顶部固定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板由框体和均布在框体内部的多片导风叶片组成;所述导风叶片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风叶片呈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牌的定位装置,立柱的顶部固定有电箱;车牌识别摄像机设置在电箱的顶部;立柱的前表面设置有补光装置和升降挡板装置;补光装置由螺栓、第一螺母、第一弹簧和补光灯组成;补光灯的背部设置有铰耳;铰耳与立柱的前表面相铰接;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补光灯的背部;第一弹簧另一端压紧在立柱的柱身上;第一螺母固定在补光灯的壳体上;螺栓与第一螺母相匹配;螺栓与第一螺母相螺纹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螺母后压紧在立柱的柱身上;第一螺母和第一弹簧分别设置在铰耳的上下两侧;立柱上设置有固定块;升降挡板装置由套筒、遮光板、第二螺母、升降板和丝杆组成;丝杆一端与固定块相固定连接;丝杆另一端朝上设置;套筒套在丝杆外;第二螺母与丝杆相匹配;第二螺母与丝杆相螺纹连接;套筒的底端压紧在第二螺母的顶部端面;升降板与套筒的筒身相固定连接;升降板一侧壁贴合在立柱上;遮光板与升降板相固定连接;遮光板的底端从上往下延伸至补光灯的出光方向上;车牌识别摄像机的底部固定有转轴;电箱的顶部固定有开口朝下的罩体;罩体固定在电箱的顶部;罩体的顶壁上设置有与转轴相匹配的导向孔;罩体的内腔设置有一块压板和多个第二弹簧;转轴从上至下穿过导向孔后在罩体的内部与压板相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在压板的顶表面;第二弹簧另一端压紧在罩体的内顶壁;压板的底表面设置有小锥体;电箱的顶表面设置有凹槽组;凹槽组设置在罩体的内腔;凹槽组由若干条凹槽组成;凹槽在电箱上呈圆周分布;小锥体插入到其中一个凹槽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重力的作用下,套筒始终紧压在第二螺母上,通过第二螺母对套筒在高度方向上的限位,进行调节遮光板的高度,使得补光灯直射驾驶室方向的光线被调节遮光板遮挡住,起防眩作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得螺栓始终紧压在立柱上,根据立柱安装的地面上的高度,通过旋转螺栓,使得螺栓沿第一螺母的轴向方向运动,进行调节补光灯的仰角;使得补光灯能够照射在行车的车牌号码区域的高度上;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压板被向下压紧,压板下的小锥体插入到其中一个凹槽内定位,使得车牌识别摄像机不能够沿转轴转动;向上拉动车牌识别摄像机,转轴在导向孔向上运动进行调整车牌识别摄像机至合适的拍摄角度,小锥体从凹槽拔出,车牌识别摄像机就能够转动,进行调节角度车牌识别摄像机的拍摄角度,调节完毕后,第二弹簧把压板重新向下压紧,小锥体插入到一个凹槽内重新定位,车牌识别摄像机重新固定;该接种中车牌识别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和补光灯的照射角度调节简单,能够通过立柱固定后再调节,降低车牌定位装置的安装难度,且通过遮光板控制出光的高度,防止补光灯直照驾驶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遮光板的截面图;

图3是电箱顶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压板底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柱;101、固定块;2、螺栓;3、第一螺母;4、套筒;5、第一弹簧;

6、补光灯;601、铰耳;7、遮光板;701、框体;702、导风叶片;

8、第二螺母;9、升降板;10、丝杆;11、电箱;1101、凹槽;

12、第二弹簧;13、压板;1301、小锥体;14、罩体;1401、导向孔;

15、车牌识别摄像机;1501、把手;1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牌的定位装置,它包括有立柱1和车牌识别摄像机15;所述立柱1的顶部固定有电箱11;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15设置在电箱11的顶部;车牌识别摄像机15的内部结构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故此不详说;电箱11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以及扬声器;所述立柱1的前表面设置有补光装置和升降挡板装置;所述补光装置由螺栓2、第一螺母3、第一弹簧5和补光灯6组成;所述补光灯6的背部设置有铰耳601;所述铰耳601与立柱1的前表面相铰接;所述第一弹簧5一端固定在补光灯6的背部;第一弹簧5另一端压紧在立柱1的柱身上;所述第一螺母3固定在补光灯6的壳体上;所述螺栓2与第一螺母3相匹配;所述螺栓2与第一螺母3相螺纹连接;所述螺栓2穿过第一螺母3后压紧在立柱1的柱身上;所述第一螺母3和第一弹簧5分别设置在铰耳601的上下两侧;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使得螺栓2始终紧压在立柱1上,根据立柱1安装的地面上的高度,通过旋转螺栓2,使得螺栓2沿第一螺母3的轴向方向运动,进行调节补光灯6的仰角;使得补光灯6能够照射在行车的车牌号码区域的高度上;

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固定块101;所述升降挡板装置由套筒4、遮光板7、第二螺母8、升降板9和丝杆10组成;所述丝杆10一端与固定块101相固定连接;丝杆10另一端朝上设置;所述套筒4套在丝杆10外;所述第二螺母8与丝杆10相匹配;所述第二螺母8与丝杆10相螺纹连接;所述套筒4的底端压紧在第二螺母8的顶部端面;所述升降板9与套筒4的筒身相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9一侧壁贴合在立柱1上;升降板9一侧壁贴合在立柱1上,作为限位的作用,防止套筒4在丝杆10上转动;所述遮光板7与升降板9相固定连接;所述遮光板7的底端从上往下延伸至补光灯6的出光方向上;重力的作用下,套筒4始终紧压在第二螺母8上,通过第二螺母8对套筒4在高度方向上的限位,进行调节遮光板7的高度,使得补光灯6直射驾驶室方向的光线被调节遮光板7遮挡住,起防眩作用;

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15的底部固定有转轴16;所述电箱11的顶部固定有开口朝下的罩体14;所述罩体14固定在电箱11的顶部;所述罩体14的顶壁上设置有与转轴16相匹配的导向孔1401;所述罩体14的内腔设置有一块压板13和多个第二弹簧12;所述转轴16从上至下穿过导向孔1401后在罩体14的内部与压板13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2一端固定在压板13的顶表面;第二弹簧12另一端压紧在罩体14的内顶壁;所述压板13的底表面设置有小锥体1301;所述电箱11的顶表面设置有凹槽组;所述凹槽组设置在罩体14的内腔;所述凹槽组由若干条凹槽1101组成;所述凹槽1101在电箱11上呈圆周分布;所述小锥体1301插入到其中一个凹槽1101内;第二弹簧12的作用力下,压板13被向下压紧,压板13下的小锥体1301插入到其中一个凹槽1101内定位,使得车牌识别摄像机15不能够沿转轴16转动;向上拉动车牌识别摄像机15,转轴16在导向孔1401向上运动进行调整车牌识别摄像机15至合适的拍摄角度,小锥体1301从凹槽1101拔出,车牌识别摄像机15就能够转动,进行调节角度车牌识别摄像机15的拍摄角度,调节完毕后,第二弹簧12把压板13重新向下压紧,小锥体1301插入到一个凹槽1101内重新定位,车牌识别摄像机15重新固定;该接种中车牌识别摄像机15的拍摄角度和补光灯6的照射角度调节简单,能够通过立柱1固定后再调节,降低车牌定位装置的安装难度,且通过遮光板7控制出光的高度,防止补光灯6直照驾驶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15的顶部固定有把手150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遮光板7由框体701和均布在框体701内部的多片导风叶片702组成;所述导风叶片70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风叶片702呈倾斜设置;多片导风叶片702之间有一部分相互重叠,使得光线不能够从遮光板7一端面穿透到另一端面;且导风叶片702之间留形成出风的风道用于补光灯6的散热。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重力的作用下,套筒始终紧压在第二螺母上,通过第二螺母对套筒在高度方向上的限位,进行调节遮光板的高度,使得补光灯直射驾驶室方向的光线被调节遮光板遮挡住,起防眩作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得螺栓始终紧压在立柱上,根据立柱安装的地面上的高度,通过旋转螺栓,使得螺栓沿第一螺母的轴向方向运动,进行调节补光灯的仰角;使得补光灯能够照射在行车的车牌号码区域的高度上;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压板被向下压紧,压板下的小锥体插入到其中一个凹槽内定位,使得车牌识别摄像机不能够沿转轴转动;向上拉动车牌识别摄像机,转轴在导向孔向上运动进行调整车牌识别摄像机至合适的拍摄角度,小锥体从凹槽拔出,车牌识别摄像机就能够转动,进行调节角度车牌识别摄像机的拍摄角度,调节完毕后,第二弹簧把压板重新向下压紧,小锥体插入到一个凹槽内重新定位,车牌识别摄像机重新固定;该接种中车牌识别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和补光灯的照射角度调节简单,能够通过立柱固定后再调节,降低车牌定位装置的安装难度,且通过遮光板控制出光的高度,防止补光灯直照驾驶室;遮光板由框体和均布在框体内部的多片导风叶片组成;多片导风叶片之间有一部分相互重叠,使得光线不能够从遮光板一端面穿透到另一端面;且导风叶片之间留形成出风的风道用于补光灯的散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