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呼叫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22436阅读:来源:国知局
>T,其中,Li为第i个中继器与主机之间的距离,Lj为第j个中继器与主机之间的距离,V是处理后的呼叫请求的传播速度,T是主机响应处理后的呼叫请求的时间,I和j均为正整数。
[0040]举例来说,假设两个中继器201同时向主机103发送一个呼叫请求,由于两个呼叫器101与主机103之间的距离不同且满足公式I (L1-Lj)/V I >T,距离主机103较近的中继器201发送的呼叫请求先到达主机103,主机103处理完该呼叫请求之后,才会接收到另一个中继器201发送的呼叫请求,进而不会出现前一个呼叫请求被后一个呼叫请求覆盖的情况。
[0041]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各中继器201与主机103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不同,以尽量避免前一个呼叫请求未被处理完毕就被后一个呼叫请求覆盖的情况,即尽量保证所有的呼叫器101均能被响应,提高用户体验。
[0042]实施例三
[0043]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0044]本实施例的呼叫器还用于:
[0045]在向中继器组发送用户的呼叫请求之前,监测用于发送呼叫请求的通信频点是否被占用;
[0046]如监测结果为否,则执行向中继器组发送用户的呼叫请求的操作。
[0047]对于同一种呼叫器,其被分配的通信频点是相同的,即呼叫器在所分配的通信频点上才能发送呼叫请求或接收主机发送的信号,而呼叫请求属于一种广播信号,可以被其它装置监听到。这样,呼叫器在发送之前,先监听一下当前通信频点上是否有信号发送,即是否有其它装置占用该通信频点,如果监测结果为是,则继续等待,若监测结果为否,则执行向中继器组发送用户的呼叫请求的操作。
[0048]具体地,呼叫器监测用于发送呼叫请求的通信频点是否被占用时,具体可以是:
[0049]每隔预设时间检测是否能够接收到呼叫请求;
[0050]若检测结果为是,则确定用于发送呼叫请求的通信频点被占用;
[0051]若检测结果为否,则确定用于发送呼叫请求的通信频点未被占用。
[0052]由于现有技术中,由于主机本身的结构与软件处理等因素,使得主机在接收到的一个呼叫请求尚未处理完成时就接收到下一个呼叫请求的情况下,主机会直接处理下一个呼叫请求,这样就会使得前一个呼叫请求未能被响应。这样,呼叫器在发送呼叫请求之前,先监听一下当前通信频点上是否有信号发送,当监听结果为否时,就发送自己的呼叫请求,这样不仅可以支持多个呼叫器呼叫,而且可以尽量避免前一个呼叫请求被后一个呼叫请求覆盖而得不到主机的响应的情况。
[0053]实施例四
[0054]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的无线呼叫系统做进一步补充说明,具体对呼叫器生成呼叫请求以及中继器组处理呼叫请求进行进一步说明。
[0055]本实施例中的呼叫器具体用于:接收用户的呼叫指令,根据呼叫指令生成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包括第一密钥信息,并向中继器组发送呼叫请求;
[0056]中继器组具体用于:接收呼叫请求,并从呼叫请求中获取密钥信息,若判断出第一密钥信息与预设的第一比对信息相匹配,则对呼叫请求进行处理,以增强呼叫请求的信号强度,并向主机发送处理后的呼叫请求。
[0057]举例来说,呼叫请求可以是一组编码,在编码的固定位置上设置第一密钥信息,例如编码的前8位是第一密钥信息,这样,中继器组在接收到呼叫请求之后,可以先从呼叫请求中获取第一密钥信息,并与预设的第一比对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说明该呼叫请求应该是向该中继器组所连接的主机发送的呼叫请求,进而进行后续处理。具体地,第一比对信息可以就是第一密钥信息,中继器组判断第一比对信息与第一密钥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匹配,若不相同则不匹配,丢弃该呼叫请求。
[0058]相应地,本实施例的具体用于:接收用户的呼叫指令,根据呼叫指令生成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包括密钥信息,并向中继器组发送呼叫请求;
[0059]主机具体用于:接收处理后的呼叫请求,并从呼叫请求中获取第一密钥信息,若判断出第一密钥信息与预设的第一比对信息相匹配,则响应处理后的呼叫请求。
[0060]即,第一密钥信息既可以由主机来进行比对,也可以由中继器组来进行比对。
[0061]可选地,本实施例的中继器组还用于:在处理后的呼叫请求中加入第二密钥信息;
[0062]主机具体用于:接收处理后的呼叫请求,并从呼叫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二密钥信息,若判断出所述第二密钥信息与预设的第二比对信息相匹配,则响应处理后的呼叫请求
[0063]S卩,中继器组在接收到呼叫器发送的呼叫请求之后,先将第一密钥信息与第一对比文件进行对比,当比较结果为匹配时,对呼叫请求进行处理,增强呼叫请求的信号强度,并在处理后的呼叫请求中增加第二密钥信息,使得主机在接收到中继器组转发的处理后的呼叫请求之后,将第二密钥信息与预设的第二比对信息进行对比,当比对结果为匹配时,响应处理后的呼叫请求。需指出的是,该第二密钥信息可以与第一密钥信息同时存在,也可以替代第一密钥信息。例如,呼叫请求可以是一组编码,在编码的固定位置上设置第一密钥信息,例如编码的前8位是第一密钥信息,第二密钥信息可以替换该第一密钥信息,或者是在第一密钥信息之前再加上8位字符构成第二密钥信息,这样,主机接收到呼叫请求之后,先根据前8位字符与第二比对信息进行比对,比对结果为匹配之后,只处理中继器转发的呼叫请求除前16位之后的编码信息。当然,具体方式还有很多,例如将呼叫请求整体重新进行编码等等,具体不再赘述。
[0064]当然还可以是,呼叫器发出的呼叫请求没有第一密钥信息,而仅由中继器组对处理后的呼叫请求进行加密处理,即加入第二密钥信息,接着再由主机根据该第二密钥信息与第二比对信息进行比对。
[0065]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呼叫请求中加入密钥信息,进而使得接收到该呼叫请求的设备根据该密钥信息判断是否需处理该呼叫请求,不仅能够增强呼叫请求的安全性,避免恶意攻击,而且若相邻的两家餐厅采用相同的呼叫器以及主机,只要密钥信息不同,就不会发生相互之间干扰的情况,提高实用性。
[0066]实施例五
[0067]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的无线呼叫系统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0068]本实施例的主机还用于管理设备关系表,设备关系表中包括服务台的信息、呼叫器的信息、中继器组中各中继器的信息的对应关系。
[0069]由于实际操作中,呼叫器可能会更改所在的服务台,这样,呼叫器与服务台的对应关系、呼叫器与中继器组中的中继器的连接关系就会发生改变,采用设备关系表,当呼叫器更改服务台时,只需要修改设备关系表中的信息,就可以完成无线呼叫系统的相应关系的改变,进而在接收到呼叫请求时能够找到相应的服务台。
[0070]该设备关系表可以存储在云服务器上,当主机需要获取该设备关系表时,就从云服务器上进行获取。
[0071]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管理关系表,在呼叫器、中继器、服务台的对应关系改变时,只需要更改管理关系表就能够实现准确找到更改后的呼叫器对应的服务台,进而可以实现对无线呼叫系统的精确管理,而且方便快捷。
[007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7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无线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呼叫器,每个呼叫器分别设置在一个服务台上; 中继器组,包括至少一个中继器,中继器组分别与呼叫器和主机连接; 主机,设置于控制台上。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无线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器组包括第一链路,所述第一链路包括一个中继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器组包括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包括多个中继器,各中继器依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中继器与主机的距离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中继器与主机的之间的距离差满足以下条件:I (Li_Lj)/V I > T,其中,Li为第i个中继器与主机之间的距离,Lj为第j个中继器与主机之间的距离,V是处理后的呼叫请求的传播速度,T是主机响应处理后的呼叫请求的时间,i和j均为正整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呼叫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呼叫器,每个呼叫器分别设置在一个服务台上,呼叫器用于向中继器组发送用户的呼叫请求;中继器组,包括至少一个中继器,中继器组分别与呼叫器和主机连接,中继器组用于接收呼叫请求并对呼叫请求进行处理,以增强呼叫请求的信号强度,并向主机发送处理后的呼叫请求;主机,设置于控制台上,主机用于接收处理后的呼叫请求,并响应处理后的呼叫请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呼叫系统,能够使得呼叫请求不会由于传播距离过长丢失或失真,进而能够使得主机及时响应呼叫请求,用户体验性较好,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IPC分类】G08B7/06
【公开号】CN205334645
【申请号】CN201520597673
【发明人】蒋化冰, 孙斌, 吴礼银, 康力方, 李小山, 张干, 赵亮, 邹武林, 徐浩明
【申请人】江苏木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