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252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接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接线端子及其相关结构进行改良了的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
背景技术
此类装置包括两部分,与基座配置并引入单相三极电源的称为阴接头,与阴接头相套接带有接线端子的称为阳接头。国内有些厂家就采用英国otter公司公开的一种结构,对此稍做改进,除外轮廓装配尺寸外,内部结构不尽相同,上述结构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之处。如英国otter公司公开的结构,配于基座内的阴接头,其内同心设置的空心薄壁圆柱体接线端子的固定方法,是采用空心圆柱体下部一柄体上的凹口嵌入绝缘支柱底座上的凸块内,这样的定位可靠性很低,往往会降低整体的电气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
又如国内公告号为CN2422757Y所公开的一种电气连接器,其阳接头内的接线端子是由若干同心圆环组成的,按相关手册对几何体的分类,圆环是一圆圈,圈上任一截面为圆即是,这样的结构使得接线端子的表面呈若干波浪形,具有若干波峰和波谷,与GB2099第一、2.(3)的有关规定“导电零件的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及腐蚀痕迹”相悖,极易造成接线端子与电触头之间放电而产生电弧,一来不安全,二来容易损毁零部件。它还存在着阴接头内支柱设置成中心圆环,就电热水杯行业外轮廓而言,在径向尺寸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这样使得其外侧两个电触头的径向运动空间较为狭小,可能降低其接触性能;两个触片的固定,采用触片根部的[型在槽体内撑开,不甚稳定可靠;阴接头内的弹性触套底端未设置中心塞块,可能会造成触套端口变形而未能正确接纳阳接头的地线接线端子,存在着接地不可靠的安全隐患;阴接头内的两个触片缺少径向定位结构,由于电触头要有一定的接触压力,故装配前两触片具有一定预应力,需折弯成一定弯曲度,装配时,触片的前端很容易滑入复位弹簧内,装配工艺比较麻烦;阴接头内设有复位弹簧的定位圈的末端缺少导向锥面,使得触头的滑进和滑出不甚灵活可靠,甚至有折弯触片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不甚合理,零部件的接触性能较差,整体安全性能不甚可靠,装配工艺比较麻烦,使用寿命欠长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包括阳接头和与之相套接的阴接头,所述阳接头内设有接线端子,所述阴接头内设有与接线端子相配置的触片和触套,并在所述阳接头内部中心设置导电的呈轴状的端部为锥状的地线接线端子,其外设置导电的几何形状为空心圆柱体的相线L接线端子和中性N接线端子,两者之间的电气间隙可以采用空气隔离或者采用其它方式隔离。
作为优选,所述相线L接线端子和中性N接线端子与所述地线接线端子同心设置,其表面光滑,且两者之间设有绝缘隔层,其下端部截面为半圆形,以克服注塑飞边、毛刺带来的麻烦;且下端边缘高出接线端子0.8-1.5mm,以保证电气间隙。所述相线L接线端子和中性N接线端子均采用纯铜制成,整体镀有银层,以减少氧化和腐蚀。
作为优选,所述阴接头内部中心设有支柱,其截面的几何形状为中空矩形,在矩形孔内设置有触套,在矩形孔两长边外侧分别设置L触片和N触片。在电热水杯行业外轮廓已定型的情况下,只有支柱截面为中空矩形,才能使得触片上的触头工作时有足够的径向运动空间,提高了触片与接线端子的接触性能,而剖面为中心圆环的则较为危险。
作为优选,所述L触片和N触片的端部设有复合银基触头,银层厚度为0.4-0.5mm,使之不易被氧化,所述触头的锥角为100°,使得工作时接线端子顺利推开电触头;其中L触片上的触头的锥头设置为凹口状,凹口圆弧直径为相线L接线端子的外径D,N触片上的触头的锥头设置为凸球状,球径为中性N接线端子的内径d。这样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
作为优选,所述阴接头外壳的内锥面设置有四条凸筋,所述凸筋内表面处在同一个圆柱面上,所述圆柱面的直径与定位圈的直径D1相一致,所述定位圈与凸筋相滑配,采用间隙配合,给定位圈上下运动提供了导轨。
作为优选,所述支柱的端部套置有定位圈,其下端部设置为内锥体和外锥体,其锥度为10-15°,锥体的高度为定位圈高度的4/10。内外锥体起导向作用,使得电触头在装配时不会与定位圈下端相触碰。
作为优选,所述阴接头外壳的L导电插片的入口处设置长条T型槽,所述L触片近触头处的左右两个凸翼设置在该T型槽内;所述支柱底面下口的N导电插片的入口处也设置长条T型槽,所述N触片近触头处的左右两个凸翼设置在该T型槽内。由于要求触点具有一定的接触压力,触片在装配前具有一定的预应力,故触片整杆部分需要折成一定弯曲度的,设置了T型槽,装配较为方便,消除了装配时触片前端滑入复位弹簧的隐患。
作为优选,设置在所述支柱的矩形长孔内的弹性触套的下段部设有绝缘的中心塞块。使得触套外壁与矩形孔内壁贴合紧密,保证触套端口形状正确地接纳阳接头的地线接线端子,接地甚为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L触片和N触片分别与所述L导电插片和N导电插片相铆接,其中触片采用铍青铜制成,并经时效处理,厚度为0.25mm,导电插片采用H62黄铜制成,厚度为0.5mm,处理后的触片具有弹簧钢性能,以保证触点稳定的接触压力和接触电阻,消除因触片疲劳触点接触压力减小,接触电阻增大而使得部件温度过高直至损坏的隐患;所述L导电插片和N导电插片上均有一腰形孔,与设置在所述支柱底面的相应腰形凸块相配置,并由热烫工具紧固之,整体牢固可靠。所述阴接头中,设置在矩形孔内的触套长度最长,设置在矩形孔两长边外侧的N触片其次,L触片最短,这样的结构,使得阳接头套接时,按接地E—中性N—相线L顺序接通,阳接头拔出时,按相线L—中性N—接地E顺序断开,使用安全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支柱的上端部设有短圆柱体,其上设有倒内锥体,使得阳接头内的地线接线端子便于导入触套。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匀称,布局合理,整体接触性能较好,电气性能稳定可靠,装配工艺简单,连接方便,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本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其它设备上,如无绳电熨斗、电炒锅等。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Q-Q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图1的Z向视图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图1的W向视图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图5的K-K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图5的J-J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图1的M-M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以电热水杯为例,本实用新型有两部分组成,参看图1和图4,阳接头20在上,阴接头21在下。阳接头20装配在电热水杯底部,并与之连成一体;阴接头21以外壳7的外锥面为基准,装配在基座的内锥孔内,并与之连成一体。基座为电热水杯的工作座位,并为之引入单相三极工作电源。
阳接头20的外壳为一中心对称的倒杯形体,内部中心设置导电的呈中空轴状的地线接线端子4,下端部呈锥状,其外同心设置几何形状为空心圆柱体的相线L接线端子2和中性N接线端子3,其表面均光滑,采用纯铜制成,整体镀有银层,以减少氧化和腐蚀。外圈为相线L接线端子2,内圈为中性N接线端子3,相线L接线端子2的端口设有内翻圆唇口,中性N接线端子3的端口设有外翻圆唇口,所述唇口与绝缘隔层1相配置,以便于电触头的滑入和滑出。相线L接线端子2和中性N接线端子3之间设有绝缘隔层1,其下端部截面为半圆形,以克服注塑飞边、毛刺带来的麻烦;且下端边缘高出接线端子1.2mm,以保证电气间隙。相线L接线端子2通过左插片5及温控部件与电热元件的一端相连通,中性N接线端子3通过右插片6及温控部件与电热元件的另一端相连通,并与电热水杯装配成一体。
参看图1、图2、图4、图7和图8,阴接头21内部中心设有支柱8,其截面的几何形状为中空矩形,支柱8的上端部设有短圆柱体,其上设有倒内锥体,使得阳接头20内的地线接线端子4便于导入设置在在矩形孔内的触套13;触套13下段部设有绝缘的中心塞块14,使得触套13外壁与矩形孔内壁贴合紧密,保证触套端口形状正确地接纳阳接头20的地线接线端子4,接地甚为可靠。在矩形孔两长边外侧分别设置L触片11和N触片12,这样可以适当增加触片的径向运动空间,提高了触片与接线端子的接触性能。所述L触片11和N触片12的端部设有复合银基触头,银层厚度为0.5mm,使之不易被氧化,所述触头的锥角为100°,使得工作时接线端子顺利推开电触头;其中L触片11上的触头的锥头设置为凹口状,凹口圆弧直径为相线L接线端子2的外径D,N触片12上的触头的锥头设置为凸球状,球径为中性N接线端子3的内径d。这样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阴接头外壳7的内锥面上,设有四条凸筋18,其内表面处在同一个圆柱面上,所述圆柱面的直径与定位圈10的直径D1相一致,所述定位圈10与凸筋18相滑配,采用间隙配合,给定位圈上下运动提供了导轨。支柱8的端部套置有定位圈10,其下端部设置为内锥体和外锥体,其锥度为10°,锥体的高度为定位圈10高度的4/10。内外锥体起导向作用,使得电触头在装配时不会与定位圈下端相触碰。定位圈10内设有复位弹簧9,其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成,并经1050℃淬火和650℃回火处理,使之不易生锈腐蚀。
参看图1、图3、图4、图5和图6,阴接头外壳7的L导电插片15的入口处设置长条T型槽,所述L触片11近触头处的左右两个凸翼17设置在该T型槽内;支柱底面8a下口的N导电插片16的入口处也设置长条T型槽,N触片12近触头处的左右两个凸翼17设置在该T型槽内。设置了T型槽,装配较为方便,消除了装配时,触片前端滑入复位弹簧的隐患。L触片11和N触片12分别与L导电插片15和N导电插片16相铆接,其中触片采用铍青铜制成,并经时效处理,厚度为0.25mm,导电插片采用H62黄铜制成,厚度为0.5mm;L导电插片15和N导电插片16上均有一腰形孔,与设置在支柱底面8a的相应腰形凸块相配置,并由热烫工具紧固之,整体牢固可靠。处理后的触片具有弹簧钢性能,以保证触点稳定的接触压力和接触电阻,消除因触片疲劳触点接触压力减小,接触电阻增大而使得部件温度过高直至损坏的隐患。
参看图1和图4,阴接头21中,设置在矩形孔内的触套13长度最长,设置在矩形孔两长边外侧的N触片12其次,L触片11最短,这样的结构,使得电热水杯工作时,阳接头套接进阴接头,按接地E—中性N—相线L顺序接通;电热水杯结束工作阳接头拔出时,按相线L—中性N—接地E顺序断开,使用安全可靠。由于阳接头20的接线端子同心设置,且表面光滑,故电热水杯放进基座时,可以在任一旋转位置插入。
由于在结构设计、工艺布置、材料选用等方面,均符合有关标准及定义,符合力学分解原理,并引入塑料行业成熟的热压工艺,故本实用新型电气性能安全可靠,动作灵敏稳定,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包括阳接头和与之相套接的阴接头,所述阳接头内设有接线端子,所述阴接头内设有与接线端子相配置的触片和触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接头(20)内部中心设置导电的呈轴状的端部为锥状的地线接线端子(4),其外设置导电的几何形状为空心圆柱体的相线L接线端子(2)和中性N接线端子(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线L接线端子(2)和中性N接线端子(3)与所述地线接线端子(4)同心设置,其表面光滑,且两者之间设有绝缘隔层(1),其下端部截面为半圆形,且高出接线端子0.8-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接头(21)内部中心设有支柱(8),其截面的几何形状为中空矩形,在矩形孔内设置有触套(13),在矩形孔两长边外侧分别设置L触片(11)和N触片(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L触片(11)和N触片(12)的端部设有复合银基触头,所述触头的锥角为100°;其中L触片(11)上的触头的锥头设置为凹口状,凹口圆弧直径为相线L接线端子(2)的外径D,N触片(12)上的触头的锥头设置为凸球状,球径为中性N接线端子(3)的内径d。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接头外壳(7)的内锥面设置有四条凸筋(18),所述凸筋(18)内表面处在同一个圆柱面上,所述圆柱面的直径与定位圈(10)的直径D1相一致,所述定位圈(10)与凸筋(18)相滑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8)的端部套置有定位圈(10),其下端部设置为内锥体和外锥体,其锥度为10-15°,锥体的高度为定位圈(10)高度的4/1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接头外壳(7)的L导电插片(15)的入口处设置长条T型槽,所述L触片(11)近触头处的左右两个凸翼设置在该T型槽内;所述支柱底面(8a)下口的N导电插片(16)的入口处也设置长条T型槽,所述N触片(12)近触头处的左右两个凸翼设置在该T型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支柱(8)的矩形长孔内的弹性触套(13)的下段部设有绝缘的中心塞块(1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L触片(11)和N触片(12)分别与所述L导电插片(15)和N导电插片(16)相铆接,其中触片采用铍青铜制成,并经时效处理,厚度为0.25mm,导电插片采用H62黄铜制成,厚度为0.5mm;所述L导电插片(15)和N导电插片(16)上均有一腰形孔,与设置在所述支柱底面(8a)的相应腰形凸块相配置,并由热烫工具紧固之;所述阴接头(21)中,设置在矩形孔内的触套(13)长度最长,设置在矩形孔两长边外侧的N触片(12)其次,L触片(11)最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8)的上端部设有短圆柱体,其上设有倒内锥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杯用的电气接头。它包括阳接头和与之套接的阴接头。阳接头内部中心设置导电的呈轴状的端部为锥状的地线接线端子,其外同心设置导电的几何形状为空心圆柱体的相线L接线端子和中性N接线端子,两者之间采用空气隔离或者其它方式隔离。阴接头内截面几何形状为中空矩形的支柱内设置有触套,在矩形孔两长边外侧分别设置L触片和N触片,其中触套长度最长,N触片其次,L触片最短。所述的触套、L触片和N触片分别与上述地线接线端子、相线L接线端子和中性N接线端子相配置。本实用新型接触性能较好,电气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安全,也可以应用于其它设备,如无绳电熨斗、电炒锅等。
文档编号H01R24/00GK2629282SQ03255410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6日
发明者张拯华 申请人:张拯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