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031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盗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锁及防盗门。
普通的防盗锁及防盗门,往往存在报警滞后,功能单一,待发出报警时,已对锁具及门造成了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了一种防盗报警装置,当窃贼撬门或用假钥匙开门时能准确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盗报警装置,由防盗锁、防撬装置、报警电路、门扇、门柜等组成,绝缘外壳10旋装于锁体1的任一弹子孔内,绝缘外壳10顶端开孔,弹簧8装在绝缘外壳10内,弹簧8一端与导线9焊接,弹簧8的一端与通断板7固定连接,导通圈6的一部分套在绝缘外壳10内,其另一部分被固定在弹子孔内,弹簧8将通断板7弹在导通圈6上,绝缘弹子5放置在锁体1弹子孔的底部;导线9与常闭断路开关K3一端连接,K3的另一端接于锁体1上,并通过继电器K1上;触发极板11用绝缘胶12粘结在与门扇21边对应的门框14一侧,通导触板13固定在门框14内,与触发极板11用导线连通,触头绝缘座15装在空心锁舌16的前端,导线17装在空心锁舌16内,导线17的前端触头被触头绝缘座15固定,导线17的另一端接在常开触发报警开关K2,K2的另一端接在锁具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安装方便;当窃贼撬门或用假钥匙开门时报警,使之不能得逞。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防盗锁结构放大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施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3所示,绝缘外壳10旋装于锁体1的任一弹子孔内,弹簧8装在绝缘外壳10内,弹簧8的一端与与导线9连接,另一端焊在通断板7上,导通圈6的上部装在绝缘外壳10内,下部被绝缘外壳10下端紧压在弹子孔内,使之与锁体1导通,绝缘弹子5放置在弹子孔底部,由锁体1、导通圈6、通断板7、弹簧8、导线9形成通路,导线9接于常闭断路开关K3一端,K3的另一端接于锁体1上。双联电源开关19装在锁具20内,用钥匙锁门时,通过位移锁舌架18,使双联电源开关19(K4)闭合,锁舌16亦插入锁孔,电路进入戒备状态。用真钥匙开门时,由于钥匙的其它齿尖高于齿槽,推动调节弹子,并推动绝缘弹子5移动,瞬间使通断板7和导通圈6脱离,即K3断开,切断电路,但由于钥匙迅速到位,弹簧8又使通断板7压在导通圈6上,即K3闭合,电路接通,在断电延时电路的作用下,未引发报警。此时打开门锁,锁舌架18位移,使双联电源开关19断开即K4断开,报警电路断开。当假钥匙插入试图开启时,因齿深不符,则通断板7与导通圈6断开,且不能在限定延迟时间内恢复通断板7与导通圈6连通,即K3断开,故引发报警,绝缘外壳10及其内的导通件与绝缘弹子5可放置在任一弹子孔内,与此弹子相对应的钥匙齿槽加深至齿槽最深基准线以下,以提高防范效果。安装时,取出原弹子及弹簧扩孔攻丝即可。如图2所示,双联电源开关19装在锁具20内,触发极板11用绝缘胶12装在门框14侧面,用导线将触发极板11与通导触板13末端连接,锁门时,装在空心锁舌16的导线17接通通导触板13的前端,形成通路,导线17的前端触头用触头绝缘座15固定在空心锁舌16的前端,导线17的另一端接在常开触发报警开关K2上,K2的另一端接在锁具20上,当发生撬门时,任何金属器具同时触及触发极板11与门扇21,即引发报警。
权利要求1.一种防盗报警装置,由防盗锁、防撬装置、报警电路、门扇、门框等组成,其特征在于;a、绝缘外壳(10)旋装于锁体(1)的任一弹子孔内,绝缘外壳(10)顶端开孔,弹簧(8)装在绝缘外壳(10)内,弹簧(8)一端与导线(9)焊接,弹簧(8)的一端与通断板(7)固定连接,导通圈(6)的一部分断套在绝缘外壳(10)内,其另一部分被固定在弹子孔内,弹簧(8)将通板(7)弹在导通圈(6)上,绝缘弹子(5)放置在锁体(1)弹子孔的底部;导线(9)与常闭断路开关K3一端连接,K3的另一端接于锁体(1)上,并通过继电器K3连接在K1上;b、触发极板(11)用绝缘胶(12)粘结在与门扇(21)边对应的门框(14)一侧,通导触板(13)固定在门框(14)内,与触发极板(11)用导线连通,触头绝缘座(15)装在空心锁舌(16)的前端导线(17)装在空心锁舌(16)内,导线(17)的前端触头被触头绝缘座(15)固定,导线(17)的另一端接在常开触发报警开关K2,K2的另一端接在锁具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盗报警装置,其特点是在弹子孔内放置绝缘外壳,其内为弹簧、通断板与导通圈接通,导通圈与锁体接通,钥匙插入,推动绝缘弹子5移动,使通断板与导通圈断开,从而使报警电路报警,在门框侧面设置触发极板,用通导触板及空心锁舌内导线与锁具形成闭合通路,从而达到防撬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广泛等特点。
文档编号G08B13/02GK2325828SQ9821507
公开日1999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日
发明者郭福安 申请人:郭福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