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舱漏油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535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舱漏油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检测报警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舱漏油报警系统。
[0003]【背景技术】:
[0004]机舱一般位于船舶的中下部,用于放置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因此机舱内存在很多正在运转的机器和电气设备。当动力装置在低负荷工况下工作时,油雾燃烧不充分会造成油雾浓度过高,或者是机器的供油管及接头泄漏,油加热器泄漏等因素同样会造成油雾浓度过高。油雾浓度过高后,很容易产生火灾,火灾一但在机舱内发生,由于机舱内部结构复杂,空间有限,很难进行灭火操作,火灾一但形成就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0005]现有机舱内虽然也有报警装置,但是并没有能够有效监测机舱内油雾浓度的监测系统,而且现有的检测系统的报警装置仅能够提醒在监控室内的值班人员,如果出现值班人员不在值班室内的情况,现有报警系统不能够及时将情况通知其他人员,会使机舱内产生火灾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0006]【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了现有报警系统不能有效检测机舱内部油雾浓度以及不能将机舱状态及时通知其他人员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功能完善,可以实时检测机舱内部油雾浓度且能够将机舱运行状态及时通知其他人员的一种机舱漏油报警系统。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舱漏油报警系统,包括电源,检测报警控制装置、油雾浓度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延伸报警装置,检测报警控制装置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油雾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传感器和信号传递组件,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与传感器电连接将油雾浓度探测头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感器与信号传递组件电连接,同时油雾浓度检测装置通过信号传递组件与检测报警控制装置电连接,信号传递组件将传感器的电信号传输给检测报警控制装置;
[0009]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警报器、显示器和打印机,所述警报器、显示器与打印机均与检测报警控制装置电连接,检测报警控制装置根据传感器的电信号分别控制警报器、显示器和打印机工作,所述检测报警控制装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延伸报警装置连接并控制其工作。
[0010]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报警装置包括无线接收模块、微控制模块和多个声光报警器,微控制模块与无线接收模块和多个声光报警器电连接,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检测报警控制装置发出的信号,微控制模块根据信号控制多个声光报警器工作。
[0011]进一步地,所述声光报警器的数量为五个,所述五个声光报警器分别设置在驾驶台、轮机长室、大管轮室、二管轮室和三管轮室。
[0012]进一步地,所述油雾浓度检测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头。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能够实时监测机舱内动力装置、供油管接头以及油加热器局部区域内的油雾浓度,油雾浓度超标及时通知值班人员关闭相关设备,有效防止火灾发生,整个系统响应速度快,报警信号准确,能够准确检测出漏油部位。另外通过延伸报警装置将机舱状况及时通知值班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避免由于值班人员的人为因素导致火灾发生的情况出现。
[0014]【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延伸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为电源,2为检测报警控制装置,3为油雾浓度检测装置,31为油雾浓度探测头,32为传感器,33为信号传递组件,4为报警装置,41为警报器,42为显示器,43为打印机,5为延伸报警装置,51为无线接收模块,52为微控制模块,53为声光报警器,6为无线传输模块。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机舱漏油报警系统,包括电源1、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油雾浓度检测装置3,报警装置4和延伸报警装置54,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与电源I电连接,电源I为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提供电能,同时电源I还通过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为报警装置4提供电能。
[0021]油雾浓度检测装置3包括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31、传感器32和信号传递组件33,将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31安装在动力装置曲轴箱处、供油管路接口处、油柜以及油加热器等容易发生油泄漏的地方,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31与传感器32电连接将油雾浓度探测头31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感器32与信号传递组件33电连接,同时油雾浓度检测装置3通过信号传递组件33与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电连接,信号传递组件33将传感器32的电信号传输给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
[0022]所述报警装置4包括警报器41、显示器42和打印机43,所述警报器41、显示器42与打印机43均与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电连接,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根据传感器32的电信号分别控制警报器41、显示器42和打印机43工作,所述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通过无线传输模块6与延伸报警装置54连接并控制其工作。
[0023]使用时,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31实时检测探测头安装区域内的油雾浓度,油雾浓度探测头31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递给传感器32,传感器32将该数据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信号传递组件33将信号传输给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采用微处理芯片,微处理芯片与内部设定值比较,当油雾浓度超过设定值后,控制报警系统开始工作,警报器41用于提醒值班人员,显示器42用于显示油雾浓度超标的油雾浓度探测头31的编号以及位置,打印机43用于记录发生状况的时间,以及油雾浓度探测头31的标号及位置,为以后查询提供纸件档案。
[0024]如图2所示,具体地,所述延伸报警装置54包括无线接收模块51、微控制模块52和多个声光报警器53,微控制模块52与无线接收模块51和多个声光报警器53电连接,无线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发出的信号,微控制模块52根据信号控制多个声光报警器53工作。
[0025]当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控制报警装置4工作2-3分钟后,值班人员没有任何操作后,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通过无线传输模块6将信号发送到延伸报警装置54,延伸报警装置54通过无线接收模块51接收信号并控制多个声光报警器53开始工作,提醒值班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防止机舱内情况进一步恶化。
[0026]优选的是,声光报警器53的数量为五个,所述五个声光报警器53分别设置在驾驶台、轮机长室、大管轮室、二管轮室和三管轮室。通过五个声光报警器53能够通知船舶内主要领导人员,能够及时处理机舱内情况。
[0027]为了更好地预防机舱内火灾的发生,油雾浓度检测装置3还包括温度探测头。将温度探测头装置在主柴油机、辅机、锅炉、排烟管等温度易过高区域,各个探头实时地探测油雾的浓度和易产生高温的设备周围的温度。
[00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机舱漏油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1)、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油雾浓度检测装置(3)、报警装置(4)和延伸报警装置(54),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与电源(I)电连接,所述油雾浓度检测装置(3)包括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31)、传感器(32)和信号传递组件(33),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31)与传感器(32)电连接将油雾浓度探测头(31)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感器(32)与信号传递组件(33)电连接,同时油雾浓度检测装置(3)通过信号传递组件(33)与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电连接,信号传递组件(33)将传感器(32)的电信号传输给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 所述报警装置(4)包括警报器(41)、显示器(42)和打印机(43),所述警报器(41)、显示器(42)与打印机(43)均与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电连接,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根据传感器(32)的电信号分别控制警报器(41)、显示器(42)和打印机(43)工作,所述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通过无线传输模块(6)与延伸报警装置(54)连接并控制其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舱漏油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报警装置(54 )包括无线接收模块(51)、微控制模块(52 )和多个声光报警器(53 ),微控制模块(52 )与无线接收模块(51)和多个声光报警器(53)电连接,无线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检测报警控制装置(2)发出的信号,微控制模块(52)根据信号控制多个声光报警器(53)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舱漏油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报警器(53)的数量为五个,所述五个声光报警器(53)分别设置在驾驶台、轮机长室、大管轮室、二管轮室和三管轮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舱漏油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浓度检测装置(3)还包括温度检测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机舱漏油报警系统属于船舶检测报警系统领域,解决了现有报警系统不能有效检测机舱内部油雾浓度以及不能将机舱状态及时通知其他人员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电源、检测报警控制装置、油雾浓度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延伸报警装置,检测报警控制装置与电源电连接,油雾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传感器和信号传递组件,多个油雾浓度探测头与传感器电连接,传感器与信号传递组件电连接,报警装置包括警报器、显示器和打印机,警报器、显示器与打印机均与检测报警控制装置电连接,检测报警控制装置根据传感器的电信号分别控制警报器、显示器和打印机工作,检测报警控制装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延伸报警装置连接并控制其工作。
【IPC分类】G08B17/10
【公开号】CN204904498
【申请号】CN201520698030
【发明人】冒如权, 王斌, 李效选, 徐坤鹏
【申请人】上海智密技术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