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120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组合式插头。
(2)背景技术电线传送电力,可提供电器产品所需要的电源能量,一般的电器产品即是通过电线及插头的插设,使电力能进入电器产品中加以使用,另外,一般电器产品电线的插头结构,是如图5所示的传统型的插头70,具有可相对盖合的底座71、外壳72,且于其中设置导电片73,并以螺丝74锁设电线75的裸线76,使电线75与导电片73形成接续,而可将插头70插设在电源供应的插座中,使电源能提供电器产品加以使用。
上述插头70的使用,因为电线76与导电片73的接续设置,是以螺丝74锁设电线75的裸线76,而电线75进入插头70中并没有任何的夹持定位,所以,当电线75遭到外力拉址,尤其在插头70插设于插座,而仅用手捉住电线75拔出插头70时,最容易造成电线75的裸线76与导电片73锁设处脱落、断裂,造成电源无法连通。
又有一种插头结构,是如公告号为226798发明名称为「导线组合式插头」的台湾专利,它主要包括外壳、内座、二插片及电源线,其中,嵌设于内座的二插片中段、向内相对处折设的阻舌是嵌入电源线的裸线端连接导电性端子座内,该端子座与插片阻舌的套合可使电源导通,且可卡止定位于内座的定位凹槽中,从而简化插头插片与电源线的组合程序。
此一插头组合结构,虽可将插片阻舌套在电源线的裸线端的端子座使电源导通,然而,电源线进入内座中亦仅为随意置放,不具有稳定夹持作用,而当电源线遭外力拉址时,电源线的裸线端子座依然容易与插片阻舌的接合处产生脱离或断裂。
(3)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稳固地夹持电线、有效地抵减小外力拉址作用,以达到确保稳定接续的组合式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插头,它包括外壳、插头基座、衔接块、定位块及盖板,其中,外壳两端形成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外壳中形成空室贯穿出第一、二端部,空室具有十字型交错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顶、底端分别设置上导槽及下导槽,外壳上、下端面设置相对的穿孔贯穿入上导槽及下导槽中,插头基座具有夹壳,夹壳宽度略小于外壳空室的第二容置空间而可插入其中,夹壳中形成空室及桥接部,空室内部两侧设置倒扣部,夹壳后端设置后板,后板中设置穿孔贯穿入空室中,夹壳的桥接部中设置二导电片,二导电片前端穿出夹壳,且至少一导电片后侧形成凸片,凸片向上穿出桥接部,以及导电片末端形成抵压部伸入空室中,衔接块中段部位两侧设置横向的缺槽,衔接块中设置数个纵向相对的穿孔,缺槽位于纵向相对的穿孔交接处,穿孔贯穿入缺槽,形成纵向相对相通状,衔接块可置入插头基座的空室中,衔接块的高度略小于外壳空室的第一容置空间高度,定位块可由插头基座的后板穿孔处插入插头基座的空室中,并推抵衔接块朝前移动。
采用上述设计,当电线插入衔接块且经由定位块推移后,可使电线形成二道转折加上导槽的定位夹持,而使电线的裸线能与导电片稳固接续,可防止电线遭外力拉址而脱落。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状态图。
图5是传统型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5)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它们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插头的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剖视图,它包括外壳10、插头基座20、衔接块30、定位块40、盖板26及设置于插头基座20的保险丝50,其中外壳10两端形成第一端部11及第二端部12,外壳10中形成空室13贯穿出第一、二端部11、12,空室13具有十字型交错的第一容置空间14及第二容置空间15,第一容置空间14为横向,第二容置空间15为纵向,并于第二端部12后端形成凹室16,而在空室13的第一容置空间14顶、底端分别设置上导槽141及下导槽142,并于第一容置空间14上缘两侧设置滑道143。
所述的外壳10上、下端面设置相对而不同孔径的穿孔111、112,上端穿孔111贯穿入上导槽141中,以及下端穿孔112贯穿入下导槽142中,外壳10上侧靠近第一端部11处设置一开口17贯穿入空室13中,而前述的滑道143前端则穿入开口17。
插头基座20具有夹壳22,夹壳22中形成空室23及桥接部24,空室23内部两侧设置倒扣部231,夹壳22后端设置后板21,后板21中设置穿孔210贯穿入空室23中,夹壳22的桥接部24中设置二导电片25,二导电片25前端穿出夹壳22,且至少一导电片25后侧形成凸片251,凸片251向上穿出桥接部24,以及导电片25末端形成抵压部252伸入空室23中。
衔接块30,其中段部位两侧设置横向的缺槽31,衔接块30中设置数个纵向相对的穿孔32、33,穿孔32、33可为不等孔径,且缺槽31位于纵向相对的穿孔32、33交接处,该穿孔32、33贯穿入缺槽31,形成纵向相对相通状。
定位块40,其后端两侧形成凸边41,且于定位块40两侧设置卡钩42,定位块40可由插头基座20后板21的穿孔210后方插入空室23,使卡钩42能与倒扣部231相互扣结加以定位,而凸边41则可封闭在穿孔210后方的后板21处。
盖板26,其后侧顶端形成凸缘261,凸缘261前侧设置凹槽262,盖板26两侧下缘内凹而可插入外壳10的第一容置空间14上缘两侧所设置的滑道143中,并移至开口17下侧将开口17封闭。
上述插头基座20的桥接部24上方设置保险丝50,上述衔接块30可插入插头基座20的空室23中,衔接块30的高度略小于外壳10空室13的第一容置空间14高度,以及插头基座20的夹壳22宽度略小于外壳10空室13的第二容置空间15,插头基座20可由外壳10第二端部12处的空室13后方朝前插入空室23中,使插头基座20的夹壳22位于第二容置空间15,以及衔接块30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4中。
前述定位块40可由插头基座20后板21的穿孔210后方插入穿孔210,定位块40插入穿孔210且进入空室23中可推抵衔接块30朝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插头在接设电线时,可配合参看图2及图3所示,其中,线径较大的电线60可由外壳10底端的穿孔112向上插入外壳10,并由衔接块30下侧的穿孔33插入,且让电线60的裸线61插入衔接块30上侧的穿孔32中,此时,可推动定位块40,使定位块40朝前推动衔接块30,而让衔接块30中段部位的缺槽31能横移至导电片25后端,且使导电片25后端抵压部252可插入缺槽31并抵压住裸线61。
而由于外壳10的第一容置空间14底端设置下导槽142,以及穿孔112贯穿下导槽142,所以,当定位块40推动衔接块30位移时,插入穿孔112、33中的电线60,将随着衔接块30位移,而在穿孔112与下导槽142及下导槽142与穿孔33交接处形成二道转折,因此,在使用上若有外力拉扯电线60,将因为电线60被双重转折夹持,使外力大部份施予转折抵靠处,而能大幅抵消外力对于裸线61与导电片25末端抵压部252接合处作用,以确保该处不被拉址中断,使电力传送能常保顺畅。
如图4所示,则为小线径的电线62装设,是由外壳10顶端穿孔111插入,及由衔接块30顶端穿孔32插入,而当定位块40受力横移去推动衔接块30时,衔接块30位移,可使导电片25末端抵靠部252插入衔接块30缺槽31中并紧压电线62的裸线63,而由于外壳10的第一容置空间14顶端设置上导槽141,以及穿孔111贯穿上导槽141,所以,当定位块40推动衔接块30位移时,插入穿孔111、32中的电线62,将随着衔接块30位移,而在穿孔111与上导槽141,以及上导槽141与穿孔32交接处形成二道转折,所以,在使用上若有外力拉扯电线62时,将因为电线62被双重转折夹持,使外力大部份施予转折抵靠处,而能大幅抵消外力对于裸线63与导电片25末端抵压部252接合处作用,以确保该处不被拉址中断,使电力传送能常保顺畅。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保险丝50可由开口17处置入及取出,而若要更换保险丝50,则可用手指插入盖板26凹槽262向前推动盖板26将开口17打开,而由此一开口17处进行保险丝50更换作业。
因此,经由上述结构特征及装设电线的详细说明,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优点如下1.具有易于装设电线的便利性,其中,电线由外壳的穿孔插入衔接块穿孔,即可以按压定位块推动衔接块位移,使衔接块中的电线裸线可被导电片末端抵靠部抵压,即完成组装,而具有方便装设电线的实用功效。
2.利用衔接块被推移而转折夹持电线,使电线被定位在导槽中,其受到二道转折的夹持固定,而当电线遭到外力拉址时,该外力会在二道转折处被抵消,而能确保电线装设的稳固性,以避免外力拉址造成电力传送中断,达到稳定传送电力的绝佳功效。
3.方便保险丝的更换操作,其中,可用手指插入盖板的凹槽推动盖板打开外壳上方的开口,而可经由开口处取出保险丝进行更换,达到方便维护的实用功效。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外壳两端形成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外壳中形成空室贯穿出第一、二端部,空室具有十字型交错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顶、底端分别设置上导槽及下导槽,外壳上、下端面设置相对的穿孔贯穿入上导槽及下导槽中;一插头基座,它具有夹壳,夹壳宽度略小于外壳空室的第二容置空间而可插入其中,夹壳中形成空室及桥接部,空室内部两侧设置倒扣部,夹壳后端设置后板,后板中设置穿孔贯穿入空室中,夹壳的桥接部中设置二导电片,二导电片前端穿出夹壳,至少一导电片后侧形成凸片,凸片向上穿出桥接部,以及导电片末端形成抵压部伸入空室中;一衔接块,其中段部位两侧设置横向的缺槽,衔接块中设置数个纵向相对的穿孔,缺槽位于纵向相对的穿孔交接处,穿孔贯穿入缺槽,形成纵向相对相通状,衔接块可置入插头基座的空室中,衔接块的高度略小于外壳空室的第一容置空间高度;一定位块,可由插头基座的后板穿孔处插入插头基座的空室中,并推抵衔接块朝前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插头,其特征在于,外壳上侧靠近第一端部处设置一开口贯穿入空室中,以及第一容置空间上缘两侧设置滑道,滑道前端穿入开口,一盖板,其后侧顶端形成凸缘,凸缘前侧设置凹槽,盖板两侧下缘内凹而可插入滑道中,并移至开口下侧将开口封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插头基座的夹壳的空室内部两侧设置倒扣部,以及定位块两侧设置卡钩,于定位块插入空室可使卡钩与倒扣部相互扣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插头基座的桥接部上方设置保险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组合式插头,它包括外壳、插头基座、衔接块、定位块及盖板,其中,外壳中形成空室,空室具有十字型交错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顶、底端分别设置上、下导槽,插头基座具有夹壳,夹壳可插入第二容置空间中,夹壳中形成空室及桥接部,桥接部中设置二导电片,导电片末端形成抵压部伸入空室中,衔接块中段部位两侧设置横向的缺槽,衔接块中设置数个纵向相对的穿孔,衔接块可置入插头基座的空室中,定位块可由插头基座的后板穿孔处插入插头基座的空室中,并推抵衔接块朝前移动,使插入的电线形成二道转折的固定夹持,达到稳固设置电线,以避免电线遭外力拉扯而脱落。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553525SQ0223929
公开日2003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2日
发明者陈静雄 申请人:陈静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