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0395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气体报警器,尤其涉及一种车载一氧化碳报警器。
【背景技术】
[0002]—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无法用五官感知的有毒气体,能抑制血液的携氧能力。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是影响氧气的供给与利用,一氧化碳与血红细胞的亲和力比氧气与血红细胞的亲和力大300倍以上,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当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后,一氧化碳进入肺部抢先与血红细胞结合,使血红细胞丧失运输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多个器官缺氧,导致组织受损甚至死亡。一般人在意外中毒时无法自我察觉,往往被发现时已进入昏迷状态,酿成重大伤害甚至死亡。
[0003]冬季天气比较寒冷或夏季天气炎热,很多驾驶员喜欢长时间开空调,由于车内空间狭小,门窗紧闭,车内外的空气难以进行对流,发动机长时间运行,排除大量一氧化碳,这些有毒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长时间滞留,随着时间的增加,车内的氧气逐渐减少,乘客会在不知不觉中中毒而失去知觉,严重时会丧失生命,因此,车内需要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当车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及时报警,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0004]目前,常用的车载一氧化碳报警器都是由车内点烟器供电,且体积较大,大大降低了其便携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一氧化碳报警器,本申请的报警器小巧方便、且通过采用纽扣电池简化了供电线路,使得报警器的便捷性得到显著提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车载一氧化碳报警器,该报警器包括壳体和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传感单元、报警单元和电池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用于实时检测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将检测的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判断该一氧化碳浓度信息是否超出设定阈值,当所述一氧化碳浓度信息超出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将发送报警指令至所述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将发出报警信息;所述电池单元为纽扣电池,用于为所述检测系统提供工作所需电能。
[0008]进一步,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将所述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发送至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实时显示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信息。
[0009]进一步,配合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窗口,所述显示窗口的位置与显示单元相对应。
[0010]进一步,所述显示单元为单色液晶屏。
[0011]进一步,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测试和复位单元,所述测试和复位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测试报警器是否正常和复位报警器。
[0012]进一步,配合所述测试和复位单元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测试复位按钮。
[0013]进一步,配合所述电池单元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池盖,所述电池单元可通过打开所述电池盖进行更换。
[0014]进一步,配合所述传感单元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传感器孔。
[0015]进一步,所述传感单元为电化学传感器。
[0016]进一步,所述壳体设置有悬挂件,通过所述悬挂件可以将报警器悬挂在车内后视镜上。
[00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技术效果:
[0018]本申请的报警器小巧方便、通过采用纽扣电池简化了供电线路,使得报警器的便捷性得到显著提高;此外,本申请设置有测试和复位键,可以测试报警器的好坏并且在报警之后对报警器进行复位;而通过设置显示单元可以实时显示车内一氧化碳浓度信息。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检测系统的电路板主视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检测系统的电路板后视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的主视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0025]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 “左” “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0026]如图1-5所示,一种车载一氧化碳报警器,该报警器包括壳体和检测系统,其中,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传感单元6、报警单元2和电池单元7,传感单元6用于实时检测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将检测的结果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判断该一氧化碳浓度信息是否超出设定阈值,当一氧化碳浓度信息超出设定阈值时,控制单元将发送报警指令至报警单元2,报警单元2将发出报警信息;电池单元7为纽扣电池,用于为检测系统提供工作所需电能。此外,电路板I是检测系统的硬件集成电路板。
[0027]优选地,检测系统还包括显示单元3,其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将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发送至显示单元3,显示单元3实时显示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信息。
[0028]优选地,配合显示单元3在壳体上设置有显示窗口 9,显示窗口 9的位置与显示单元3相对应。优选地,显示单元3为单色液晶屏,单色液晶屏的耗电量很小,可以延长纽扣电池的使用时间。
[0029]优选地,检测系统还包括测试和复位单元4,测试和复位单元4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测试报警器是否正常和复位报警器。
[0030]优选地,配合测试和复位单元4在壳体上设置有测试复位按钮11。当一氧化碳浓度低于报警阈值时,报警灯5处于长灭状态,蓝色指示灯会每隔30秒闪烁一次,表示正常工作状态,另外测试复位按钮11可测试报警功能正常与否,如正常,则报警单元2报警,报警灯5亮;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阈值时,报警单元2报警,报警灯5亮,此时按下测试复位按钮11,可复位关闭报警,但若30秒内Co浓度依然高于阈值,再次报警。此外,在电路板上设置有LED灯15,用于显示电池单元7的电量信息,灯绿色表示电量充足,灯红色表示电量不足。
[0031]优选地,配合电池单元7在壳体上设置有电池盖13,电池单元7可通过打开电池盖13进行更换。配合传感单元6在壳体上设置有传感器孔12。
[0032]优选地,传感单元6为电化学传感器。
[0033]优选地,壳体设置有悬挂件14,通过悬挂件14可以将报警器悬挂在车内后视镜上。此外,配合报警灯5和LED灯15在壳体上还设置有灯孔10。
[0034]优选地,本申请的报警单元2为蜂鸣器,配合该蜂鸣器在壳体上设置有声孔8。
[0035]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载一氧化碳报警器,该报警器包括壳体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传感单元、报警单元和电池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用于实时检测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将检测的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判断该一氧化碳浓度信息是否超出设定阈值,当所述一氧化碳浓度信息超出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将发送报警指令至所述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将发出报警信息;所述电池单元为纽扣电池,用于为所述检测系统提供工作所需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将所述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发送至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实时显示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在于,配合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窗口,所述显示窗口的位置与显示单元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为单色液晶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测试和复位单元,所述测试和复位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测试报警器是否正常、复位报警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在于,配合所述测试和复位单元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测试复位按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在于,配合所述电池单元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池盖,所述电池单元可通过打开所述电池盖进行更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在于,配合所述传感单元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传感器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为电化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悬挂件,通过所述悬挂件可以将报警器悬挂在车内后视镜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一氧化碳报警器,该报警器包括壳体和检测系统,其中,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传感单元、报警单元和电池单元,传感单元用于实时检测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将检测的结果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判断该一氧化碳浓度信息是否超出设定阈值,当一氧化碳浓度信息超出设定阈值时,控制单元将发送报警指令至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将发出报警信息;电池单元为纽扣电池,用于为检测系统提供工作所需电能。本申请的报警器小巧方便、且通过采用纽扣电池简化了供电线路,使得报警器的便捷性得到显著提高。
【IPC分类】G01N27-26, G08B21-14
【公开号】CN204614171
【申请号】CN201520284061
【发明人】易春平
【申请人】易春平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