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调装置、数据解调方法、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以及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616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数据解调装置、数据解调方法、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以及程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磁记录介质的移动速度的变动较大或所记录的磁数据的记录精度较低时,也能够以高的精度适当地解调磁数据的数据解调装置、数据解调方法、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以及程序。具体地说,数据解调装置按每一个位组合且按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模板的第一基准间隙的差的第一绝对值或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模板的第二基准间隙的差的第二绝对值,且对相应于第二基准间隙与判定用间隙的差的第一绝对值乘以比第一绝对值大的值的系数,对在比较运算部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绝对值和/或第二绝对值计算出每一个位组合的总和即总和值,并将计算出的总和值最小的位组合作为备用数据列。
【专利说明】数据解调装置、数据解调方法、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以规定的形式(调制方式)记录的磁卡等记录介质的磁记录数据(信息)进行解调的数据解调装置、数据解调方法、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0002]在磁读卡器等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中,读取相对于例如以频率调制方式磁记录的“O”以及“I”数据的F以及2F信号,并利用数据解调装置(解调电路)对读取的经频率调制(F2F调制)的数据进行解调。
[0003]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一种读取以频率调制方式记录于磁卡等磁记录介质的磁数据,并解调数据的解调方法。
[0004]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解调方法中,通过比较对要判别的位的前一个相邻位的间隙乘以一定的比率(例如5/8)而得到的时间(基准间隙)与要判别的位的间隙,来判别要判别的位的数据是“O”还是“I”。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50611号公报发明概要
[0008]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9]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解调方法中,通过比较一个基准间隙与要判别的位的间隙来判别位的数据。因此,在磁记录介质的移动速度的变动较大时或记录于磁记录介质的磁数据的记录精度较低时,不能适当地解调磁数据,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大。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磁记录介质的移动速度的变动较大时或记录于磁记录介质的磁数据的记录精度较低时,也能够以高的精度适当地解调磁数据的数据解调装置、数据解调方法、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以及程序。
[0011]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对从磁记录介质读取且再生的磁数据进行解调的数据解调装置,所述数据解调装置包括:备用数据生成部,所述备用数据生成部根据与所述磁数据的再生信号的峰值间的时间间隔相应的间隙生成多个备用数据列,所述多个备用数据列用于生成解调数据;以及解调数据生成部,所述解调数据生成部根据第一单位数据生成解调数据,所述第一单位数据形成由所述备用数据生成部生成的多个备用数据列,所述备用数据列包括根据所述间隙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且由多位的该第一单位数据形成,所述备用数据生成部包括:模板,所述模板例举由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形成的多个位组合的全部或一部分,所述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的位数与形成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位数相同;基准间隙确定部,所述基准间隙确定部根据多个所述间隙信息确定第一基准间隙和第二基准间隙,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O”的基准的所述间隙,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I”的基准的所述间隙;基准间隙分配部,若按所述第二单位数据判断且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O”,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部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一基准间隙,若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1”,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部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比较运算部,所述比较运算部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或者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所述多个判定用间隙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所述间隙;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所述备用数据确定部根据由所述比较运算部比较而得的比较结果,确定相当于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位组合,且将确定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向所述解调数据生成部输出,所述比较运算部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第一正值或第二正值,并且对相应于所述第二基准间隙与所述判定用间隙的差的第二正值乘以比第一正值大的值的系数,所述第一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的差,所述第二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的差,所述备用数据确定部对在所述比较运算部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正值和/或第二正值计算出每一个所述位组合的总和即总和值,并将计算出的所述总和值最小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由此,对第一正值以及第二正值中的第二正值乘以比第一正值大的系数,防止在备用数据列的确定处理中产生错误判定,从而能够更高精度地解调磁数据。
[0012]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对从磁记录介质读取且再生的磁数据进行解调的数据解调方法,所述数据解调方法包括:备用数据生成步骤,所述备用数据生成步骤根据与所述磁数据的再生信号的峰值间的时间间隔相应的间隙生成多个备用数据列,所述多个备用数据列用于生成解调数据;以及解调数据生成步骤,所述解调数据生成步骤根据第一单位数据生成解调数据,所述第一单位数据形成由所述备用数据生成步骤生成的多个备用数据列,所述备用数据列包括根据所述间隙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且由多位的该第一单位数据形成,所述备用数据生成步骤应用模板,所述模板例举由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形成的多个位组合的全部或一部分,所述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的位数与形成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位数相同,所述备用数据生成步骤包括:基准间隙确定步骤,所述基准间隙确定步骤根据多个所述间隙信息确定第一基准间隙和第二基准间隙,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O”的基准的所述间隙,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I”的基准的所述间隙;基准间隙分配步骤,若按所述第二单位数据判断且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0”,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步骤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一基准间隙,若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 I ”,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步骤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比较运算步骤,所述比较运算步骤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或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所述多个判定用间隙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所述间隙;以及备用数据确定步骤,所述备用数据确定步骤根据在所述比较运算步骤中比较而得的比较结果确定与所述备用数据列相当的所述位组合,且将确定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在所述比较运算步骤中,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第一正值或第二正值,且对相应于所述第二基准间隙与所述判定用间隙的差的第二正值乘以比第一正值大的值的系数,所述第一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的差,所述第二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的差,在所述备用数据确定步骤中,对在所述比较运算步骤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正值和/或第二正值计算出每一个所述位组合的总和即总和值,并将计算出的所述总和值最小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
[0013]发明效果
[0014]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磁记录介质的移动速度的变动较大时或记录于磁记录介质的磁数据的记录精度较低时,也能够以高的精度适当地解调磁数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0016]图2是示出图1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信号处理波形的图。
[0017]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两个峰值点是否超过了临界值(判定电平)来判定是否是峰值的峰值检测方法的图。
[0018]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解调装置生成解调数据的步骤的概略的图。
[0019]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解调装置的由备用数据生成部生成的多个备用数据列的图。
[0020]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用数据生成部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0021]图7是用于说明存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用数据生成部的模板的图。
[0022]图8是示出5位的位组合的图。
[0023]图9是用于说明存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用数据生成部的数据存储部的间隙的存储状态的图。
[0024]图10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准间隙确定部的基准间隙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0025]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比较运算部的主要部分的构成例的图。
[0026]图1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的整体动作概要的流程图。
[0027]图1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用数据生成部的备用数据列的生成动作的流程图。
[0028]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0]<第一实施方式>
[003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的构成例的方框图。图2是示出图1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信号处理波形的图。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应用了解调经频率调制后的磁数据的数据解调装置的装置,以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为例进行说明,该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能够应用于对记录于记录介质即磁卡等的信息进行再生的磁读卡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读取且再生相对于以频率调制方式磁记录的“O”以及“I”数据的F以及2F信号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F2F方式,也能够应用F3F方式、NRZI方式、MFM方式等各种方式。
[0033]如图1所示,本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10包括磁头11、差分放大电路12、基准电压电路13、数字再生处理电路14以及上位装置(中央处理器:CPU) 15。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字再生处理电路14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ADC) 141、峰值检测部142以及数据解调装置(解调电路)143。
[0034]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10的数字再生处理电路14中,在峰值检测部142中获得相应于再生信号的峰值间的时间间隔的间隙信息。而且,在数据解调装置143中,根据获得的间隙信息生成用于生成解调数据的多个备用数据列,且根据形成已生成的多个备用数据列的第一单位数据生成解调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解调装置143按每一个位组合BPT且按位组合BPT的每一位计算判定用间隙DTMIV与分配给模板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的绝对值或判定用间隙DTMIV与第二基准间隙SRIV的差的绝对值。数据解调装置143对相应于第二基准间隙S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的差的第二正值(例如绝对值或平方值)乘以比第一正值(绝对值或平方值)更大的值的加权用系数β,例如获得修正第二绝对值ABV2而得的第二修正值AMV2以及修正第一绝对值ABVl而得的(其中也包括I倍的)第一修正值AMV1。而且,数据解调装置143对例如按每一位计算且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绝对值ABVl和/或第二绝对值ABV2计算每一个位组合BPT的总和即总和值Σ,且将计算出的总和值Σ最小的位组合BPT确定为备用数据列。此处,所谓的第一绝对值ABVl和/或第二绝对值ABV2是指,包括具有第一绝对值以及第二绝对值这两者的位组合、只具有第一绝对值的位组合以及具有乘以系数后的第二绝对值的位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对第一绝对值以及第二绝对值中的第二绝对值乘以比第一绝对值大的系数,防止在备用数据列的确定处理中产生错误判定,更高精度地解调磁数据。在以后详细叙述该峰值检测部142中的峰值检测处理以及数据解调装置143中的数据解调处理。
[0035]磁头11将例如如图2 (A)所示那样通过F2F调制方式记录于作为磁记录介质的磁卡MC的磁记录数据作为模拟信号读出。
[0036]另外,磁卡MC例如为厚度是0.7mm-0.8mm左右的矩形的由氯乙烯制成的卡。在该磁卡MC形成有记录磁数据的磁条。另外,也可以在卡配置IC芯片,或内置数据通信用的天线。并且,磁卡MC既可以是厚度为0.18mm-0.36mm左右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卡,也可以是规定厚度的纸卡等。
[0037]差分放大电路12由运算放大器构成,且差分放大电路12将通过磁头11读出并再生的模拟信号Sll放大为适当的电平,并将如图2(B)所示的放大了的模拟信号S12向数字再生处理电路14的模拟数字转换器141输出。差分放大电路12根据通过基准电压电路13供给的基准电压Vref设定输出模拟信号S12的中间值VM。
[0038]并且,差分放大电路12还能够构成为具有自动增益控制(AGC Automatic gainControl)功能。例如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还能够构成为根据数字再生处理电路14的峰值检测部142中的峰值检测信息控制差分放大电路12的增益。此时,差分放大电路12将通过磁头11再生的模拟信号Sll差分放大为与数字再生处理电路14的峰值检测部142中的峰值检测信息相应的电平。差分放大电路12以将信号的振幅例如设定为全频的1/4的方式进行增益控制。
[0039]基准电压电路13向差分放大电路12供给被设定为差分放大电路12的输出电平的中间值VM的基准电压Vref。
[0040]模拟数字转换器141将通过差分放大电路12放大的模拟信号S12转换为数字信号,且作为信号S141向峰值检测部142输出。模拟数字转换器141以规定的频率、例如以300kHz抽样通过差分放大电路12放大的模拟信号S12且转换为数字信号,且作为信号S141向峰值检测部142输出。换言之,模拟数字转换器141抽样通过磁头11再生的模拟信号,从而每隔规定时间转换成数字信号。
[0041]如图2(C)所示,模拟数字转换器141在抽样号SPLN(η+1)、……、(η+4)、……所不的各抽样点(时机)进行抽样处理。该抽样号SPLN在下一个阶段的峰值检测部142中用作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包括时间信息。而且,包括由抽样号SPLN形成的位置时间信息和各抽样点的值SV(n+l)、……、(η+4)、……在内,模拟数字转换器141向峰值检测部142输出信号S141。
[0042]峰值检测部142接受模拟数字转换器141的输出数字信号S141,检测与磁数据的极值(极大值以及极小值)位置相当的峰值点。
[0043]峰值检测部142获得通过多个峰值点信息求出的峰值点的时间间隙(间隔)TIV的信息,向数据解调装置143输出时间间隙TIV的信息作为信号S142,或输出峰值点信息以及时间间隙TIV的信息作为信号S142。作为该间隔信息的时间间隙TIV的信息相当于时间间隔信息。
[0044]峰值检测部142追随模拟数字转换器141的输出电平而自动设定峰值检测时的波形的检测临界值(判定电平)。通过该功能,不切换电路也能够对应输出有所变动的磁卡。在峰值检测部142中,例如关于干扰卡采用在两个峰值点超过某一临界值(判定电平)时判定为峰值点的方式。在以后详细叙述该峰值点的检测方法。
[0045]并且,如前所述,峰值检测部142如图2 (C)以及⑶所示那样,通过前后两个点的峰值点求出作为时间间隔信息的时间间隙TIV12-TIV89(tl-t8)、……。
[0046]在图2的例子中,峰值检测部142求出峰值点PKl与峰值点PK2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间隙TIV12 (tl)。求出峰值点PK2与峰值点PK3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间隙TIV23 (t2)。求出峰值点PK3与峰值点PK4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间隙TIV34 (t3)的。求出峰值点PK4与峰值点PK5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间隙TIV45 (t4)。求出峰值点PK5与峰值点PK6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间隙TIV56(t5)。求出峰值点PK6与峰值点PK7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间隙TIV67 (t6)。求出峰值点PK7与峰值点PK8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间隙TIV78 (t7)。求出峰值点PK8与峰值点PK9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间隙TIV89(t8)。
[0047]峰值检测部142将求出的时间间隙TIV12-89(tl_t8)、……的信息(或与峰值点信息一同)输出至数据解调装置143。
[0048][峰值检测部142的基本的峰值检测方法]
[0049]对在峰值检测部142中检测峰值的具体处理例进行说明。峰值检测部142首先通过初始临界值(判定电平)I几V判定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141转换为数字数据的磁数据,在数字值超过判定电平IJLV时,判断为峰值。
[0050]峰值检测部142根据之前的峰值求出下一个判定电平JLV。具体地说,求出对波形的波峰的数字值(Max)减去波谷的数字值(Min)的值PtoP = Max-Min乘以基于该差的某一比率而得的值(修正值,电平)α,且将数字值(Max)与数字值(Min)的中间值VCT加上或减去修正值α而得的值(电平)作为判定电平JLV。
[0051][算式I]
[0052]判定电平JLV = VCT 土 PtoP*C = VCT± α
[0053]C表示常数,作为一例设定为C = 1/2η,例如1/25 = 1/32。
[0054]通过上述计算公式自动设定判定电平。由此,既能检测输出较低的卡片,又能检测输出较高的卡片。即,峰值检测部142追随模拟数字转换器141的输出电平而自动设定峰值检测时的波形的判定电平(检测临界值)。由此,不切换电路也能够对应输出有所变动的磁卡。
[0055]如此,峰值检测部142基本上在决定峰值时,求出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与前一个第二峰值的差乘以基于该差的规定比率而得的修正值α,且对第一峰值与第二峰值之间的中间值加上修正值α或减去修正值α,从而求出判定电平(临界值)JVL。而且,峰值检测部142通过数字值是否超过求出并设定的判定电平几V来判定是否为峰值。
[0056][峰值检测部142更高精度地检测峰值的方法]
[005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峰值检测部142例如关于干扰卡通过两个峰值点是否超过判定电平(临界值)来判定是否为峰值,而不是通过仅仅一个峰值点是否超过判定电平(临界值)来判定是否为峰值。此处,峰值检测部142追随模拟数字转换器141的输出电平而自动设定峰值检测时的波形的判定电平(检测临界值、切割值)JVL以及峰值之间的差的中间值VCT。
[0058]峰值检测部142在决定峰值时,对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VPl应用前一个第二峰值VP2以及前两个第三峰值VP3来进行运算处理。因此,峰值检测部142具有将输入的必要数字值以及决定了的峰值保持于未图示的寄存器和存储器等保持部的功能。
[0059]峰值检测部142求出第三峰值VP3与第二峰值VP2之间的差(VP3-VP2)乘以基于该差(差的绝对值)的规定比率C(= 1/2η)而得的第一修正值α1、α11。与此同时,峰值检测部142求出且设定第二峰值VP2与第三峰值VP3的第一中间值VCT1、VCT11。而且,峰值检测部142通过第三峰值VP3与第二峰值VP2的第一中间值VCTl、VCTl I加上或减去第一修正值α 1、α 11,求出且设定第一判定电平(临界值)JVLl、JVLlI。另外,峰值检测部142通过第二峰值VP2与第一峰值VPl的差(VP2-VP1)乘以基于该差的规定比率C( = l/2n),求出且设定第二修正值α 2、α 12。与此同时,峰值检测部142求出且设定第二峰值VP2与第一峰值VPl的第二中间值VCT2、VCT12。而且,峰值检测部142通过第二峰值VP2与第一峰值VPl的第二中间值VCT2、VCT12加上或减去第二修正值α 2、α 12,求出且设定第二判定电平(临界值)JVL2、JVL12。而且,峰值检测部142通过确认数字信号的值超过了第一中间值VCT1、VCT11以及所设定的第一判定电平(临界值)JVL1、JVL11,且确认数字信号的值超过了第二中间值VCT2、VCT12以及所设定的第二判定电平(临界值)JVL2、JVL12,来确定第一峰值。
[0060]再生信号(读取信号)隔着中间点交替存在作为峰值的最大(极大)值侧(波峰侦D峰值与最小(极小)值侧(波谷侧)峰值。在检测这样的信号的峰值的过程中,峰值检测部142使判定电平JVL1、JVL2、JVLll以及JVL12的设定位置在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小值侧峰值(波谷侧)时和是最大值侧(波峰侧)时与中间值VCT1、VCT2、VCT11以及VCT12不同。当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小值侧峰值(波谷侧)时,峰值检测部142将第一以及第二判定电平(临界值)JVL1、JVL2设定在比第一以及第二中间值VCT1、VCT2靠最大值侧的位置。即,在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小值侧峰值(波谷侧)时,峰值检测部142对第一中间值VCTl加上第一修正值α 1,且对第二中间值VCT2加上第二修正值α2,并将第一以及第二判定电平(临界值)JVLl、JVL2设定在比第一以及第二中间值VCTl、VCT2靠最大值侧的位置。在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大值侧峰值(波峰侧)时,峰值检测部142将第一以及第二判定电平(临界值)JVLl1、JVL12设定在比第一以及第二中间值VCT11、VCT12靠最小值侧的位置。即,在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大值侧峰值(波峰侧)时,峰值检测部142从第一中间值VCTl I减去第一修正值α 11,且从第二中间值VCTl 12减去第二修正值α 2,并将第一判定电平(临界值)JVLl1、JVL12设定在比第一以及第二中间值VCT11、VCT12靠最小值侧的位置。
[0061]结合图3(A)以及⑶说明该峰值的决定处理。图3(A)以及⑶是用于说明根据两个峰值点是否超过临界值(判定电平)来判定是否为峰值的峰值检测方法的图。图3(A)是用于说明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小值侧峰值(波谷侧)时的峰值检测方法的图,图3(B)是用于说明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大值侧峰值(波峰侧)时的峰值检测方法的图。另外,在图3(A)以及(B)中,为了易于理解,将信号波形表示为三角波状。
[0062][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小值侧峰值(波谷侧)时的峰值检测方法]
[0063]首先,结合图3 (A)对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小值侧峰值(波谷侧)时的峰值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0064]当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VPlB是最小值侧峰值时,峰值检测部142应用前一个最大值侧的第二峰值VP2T以及前两个最小值侧的第三峰值VP3B。峰值检测部142求出对第三峰值VP3B与第二峰值VP2T的差(VP3B-VP2T)乘以基于该差的比率Cl ( = 1/2η)而得的第一修正值α?。与此同时,峰值检测部142求出并设定第二峰值VP2T与第三峰值VP3B的第一中间值VCTl。而且,峰值检测部142通过第三峰值VP3B与第二峰值VP2T的第一中间值VCTl加上第一修正值α 1,求出且设定第一判定电平(临界值)JVL1。峰值检测部142将第一判定电平JVLl设定在比第二峰值VP2T与第三峰值VP3B的第一中间值VCTl靠最大值侧(波峰侧)的位置。峰值检测部142判定从模拟数字转换器141输出的数字信号的值是否超过了所设定的第一中间值VCTl以及第一判定电平JVLl。
[0065]另外,峰值检测部142对第二峰值VP2T与第一峰值VPlB的差(VP2T-VP1B)乘以基于该差的比率C2(= l/2n),求出且设定第二修正值α2。与此同时,峰值检测部142求出且设定第二峰值VP2T与第一峰值VPlB的第二中间值VCT2。而且,峰值检测部142通过第二峰值VP2与第一峰值VPl的第二中间值VCT2加上第二修正值α 2来求出并设定第二判定电平(临界值)JVL2。峰值检测部142将第二判定电平JVL2设定在比第二峰值VP2T与第一峰值VPlB的第二中间值VCT2靠最大值侧(波峰侧)的位置。峰值检测部142判定从模拟数字转换器141输出的数字信号的值是否超过了所设定的第二中间值VCT2以及第二判定电平JVL2。而且,峰值检测部142通过确认数字信号的值超过了所设定的第一中间值VCTl以及第一判定电平JVLl且超过了所设定的第二中间值VCT2以及第二判定电平JVL2,来确定第一峰值VPlB。
[0066]接着设定处理,对数字值超过了第一中间值VCTl以及第一判定电平JVLl的确认和对数字值超过了第二中间值VCT2以及第二判定电平JVL2的确认既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连续进行。
[0067]峰值检测部142确认数字信号的值是否如图3(A)所示那样从第三峰值VP3B向第二峰值VP2T离散地变化(增加)而超过了第一中间值VCTl以及第一判定电平JVL1。另夕卜,峰值检测部142在数字信号的值从第一峰值VPlB向下一个峰值(VP4T)离散地变化(增加)而超过了第二中间值VCT2以及第二判定电平JVL2的时点TEU2确定第一峰值VP1B。
[0068][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大值侧峰值(波峰侧)时的峰值检测方法]
[0069]接着,结合图3 (B)对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是最大值侧峰值(波峰侧)时的峰值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0070]在作为决定对象的第一峰值VPlT是最大值侧峰值时,峰值检测部142应用前一个最小值侧的第二峰值VP2B以及前两个最大值侧的第三峰值VP3T。峰值检测部142求出第三峰值VP3T与第二峰值VP2B的差(VP3T-VP2B)乘以基于该差的比率Cll ( = l/2n)而得的第一修正值α 11。与此同时,峰值检测部142求出且设定第二峰值VP2B与第三峰值VP3T的第一中间值VCT11。而且,峰值检测部142通过从第三峰值VP3T与第二峰值VP2B的第一中间值VCTll减去第一修正值α 11,求出且设定第一判定电平(临界值)JVL11。峰值检测部142将第一判定电平JVLll设定在比第二峰值VP2B与第三峰值VP3T的第一中间值VCTll靠最小值侧(波谷侧)的位置。峰值检测部142判定从模拟数字转换器141输出的数字信号的值是否超过了所设定的第一中间值VCTll以及第一判定电平JVL11。
[0071]另外,峰值检测部142求出第二峰值VP2B与第一峰值VPlT的差(VP2B-VP1T)乘以基于该差(差的绝对值)的比率C12(= 1/2η)而得的第二修正值α 12。与此同时,峰值检测部142求出且设定第二峰值VP2B与第一峰值VPlT的第二中间值VCT12。而且,峰值检测部142通过从第二峰值VP2B与第一峰值VPlT的第一中间值VCT12减去第二修正值α 12,求出且设定第二判定电平(临界值)JVL12。峰值检测部142将第二判定电平JVL12设定在比第二峰值VP2B与第一峰值VPlT的第二中间值VCT12靠最小值侧(波谷侧)的位置。峰值检测部142判定从模拟数字转换器141输出的数字信号的值是否超过了所设定的第二中间值VCT12以及第二判定电平JVL12。而且,峰值检测部142通过确认数字信号值超过了所设定的第一中间值VCTlI以及第一判定电平JVLlI且超过了所设定的第二中间值VCT12以及第二判定电平JVL12,来确定第一峰值VP1T。
[0072]接着设定处理,对数字值超过了第一中间值VCTll以及第一判定电平JVLll的确认和对数字值超过了第二中间值VCT12以及第二判定电平JVL12的确认既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连续进行。
[0073]峰值检测部142确认数字信号的值是否如图3(B)所示那样从第三峰值VP3T向第二峰值VP2B离散地变化(值变小)而超过了第一中间值VCTll以及第一判定电平JVLlI。另外,峰值检测部142在数字信号的值从第一峰值VPlT向下一个峰值(VP4B)离散地变化(值变小)而超过了第二中间值VCT12以及第二判定电平JVL12的时点TEU12确定第一峰it VPlTo
[0074]以上对峰值检测部142进行了详细说明。
[0075]接下来,对数据解调装置143的具体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说明。
[0076][数据解调装置的结构以及功能]
[0077]如图1所示,数据解调装置143包括:根据所获得的间隙信息生成用于生成解调数据的多个备用数据列的备用数据生成部1431 ;以及根据形成所生成的多个备用数据列的第一单位数据生成解调数据的解调数据生成部1432。此处,所谓的备用数据列是指包括根据间隙而确定的第一单位数据且由多位的第一单位数据形成的数据列。
[0078]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解调装置生成解调数据的步骤的概略的图。另外,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磁卡MC以等速移动时的再生信号(读取信号)的波形的一例。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解调装置的由备用数据生成部生成的多个备用数据列的图。
[0079]备用数据生成部1431根据由峰值检测部142检测出的从磁头11输出的磁数据的再生信号(读取信号)S12的峰值间的时间间隔信息即间隙tl-tl9、……的信息,生成用于生成解调数据的多个备用数据列ros。在本实施方式中,备用数据列PDS包括根据间隙tl-tl9而确定的数据即第一单位数据FSPD,且由例如连续5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形成。
[0080]如后所述,生成本实施方式ros。在图4所示的再生信号(读取信号)S12的范围内内,每检测出再生信号(读取信号)S12的峰值时,如图5所示,备用数据列以及备用数据生成部1431生成备用数据列ros1-备用数据列PDS15这15个备用数据列。
[0081]图5所示的备用数据列H)S1-PDS15与图4中的间隙tl_tl9以及第一单位数据Fsro之间的关系如下。
[0082]备用数据列rosi由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l_t5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00000)形成。备用数据列H)S2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rosi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2-t6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00001)形成。备用数据列PDS3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ros2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3-t7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00011)形成。备用数据列roS4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roS3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4-48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OOllO)形成。备用数据列TOS5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ros4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5-t9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01100)形成。
[0083]备用数据列rose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ross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6-tl0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llOOO)形成。备用数据列TOS7由相对于TOS6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7-tll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H) (10001)形成。备用数据列ross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roS7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8-tl2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00011)形成。备用数据列roS9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ross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9-tl3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 (00111)形成。备用数据列ros1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H)S9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1-ti4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Ollll)形成。
[0084]备用数据列rosii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ros1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ll-tl5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llllO)形成。备用数据列TOS12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PDSll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l2-tl6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11100)形成。备用数据列rosi3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rosi2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l3-tl7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 (11000)形成。备用数据列rosi4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PDS13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l4-tl8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1000)形成。备用数据列rosi5由相对于备用数据列TOS14错开一个间隙的与连续的五个间隙tl5-tl9对应的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OOOOO)形成。
[0085]关于备用数据生成部1431生成备用数据列的详细方法在后面进行叙述。
[0086]解调数据生成部1432根据构成备用数据列PDS的第一单位数据生成解调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第一单位数据FSro是“O”数据时,解调数据DMDT直接成为一个“O”数据。当连续的两个第一单位数据FSro是“I”数据时,解调数据DMDT成为一个“I”数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O”数据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O)之间不会出现奇数个“ I ”数据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 (I)(不存在)。
[0087][备用数据生成部的构成例]
[0088]接下来,对备用数据生成部1431的具体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0089]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用数据生成部的构成例的方框图。另外,在图6中,用符号200表示备用数据生成部。
[0090]图6中的备用数据生成部200包括数据存储部220、基准间隙确定部230、基准间隙分配部240、比较运算部250、备用数据确定部260、系数设定部270以及形成于存储器等存储部210A的模板210。
[0091]模板210可以例举由多位(本例中是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形成的多个(五位的情况下是三十二个)位组合BPT的一部分(或全部),且模板210存储于存储部210A,所述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的位数与形成备用数据列ros的第一单位数据的位数相同。
[0092]图7是用于说明存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用数据生成部的模板的图。图8是示出五位的位组合的图。
[0093]在本实施方式的模板210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例举(应用)选自作为五位的位组合考虑的32个位组合PTN0-PTN31的13个位组合作为位组合BPT1-BPT13。
[0094]图8中的位组合PTNO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l应用。该位组合BPTl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i(OOOOO)形成。图8中的位组合PTN24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2应用。该位组合BPT2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2(11000)形成。图8的位组合PTN12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3应用。该位组合BPT3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3(01100)形成。图8中的位组合PTN6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4应用。该位组合BPT4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4(00110)形成。图8中的位组合PTN30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5应用。该位组合BPT5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TO5 (11110)形成。
[0095]图8中的位组合PTNl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6应用。该位组合BPT6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TO6 (00001)形成。图8中的位组合PTN25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7应用。该位组合BPT7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TO7 (11001)形成。图8中的位组合PTN13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8应用。该位组合BPT8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TO8 (OllOl)形成。图8中的位组合PTN3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9应用。该位组合BPT9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TO9 (00011)形成。
[0096]图8中的位组合PTN27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lO应用。该位组合BPTlO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1 (11011)形成。图8中的位组合PTN7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ll应用。该位组合BPTll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TO11 (00111)形成。图8中的位组合PTN15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12应用。该位组合BPT12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TO12 (01111)形成。图8中的位组合PTN31作为图7中的模板210的位组合BPT13应用。该位组合BPT13由五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PD13 (11111)形成。
[0097]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在第一单位数据“O”之间不会出现奇数个第一单位数据“1”,因此在“O”数据之间出现奇数个“I”数据的位组合不例举(应用)为存储于备用数据生成部200的模板210。顺便说明一下,在“O”数据之间出现奇数个“I”数据的位组合是12个。具体地说,是图8中的位组合PTN2 (00010)、位组合PTN4(00100)、位组合PTN5 (00101)、位组合 PTN8 (01000)、位组合 PTN9 (01001)、位组合 PTNlO (01010)、位组合 PTNl I (01011)、位组合 PTN14 (01110)、位组合 PTN18 (10010)、位组合 PTN20 (10100)、位组合 PTN21 (10101)以及位组合 PTN26(11010)。
[0098]另外,按各位组合BPT1-BPT13的第二单位数据SSI3D向模板210分配基准间隙RIVo若第二单位数据SSro是“0”,则向模板210分配第一基准间隙FRIV,若第二单位数据SSro是“1”,则向模板210分配第二基准间隙SRIV。此处,所谓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是成为用于判别备用数据列ros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是“O”的基准的间隙。所谓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是成为用于判别第一单位数据是“I”的基准的间隙。
[0099]数据存储部220依次存储有从峰值检测部142连续供给的间隙tl_tl9、……。关于该数据存储部220的存储信息,参照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或比较运算部250。
[0100]图9是用于说明存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用数据生成部的数据存储部的间隙的存储状态的图。
[0101]在每次由峰值检测部142检测出再生信号(读取信号)的峰值时,依次实际测量作为峰值间的时间间隔信息的间隙,并在数据存储部220存储所测得的间隙。在图9的例子中,数据存储部220具有划分为十个的本地数据存储部220-(O)至220-(9)。在数据存储部220中,最新的间隙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若最新的间隙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00- (9),则目前为止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 (N (N是I至9的整数))的间隙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N-1)。即,每次检测出再生信号(读取信号)的峰值,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的间隙tl-tl9便如图9所示那样依次向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本地数据存储部220-(8)—……本地数据存储部220-(1)—本地数据存储部220-(0)位移。
[0102]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00-(9)至200-(5)的间隙是用于确定第一单位数据FSro且生成五位的备用数据列PDS的判定用间隙DTMIV。判定用间隙DTMIV是当前真正计量的间隙,且是测定数据Τη。如以后所作的说明,计算作为该测定数据Tn的判定用间隙DTMIV与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的绝对值,或计算作为该测定数据Tn的判定用间隙DTMIV与第二基准间隙SRIV的差的绝对值。
[0103]以下,将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5)的判定用间隙作为判定用间隙DTMIV1,将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6)的判定用间隙作为判定用间隙DTMIV2,将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20-(7)的判定用间隙作为判定用间隙DTMIV3,将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20-(8)的判定用间隙作为判定用间隙DTMIV4,将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20-(9)的判定用间隙作为判定用间隙DTMIV5。根据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至220-(5)的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确定第一单位数据fspd,生成五位的备用数据列ros。例如,如图9所示,根据与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至220-(5)的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相当的间隙t9_t5生成五位的备用数据列H)S5。或者,根据与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至220-(5)的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相当的间隙tl0_t6生成五位的备用数据列TOS6。
[0104]并且,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4)至220-(1)的间隙是用于计算基准间隙RIV的计算用间隙,所述基准间隙Riv用于判别构成备用数据列ros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是“O”还是“I”。根据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4)至220-(1)的计算用间隙,如后所述那样计算基准间隙RIV(第一基准间隙FRIV、第二基准间隙SRIV)。以下,将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4)的计算用间隙作为计算用间隙CALIN4,将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3)的计算用间隙作为计算用间隙CALIV3,将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2)的计算用间隙作为计算用间隙CALIV2,将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1)的计算用间隙作为计算用间隙CALIVl。
[0105]并且,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0)的间隙是用于排除干扰的影响的间隙。在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的最新的间隙为固定值以下,且推定检测出了干扰的峰值时,重新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的间隙与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8)的间隙的和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且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m-1 (m是I至7的整数))的间隙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m)。即,在该情况下,重新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的间隙与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8)的间隙的和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9),且存储于本地数据存储部220-(O)至本地数据存储部220-(8)的间隙依次向本地数据存储部220-(0)—本地数据存储部220-(I)—……本地数据存储部220-(7)—本地数据存储部220-(8)位移。
[0106]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根据从峰值检测部142输入的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20的多个间隙,确定成为用于判别备用数据列ros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是“O”的基准的间隙即第一基准间隙FRIV和成为用于判别第一单位数据Fsro是“I”的基准的间隙即第二基准间隙SRIV。如上所述,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根据与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20的本地数据存储部220-(4)至220-(1)的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FSTO的数据组合,计算且确定基准间隙RIV (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例如,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根据与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FSTO的数据组合,取四个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中的至少两个计算用间隙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将该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一半的值确定为第二基准间隙SRIV。
[0107]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准间隙确定部确定基准间隙的方法的图。
[0108]如图10的模式A所示,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3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4、FSPD3都是“0”,在这种情况下,将计算用间隙CACLIV4以及CALIV3平均值确定为成为用于判别第一单位数据是“O”的基准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而且,将该确定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一半的值确定为作为用于判别第一单位数据FSH)是“I”的基准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即,在模式A的情况下,将根据以下公式(I)计算出的值确定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
[0109][算式2]
[0110]FRIV(第一基准间隙)=(CALIV4+CALIV3) /2
[0111]SRIV (第二基准间隙)=FRIV/2
[0112]如图10的模式B所示,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4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4是“O”,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3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3是“ 1”,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推定在第一单位数据“O”之间不出现奇数个第一单位数据“1”,而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2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H)是“ I ”。因此,将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的值确定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
[0113][算式3]
[0114]FRIV = (CALIV4+CALIV3+CALIV2)/2
[0115]SRIV = FRIV/2
[0116]如图10的模式C所示,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4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4是“ I ”,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3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3是“O ”,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2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2是“0”,在这种情况下,将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的值确定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
[0117][算式4]
[0118]FRIV = (CALIV3+CALIV2) /2
[0119]SRIV = FRIV/2
[0120]如图10的模式D所示,根据计算用间隙ACLIV4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4是“ I ”,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3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3是“O ”,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2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2是“ I ”,在这种情况下,推定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l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l为“I”。因此,将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的值确定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
[0121][算式5]
[0122]FRIV = (CALIV3+CALIV2+CALIV1)/2
[0123]SRIV = FRIV/2
[0124]如图10的模式E所示,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4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4是“ I ”,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3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3是“ I ”,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2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2是“1”,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l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l是“0”,在这种情况下,将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的值确定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0
[0125][算式6]
[0126]FRIV = (CALIV3+CALIV2+CALIV1)/2
[0127]SRIV = FRIV/2
[0128]如图10的模式F所示,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4-FSPD1都是“ I”,在该情况下,将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的值确定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
[0129][算式7]
[0130]FRIV= (CALIV4+CALIV3+CALIV2+CALIV1) /2
[0131]SRIV = FRIV/2
[0132]如图10的模式G所示,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4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4是“ I ”,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3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3是“ I ”,根据计算用间隙CALIV2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2是“0”,在该情况下,将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的值确定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
[0133][算式8]
[0134]FRIV = (CALIV4+CALIV3+CALIV2)/2
[0135]SRIV = FRIV/2
[0136]若按第二单位数据SSro判断且第二单位数据SSro是“0”,则基准间隙分配部240向模板210分配第一基准间隙FRIV,若第二单位数据SSro是“1”,则向模板210分配第二基准间隙SRIV。
[0137]作为一个例子,向图6所示的模板210分配相对于数据为“O”的第二单位数据SSPD由基准间隙确定部230计算并确定为681 (μ sec)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同样,向图6所示的模板210分配相对于数据为“I”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由基准间隙确定部230计算并确定为340.5(μ sec)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
[0138]比较运算部250按每一个位组合BPT且按位组合BPT的每一位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DTMIV与分配给模板210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或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DTMIV与分配给模板210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所述多个判定用间隙DTMIV是用于确定第一单位数据FSTO的间隙。
[0139]如前所述,判定用间隙DTMIV是当前真正计量的间隙,且是测定数据Τη。在图7的模板210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第一判定用间隙DTMIVl是441 ( μ sec),第二判定用间隙DTMIV2是278 ( μ sec),第三判定用间隙DTMIV3是338 ( μ sec),第四判定用间隙DTMIV4是631 ( μ sec),第五判定用间隙 DTMIV5 是 637 ( μ sec)。
[0140]在上述比较处理中,比较运算部250具体地按每一个位组合BPT且按位组合BPT的每一位计算判定用间隙DTMIV与分配给模板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的第一正值即第一绝对值ABV1,或计算判定用间隙DTMIV与分配给模板的第二基准间隙的差的第二正值即第二绝对值ABV2。而且,为了防止在备用数据确定部260的确定处理过程中产生错误判定,且更高精度地解调磁数据,本实施方式的比较运算部250进行以下的处理。比较运算部250对第二基准间隙S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的差的第二绝对值ABV2乘以比第一绝对值ABVl大的值的加权用系数β,获得修正了第二绝对值ABV2的第二修正值AMV2和修正了第一绝对值ABVl (其中还包括I倍(不乘以系数的结构))的第一修正值AMVl。
[014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较运算部250中,绝对值乘以系数β的乘算处理以对第二绝对值ABV2乘算的系数β 2比对第一绝对值ABVl乘算的系数β I相对要大的方式设定系数β。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公式所示,比较运算部250对第一绝对值ABVl以及第二绝对值ABV2中的第二绝对值ABV2乘以比I大的系数。在以下的公式中,Tn表示测定数据,TO表示数据“O”的第一基准间隙,Tl表示数据“I”的第二基准间隙。即,满足Tn = DTMIV(判定用间隙)的关系,TO = FRIV的关系以及Tl = SRIV的关系。
[0142][算式9]
[0143]AMV2 = ABV2* β 2 = | DTMIV-SRIV | * β 2 = | Tn-Tl | * β 2
[0144]AMVl = ABVI* β I = | DTMIV-FRIV | * β I = | Tn-TO | * β I
[0145]此处,β 2满足比I大且比2小的I < β 2 < 2的关系,且通过试验β 2优选是
1.5。系数β I是I以下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β I = I。
[0146]基本上,在对判定用间隙Tn (DTMIV)与第二基准间隙Tl (SRIV)的差的绝对值ABV2乘算的系数β 2是I < β 2 < 2时,对判定用间隙Tn(DTMIV)与第一基准间隙TO(FRIV)的差的绝对值ABVl乘算的系数β I成为β I = 1/β 2。
[0147]在本例中,作为系数β 2、β I的优选的设定条件,设为β 2 = 1.5,β I = I。由此,由于第一绝对值ABVl侧是一倍,因此基本不需要乘法器,具有简化运算处理且还简化电路结构的优点。但是,例如还能够以系数β 2取比β?大的值的方式,在本例中以系数β2取系数β?的1.5倍的值的方式,以@2 = 3时@ =2的关系设定系数β2、β 10此时,第一绝对值侧也需要乘法器。
[0148]在本实施方式中,比较运算部250对第一绝对值以及第二绝对值中的第二绝对值乘以比第一绝对值大的系数,从而防止在备用数据确定部260的确定处理中产生错误判定,并且更高精度地解调磁数据。此处,与不乘以系数的情况进行比较来说明乘以系数的优点。
[0149]一般来讲,对于磁记录数据的解调,位间隔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大约70%的数据解调为“0”,低于规定时间的大约70%的数据解调为“I”。但是,若根据该规定的方法应用与基准时间的单纯的差,则例如如以下例示那样,会判定为位间隔的时间是规定时间的72%的数据接近“I”。
[0150]在该例子中,作为判定用间隙DTMIV的测定数据Tn相当于72 (Τη_72),并且,数据“I”是数据“O”的一半,因此,作为第二基准间隙Tl (SRIV)的基准数据设定为50 (Tl = 50),作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基准数据设定为100(Τ0 = 100)。此时,与数据“ I”的比较以及与数据“O”的比较如下。
[0151][算式10]
[0152]与“ I” 的比较:I 72-50 | = 22
[0153]与“O”的比较:|72-100| = 28
[0154]此时,由于取基准数据与所接收的测定数据的差的绝对值,且规定选择类似系数较小的一方,因此虽然“72”应该被判定为数据“0”,但是会被错误判定为类似系数小的“I”。
[0155]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取测定数据Tn (判定用间隙DTMIV)与基准数据TO (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或取测定数据Tn (判定用间隙DTMIV)与基准数据Tl (第二基准间隙SRIV)的差时,如以下所示,不单纯取差,而是通过分别对两者的差的绝对值乘以加权用的系数β或对其中一者(Tl侧)的差的绝对值乘以加权用的系数β ,来防止发生上述错误判定。
[0156][算式11]
[0157]与“I”的比较:|Τη-Τ1 |*β 2
[0158]与“O”的比较:|Τη-Τ0|*β I
[0159]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一优选的例子,设定β 2是“ 1.5”,β I是“I”。在上述公式中,若β2= 1.5(β1 = I),则与位间隔的时间为规定时间的70%时设定临界值的情况相同。以下示出将实际的数值代入应用了系数β的上述公式的例子。
[0160]例如,在位间隔的时间是应判定为数据“O”的规定时间的71%时如下。
[0161][算式12]
[0162]与“I” 的比较:I 71-50 |*1.5 = 31.5
[0163]与“O”的比较:|71_100| = 29
[0164]此时,由于规定选择类似系数较小的一方,因此在选择差的绝对值“31.5”与“29”中的“29”的方法中,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方法中,“71”应被判定为数据“0”,因此选择类似系数较小的“O”侧来进行正确的判定。
[0165]并且,例如当位间隔的时间是应被判定为数据” I”的规定时间的69%时如下。
[0166][算式13]
[0167]与“I” 的比较:I 69-50 |*1.5 = 28.5
[0168]与“O”的比较:|69-100| = 31
[0169]此时,由于规定选择类似系数较小的一方,因此在选择差的绝对值“28.5”与“31”中的“28.5”的方法中,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方法中,“69”应被判定为数据“1”,因此选择类似系数较小的“ I ”侧来进行正确的判定。
[0170]另外,例如在类似系数相同时,位间隔的时间是规定时间的70%判定为数据“O”。并且,由于超过了基准值(基准数据)的测定数据(判定用间隙)使类似系数变大,因此也可以构成为将小于“50”的数据和100以上的数据的差设成O。例如,测定数据(判定用间隙)是120时,虽然差的绝对值120-100本来为“20”,但由于确定是“0”,因此使差变为“O”。由此,能够除去有可能成为干扰的数据来进行判定处理,因此能够提高判定精度。或也可以如下构成:当是超过了基准数据的值的数据时,不舍去这个值,而是进一步对该值乘以系数Y并修正为在基准值内,从而用于判定。由此,能够将更多的数据应用于判定,因此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提高判定精度。
[0171]并且,在上述说明中,以将加权用的系数β 2固定为1.5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如下构成:将系数不固定为1.5,根据条件进行切换而实现最佳的解调处理。在图6的例子中,由寄存器等构成系数设定部270,且构成为在该系数设定部270能够任意地设定系数值,且在系数设定部270中设定的系数β供给至比较运算部250。
[0172]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比较运算部的主要部分的构成例的图。
[0173]比较运算部250Α包括差绝对值计算部251-1至251_5、选择器252-1至252_5以及乘法器253-1至253-5。
[0174]图11中的比较运算部250Α是如下构成的例子:对判定用间隙DTMIV与第二基准间隙SRIV的差的第二绝对值ABV2乘以系数β (例如1.5),而对判定用间隙DTMIV与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的第一绝对值ABVl不乘以系数(设为一倍)。
[0175]比较运算部250Α如下构成:能够同时运算分别分配给5位的第二单位数据SSTO的基准间隙与对应于各数据的五个判定用间隙DTMIV的差的绝对值。而且,在图11的例子中,例如在第一基准间隙(F)RIV与第二基准间隙(S)RIV附加表示是第一基准间隙还是第二基准间隙的信息,该信息在选择器252-1至252-5中用作选择信息。选择信息例如由I位构成,其以在该选择位SB是逻辑“O”时,显示为第一基准间隙(F) RIV,在是逻辑“ I”时,显示为第二基准间隙(S)RIV的方式形成。但是,这仅仅是一例,也能够构成为按位组合的每一位通过识别是第一基准间隙FRIV还是第二基准间隙SRIV的未图示的控制系统供给选择信息,能够采用各种方式。
[0176]结合图7的模板210对图11中的比较运算部250A的运算处理例进行说明。
[0177]在位组合BPTl中,如下进行处理。
[0178]判定用间隙DTMIVl ( = 441 μ sec)以及与该判定用间隙DTMIVl ( = 441 μ sec)对应的第二单位数据SSPDl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 = 681 μ sec)被供给至差绝对值计算部251-1。在差绝对值计算部251-1中,计算DTMIV1-FRIV = 441-6811,将其计算结果“240”输入至选择器252-1。此时,由于在选择器252-1中计算关于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绝对值,因此选择输出F侧,且对计算结果“240”不乘以系数,向模板210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260输出。
[0179]判定用间隙DTMIV2( = 278 μ sec)以及与该判定用间隙DTMIV2 ( = 278 μ sec)对应的第二单位数据SSPDl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 = 681 μ sec)被供给至差绝对值计算部251-2。在差绝对值计算部251-2中,计算DTMIV2-FRIV = 278-6811,将其计算结果“403”输入至选择器252-2。此时,由于在选择器252-2中计算关于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绝对值,因此选择输出F侧,且对计算结果“403”不乘以系数,向模板210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260输出。
[0180]判定用间隙DTMIV3( = 338 μ sec)以及与该判定用间隙DTMIV3 ( = 338 μ sec)对应的第二单位数据SSPDl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 = 681 μ sec)被供给至差绝对值计算部251-3。在差绝对值计算部251-3中,计算DTMIV3-FRIV = 338-6811,将其计算结果“343”输入至选择器252-3。此时,由于在选择器252-3中计算关于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绝对值,因此选择输出F侧,且对计算结果“343”不乘以系数,向模板210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260输出。
[0181]判定用间隙DTMIV4( = 631 μ sec)以及与该判定用间隙DTMIV4 ( = 631 μ sec)对应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i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 = 681 μ sec)被供给至差绝对值计算部251-4。在差绝对值计算部251-4中,计算DTMIV4-FRIV = 631-6811,将其计算结果“50”输入至选择器252-4。此时,由于在选择器252-4中计算关于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绝对值,因此选择输出F侧,且对计算结果“50”不乘以系数,向模板210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260输出。
[0182]判定用间隙DTMIV5 ( = 637 μ sec)以及与该判定用间隙DTMIV5 ( = 637 μ sec)对应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i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 = 681 μ sec)被供给至差绝对值计算部251-5。在差绝对值计算部251-5中,计算DTMIV5-FRIV = 637-6811,将其计算结果“44”输入至选择器252-5。此时,由于在选择器252-5中计算关于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绝对值,因此选择输出F侧,且对计算结果“44”不乘以系数,向模板210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260输出。
[0183]如此,在图7的模板210中,关于位组合BPTl不进行差绝对值乘以系数的运算。
[0184]在位组合BPT2中,如下进行处理。
[0185]判定用间隙DTMIVl ( = 441 μ sec)以及与该判定用间隙DTMIVl ( = 441 μ sec)对应的第二单位数据SSPDl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 = 340.5 μ sec)被供给至差绝对值计算部251-1。在差绝对值计算部251-1中,计算DTMIV1-SRIV = 441-340.5 |,将其计算结果“100.5”输入至选择器252-1。此时,由于在选择器252-1中计算关于第二基准间隙SRIV的差绝对值,因此选择输出S侧,且通过乘法器253-1对计算结果“100.5”乘以系数β,并向模板210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260输出。
[0186]判定用间隙DTMIV2 ( = 278 μ sec)以及与该判定用间隙DTMIV2 ( = 278 μ sec)对应的第二单位数据SSPDl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 = 340.5 μ sec)被供给至差绝对值计算部251-2。在差绝对值计算部251-2中,计算DTMIV2-SRIV = 278-340.5 |,将其计算结果“62.5”输入至选择器252-2。此时,由于在选择器252-2中计算关于第二基准间隙SRIV的差绝对值,因此选择输出S侧,且通过乘法器253-1对计算结果“62.5”乘以系数β,并向模板210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260输出。
[0187]判定用间隙DTMIV3( = 338 μ sec)以及与该判定用间隙DTMIV3 ( = 338 μ sec)对应的第二单位数据SSPDl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 = 681 μ sec)被供给至差绝对值计算部251-3。在差绝对值计算部251-3中,计算DTMIV3-FRIV = 338-6811,将其计算结果“343”输入至选择器252-3。此时,由于在选择器252-3中计算关于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绝对值,因此选择输出F侧,且对计算结果“343”不乘以系数,并向模板210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260输出。
[0188]判定用间隙DTMIV4 ( = 631 μ sec)以及与该判定用间隙DTMIV4 ( = 631 μ sec)对应的第二单位数据SSPDl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 = 681 μ sec)被供给至差绝对值计算部251-4。在差绝对值计算部251-4中,计算DTMIV4-FRIV = 631-6811,将其计算结果“50”输入至选择器252-4。此时,由于在选择器252-4中计算关于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绝对值,因此选择输出F侧,且对计算结果“50”不乘以系数,并向模板210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260输出。
[0189]判定用间隙DTMIV5 ( = 637 μ sec)以及与该判定用间隙DTMIV5 ( = 637 μ sec)对应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i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 = 681 μ sec)被供给至差绝对值计算部251-5。在差绝对值计算部251-5中,计算DTMIV5-FRIV = 637-6811,将其计算结果“44”输入至选择器252-5。此时,由于在选择器252-5中计算关于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绝对值计算,因此选择输出F侧,且对计算结果“44”不乘以系数,并向模板210以及备用数据确定部260输出。
[0190]如此,在图7的模板210中,位组合BPT2混合存在有进行对差绝对值乘以系数的运算的位与不进行该运算的位。
[0191]对模板210的位组合BPT3-BPT13也进行与上述的位组合BPT1、BPT2同样的处理。此处省略对其详细的说明。
[0192]备用数据确定部260根据在比较运算部250中比较而得的比较结果确定与备用数据列PDS相当的位组合BPT,且将所确定的位组合BPT作为备用数据列向解调数据生成部1432输出。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对在比较运算部250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绝对值ABVl和/或第二绝对值ABV2计算每一个位组合BPT的总和即总和值Σ,并将计算出的总和值Σ为最小的位组合BPT确定为备用数据列。
[0193]在图7的模板210的例子中,位组合BPTl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 I是“1080”,位组合BPT2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2是“ 681.5”,位组合BPT3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3是“431.5”,位组合BPT4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4是“ 1126.5”,位组合BPT5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5是“728”,位组合BPT6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 6是“ 1480.75”,位组合BPT7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 7是“ 1082.25”。并且,位组合BPT8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 8是“832.25”,位组合BPT9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 9是“ 1866.5”,位组合BPTlO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 10是“1468”,位组合BPTll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11是“1527.25”,位组合BPT12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 12是“1218”,位组合BPT13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 13是“1128.75”。在此例子中,位组合BPT3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Σ3(431.5)最小,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将位组合ΡΤΝ3 (01100)确定为备用数据列。
[0194][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的动作]
[0195]接着,结合图12以及图13的流程图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10的整体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的整体动作概要的流程图。图1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备用数据生成部的备用数据列的生成动作的流程图。
[0196]如图12所示,通过使磁卡等相对于磁头(HD) 11相对移动,从磁头11输出模拟信号Sll (步骤STl),该模拟信号Sll通过由运算放大器(operat1nal amplifier)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12放大为适当的值(电平)(步骤ST2)。放大了的模拟信号S12被输入至模拟数字转换器141,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141转换为数字信号(步骤ST3)。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141转换的数字信号作为信号S141向峰值检测部142输出。此时,从模拟数字转换器141向峰值检测部142输出由伴随抽样处理产生的抽样号SPLN形成的位置(时间)信息和各抽样点的值SV(n+l)、......、(η+4)、......。
[0197]在峰值检测部142中,接受模拟数字转换器141的输出数字信号S141,检测与磁数据的极值(极大值以及极小值)相当的峰值点(步骤ST4)。峰值检测部142追随模拟数字转换器141的输出电平而自动设定峰值检测时的波形的判定电平即检测临界值。由此,不切换电路,也能够对应输出有所变动的磁卡。在峰值检测部142中,首先通过初始的判例电平(临界值)判定转换为数字数据的磁数据,超过了判定电平时判断为峰值。根据前一个峰值求出下一个判定电平。具体地说,求出对波形的波峰的数字值(Max)减去波谷的数字值(Min)的值PtoP = Max-Min乘以某个比率C例如(=l/2n)而得的值(修正值,电平)α,且求出数字值(Max)与数字值(Min)的中间值VCT加上或减去修正值α而得的值(电平)作为判定电平几V,并自动设定。而且,在峰值检测部142中,获得通过多个峰值点信息求出的峰值点的时间间隙(间隔)信息TIV,向数据解调装置143输出时间间隙(间隔)信息TIV以及间隙tl-tl9、……(TIV)(步骤ST5),进行备用数据列的生成处理(步骤ST6)。
[0198]在数据解调装置143中,所输入的间隙信息tl_tl9、……依次存储于备用数据生成部200(1431)的数据存储部220。若存储于备用数据生成部200的数据存储部220的间隙tl-tl9、……为7个以上,则每当检测出读取信号的峰值且最新的间隙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20-(9)时,开始生成备用数据列。
[0199]若开始生成备用数据列,则如图13所示,备用数据生成部200首先确定基准间隙,所述基准间隙用于判别构成备用数据列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是“O”还是“1”(步骤ST61)。
[0200]例如,在考虑生成第η个备用数据列ros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生成第(n-1)个为止的备用数据列的过程中,根据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20-(4)至220-(1)的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判别与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FSTO的“O”、“I”。在步骤ST61中,备用数据生成部200的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根据利用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判别了“O”、“I”的第一单位数据FSPD,计算基准间隙FRIV、SRIV,并将计算后的基准间隙作为新的基准间隙,更新基准间隙。即,基准间隙确定部230将所计算出的新的基准间隙确定为生成第η个备用数据列时的基准间隙。
[0201]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根据从峰值检测部142输入的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20的多个间隙,确定第一基准间隙FRIV和第二基准间隙SRIV,所述第一基准间隙FRIV是成为用于判别备用数据列ros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是“O”的基准的间隙,所述第二基准间隙SRIV是成为用于判别第一单位数据FSro是“I”的基准的间隙。如上所述,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根据与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20的本地数据存储部220-(4)至220-(1)的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FSTO的数据组合,计算且确定基准间隙RIV (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
[0202]例如,如结合图10说明的那样,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根据与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FSTO的数据组合,取四个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中的至少两个计算用间隙的平均值等作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将该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一半的值确定为第二基准间隙SRIV。S卩,根据如图10所示的模式A-模式G选择第一单位数据FSPD1-FSPD4,求出所选择的数据的平均值等并确定为第一基准间隙FRIV,将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一半的值确定为第二基准间隙SRIV。
[0203]若在步骤ST61中确定了基准间隙,则在备用数据生成部200中,基准间隙分配部240向存储于存储部210A的模板210分配基准间隙(步骤ST62)。在步骤ST62中,若按形成位组合BPT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判断且第二单位数据ssro是“0”,则备用数据生成部200的基准间隙分配部240向模板210分配第一基准间隙FRIV,若第二单位数据SSTO是“1”,则向模板210分配第二基准间隙SRIV0例如,当第一基准间隙FRIV是681 (μ sec)且第二基准间隙SRIV是340.5(μ sec)时,如图7所示,基准间隙分配部240向第二单位数据“O”分配第一基准间隙681 (μ sec),向第二单位数据“I”分配第二基准间隙340.5 ( μ sec)。
[0204]之后,在备用数据生成部200中,比较运算部250按每一个位组合且按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分配给形成位组合的第二单位数据ssro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l的差的绝对值,或计算分配给形成位组合的第二单位数据SSTO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l的差的绝对值(步骤ST63)。
[0205]在步骤ST63中,比较运算部250对一个位组合按每一位计算分配给第二单位数据SSPD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l的差的绝对值,或分配给第二单位数据ssro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l的差的绝对值。
[0206]例如,在步骤ST63中,如图7所示,比较运算部250关于位组合BPTl计算出差的绝对值“240”、“403”、“343”、“50”以及“44”。如图7所示,比较运算部250关于位组合BPT2计算出差的绝对值“100.5,,、“62.5”、“343”、“50”以及“44”。同样,如图7所示,比较运算部250关于位组合BPT3-BPT13也计算出差的绝对值。
[0207]而且,在步骤ST64中,比较运算部250计算对所运算出的差的绝对值中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的差的绝对值(第二绝对值ABV2)乘以加权用的系数β 2(本例中是1.5)而得的修正值。关于位组合BPT1,由于数据“I”不存在,因此对差的绝对值不乘以系数。关于位组合BPT2,比较运算部250对差的绝对值“100.5”乘以系数β 2(1.5)获得修正值“150.75”,且对差的绝对值“62.5”乘以系数β 2获得修正值“93.75”。关于位组合ΒΡΤ3,比较运算部250对差的绝对值“62.5”乘以系数β 2(1.5)获得修正值“93.75”,且对差的绝对值“2.5”乘以系数β 2获得修正值“3.75”。关于位组合ΒΡΤ4-ΒΡΤ13,比较运算部250也相同地获得对第二基准间隙S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的差的绝对值(第二绝对值ABV2)乘以加权用的系数@2(本例中是1.5)而得的修正值。
[0208]接着,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对在比较运算部250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绝对值ABVl和/或第二绝对值ABV 2计算每一个位组合BPT的总和即总和值Σ (步骤ST65)。例如,在步骤SST65中,如图7所示,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关于位组合BPTl计算出总和值“1080”。此时,求出未修正的第一绝对值ABVl的总和。并且,如图7所示,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关于位组合ΒΡΤ2计算出总和值“681.5”。此时,求出未修正的第一绝对值ABVl与被修正的第二绝对值ABV2的总和。以下进行同样的处理。而且,如图7所示,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关于位组合ΒΡΤ13计算出总和值“1128.75”。此时,求出被修正的第二绝对值ABV2的总和。
[0209]之后,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判断计算出的总和值是否为最小值(步骤ST66),当计算出的总和值是最小值时(当步骤ST66中是“是”时),存储总和值最小的位组合(步骤ST67)。
[0210]之后,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判断所有位组合的总和值的计算是否结束(步骤ST68)。在步骤ST68中,在所有位组合的总和值的计算没有结束时(当步骤ST68中是“否”时),返回步骤ST63。并且,在步骤ST66中,在计算出的总和值不是最小值时(当步骤ST66中是“否”时),进入步骤ST68。
[0211]另一方面,在步骤ST68中,在所有位组合的总和值的计算均已结束时(当步骤ST68中是“是”时),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将在步骤ST67中存储的位组合确定为备用数据列(步骤ST69)。例如,如图7所示,由于总和值的最小值是位组合ΒΡΤ3时的“431.5”,因此,在步骤ST 69中,在备用数据生成部200中存储有位组合ΒΡΤ3,且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将位组合(01100)确定为备用数据列。即,在步骤ST69中,备用数据确定部260生成备用数据列(01100) ο
[0212]若在步骤ST69中生成了备用数据列,则例如第η个备用数据列的生成结束。并且,若在第η个备用数据列的生成结束后,最新的间隙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20-(9),则根据图13所示的流程图生成第n+1个备用数据列。
[0213]若如此生成了所有备用数据列,则判别所有第一单位数据的“0”、“1”,且解调数据生成部1432根据所判别的第一单位数据生成解调数据(图12中的步骤ST7)。
[0214]另外,由于判定用间隙依次位移至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因此,合计进行五次与一个判定用间隙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的“ο”、“ι”的判别。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判别了与判定用间隙DTMIVl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FSro是“O”还是“1”,则最终确定第一单位数据FSPD是“O”还是“I”。
[0215][实施方式的效果]
[0216]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数据解调装置143中,比较运算部250按每一个位组合BPT且按位组合BPT的每一位比较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与分配给模板210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或比较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与分配给模板210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备用数据确定部260根据在比较运算部250中比较而得的比较结果,确定相当于备用数据列的位组合,且将确定的位组合作为备用数据列。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五个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确定备用数据列。因此,即使在磁卡MC的移动速度的变动较大时或存储于磁卡MC的磁数据的记录精度较低时,也能够适当地确定备用数据列,且能够从多个备用数据列生成适当的解调数据。即,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数据解调装置,即使在磁卡MC的移动速度的变动较大时或存储于磁卡MC的磁数据的记录精度较低时,也能够适当地解调磁数据。
[0217]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比较计算部250按每一个位组合BPT且按位组合BPT的每一位计算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与分配给模板210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的差的绝对值,或计算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与分配给模板210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的差的绝对值。比较运算部250对第二基准间隙S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的差的第二绝对值ABV2乘以比第一绝对值ABVl大的值的加权用系数β,并获得修正第二绝对值ABV2而得的第二修正值AMV2以及修正第一绝对值ABVl (其中也包括I倍)而得的第一修正值AMVl。而且,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对在比较运算部250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绝对值ABVl和/或第二绝对值ABV2计算每一个位组合BPT的总和即总和值Σ,且将计算出的总和值Σ最小的位组合BPT确定为备用数据列。因此,通过比较运算部250的应用了上述系数β的处理,能够防止在备用数据确定部260中的确定处理中发生错误判定,且能够更高精度地解调磁数据。
[021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根据五个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的前四个计算用间隙CALIV4-CALIV1计算且确定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0因此,即使在磁卡MC的移动速度的变动较大时,也能够更适当地确定第一基准间隙FRIV以及第二基准间隙SRIV。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磁卡MC的移动速度的变动较大时,也能够更适当地解调磁数据。
[0219]并且,通过本实施方式,由于应用了数字方式的峰值检测处理,因此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在通过现有的模拟方式检测峰值的过程中,例如为了读出干扰卡和减磁卡,需要切换电路来读出,因此使电路规模变大而使成本变高。并且,由于需要切换电路,因此为了进行读出而需要尝试多种方法,导致读出时间变长。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方式的峰值检测中,由于峰值检测的临界值能够根据模拟信号的输出电平自动改变,因此没有必要切换电路,且能够缩小电路规模,并降低成本。并且,由于通过一次性读出能够对应干扰卡和减磁卡这两者,因此能够缩短读出时间。
[0220][数据解调装置的其他构成例]
[0221]上述的方式以及变形例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的一例,但不限于此,在不变更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022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比较运算部250按每一个位组合且按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分配给构成位组合的第二单位数据的第一基准间隙与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的差的绝对值,或计算分配给构成位组合的第二单位数据的第二基准间隙与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的差的绝对值。
[0223]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如下构成:比较运算部按每一个位组合且按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分配给构成位组合的第二单位数据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的差的平方,即作为第一正值的第一平方值SQR1,或计算分配给构成位组合的第二单位数据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的差的平方,即作为第二正值的第二平方值SQR2。此时,比较运算部250对第二基准间隙S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的差的第二平方值SQR2乘以比第一平方值SQRl大的值的加权用的系数β,获得修正第二平方值SQR2而得的第二修正值AMV2以及修正第一绝对值ABVl (其中也包括I倍)而得的第一修正值AMV1。而且,备用数据确定部260对在比较运算部250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平方值SQRl和/或第二平方值SQR2计算每一个位组合BPT的总和即总和值Σ,并将计算出的总和值Σ最小的位组合BPT确定为备用数据列。此时,也能够通过比较运算部250的应用了上述系数β的处理,防止在备用数据确定部260的确定处理中产生错误判定,且能够更高精度地解调磁数据。
[0224]并且,也可以使比较运算部250按每一个位组合计算分配给形成位组合的第二单位数据的第一基准间隙F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的偏差或分配给形成位组合的第二单位数据的第二基准间隙SRIV与判定用间隙DTMIV5-DTMIV1的偏差。
[022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备用数据列由五位的第一单位数据形成。除此之外,例如既可以由二位-四位的第一单位数据形成备用数据列,也可以由六位以上的第一单位数据形成备用数据列。此时,模板可以例举由位数与备用数据列的第一单位数据的位数相同的第二单位数据形成的位组合。另外,在由三位以上的第一单位数据形成备用数据列时,即使在磁卡MC的移动速度的变动较大时或记录于磁卡MC的磁数据的记录精度较低时,也能够更适当地确定备用数据列。另一方面,在由八位以下的第一单位数据形成备用数据列时,能够防止备用数据列的生成处理时间过长。
[022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根据与计算用间隙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是“O”时的二位的计算用间隙,或根据与计算用间隙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是“O”时的一位的计算用间隙以及与计算用间隙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是“I”时的二位的计算用间隙,或根据与计算用间隙对应的第一单位数据是“I”时的四位的计算用间隙计算第一基准间隙以及第二基准间隙。即,基准间隙确定部230根据第一单位数据是“O”时的二位的计算用间隙计算第一基准间隙以及第二基准间隙。除此之外,例如,既可以根据第一单位数据是“O”时的一位的计算用间隙计算第一基准间隙以及第二基准间隙,也可以根据第一单位数据是“O”时的三位以上的计算用间隙计算第一基准间隙以及第二基准间隙。
[022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存储于备用数据生成部的模板210列举了被认为是五位的位组合的三十二个位组合中的十三个位组合BPTl-位组合ΒΡΤ13。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将被认为是五位的位组合的三十二个位组合中的排除出现在“O”数据间的奇数个“I”数据的十二个位数据的二十个位组合例举为模板。
[022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10是手动式的读卡器,但是也可以是具有传送辊等卡片的传送机构的卡片传送式的读卡器。此时,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既可以确定第一基准间隙以及第二基准间隙,也可以使第一基准间隙以及第二基准间隙是固定值。在第一基准间隙以及第二基准间隙是固定值时,预先向模板分配第一基准间隙以及第二基准间隙即可。
[0229]在上述的方式中,通过F2F频率调制方式向磁卡MC记录了磁数据,但是也可以如前所述,通过F3F频率调制方式等其他的磁记录方式记录卡片2的磁数据。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磁记录介质是磁卡MC,但磁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存折等其他介质。
[0230][数字再生处理电路的变形例]
[0231]另外,关于包括峰值检测部的数字再生处理电路14,能够通过追加如下所示的电路来提高性能。
[0232]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在模拟数字转换器141的输出与峰值检测部142之间能够配置数字滤波器144、移动平均部145中的至少任一者。
[0233](I)例如通过在模拟数字转换器141的输出段配置数字滤波器144,为了去除干扰,在模拟数字转换后且在峰值检测前,对数字数据起动数字滤波器。
[0234](2)例如通过在模拟数字转换器141的输出段配置移动平均部145,为了去除干扰,能够对模拟数字转换后的磁数据实施移动平均,从而实现平滑化。
[0235](3)例如通过在模拟数字转换器141的输出段配置数字滤波器144以及移动平均部145,为了去除干扰,能够在对模拟数字转换后的磁数据起动数字滤波器后实施移动平均。
[0236]并且,如前所述,在差分放大电路12中对增益进行自动增益控制(AGC)。此时,差分放大电路12根据数字再生处理电路14的峰值检测部142的峰值检测信息对通过磁头11再生的模拟信号Sll进行差分放大。差分放大电路12以将信号的振幅例如设定为全频的1/4的方式进行增益控制。
[0237]另外,能够使包括峰值检测部和数据解调装置的数字再生处理电路内置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1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中。
[0238]<第二实施方式>
[0239]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0240]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1A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10的不同点在于:在数字再生处理电路14A没有配置数据解调装置(解调电路)。在该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1A中,使上位装置15A侧具有数据解调装置的功能。
[0241]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本第二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0242]另外,以上详细说明的方法还能够以作为相应于上述步骤的程序而形成,且由中央处理器等计算机执行该程序的方式构成。并且,这样的程序能够如下构成:半导体数据存储器、磁盘、光盘、软(注册商标)盘等记录介质,且通过组装了该记录介质的计算机存取且执行上述程序。
[0243]例如,数据解调装置143对磁数据的解调既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与通过软件实现磁数据的解调时相比,在通过硬件实现磁数据的解调时能以高速进行解调处理。另一方面,在通过软件实现磁数据的解调时,通过重写程序,能够容易地变更构成备用数据列的第一单位数据的位数等。
[0244]符号说明
[0245]10、1A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
[0246]11磁头;
[0247]12差分放大电路;
[0248]13基准电压电路;
[0249]14、14A数字再生处理电路;
[0250]141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ADC);
[0251]142峰值检测部;
[0252]143数据解调装置;
[0253]1431备用数据生成部;
[0254]1432解调数据生成部;
[0255]15U5A 上位装置(CPU);
[0256]MC磁卡(磁记录介质);
[0257]200备用数据生成部;
[0258]210模板;
[0259]220数据存储部;
[0260]230基准间隙确定部;
[0261]240基准间隙分配部;
[0262]250比较运算部;
[0263]260备用数据确定部;
[0264]270系数设定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解调装置,对从磁记录介质读取且再生的磁数据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解调装置包括: 备用数据生成部,所述备用数据生成部根据与所述磁数据的再生信号的峰值间的时间间隔相应的间隙生成多个备用数据列,所述多个备用数据列用于生成解调数据;以及 解调数据生成部,所述解调数据生成部根据第一单位数据生成解调数据,所述第一单位数据形成由所述备用数据生成部生成的多个备用数据列, 所述备用数据列包括根据所述间隙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且由多位的该第一单位数据形成, 所述备用数据生成部包括: 模板,所述模板例举由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形成的多个位组合的全部或一部分,所述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的位数与形成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位数相同; 基准间隙确定部,所述基准间隙确定部根据多个所述间隙信息确定第一基准间隙和第二基准间隙,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O”的基准的所述间隙,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I”的基准的所述间隙; 基准间隙分配部,若按所述第二单位数据判断且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O”,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部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一基准间隙,若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1”,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部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二基准间隙; 比较运算部,所述比较运算部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或者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所述多个判定用间隙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所述间隙;以及 备用数据确定部,所述备用数据确定部根据由所述比较运算部比较而得的比较结果,确定相当于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位组合,且将确定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向所述解调数据生成部输出, 所述比较运算部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第一正值或第二正值,并且对相应于所述第二基准间隙与所述判定用间隙的差的第二正值乘以比第一正值大的值的系数,所述第一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的差,所述第二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的差, 所述备用数据确定部对在所述比较运算部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正值和/或第二正值计算出每一个所述位组合的总和即总和值,并将计算出的所述总和值最小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运算部只对所述第一正值以及所述第二正值中的所述第二正值乘以比I大的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判定用间隙在超过基准值的范围内时,所述比较运算部将该差处理为O。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判定用间隙在超过基准值的范围内时,所述比较运算部对该判定用间隙乘以系数,且以处在基准值范围内的方式进行修正而应用于判定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解调装置包括系数设定部,所述系数设定部设定所述系数,并将设定的系数供给至所述比较运算部, 由所述系数设定部设定的系数能够变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运算部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作为所述第一正值的第一绝对值或作为所述第二正值的第二绝对值,且对所述第二基准间隙与所述判定用间隙的差的第二绝对值乘以比第一绝对值大的值的系数,所述第一绝对值是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的差的绝对值,所述第二绝对值是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的差的绝对值, 所述备用数据确定部对在所述比较运算部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绝对值和/或第二绝对值计算出每一个所述位组合的总和即总和值,并将计算出的所述总和值最小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运算部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作为所述第一正值的第一平方值或作为所述第二正值的第二平方值,且对所述第二基准间隙与所述判定用间隙的差的第二平方值乘以比第一平方值大的值的系数,所述第一平方值是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的差的平方,所述第二平方值是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的差的平方, 所述备用数据确定部对在所述比较运算部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平方值和/或第二平方值计算出每一个所述位组合的总和的总和值,并将计算出的所述总和值最小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
8.一种数据解调方法,对从磁记录介质读取且再生的磁数据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解调方法包括: 备用数据生成步骤,所述备用数据生成步骤根据与所述磁数据的再生信号的峰值间的时间间隔相应的间隙生成多个备用数据列,所述多个备用数据列用于生成解调数据;以及 解调数据生成步骤,所述解调数据生成步骤根据第一单位数据生成解调数据,所述第一单位数据形成由所述备用数据生成步骤生成的多个备用数据列, 所述备用数据列包括根据所述间隙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且由多位的该第一单位数据形成, 所述备用数据生成步骤应用模板,所述模板例举由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形成的多个位组合的全部或一部分,所述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的位数与形成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位数相同, 所述备用数据生成步骤包括: 基准间隙确定步骤,所述基准间隙确定步骤根据多个所述间隙信息确定第一基准间隙和第二基准间隙,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O”的基准的所述间隙,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 I”的基准的所述间隙; 基准间隙分配步骤,若按所述第二单位数据判断且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O”,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步骤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一基准间隙,若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 I ”,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步骤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二基准间隙; 比较运算步骤,所述比较运算步骤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或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所述多个判定用间隙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所述间隙;以及 备用数据确定步骤,所述备用数据确定步骤根据在所述比较运算步骤中比较而得的比较结果确定与所述备用数据列相当的所述位组合,且将确定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 在所述比较运算步骤中,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第一正值或第二正值,且对相应于所述第二基准间隙与所述判定用间隙的差的第二正值乘以比第一正值大的值的系数,所述第一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的差,所述第二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的差, 在所述备用数据确定步骤中,对在所述比较运算步骤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正值和/或第二正值计算出每一个所述位组合的总和即总和值,并将计算出的所述总和值最小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
9.一种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记录数据再生装置包括: 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将对记录于磁记录介质的磁数据进行再生而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峰值检测部,所述峰值检测部根据追随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而得的判定电平即临界值从所述数字信号中检测再生信号的峰值点;以及 数据解调装置,所述数据解调装置根据与由所述峰值检测部检测出的峰值点的时间间隔相应的间隙信息解调磁数据, 所述数据解调装置包括: 备用数据生成部,所述备用数据生成部根据与所述磁数据的再生信号的峰值间的时间间隔相应的间隙生成多个备用数据列,所述多个备用数据列用于生成解调数据;以及 解调数据生成部,所述解调数据生成部根据第一单位数据生成解调数据,所述第一单位数据形成由所述备用数据生成部生成的多个备用数据列, 所述备用数据列包括根据所述间隙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且由多位的该第一单位数据形成, 所述备用数据生成部包括: 模板,所述模板列举由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形成的多个位组合的全部或一部分,所述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的位数与形成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位数相同; 基准间隙确定部,所述基准间隙确定部根据多个所述间隙信息确定第一基准间隙和第二基准间隙,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O”的基准的所述间隙,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I”的基准的所述间隙; 基准间隙分配部,若按所述第二单位数据判断且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O”,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部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一基准间隙,若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1”,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部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二基准间隙; 比较运算部,所述比较运算部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或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所述多个判定用间隙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所述间隙;以及 备用数据确定部,所述备用数据确定部根据由所述比较运算部比较而得的比较结果,确定相当于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位组合,且将确定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向所述解调数据生成部输出, 所述比较运算部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第一正值或第二正值,且对相应于所述第二基准间隙与所述判定用间隙的差的第二正值乘以比第一正值大的值的系数,所述第一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的差,所述第二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的差, 所述备用数据确定部对在所述比较运算部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正值和/或第二正值计算每一个所述位组合的总和即总和值,并将计算出的所述总和值最小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
10.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数据解调处理,所述数据解调处理对从磁记录介质读取且再生的磁数据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包括: 备用数据生成处理步骤,所述备用数据生成处理步骤根据与所述磁数据的再生信号的峰值间的时间间隔相应的间隙生成多个备用数据列,所述多个备用数据列用于生成解调数据;以及 解调数据生成处理,所述解调数据生成处理根据第一单位数据生成解调数据,所述第一单位数据形成由所述备用数据生成处理生成的多个备用数据列, 所述备用数据列包括根据所述间隙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且由多位的该第一单位数据形成, 所述备用数据生成处理应用模板,所述模板例举由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形成的多个位组合的全部或一部分,所述多位的第二单位数据的位数与形成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位数相同, 所述备用数据生成处理包括: 基准间隙确定处理,所述基准间隙确定处理根据多个所述间隙信息,确定第一基准间隙和第二基准间隙,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O”的基准的所述间隙,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是成为用于判别所述第一单位数据是“I”的基准的所述间隙; 基准间隙分配处理,若按所述第二单位数据判断且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0”,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处理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一基准间隙,若所述第二单位数据是“ I ”,则所述基准间隙分配处理向所述模板分配所述第二基准间隙; 比较运算处理,所述比较运算处理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或比较多个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所述多个判定用间隙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单位数据的所述间隙;以及 备用数据确定处理,所述备用数据确定处理根据在所述比较运算处理中比较而得的比较结果,确定相当于所述备用数据列的所述位组合,且将确定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 在所述比较运算处理中, 按每一个所述位组合且按所述位组合的每一位计算第一正值或第二正值,且对相应于所述第二基准间隙与所述判定用间隙的差的第二正值乘以比第一正值大的值的系数,所述第一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基准间隙的差,所述第二正值相应于所述判定用间隙与分配给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二基准间隙的差, 在所述备用数据确定处理中, 对在所述比较运算处理中按每一位计算出且经系数乘算处理后的第一正值和/或第二正值计算每一个所述位组合的总和即总和值,并将计算出的所述总和值最小的所述位组合作为所述备用数据列。
【文档编号】G11B20/14GK104205222SQ20138001836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中嶋茂雄, 矶野阳市, 东贺津久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