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738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子转接器,尤指一种具有电磁干扰防护装置的电子转接器。
背景技术
为能达成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需要将二电子设备上的电连接器电性串接起来。当电连接器规格相同时,不同电子设备上的电连接器可以直接对接。而当电连接器规格不同的时候,则常常需要利用一电子转接器将其电性串接起来。在2001年11月7日公告的中国专利第00258502.2号即揭示了一种电子转接器,该电子转接器包括二个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连接于该两电连接器间的电路板及包覆于其外部的本体,其中第一电连接器可与第一对接装置相连接,第二电连接器可与第二对接装置相连接,贯穿本体两侧分别设有具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的固定装置,其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均保留于本体外。
然而,电子行业的电子设备日趋小型化且须具有更佳的电气性能,诸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通讯设备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等电子设备为取得更好的电气性能均需在有限的设备内部空间进行高度整合,此时就不可避免的带来另一不可忽视的问题,即由此而产生的电磁干扰。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连接器上增设金属壳体并接地的方式,但若电磁干扰较强,仅采用前述方法不能将干扰降低到足够水平。另一种方法是在传导信号的线缆外表面套一滤波组件来提高抗干扰能力,该滤波组件是采用高频段具有良好阻抗特性的铁氧体材料烧结而成,专用于抑制信号线、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它还具有吸收静电脉冲的能力,使电子设备达到电磁兼容。在2002年4月3日公告的中国专利第96110827.4号即揭示此种线缆。在线缆上套设该滤波组件距离噪声源头(即电子设备与电连接器的连接处)较远,从而使其防电磁干扰的效果不佳。
现有的电子转接器仅通过遮蔽壳体以提供电磁干扰防护作用,并不能满足电子设备对电气性能要求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具有良好电磁干扰功能的电子转接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转接器,其具有电磁干扰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可保证信号于此环节传输过程中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包括一转接单元、电磁防护装置及一体成型于电子转接器上的外壳,其中,转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规格不同的第二连接器及将第一、二连接器电性连接于一起的连接部,第一、二连接器包括有本体及收容于本体内的端子;电磁防护装置是由吸磁材料制成且包覆于连接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通过将电磁防护装置直接组设于其上,从而使该电子转接器有更佳的电磁防护功能,使其能满足电子设备对信号高传输质量的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转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与其电磁防护装置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磁防护装置安装于电子转接器的连接部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1包括有第一连接器2、第二连接器4、连接部3、外壳6及电磁防护装置5,其中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4规格不同。
第一、二连接器2、4均包括有本体23、43、遮蔽壳体20、40及收容于本体23、43内的端子(未图示),遮蔽壳体20、40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可提供初步的电磁干扰防护作用,第一、二连接器2、4的端子一端分别用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另一端则借助连接部3达成电性导通,第一连接器还包括有用以将遮蔽壳体固持于本体23上的闩柱21,第二连接器4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一开孔45。其中第一连接器可为DVI(digital video interface)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可为D-SUB连接器。连接部3是将第一连接器的端子尾端与第二连接器的端子尾端通过一电路板(未图示)连接起来,以提供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4之间的电性通路,并将其中一种信号模式转换成另一种信号模式,然后,与电路板及两电连接器的端子尾端的外围包覆有一体成形的壳体30。第一连接器2、第二连接器4及连接部3则构成了电子转接器1的转接单元。该转接单元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仅做简要说明,容不赘述。
请参阅图3所示,电磁防护装置5是一环状物,其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上半环50及下半环51,上、下半环分别由扁平的吸磁材料制作而成,将上、下半环50、51包覆于连接部3上且构成一完整的闭环,使电磁防护装置5的内壁抵靠于连接部3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磁防护装置直接组设于电子转接器上,从而使该电磁防护装置距离噪声源头较近,以达成更好的电磁防护效果。
外壳6是一体成型于如图4所示的电子转接器上,从而使电子转接器形成一完整的构造。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1还包括一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结合的螺栓7,该螺栓贯穿第二连接器4的开孔45。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转接器,其可用于两种不同规格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导,其包括第一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的规格不同的第二连接器、将第一、二连接器电性连接于一起的连接部及包覆在连接部外围且与第一、二连接器及连接部一体成型的外壳,第一、二连接器均包括有本体及收容于本体内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电子转接器还包括电磁防护装置,其由吸磁材料制成且包覆于连接部上并位于外壳之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电磁防护装置是由上、下半环两部分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上、下半环分别由扁平的吸磁材料制作而成,上下半环构成一完整的闭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电磁防护装置的内壁抵靠于连接部的外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二连接器均包括有金属遮蔽壳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为DVI(digital video interface)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为D-SUB连接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内部设有电性连接第一、二连接器的电路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器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一开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进一步包括有一螺栓,该螺栓贯穿第二连接器的开孔以与对接连接器接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转接器(1),其包括第一连接器(2)、与第一连接器(2)规格不同的第二连接器(4)、将第一、二连接器电性连接于一起的连接部(3)、外壳(6)及电磁防护装置(5)。第一、二连接器(2、4)均包括有本体、收容于本体内的端子及遮蔽壳体(20、40),电磁防护装置(5)包覆于连接部上并呈环状,外壳(6)与第一、二连接器及电磁防护装置一体成型而成。其中电磁防护装置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上半环(50)及下半环(51),该装置的安装使电子转接器具有更佳的电磁防护功能,从而使电子转接器能满足电子设备对信号高传输质量的要求。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596622SQ0229533
公开日2003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4日
发明者林宪助, 杨淑真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