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印刷装置及热敏印刷方法

文档序号:674951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敏印刷装置及热敏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CD-R(CompactDisk-Recordable可记录小型圆盘)等圆盘形印刷媒体或切断纸、连续用纸等矩形媒体上进行热敏印刷的热敏印刷装置以及热敏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CD-R不同于专用于读出的CD以及CD-ROM(只读存储器)等,是可记录1次数据的追记式光盘。记录有数据的CD-R与CD及CD-ROM完全相同,可利用其再现装置进行再现。由于其价格低廉、便于操作,记录容量大,往往用于100张左右的小规模软件出版等。CD及CD-ROM的一面作为记录和读出数据的记录面使用,而另一面一般作为印刷标题等的印刷面使用。CD及CD-ROM一般要大量出版同一版本,故要用大型印刷装置进行印刷,而CD-R则用于少量出版或个人专用,故要求印刷机做到每印几张甚至每印1张即容易地编制变换印刷内容,且要求其小型价廉。特开平5-238005及特开平6-31906号记载了这种印刷机。这些信息记录装置从拾波器向光盘的记录面上记录信息,对印刷面进行喷墨方式的印刷。对光盘的印刷是在使喷嘴沿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并使光盘旋转的同时进行。由于这种信息记录装置用喷墨方式进行印刷,故设有墨盒以及将印墨引导到喷墨头用的机构,还设有信息记录用的拾波器,导致装置大型且复杂。另外,由于喷墨头和拾波器设于同一装置内,故从喷墨头溅出的印墨会附在拾波器上妨碍信息记录。而且还要更换墨盒以及清洁喷墨头周围等,保养很费事。另外,一旦光盘的旋转速度有变化,就会发生浓度不匀或色差等,对图象质量有很大影响。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不同于上述印刷方式的另外的方式在圆盘印刷媒体上印刷高质量图象的热敏印刷装置及热敏印刷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控制印刷媒体的速度变化、实现高质量图象印刷的热敏印刷装置。本发明的热敏印刷装置具有沿着具有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热敏印刷的热敏头,以及沿着圆盘印刷媒体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用的旋转驱动装置,根据从外部主机供给的图象数据,有选择地向沿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区域供给热量,由此在圆盘印刷媒体上进行热敏印刷。采用本发明,由于是进行热敏印刷,故可实现无渗润的高质量图象印刷。由于是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以及圆周方向进行扫描,故扫描方式适应于圆盘印刷媒体的形状,可实现更高质量的印刷。另外,由于是对预先设有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进行热敏印刷,故热敏印刷装置不需设置与印墨有关的设备,可实现小型简单、便于保养的热敏装置。还有,旋转驱动装置只是使圆盘印刷媒体就地旋转即可进行圆周方向的副扫描,故不必使圆盘印刷媒体作平行移动,可相应节省空间,从而可实现更加小型的热敏印刷装置。再有,只用具有一定发色波长的单一发色层来构成圆盘印刷媒体的热敏发色层,即可进行黑白印刷。采用发色波长不同的多个发色层构成圆盘印刷媒体的热敏发色层,即可进行彩色印刷。另外,本发明的热敏印刷装置具有沿着具有由热敏发色等级及发色波长不同的3个发色层构成的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热敏印刷用的热敏头,沿着圆盘印刷媒体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用的旋转驱动装置,将热敏发色等级最低的发色层及热敏发色等级次低的发色层分别加以定影的2个定影光源,前述各定影光源是直线状的阴极管,与圆盘印刷媒体的印刷面相对,夹着热敏头的主扫描线配置,根据从外部主机供给的图象数据,有选择地向沿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区域供给热量,由此在圆盘印刷媒体上进行热敏印刷。采用本发明,由于是夹着热敏头的主扫描线配置直线状的阴极管,故既可实现紧凑的结构,又不会妨碍热敏头的热敏印刷,可实现小型价廉的热敏印刷装置。尤其是,通过依次进行第1发色层的发色及定影、第2发色层的发色及定影、以及第3发色层的发色及定影,能有效地进行全色印刷。另外,由于使用价格低廉的直线状阴极管作为定影光源使用,故可提供价格低廉的热敏印刷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前述热敏发色层最好由黄色发色层、红色发色层及蓝色发层构成。采用本发明,圆盘印刷媒体利用来自热敏头的热量可产生黄色、红色及蓝色,故能可靠地进行全色印刷。另外本发明的热敏印刷装置具有对具有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沿着其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热敏记录用的热敏头,使圆盘印刷媒体沿着其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旋转用的旋转驱动装置,将用热敏头记录的热敏发色层区域加以定影用的定影光源,热敏头的通电期间与定影光源的通电期间重叠。采用本发明,由于热敏头的通电期间与定影光源的通电期间重叠,故用热敏头进行记录的工序的一部分和用定影光源进行定影的工序的一部分可以同时进行,可使热敏印刷装置缩短印刷时间。另外本发明的热敏印刷方法包括一边沿着具有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从热敏头供给热量、一边使圆盘印刷媒体沿着其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旋转、由此在热敏发色层上进行热敏记录的工序,在用热敏头记录的热敏发色层区域内照射来自定影光源的光以使之定影的工序,热敏头的通电期间与定影光源的通电期间重叠。采用本发明,如上所述,由于热敏头的通电期间与定影光源的通电期间重叠,可缩短印刷时间。另外,本发明的热敏印刷方法是一边使具有热敏发色等级及发色波长不同的第1~第3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沿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旋转,一边沿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用与各发色层对应的发热量进行热敏记录,包括对第1发色层进行热敏记录的第1记录工序、在第1记录工序结束前开始向经过热敏记录的第1发色层的区域照射定影光的第1定影工序、在第1定影工序结束前开始第2发色层的热敏记录的第2记录工序、在第2记录工序结束前开始向经过热敏记录的第2发色层的区域照射定影光的第2定影工序、在第2定影工序结束前开始第3发色层的热敏记录的第3记录工序。采用本发明,如上所述,利用热敏印刷及适用于圆盘印刷媒体的扫描方式,可实现高质量的图象印刷。尤其是通过依次进行第1发色层的发色及定影、第2发色层的发色及定影、以及第3发色层的发色,能有效地进行全色印刷。另外,通过在在第1记录工序结束前开始第1定影工序,可以在一定期间同时进行第1记录工序和第1定影工序。同样,可以使第1定影工序与第2记录工序、第2记录工序与第2定影工序、第2定影工序与第3记录工序同时进行。这样即可在全色印刷中大幅度削减印刷时间。另外本发明的热敏印刷装置具有沿着具有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热敏印刷用的热敏头,将热敏头向圆盘印刷媒体推压用的热敏头推压装置,支承圆盘印刷媒体、沿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旋转用的转台,与转台接触、对旋转运动施加摩擦负荷用的滑动构件。采用本发明,滑动构件与转台接触并对旋转运动施加摩擦负荷Lb,由此将热敏头与圆盘印刷媒体之间的摩擦负荷La的变动ΔLa的比例从ΔLa/La减少到ΔLa/(La+Lb)。这样既相应地增加了转台驱动所需的电动机转矩,又可抑制圆盘印刷媒体的旋转速度变动,结果是可印刷出很少有浓度不匀或色差现象的高质量图象。另外本发明的热敏印刷装置具有沿着具有热敏发色层的矩形印刷媒体的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热敏印刷用的热敏头,将热敏头向矩形印刷媒体推压用的热敏头推压装置,支承矩形印刷媒体、沿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用的移动台,与移动台接触、对直线运动施加摩擦负荷用的滑动构件。采用本发明,滑动构件与移动台接触并对直线运动施加摩擦负荷Lb,由此将热敏头与矩形印刷媒体之间的摩擦负荷La的变动ΔLa的比例从ΔLa/La减少到ΔLa/(La+Lb)。这样既相应地增加了移动台驱动所需的电动机转矩,又可抑制矩形印刷媒体的速度变动,结果是可印刷出很少有浓度不匀或色差现象的高质量图象。最好在本发明中将前述滑动构件设置成与热敏头推压力对抗的状态。采用本发明,在用热敏头进行热敏记录时,必须使热敏头与印刷媒体均匀地密合,故要用热敏头推压装置施加一定的推压力,但通过将滑动构件设置成与热敏头推压力对抗的状态,可以兼用作支承辊,故不会增加零件数量。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旋转印刷装置10的示意立体图。图2A是表示作为图1的圆盘印刷媒体M使用的热敏印刷片21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B是表示将热敏印刷片21贴在光盘20上后形成的媒体19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详细表示图1旋转印刷装置10机械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将图3的外壳33关闭后的旋转印刷装置10的俯视图。图5是将图3的外壳33关闭后的旋转印刷装置10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图1旋转印刷装置10电气结构的方块图。图7是表示旋转印刷装置10动作的时间图。图8A~图8F分阶段地表示圆盘印刷媒体M的印刷状态。图9A是在转台31上施加摩擦负荷的机构的俯视图,图9B是其中央剖视图。图10是对称地设置滑动构件160的示例。图11是例举不用滑动构件160、161时的媒体速度变动的曲线图。图12是例举使用滑动构件160、161时的媒体速度变动的曲线图。图13A是使印刷媒体作平行移动的印刷装置的俯视图,图13B是其主视图。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旋转印刷装置10的示意立体图。旋转印刷装置10具有热敏头11、支承辊12及阴极管13、14,对圆盘印刷媒体M进行印刷。圆盘印刷媒体M是具有加热后发色的热敏发色层的圆盘状印刷媒体。热敏头11是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延伸的行式热敏头。步进电动机15在其轴周围对圆盘印刷媒体M进行旋转驱动。支承辊12的表面用橡胶覆盖,针对热敏头11施加的来自表面的推压力而从背面支承圆盘印刷媒体M,并随着圆盘印刷媒体M的旋转而旋转。阴极管13、14发射使圆盘印刷媒体M的发色层定影的波长的紫外线。这种旋转印刷装置10以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为主扫描方向,以圆盘印刷媒体M的圆周方向为副扫描方向,对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象素区域有选择地供给热量以使之发色进行印刷。图1的热敏头11也可用能够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进行扫描的串行头构成。另外,图1的支承辊12也可用后述图3的转台31代替。以下说明使用转台31时的情况。图2A是表示作为图1圆盘印刷媒体M使用的热敏印刷片21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B是表示在光盘20上贴热敏印刷片21后形成的媒体19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A的热敏印刷片21的剖视结构与特开平3-43292及特开平5-69566中记载的多色热敏记录片相同。在多色热敏记录片上加热以使之发色进行印刷的印刷方式称为TA(Thermo-AutoChrome)方式。本实施形态的旋转印刷装置10也是TA方式的印刷装置。热敏印刷片21是在纸等基材22的表面形成热敏发色层23,其平面形状为圆盘状。热敏发色层23由黄色发色层23a、红色发色层23b以及蓝色发色层23c构成。黄色发色层23a含有封入微型密封容器中的黄色素材料和成色剂,通过施加20mJ/mm2以上的热能,两者透过微型容器进行反应并发色。另外,通过对黄色发色层23a照射波长420nm的紫外线而使未反应的黄色素材料分解,避免过多发色。红色发色层23b含有封入微型密封容器中的红色素材料和成色剂,通过施加40mJ/mm2以上的热能,两者透过微型容器进行反应并发色。另外,通过对红色发色层23b照射波长365nm的紫外线而使未反应的红色素材料分解,避免过多发色。蓝色发色层23c含有封入微型密封容器中的染料,通过对其施加80mJ/mm2以上的热能使之发色。图1的热敏头11能够供给20mJ/mm2~40mJ/mm2的热能、40mJ/mm2~80mJ/mm2的热能以及80mJ/mm2~120mJ/mm2的热能中的任一种热能。阴极管13为了将黄色发色层23a定影而发出波长420nm的紫外线。阴极管14为了将红色发色层23b定影而发出波长365nm的紫外线。图2B的媒体19是在CD-R等光盘20的印刷面20a上经过粘接层24而粘贴热敏印刷片21后形成的。光盘20是在聚碳酸酯底板30上依次层叠有机色素层25、金属构成的反射层26及保护层27后形成的。在光盘20上,通过从记录面20b照射激光,使有机色素层25发生相变,以记录数据。可在旋转印刷装置10上使用的光盘20不限于以上结构,也可以是CD、CD-ROM、CD-RW(ReWritable可重写)等。还可以是DVD-ROM、DVD-RAM、DVD-R、DVD-RW等。作为圆盘印刷媒体M,既可直接使用图2A的热敏印刷片21,也可使用图2B的媒体19。在只使用热敏印刷片21时,可在印刷后将热敏印刷片21贴到光盘20上。另外热敏发色层23也可通过蒸镀等方法直接形成于光盘20上。图3是详细说明图1旋转印刷装置10的机构结构的侧视图。与图1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符号表示。图3中的旋转印刷装置10构成所谓的蛤壳式结构。旋转印刷装置10由容纳转台31等的外壳32和容纳热敏头11、阴极管13、14等的外壳33组成,如图3所示,当外壳32和外壳33打开后,热敏头11与转台31离开很远,故很容易将圆盘印刷媒体M放入。外壳33的端部轴支承于外壳32的端部,且相对外壳32开闭自如。还设有一个与外壳32的端部及外壳33的端部双方抵接的螺旋扭簧40,外壳33在对外壳32打开的方向受到加力。在外壳33的与被轴支承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设有杆37,在外壳32的与被轴支承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设有限制器38。杆37的前端部呈爪状,一旦将外壳33向关闭方向放倒,杆37的前端部就与限制器38抵接。如再将外壳33向下按入,杆37就被限制器38向上推,使杆37的前端部与设在限制器38上的通孔嵌合。由此将外壳33固定在外壳32上。另外在杆37上设有与之连动的握持部39,通过将握持部39向上拉,可将杆37的前端部从限制器38的通孔中拔出并再度将外壳33打开。在外壳32的底部用螺钉固定着凸状的辅助构件34。外壳32的底部和辅助构件34的凸部以一定距离相互隔开,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着轴构件35。轴构件35受步进电动机15旋转驱动。转台31固定于轴构件35上而与轴构件35一同旋转,并且为了印刷而载有圆盘印刷媒体M。在转台31的中央部形成向上方凸出的圆形凸出部36。凸出部36与设于光盘30中心的通孔嵌合,实现光盘30的对中心。图4是将图3的外壳33关闭后的旋转印刷装置10的俯视图,图5是其侧视图。在外壳33中装有热敏头11以及阴极管13、14等,当将外壳33关闭后,这些部件即对着转台31上的圆盘印刷媒体M。热敏头11及阴极管13、14成为延伸成直线状的形状。另外,外壳32、33都为矩形的平面形状,与外壳33的长边平行地配置热敏头11及阴极管13、14。而且阴极管13、14隔着热敏头11配置。一般情况下,阴极管端部的光量低于中央部。发生光量降低的的端部是从两端起约5cm的部分。因此,最好使用与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或直径相比有足够长度的阴极管13、14,且将阴极管13、14的中央部对着圆盘印刷媒体M配置。由此可将来自阴极管13、14的光有效地照射到圆盘印刷媒体M上,能有效地使热敏发色层23定影。另外,阴极管13、14最好是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配置,但由于阴极管13、14的形状、端部的光量降低以及热敏头11的位置等原因而不能如此配置。为此,如上所述,通过将阴极管13、14隔着热敏头11配置,可避免阴极管13、14妨碍热敏头11的热敏印刷。另外,通过使阴极管13、14尽可能地接近热敏头11,可以将来自阴极管13、14的光有效地照射到圆盘印刷媒体M上。在阴极管13与极管14之间设有遮光板41a。在热敏头11及阴极管13之间设有遮光板41b,防止应由热敏头11发色的象素区域因阴极管13而定影。另外,在热敏头11及阴极管14之间设有遮光板41c,防止应由热敏头11发色的象素区域因阴极管14而定影。在阴极管13与圆盘印刷媒体M之间设有具有开口部42的遮光板43,在阴极管14与圆盘印刷媒体M之间设有具有开口部44的遮光板45。在圆盘印刷媒体M上,有通过开口部42的、来自阴极管13的光照射于其上,且有通过开口部44的、来自阴极管14的光照射于其上。即使在将外壳33关闭时,遮光板43、45也略微离开圆盘印刷媒体M,故来自开口部42、44的光以略大于开口的面积照射在圆盘印刷媒体M上。从而,开口部42、43的形状以及配置不仅要保证定影所需的光量,还要避免射出的光照射到热敏头11的印刷区域。图6是表示图1旋转印刷装置10的电气结构的方块图。开关面板51是对I/F64的连接进行切换的开关以及显示连接状态的面板。双列直插开关52对中央端子65的转接速度以及热敏头11的印刷浓度等初始设置值进行切换。风扇电动机54设于外壳32或外壳33上,对用于内外换气的风扇进行驱动。紫外线传感器55是对来自阴极管13、14的紫外线进行检测的光电二极管。HP传感器56检测转台15的静止位置。媒体传感器57检测载放于转台15上的圆盘印刷媒体M。盖体传感器58检测相对外壳33而关闭的外壳32。温度传感器59检测热敏头11的温度。I/O回路60用于从开关及传感器向CPU61输入以及从CPU61向开关及电动机输出。CPU(中央处理器)61控制I/O回路60、热敏头11、I/F64以及变换器66。存储器62为了CPU61的计算或数据传送而将数据暂时存储。I/F64在中央端子65与外部的个人电脑等之间双向传送数据。变换器66向阴极管13、14供给电力并调节其电力。图7是表示旋转印刷装置10的动作的时间图,图8A~图8F分阶段地表示圆盘印刷媒体M的印刷状态。一旦印刷开始,预先用个人电脑制作的印刷图象数据即经过I/F64以及CPU61等传送到热敏头11。与此同时,开始向步进电动机15通电,步进电动机15以一定的转速使转台31旋转。在步进电动机15开始旋转后,在图8A中,开始向热敏头11通电,将热敏发色等级最小的热能施加于圆盘印刷媒体M上。由此使黄色发色层23a发色。然后如图8B所示,在黄色发色层23a已发色的发色完毕区域75的前导线73到达照光区域71的最后部71b后,即开始向阴极管13通电。由此使来自阴极管13的光照射在圆盘印刷媒体M上。照光区域71是来自阴极管13的光所照射的区域。然后,当前导线73旋转1圈后再度到达热敏头11后,结束向热敏头11的通电,并结束黄色发色层23a的发色。然后如图8C所示,当黄色发色层23a的定影已结束的定影完毕区域77的前导线74到达热敏头11后,开始向热敏头11通电,并将次小级热敏发色等级的热能施加于圆盘印刷媒体M上。由此从前导线74开始红色发色层23b的发色。然后在前导线73再度到达最后部71b后,结束向阴极管13的通电,以结束黄色发色层23a的定影。然后如图8D所示,在红色发色层23b已发色的发色完毕区域79的前导线74到达照光区域72的最后部72b后,开始向阴极管14的通电。由此使来自阴极管14的光照射到圆盘印刷媒体M上,红色发色层23b定影。照光区域72是来自阴极管14的光照射的区域。然后,在前导线74到达热敏头11后,结束向热敏头11的通电,并结束红色发色层23b的发色。然后如图8E所示,在红色发色层23b的定影已结束的定影完毕区域81的前导线78到达热敏头11后,开始向热敏头11通电,并将热敏发色等级最大的热能施加于圆盘印刷媒体M上。由此从前导线78开始蓝色发色层23c的发色。然后在前导线78再度到达照光区域72的最后部72b后,结束向阴极管14的通电,并结束红色发色层23b的定影。然后如图8F所示,在前导线78到达热敏头11后,结束向热敏头11的通电,并结束蓝色发色层23c的发色。这时,圆盘印刷媒体M全部被蓝色发色层23c已发色的发色完毕区域82覆盖,印刷结束。如上所述,通过依次进行黄色发色层23a的发色以及定影、红色发色层23b的发色以及定影、蓝色发色层23c的发色,即可进行全色印刷。另外如图8A所示,与热敏头11相对的圆盘印刷媒体M的加热区域不包含在与阴极管13相对的圆盘印刷媒体M的照光区域71中,而是离开配置。通过离开配置,即使是在发色完毕区域75旋转1圈重新到达热敏头11之前,只要发色完毕区域75到达照光区域71,就可开始黄色定影工序。从而如图7所示,可以在黄色发色工序途中开始黄色定影工序,并可在黄色定影工序途中开始红色发色工序。同样,热敏头11的加热区域不包含在阴极管14的照光区域72中,而是离开配置,由此可以在红色发色工序途中开始红色定影工序,并可在红色定影工序途中开始蓝色发色工序。如上所述,由于可同时进行发色工序和定影工序,可大幅度缩短印刷时间。另外,在蓝色发色工序之后,不进行其他色彩的发色工序,无需进行蓝色发色层23c的定影。故可如图2那样用封入微型容器中的染料构成蓝色发色层23c,形成无需用光定影的结构。又如图1等所示,旋转印刷装置10上只需设置将黄色发色层23a定影用的阴极管13以及将红色发色层23b定影用的阴极管14。图9是表示向转台31施加摩擦负荷的机构的结构图,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中央剖视图。圆盘印刷媒体M载放在直径大于或等于媒体M的外径的转台31上。在转台31中央设有外径与圆盘印刷媒体M的中心孔大致相同的卡合凸起,进行圆盘印刷媒体M的对中心。在转台31上载有橡胶片156,用于提高与媒体M之间的夹紧力,抑制振动,实现推压力Ft的均匀化。用推压力Fc将圆盘印刷媒体M夹持于转台31与夹板130之间,转台31以对抗推压力Fc的状态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轴构件35上,并经过齿轮158、159而受电动机15驱动。热敏头11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配置,用安装于装置盖体上的弹簧11a并用推压力Ft向圆盘印刷媒体M推压。在转台31的外周部形成与旋转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圆筒部31a,并设有与圆筒部31a的端面接触以对旋转运动施加摩擦负荷用的滑动构件160。因滑动构件160设置在外周部,故其虽小却能发生很大转矩。另外,轴构件35和齿轮158之间也设有通过接触施加摩擦负荷的滑动构件161。滑动构件160、161用聚缩醛等合成树脂或烧结金属等材料、即能施加充分的磨擦负荷且能对转台31的旋转运动实现顺畅滑动的材料形成。滑动构件161对抗夹板130的推压力Fc而用支承力Fb来支承转台31。滑动构件160对抗热敏头11的推压力Ft而利用支承力Fb及支承力Fs的合力来支承转台31。利用这种力的平衡可支撑转台31的面倾斜,保持热敏头11与圆盘印刷媒体M之间均匀的紧密接触。通过利用滑动构件160、161这样施加摩擦负荷,由于热敏头11与圆盘印刷媒体M之间的摩擦负荷变动减少,故可抑制圆盘印刷媒体M的旋转速度变动。另外,通过使用具有大直径的转台31,可增加惯性力矩,减轻旋转速度变动。另外,图9是将单一滑动构件160配置于热敏头11正下方的例子,当然也可如图10那样将多个滑动构件160相对热敏头11而对称地配置。图10是将滑动构件160对称配置的例子。2个滑动构件160分别位于面对热敏头11旋转一定角度±θ的位置上。由此可防止转台31的倾斜及变形,故能稳定地滑动,使转台31顺畅旋转。图11是表示不用滑动构件160、161时的媒体速度变动例的曲线图,图12是表示使用滑动构件160、161时的媒体速度变动例的曲线图。首先来看图11,在从时刻t0起开始热敏头11的通电且利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进行每1行热敏印刷时,圆盘印刷媒体M的旋转速度ω出现热敏头接通期间增加、热敏头断开期间减少的振铃现象。这是由于热敏头11的发热使热敏头11与圆盘印刷媒体M之间的摩擦急剧减少而旋转速度ω过渡性地增加,然后由于热敏头11断开而使摩擦力急剧复原而旋转速度ω过渡性地减少的缘故。然后来看图12,即使在从时刻t0起利用PWM控制来驱动热敏头11时,由于用滑动构件160、161施加了摩擦负荷,故可大大地抑制图11那种媒体速度的振铃现象。图13是使印刷媒体作平行移动的印刷装置的结构图,图13A是侧视图,图13B是主视图。矩形印刷媒体N载放于长度等于或大于媒体N长度的移动台175上。在移动台175上载放有橡胶片176,用于提高与媒体N之间的夹紧力、抑制振动、实现推压力Ft的均匀化。移动台175被直线导轨(未图示)支承而可自由地作直线移动,在其背面中央形成齿条175b,经过齿轮177、178而被电动机15运送。热敏头11沿矩形印刷媒体N的宽度方向配置,被安装于装置本体的弹簧11a用推压力Ft向矩形印刷媒体N推压。在移动台175的两侧部形成沿运送方向向下方延伸的肋175a,并设有与各肋175a的端面接触并对直线运动施加摩擦负荷的滑动构件180。滑动构件180用聚缩醛等合成树脂或烧结金属等材料、即能施加充分的磨擦负荷且能对移动台175的直线运动实现顺畅滑动的材料形成。滑动构件180对抗热敏头11的推压力Ft而用支承力Fs来支承移动台175。利用这种力的平衡可支撑移动台175的面倾斜,保持热敏头11与矩形印刷媒体N之间均匀的紧密接触。通过利用滑动构件180这样施加摩擦负荷,由于热敏头11与矩形印刷媒体N之间的摩擦负荷变动减少,故可抑制矩形印刷媒体N的运送速度变动。另外,图13是将单一滑动构件180配置于热敏头11正下方的例子,当然也可将多个滑动构件180相对热敏头11而对称地配置。如上所述,本发明利用旋转驱动装置使圆盘印刷媒体旋转,并利用热敏头进行热敏印刷,故可实现高质量图象印刷的小型热敏印刷装置。通过将作为直线状阴极管的2个定影光源隔着热敏头配置,可以将它们配置得紧凑,可实现小型价廉的热敏印刷装置。通过用黄色发色层、红色发色层及蓝色发色层来构成热敏发色层,能够可靠地进行全色印刷。通过将热敏头的通电期间与定影光源的通电期间重叠,可缩短印刷时间。通过在第1记录工序结束前开始第1定影工序、在第1定影工序结束前开始第2记录工序、在第2记录工序结束前开始第2定影工序、在第2定影工序结束前开始第3记录工序,在全色印刷中可大幅度地缩短印刷时间。通过滑动构件与将印刷媒体沿副扫描方向运送的台接触并对媒体运送施加摩擦负荷,可以减少热敏头与印刷媒体之间的摩擦负荷变动。因此可抑制印刷媒体的速度变动,结果可印刷出极少有浓度不匀或偏色的高质量图象。通过将滑动构件配置成与热敏头推压力对抗的状态,可将其兼用作支承辊等受力构件,故可防止零件数量增加。权利要求1.一种热敏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着具有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热敏印刷用的热敏头,以及沿着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用的旋转驱动装置,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有选择地向沿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区域供给热量,由此在圆盘印刷媒体上进行热敏印刷。2.一种热敏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着具有由热敏发色等级及发色波长不同的3个发色层构成的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热敏印刷用的热敏头,沿着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用的旋转驱动装置,将热敏发色等级最低的发色层及热敏发色等级次低的发色层分别加以定影的2个定影光源,所述各定影光源是直线状的阴极管,对着圆盘印刷媒体的印刷面、夹着热敏头的主扫描线配置,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有选择地向沿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区域供给热量,由此在圆盘印刷媒体上进行热敏印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发色层由黄色发色层、红色发色层及蓝色发层构成。4.一种热敏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具有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沿着其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热敏记录用的热敏头,使圆盘印刷媒体沿着其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旋转用的旋转驱动装置,将用热敏头记录的热敏发色层区域加以定影用的定影光源,热敏头的通电期间与定影光源的通电期间重叠。5.一种热敏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边沿着具有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从热敏头供给热量、一边使圆盘印刷媒体沿着其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旋转、由此在热敏发色层上进行热敏记录的工序,在用热敏头记录的热敏发色层区域内照射来自定影光源的光以使之定影的工序,热敏头的通电期间与定影光源的通电期间重叠。6.一种热敏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一边使具有热敏发色等级及发色波长不同的第1~第3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沿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旋转,一边沿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用与各发色层对应的发热量进行热敏记录,包括对第1发色层进行热敏记录的第1记录工序、在第1记录工序结束前开始向已被热敏记录的第1发色层的区域照射定影光的第1定影工序、在第1定影工序结束前开始第2发色层的热敏记录的第2记录工序、在第2记录工序结束前开始向已被热敏记录的第2发色层的区域照射定影光的第2定影工序、在第2定影工序结束前开始第3发色层的热敏记录的第3记录工序。7.一种热敏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着具有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热敏印刷用的热敏头,将热敏头向圆盘印刷媒体推压用的热敏头推压装置,支承圆盘印刷媒体、沿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旋转用的转台,与转台接触、对旋转运动施加摩擦负荷用的滑动构件。8.一种热敏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着具有热敏发色层的矩形印刷媒体的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热敏印刷用的热敏头,将热敏头向矩形印刷媒体推压用的热敏头推压装置,支承矩形印刷媒体、沿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用的移动台,与移动台接触、对直线运动施加摩擦负荷用的滑动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热敏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构件设置成与热敏头推压力对抗的状态。全文摘要旋转印刷装置10具有步进电动机15及热敏头11等。步进电动机15使具有被施加热能后即发色的热敏发色层的圆盘印刷媒体M围绕其轴旋转,热敏头11相对圆盘印刷媒体M沿其半径方向延伸。旋转印刷装置10有选择地向沿圆盘印刷媒体M表面的圆周方向以及半径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区域供热而发色,由此在热敏记录媒体M上进行印刷。本发明可实现在圆盘印刷媒体上进行高质量图象印刷的小型热敏印刷装置。文档编号G11B23/38GK1314845SQ99810068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申请日期1999年8月25日优先权日1998年8月28日发明者佃保德,永井健一,泽本则弘申请人:星精密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