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租车上下客地点选取的方法、系统及客户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18466阅读:来源:国知局
收模块;23、第五接收模块;24、第六接收模块;
[0059]25、第四获取模块;26、发布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61]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以封闭区域内各子区域的出租车停靠次数为依据预设节点,在预设节点设立二维码信息;实现用户能够便捷、高效率的搭乘到出租车。
[0062]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出租车上下客地点选取的方法,包括:
[0063]S1:选取一预设经玮度围成的封闭区域;
[0064]具体为:选取一个由经度[XI,X2],玮度[Yl,Y2]所围成的封闭区域;所围成的封闭区域的大小可以依据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或者所预设节点分布的密集程度需求来确定。由于所选取的所述封闭区域为地图信息中的一部分,因此,所述封闭区域可以认为是由依照地图默认设置划分的无数个基础网格组成;
[0065]如图8所示,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为例进行说明:选取一个由经度[119.2941,119.3008],玮度[26.0978,26.0933]所围成的封闭区域;结合地图可知,上述封闭区域大体上是以西湖海洋世界、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元帅路与新财路交界处,以及湖畔小区为四个边角位置所围成的矩形封闭区域,参见图8中黑框封闭区域。
[0066]S2:依据出租车行车数据,获取所述封闭区域内每一基础网格的出租车停靠次数;
[0067]具体可以包括:
[0068]S201:读取一出租车行车数据;所述行车数据包括出租车的GPS定位数据;具体包括时间点、速度和位置点等信息;
[0069]S202:依据所述出租车行车数据判断所述出租车是否位于所述封闭区域内;若否,舍去所述出租车行车数据;若是,则继续判断所述出租车在所述基础网格内是否有停靠,若是,所述出租车所处的基础网格对应的出租车停靠次数累计加一;
[0070]所述出租车在所述基础网格内是否有停靠的具体判断过程可以包括:
[0071]SSl:依据所述出租车行车数据,获取出租车在相邻所述时间点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值;
[0072]SS2:依据所述相对距离变化值,获取处于停靠状态的出租车;
[0073]SS3:获取所述处于停靠状态的出租车当前所处的基础网格;
[0074]SS4:累计所述当前所处的基础网格的出租车停靠次数加一;
[0075]SS5:统计得到每个基础网格的出租车停靠次数。
[0076]其中,所述SSl具体可以包括:
[0077]SSll:获取一出租车在预设的时间段内的行车数据;
[0078]SS12:依据所记录的时间点先后顺序依次读取所述行车数据;
[0079]SS13:依据所述速度,标记处于缓慢行驶状态的位置点;
[0080]SS14:计算每个被标记的位置点与第一个被标记的位置点的相对距离值和相对速度;
[0081]SS15:依次计算每一个被标记的位置点所对应的相对距离值与前一个被标记的位置点所对应的相对距离值之差,得到所述一出租车在相邻所述时间点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值。
[0082]其中,所述SS2具体可以包括:
[0083]SS21:判断所述相对距离变化值是否等于预设的相对距离变化阀值;若是,则执行S22 ;若否,则执行S23 ;
[0084]SS22:判定所述一出租车处于停靠状态;
[0085]SS23:判断所述一出租车处于拥堵状态,不进行处理。
[0086]所述SS22具体为:
[0087]SS221:依据所述行车数据记录的位置点的变化,获取所述一出租车的行驶方向改变值;
[0088]SS222:判断所述行驶方向改变值是否等于预设的方向改变阀值;若否,则执行SS223 ;若是,则判断所述一出租车处于掉头状态,不进行处理;
[0089]SS223:依据所述行车数据记录的时间点,获取所述一出租车的停靠时长;
[0090]SS224:判断所述停靠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停靠时长阀值;若是,则执行SS225 ;
[0091]SS225:判定所述一出租车处于停靠状态。
[0092]S203:判断是否所有的出租车行车数据都已处理完毕;若是,则执行步骤S204 ;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1,读取下一条出租车行车数据,继续进行数据的处理;
[0093]上述获取的出租车行车数据,可以是预设时长内所有的出租车行车数据,如最近一周内,或一个月内;时长的预设同样可以依据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或者基础网格对应的出租车停靠次数的统计精确度灵活进行配置。
[0094]S204:统计得到所述封闭区域内每个基础网格的出租车停靠次数T ;
[0095]所述出租车停靠次数为出租车停靠在一位置的次数;
[0096]上述步骤为出租车行车数据的初步处理过程,依据所述封闭区域内每一基础网格的出租车停靠次数T,便能够获得所述封闭区域内出租车的大致分布情况,并将所述分布情况作为后续预设节点的依据。
[0097]S205:判断每一基础网格对应的出租车停靠次数T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停靠次数阀值a ;
[0098]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
[0099]S206:标记所述基础网格;
[0100]上述标记的目的是视为所述基础网格内可能存在POI点;相应的,没有进行标记的基础网格基于出租车停靠次数T过低,极有可能是指向某些偏僻,人流量极少的区域,或者是一些误差数据,而这些偏僻的区域只有个别出租车会前往,所述区域是几乎不可能存在POI点的。因此,为了减少数据的处理量,以及提高统计精确度,对低于预设停靠次数阀值a的基础网格便不进行标记;
[0101]上述预设停靠次数阀值a可以是2、3或者4等一些较小数值的个位数;通过比较,并标记超过预设停靠次数阀值a的基础网格,而小于或等于预设停靠次数阀值a的基础网格则不进行标记;能够将所述封闭区域的某些误差数据忽略掉,实现统计数据的过滤,提高统计的精确度。
[0102]如图8所示,所围成的黑框封闭区域中包含了西湖公园,而若出现依据某一出租车行车数据的处理发现,所述出租车显示的GPS位置位于西湖公园内时(显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该行车数据有误);依据流程,所述行车数据在经过步骤S202的处理后,会在GPS位置所在的基础网格上累计出租车停靠次数,且这一基础网格数据也将在后续进行处理,这将影响最终统计结果。因此,采用步骤S205和206的判断处理,实现自动忽略掉这一误差基础网格数据,从而有效的滤除误差数据。
[0103]S3:划分所述封闭区域为两个以上的子区域;标记所述子区域内所述停靠次数最高的基础网格;优选可以划分所述封闭区域为2*2的子区域,即4个子区域;
[0104]具体可以包括:
[0105]S301:将所述封闭区域划分为两个以上的子区域,优选划分为B*B的子区域,所述B为4 ;
[0106]S302 (S001):统计每个子区域内经过步骤206标记过的基础网格的数量P ;
[0107]S303(S002):判断每个子区域内所述的被标记的基础网格的数量P是否小于等于O ;
[0108]若是,则视为所述子区域内无POI点,不进行标记;
[0109]若否,执行步骤S304;
[0110]S304:判断数量P是否大于等于2 ;若否,则执行步骤S305(S002);
[0111]若是,则执行步骤S306 ;
[0112]S305 (S002):标记所述数量P为I的基础网格;
[0113]S306:判断划分次数Y是否等于预设划分次数阀值K ;
[0114]若是,则停止划分,执行步骤S308 ;若否,则执行步骤S307 ;
[0115]S307(S003):对所述数量P大于等于2的子区域进行2*2的划分,生成多个子区域;返回执行步骤S303;
[0116]S308:获取所述数量P仍然大于等于2的子区域,标记所述子区域内所述出租车停靠次数T最高的基础网格。
[0117]上述步骤S301中按照B*B方式进行划分,所形成的子区域面积大小平均,有利于数据的统计,且统计得到的结果更具代表性;所述B可以按照数据统计的精确度要求灵活进行设置;
[0118]如图9所示,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