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填隙式接地外观的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371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填隙式接地外观的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一种高速连接器,并且更为具体的说,涉及适于用在利用差分信号对的群之间填隙式接地布置的高速数据传输中的连接器。
在数据传输领域中,计算机和服务器行业尝试稳定地增加它们的产品传送和接收数据的速度。现在大多数这些型元件的规格是1吉比特每秒的最小速度。这种连接器通常使用差分信号,意味着将信号端子布置为端子对,从而利用差分信号的优点。
但是,使用差分信号会出现特定问题。设计者需要将多个接地带进连接器以保证信号隔离。在这种连接器中提供接地的典型的方法是在每一差分信号对中使用单一接地。这个方法可能不适当地增加连接器的尺寸,并且使得它在其预期应用中效率低。而且,通过为每一差分对使用分开的接地端子,可由连接器支撑的电路总数量将取决于将连接器所设计成的支撑端子数量。因此,如果连接器对于每一差分对都需要接地端子,则连接器的尺寸将更长并且可能将连接器所使用的电子元件的尺寸增加到从固定的电路板方面来看不适于使用的程度。
通常,在连接器和相关联的电路板之间的接口中存在间隙。已知这种间隙可以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较高频处引起不需要的阻抗值不连续性。
另外,一些应用需要可以在两个电路板上互连多个差分信号电路的差分信号连接器,该两个电路板在总体平行的平面中是分开的,就是说,一个电路板位于另一电路板的上面或下面。在这种应用中,将该差分信号连接器插入两个电路板之间,并且在其间的电气连接可能引起不需要的应力电平被施加到连接器的至少一些端子或到在连接器-电路板接口处的电路板。
因此,存在对能够容纳差分信号的高速连接器的需要,其能够最小化在整个连接器中和在连接器-电路板接口处的阻抗不连续性。
还存在的需要是,通过连接器提供多个差分信号对,并且同时,提供将差分信号对分离为信号对的分立组的多个接地端子,并且还提供穿过连接器到电路板接口的亲合力,以使差分信号对通过连接器保持相对恒定的阻抗,特别是在连接器至电路板的接口处。
还存在对于容纳差分信号的内插器型高速连接器的需要。还存在对于以下这种连接器的需要,其中差分端子对具有柔性尾部,以减少在端子对上和在连接器-电路板接口处电路板上的应力。
本发明提供“对接”和“内插器”型的连接器,和用在这种连接器中的端子组件,其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互连在分开的电路板之间的多个差分信号电路的内插型连接器,其可克服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般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组件,用于在两个电子元件之间传送差分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对接型和内插器型的这种连接器组件,以用在这种差分信号应用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其使用具有多个填隙式接地端子的电路板接口,该填隙式接地端子将连接器的差分信号对分离为分立的群,并且本发明还为相邻位置的差分信号对提供到接地的亲合力,以将跨越连接器至电路板接口的阻抗控制在所需值或该值的范围中。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差分信号连接器组件,其用于将两个电路板连接在一起,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可互相接合的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元件,其每一个安放多个端子组件,该端子组件被接收在该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元件的腔中,并且该连接器组件使用多个接地端子,该多个接地端子位于连接器到电路板接口处的差分信号对群之间的填隙位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向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元件提供用作到差分信号的相关接地的导电外表面和由连接器元件支撑并电气耦合到接地端子的端子组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用于用在内插器型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端子组件,该差分信号连接器互连两个分开的电路板上的差分信号电路,并且每一端子组件支撑连接器外壳通路中的多个差分信号对。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与差分信号传输一起使用的改进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具有安放多组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导电外壳,并且其中该连接器外壳包括多个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位于连接器外壳上的填隙位置和位于在连接器到电路板接口处的差分信号对的群之间。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用在差分信号应用中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其具有多个内部腔,在该腔中接收多个端子组件,每一端子组件包括限定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多个导电端子,端子组件的端子包括分立的接触部、尾部和互连端子部,该端子接触部至少部分地由连接器元件的部分所包围,这些部分的外表面被涂敷有导电材料,该导电材料在当将该连接器元件安装到电路板上时连接到接地电路,使得端子差分对接触部具有包围它们的相关联的接地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插器型连接器组件,其用于在分开的、在差分信号对上具有柔性尾部的电路板之间的差分信号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插器型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易于制造并且制造成本很低。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形成为互补的半部分的差分信号型的端子组件,在该每一半部分上具有接合装置,用于将该两个半部分接合为整体式端子组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具有变化长度的端子组,其中至少一个端子组具有比其它端子更短的接触长度,从而提供用于在当较短长度的端子与它们的相对端子相配合时确定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的完全配合的方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具有两部分外壳的可互相接合的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其每一个都包括上和下外壳,该上和下外壳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分开的腔,在下外壳中的腔在一个方向延伸并且在上外壳的腔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使得当配合在一起时,插头和插座外壳具有多个内部的L形腔,其每一个在其中接收端子组件,该端子组件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多个差分信号对,该端子组件包括相应的接合插头和插座端子组件。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诸如两个电路板的两个电子元件互连在一起的高速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含有由连接器外壳支撑的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内插器配置,该端子对具有柔性引脚部作为它们的接触部和尾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同形状的端子组件,以用于插入连接器外壳的通路,该端子组件每一个都支撑多个差分信号端子,该多个端子具有变化的长度,并且一些端子具有比其他端子更短的长度,从而提供用于在当较短长度的端子和它们的相对端子相配合时确定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的完全配合的方式。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使用互相接合的凸形和凹形连接器元件,用于在两个电子元件之间传送差分信号,该凸形和凹形连接器元件具有多个以特定配合顺序彼此接合的接触零件,使得当两个连接器元件配合在一起时多个接地零件彼此接触,从而在连接器元件的配合和分开期间保证接地接触。
通过所述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实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在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并且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示范,向连接器组件提供相对的和可互相接合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元件。该两个元件中的每一个优选的包括由绝缘材料形成的上和下外壳,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接收端子组件的腔。
上和下外壳形成有以不同方向延伸的内部腔。当将上和下外壳组装在一起时这些腔对准到一起,从而在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元件中限定多个L形的内部腔。
在本发明的另一重要方面中,每一上和下外壳在外表面上涂敷有导电涂层,这可通过以导电材料对其进行电镀来实现。优选的,外壳的所有表面都被电镀并连接到设置在一个或多个电路板上的一个或多个接地电路。下外壳可以包括设置在它们的部位表面中的槽,其用于接收分开地形成的端子,以提供一系列接地连接点并提供连接冗余。
在本发明的另一重要方面中,将连接器元件形成为各自互相接合的凸形和凹形或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其每一个具有多个腔。每一腔包括插头或插座结构的端子组件,并且该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电源端子或差分信号端子。在上述任一情况中,端子具有接触部、尾部和互相连接部,其部分地由绝缘外壳封装。该外壳以骨架形式形成支撑框架并且将两个半框架组合在一起以形成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单一端子组件。
端子组件全部相同,使得它们可以被插入任何外壳的腔。插头型的端子组件通常被保持在插座连接器外壳中,而且插座型的端子组件通常被保持在插头型的外壳中。插头型组件具有接触叶片部,其中嵌入端子并使该端子暴露出,而且插座型的组件具有接触叶片部,其从绝缘主体部延伸出并且伸展为彼此相互离开,使得当两个连接器配合在一起时,插座型的连接器接触叶片延伸进插座连接器的腔,并且和插头型的组件接触叶片相接触。
上述两个连接器外壳进一步提供有形成为外壳一部分的接触叶片,并且当连接器外壳配合在一起时它们彼此接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主要方面,并且由本发明的两个不同实施例示范,向用于在电路板之间互连多个差分信号对的对接型或内插器型的连接器组件提供设置在连接器到电路板接口处的某些差分信号对之间的填隙式接地端子。这个填隙式接地布置将在连接器中的差分信号对细分为分立的群,并且进一步为差分信号对提供在连接器到电路板接口处的接地的亲合力,以对于跨越其上的高频差分信号更好的保持低阻抗。
对接型连接器优选的包括由绝缘材料形成的上和下外壳,并且在其中形成接收端子组件的腔。该上和下外壳形成有以不同方向延伸的内部腔。当将上和下外壳装配在一起时这些腔对准在一起,从而在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元件中限定多个L形内部腔。
优选的,每一上和下外壳在外表面上涂敷有导电涂层,这可通过以导电材料对其进行电镀来实现。优选的,外壳的所有表面都被电镀并连接到设置在一个或多个电路板上的一个或多个接地电路。下外壳可以包括设置在它们的安装面中的槽或凹进部分,其用于接收分开地形成的端子,以提供多个接地连接点并提供接地连接冗余。
将连接器元件形成为各自互相接合的凸形和凹形(或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其每一个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腔。每一腔包括插头或插座结构的端子组件,并且该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电源端子或差分信号端子。在上述任一情况中,端子通常具有接触部、尾部和互相连接部,其部分地由绝缘外壳封装。该外壳形成模块并且将两个模块组合在一起以形成端子组件。除了用于用作将两个模块保持在一起作为单一组件的接合装置外,该模块的形状相同。
内插器型连接器优选的具有伸长的和绝缘的外壳,具有在外壳的相对侧之间在外壳限定的多个腔。该外壳可以具有设置在其相对端的附装或紧固装置。在外壳的一侧上,该腔伸长并横向设置到外壳的纵向轴,并且优选的到外壳的中心线,并且由也以相同横向方向延伸的内壁彼此分开。在连接器的相对侧上,多个较小的腔被限定在外壳中并且和伸长的腔相通以提供多个完全通过外壳的相对两侧之间的多个单独的通路。这些通路的特征在于通常是“E”形状的。优选的,外壳的所有表面都涂敷有导电材料,并且包括在通过外壳的通路中的表面。
端子组件实质上全部相同,使得它们可以被插入任何外壳的腔,由此影响到连接器的模块性的测量。插头型片通常被保持在插座连接器外壳中,而且插座型片通常被保持在插头型的外壳中。插头型片具有接触叶片部,端子被嵌入并暴露在其中,而且插座型片具有接触叶片部,其从绝缘体部延伸出并且彼此伸展离开,使得当两个连接器配合在一起时插座型接触叶片延伸进插座连接器的腔,并且和插头型片接触叶片相接触。
在用于互连电路板上的电路之间的多个差分信号的对接或内插器连接器型中,填隙式接地布置优选的包括多个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位于在差分信号对的小群之间的填隙式位置。例如,具有多个接地端子的端子凸块可以被插入到限定在连接器导电壁中的槽,该导电壁分开其中设置有差分信号对的沟槽。因此,每一接地端子将位于和至少一个差分信号对相邻的位置。在再一实例中,具有两个接地端子的端子凸块可以被设置相邻于在三个差分信号对,并且该端子凸块位于基本上和差分信号对等距离的位置。
将通过下面详细说明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在这个详细说明的过程中,将频繁参考附图,其中图1是用在根据本发明原理构造的连接器组件中的插座连接器外壳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外壳的俯视平面图;图3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外壳的后视图;图4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外壳的主视图;图5是沿着图1的连接器外壳的线5-5截取的、图1的连接器外壳的顶部连接器元件的垂直横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1的插座连接器外壳的线6-6截取的、图1的插座连接器外壳的顶部连接器元件的水平部分横截面图;图7是沿着图1的插座连接器外壳的线7-7截取的、图1的插座连接器外壳的接合区域的垂直横截面图;图8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底视平面图;
图9是能够与本发明的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外壳一起使用的连接器下外壳的底视平面图;图10是图9的下外壳的透视图;图11是沿着图10的下外壳的线11-11截取的、图10的下外壳的垂直截面图;图12是图11的下外壳的部分扩大底视平面图;图12A是从装配的插座连接器底部看的透视图,该插座连接器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一个端子组件并且具有示出为从连接器中分解出来的三个外壳接地端子组;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插头连接器外壳的透视图;图14是图13的插头连接器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右端的扩大详细图;图15A是从图15的插头连接器的后部看的、图15的插头连接器一端的扩大详细视图;图16是沿着图13的插头连接器的线16-16截取的、图13的插头连接器的垂直截面图;图17是沿着图13的插头连接器的线17-17截取的、图13的插头连接器的部分水平截面图;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并且用在图1的插座连接器外壳中的信号端子组件的立面图;图19是图18的信号端子组件的相对侧的立面图;图20A是从图19的信号端子组件的A-A线截取的、图19的信号端子组件的后视图;图20B是从图19的信号端子组件的B-B线截取的、图19的信号端子组件的主视图;图20C是从图19的信号端子组件的C-C线截取的、图19的信号端子组件的俯视平面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并且适于用在图1的插座连接器外壳中的电源端子组件的立面图;图22是用于图13的插头连接器外壳中的信号或电源端子的端子组件的侧视图;图23A是图22的端子组件的主视图;图23B是图22的端子组件的后视图;图23C是图22的端子组件的俯视图;图24是图22的端子组件的另一侧的侧视图;图25A是安装到两个电路板之一的插头连接器元件的透视图;图25B是安装到配合在一起的电路板的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元件的侧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如何配合,要么是标准配合(其中电路板布置在基本相同的平面上),要么是反向配合(其中电路板布置在两个不同但是平行的平面上);图25C是示出了在将两个连接器元件配合在一起之前对准在一起的该两个连接器元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图26是用来保持插座或插头连接器上外壳到它们的相关联的下外壳的保持器夹的透视图;图27是可插入下连接器外壳的用于提供电路板下连接器外壳之间连接的接地端子的透视图;图28是冲压在用于用在端子组件中的支架带中的位置的一组六个端子的平面图;图29是具有绝缘外壳或模塑到其上的主体部的图28的支架带的透视图;图30A-30D是顺序示出了形成插头或插座连接器元件之一所采取的步骤的透视图;图31A和31B是分别示出了在本发明连接器的配合表面处和电路板接口处的差分信号端子的隔离的示意性视图。
图32是配合在一起的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外壳顶部半部分的扩大的截面水平详细视图,示出了处于与其相对应的相对接合元件相接合的端接合部件和外壳中心静电放电配合部件;图33是和图32相同的视图,但是在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外壳中设置了端子组件;图34是配合在一起的插头和插座外壳的接合端的放大详细视图,并且该视图是从后面看的,以示出它们之间的接合;图34A是从线34A-34A截取的、图13的插头连接器外壳的侧视图;图35是以配合条件示出的两个端子组件的俯视平面图;图36是图25的两个端子组件在其配合情况中的透视图;图37是根据本发明原理构造的连接器的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了适当地将两个电路板连接在一起的位置;图38是图37的组件的分解视图;图39是用在图37的组件中的内插器板对板式连接器的透视图;图40是图37的连接器的分解视图;图41是图37的连接器的俯视平面图;图42是图37的连接器的底视平面图;图43是图37的连接器的前侧视图;图44是图37的连接器的端立面图;图45是用在图37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件的透视图;图46是图45的端子组件的分解视图,示出了在装配之前的两个组件半部分;图47是图45的端子组件半部分之一的侧视图;图48是图45的端子组件的俯视平面图;图49是图45的端子组件的侧视图;图50是沿着图37的连接器外壳的线50-50的横向通过图37的连接器外壳截取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如何将端子组件装配入外壳;图51是沿着图37的连接器外壳的线51-51的横向通过图37的连接器外壳截取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如何将接地部件装配入外壳;图52是沿着图37的连接器外壳的线52-52截取的通过图37的连接器外壳的纵向截面图;图53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替代垂直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4是图53的分解视图;图55是用在图54和55中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件的透视图;图5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了组合的对接和内插器连接器结构;图57是图56的分解视图;图58是用在图56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件的分解视图;图59是图56的连接器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连接器外壳结构图25A-C示出了安装了一对连接器40,60的一对电路板30,31。这两个连接器40,60可以彼此相互接合从而将在两个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两个连接器40和60中,一个被认为是插座40,因为它是凹形部,在其中接收互补和配合的凸形插头部60。这两个连接器40,60可以彼此相互接合从而将在两个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在一起。公知的是,两个电路板的每一个都可以携带电气元件,其实例包括但是不限于微处理器、存储器件,并且还包括模拟电路。在电路板上的电气元件电气耦合到在连接器部40和60中的导体。
该两个连接器都部分延伸通过边缘32,33,使得它们可以用于提供能够将一个电路板“对接”到该两个电子元件中的另一电路板或和该另一电路板“对接”在一起的连接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两个连接器40,60可以被认为组成单一的连接器组件35。当两个连接器部40和60耦合在一起从而在每一部40和60中的导体接合时,在其上附装有部40和60的电路板上的电气元件可以通过连接器部40和60而自身电气耦合在一起。
在图25B和25C中,示出的插头连接器60安装到两个电路板之一30。在其中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并且电路板30位于连接器元件之下的情况中,这种安装被认为是“标准”安装。图25C示出了以这种标准安装布置排列的布置成彼此配合的两个连接器。在这种标准安装中,对其安装了连接器元件的两个电路板通常位于相同平面上,如沿着如25C的底部所示。在另一情况中,可以以“倒置”方式安装连接器元件,其中将一个电路板30升高到另一个之上并且通常位于第二、但是平行的平面中。这如图25A-25B所示。图25C另外示出了以这种标准安装布置的布置成彼此配合的两个连接器。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用在这两种安装应用中,并且另外也可用于在这两个电路板上的电路之间的高速电气信号传输中。
图1-4示出了组件35的连接器40之一以及被认为是插座连接器的那个连接器。连接器40具有前表面或配合表面41,其和相对连接器60在顶面42、两个侧表面43,后表面44和底面45相接合。该连接器40本身包括有两部分的组件,其优选的包括上和下外壳元件,分别被标号为47和48。
图5-7示出了上外壳47的横截面。如图所示,上外壳47具有多个水平通路或腔49,其延伸通过上外壳47的深度(或长度)到配合表面41,并从上外壳47的后部延伸到前部空心插座部46。上外壳47的腔49由优选的和外壳整体式形成的内壁50、51所限定,例如在外壳的模塑期间,并且该腔49彼此交叉延伸,优选的在水平(50)和垂直(51)方向。这些内壁50,51在一系列协作限定了腔49的节点处彼此相交。这些腔49的目的将在下面解释。在插座46的外侧上形成两个其他的插座52(图4),如下所述,其接收相对连接器的突出插头部。
垂直壁51在它们的前缘56形成有向前延伸进插座区域46的接地接触叶片部57。这些将接合相对连接器的相对部分。
上和下外壳47,48沿着它们的配合接口54,55形成有阶梯形的剖面。以这种方式,给予下外壳48双用特性,意味着它可分别与插头和插座连接器60,40的上外壳一起使用。下外壳48如图8-10所示。在图10中,可以看到具有其垂直壁51的下外壳48具有一系列形成在其中的垂直腔58a。这些垂直腔58a和上外壳47的水平腔49相配合,并且当配合在一起时,在组合的外壳中或内部形成一系列L形的腔或通路。
如图5和8所示,上插座外壳47具有一系列具有不同长度的水平壁50,该上插座外壳47容纳其中插入的端子组件。如图9所示,下外壳48的底表面45具有和它的腔58a相通的开口58b。图13示出了连接器组件35的插头连接器元件60的上外壳61。如图13-16所示,上外壳61具有多个以行和列布置的内部腔62,优选的处于和插座连接器上外壳的内部腔62的行和列相同的间隔。如图16所示,上外壳61具有多个水平侧壁63和垂直壁64(图15),其相交在一起以限定单独的腔62。如图17所示,插头连接器上外壳61的垂直壁64呈锥形,并且它们的前缘向前突出到上外壳61前表面66附近的位置。插座连接器上外壳40的接触叶片部56和插头连接器上外壳的垂直壁的前缘相配合并相接合,并且因为在这些表面上的导电镀层,使得当配合在一起时,该接触叶片部56可以提供在两个连接器元件40,60之间的可靠电气连接。
在电路板接口处的填隙式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与电路板30或31接口的连接器40或60的表面上提供填隙式接地布置。这种用于对接型连接器的填隙式接地布置可以从图12A和31B中最好的看出。多个横向延伸壁51将下外壳48细分为多个沟槽,诸如沟槽58a,58b(图12),可以将差分信号对99插入该沟槽中,如图31B所示。如图12和12A所示,可以在每隔一个横向壁51中提供槽83,用于在其中接收接地端子组件84。在图27中更详细的示出了这些导电接地端子84。接地端子84用于连接整个下外壳48和电路板30,31的接地电路。这些接地端子184的结构如图27所示,并且每一端子184包括外壳保持部186和终端部187。每一这种端子的外壳保持部186优选的包括一对平面头188,其凹进或凹陷,以在头188的一侧上形成突出部分188A,从而提供和接地端子接收槽83的干涉配合。终端部187包括一个或多个尾部189,示为“针眼”种类的柔性引脚,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其包括由可变形的尾部侧壁所包围的中心开口187A。
当接地端子84插入横向壁51的槽83中时,如图12A和31B的实例所示,每一接地端子组件84将被设置在和位于包括沟槽58a、58b的沟槽58中的差分信号对99相邻的位置。优选的,接地端子187不需要和由差分信号端子99所限定的行和列对准,而是应该被设置在差分信号对99之间的中间或对角位置。因此,在图12A和31B的实例中,在接地端子组件84上的每一接地端子187位于大约距离四个差分信号端子对相等距离。接地端子组件84还将差分信号端子对细分为六个模块。当然,如图31B所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各个横向壁51中提供附加的槽83a,使得端子组件将差分信号端子对细分为三行(或甚至单一的差分信号端子对)。
接地端子组件84的端子尾部189连接到电路板30,31中的接地电路或平面,并且接地端子将由此通过在下连接器组件48和相关联的电路板之间的接口提供用于相邻差分信号对99中的差分信号的亲合力。这将用于为差分信号提供跨越连接器至电路板接口的较低阻抗,并且还可避免跨越其两端的阻抗的不连续性。相比仅装配有接地凸块对900(图10)(该接地凸块900典型地设置在沿着外壳安装面的该外壳的相对端)的普通连接器外壳,在分立的差分信号端子对组尾部之间使用这些接地端子用于显著减少从任何一对信号端子到接地的接地路径。
当然,另一选择是,也可以沿着下外壳48的纵向壁布置接地端子组件84,而不是在如图12A和31B所示的在横向壁51上。通过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看出,优选的是使接地端子组件与差分信号对99的组或群相邻设置。在公开的实施例的再一可能变型中,接地端子组件84可以被设置在下外壳48的横向和纵向壁上,与和差分信号对99的组或群相邻。
连接器外壳的整体式接地结构优选的,上和下外壳47,48的表面涂敷有诸如金属薄层的导电材料。这适于通过电镀塑料或绝缘材料(通过该材料使外壳的基本上整个外表面上形成有金属涂层)来实现。在本领域中公知这个技术为“电镀塑料”。这个导电镀层用于至少两个目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该镀层提供沿着连接器外壳的外壳板接口延伸的连续导电表面,这将多个分立的接地端子84共连在一起。第二个目的是通过连接器并且具体的说通过连接器外壳的腔49,在每一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差分信号端子范围内向它们提供近似和可靠的参考接地。
还在为两个连接器之间顺序配合顺序而提供的配合连接器(诸如如图25所示的对接连接器40,60)之间提供改进的接地接口。如图5和6所示,多个被示为突出物或指状件57接合部件从壁56延伸进上外壳部47的空心插座部46。当外壳47被导电表面覆盖时,也向指状件57提供导电表面。如图34所示,可以沿着壁56的相对侧设置指状件57,诸如沿着壁56右侧设置的指状件57a和沿着壁56左侧设置的指状件57b,其中指状件57a,57b被认为形成指状件的“列”。在每一这种列中的指状件57a,57b优选的水平彼此相隔开距离570,这在图6中最好地示出并且该距离优选地略微小于相对的外壳垂直壁前部64a的厚度。如图32所示,这个关系提供在连接器之间的可靠干涉配合。这个配合最后发生,并且在进行接触臂350(将在下面解释)和外壳外壁与端子之间的接触之后。图33示出了在端子组件的端子和接触指状件57之间的长度差,其中多数端子的长度较长使得它们在外壳指状件57和其相对壁64a相配合之前进行配合。在指状件57和壁64a之间的干涉配合也用于在该接合中将连接器保持并维持在一起。
如图33和34所示,插头连接器60具有多个阶梯式壁64,其具有较窄的阶梯端64a。壁64还具有导电表面。因此,当连接器40,6060配合时,该壁64的阶梯端64a的两侧在指状件57a和57b之间相接触并且被夹住,从而提供连接器40,60之间进行电气接触的方式。还应理解的是,具有指状件57的阶梯式壁64的配合组合在差分信号对周围提供相对连续的导电通路,使得在连接器40,60接口处的差分信号对所看到的阻抗相对均匀,而没有任何显著的不连续性。
如图14所示,插头连接器上外壳61优选的包括接合插头对70,其用于盲配合应用,并且其在上外壳61的纵向延伸,且其被接收在沟槽或插座72中,该沟槽或插座72形成在插座连接器上外壳40的外侧上,如图6和7所示。虽然这些插头70用于在配合对准中将两个连接器定位在一起(并且以同样方式,可以被制成不同或更大以提供用于配极两个连接器接合的方式),但由于公差的原因使得插头70没有立即与相对的连接器相接触。相反,这是通过形成为接合插头70一部分的接触部件的方式来实现的。如图7,34和34A所示,接触部件(臂350)通过与它们的形成在插座连接器中各自接合孔52内表面355的各自接触来进行接触。
这些部件被示为接触臂350,其从接合插头70的基座向外悬出,并且这个结构在图15,15A和34A中最好地示出,并且它们终止在柔性接触点351。这个悬臂的结构允许它们与插头70分开的距离略微大于到相对孔52内表面355的距离,并且它们在和孔接触时偏转,使得该接触点在连接器配合在一起时最先一个进行接触并且在连接器被拉至彼此分开时最后一个断开该接触。
图31A和31B示出了由本发明获得的差分信号对的整体隔离。在配合接口中,每一差分信号对保持在两个连接器元件中每一个的至少四个壁的包围之中。因为该壁被电镀有导电材料,因此它们将用于限定包围每一差分信号对的接地。这个接地用于隔离在配合接口处的该每一差分信号对。接地隔离经由连接器元件下外壳部持续整个该连接器元件,其中端子组件的垂直腿在四侧上被连接器元件下外壳的电镀部所包围,从而获得了与配合接口中所获得的即使不是相同的隔离也是类似的隔离。通过在体59的内壁上的导电表面提供在端子组件上的信号的地电位。因为差分信号对基本上由具体实现为连接器半部分的导电表面所包围,并且由此相对现有技术改进了对静电放电(ESD)的电气屏蔽和信噪比。另外,通过调整连接器半部分的间距和几何形状,也可以调整阻抗。存在在进行差分信号之前建立的三个顺序进行的接地连接的事实进一步保证了对ESD拾取的抑制。
端子组件图18示出了在绝缘体或支撑框架部83中安放多个导电端子81的端子组件80。该端子组件80按照其主体部83来说,可以被认为具有由居间槽85(该居间槽85接收上外壳40,61的水平壁50,60)分开的水平腿84和由居间槽87(该居间槽87接收下外壳48的垂直壁51)分开的垂直腿86。槽85和87由沿着如图18所示的轴“RD”延伸的居间连结板部302分开。优选的在如图29所示的冲压之后形成绝缘体部83,并有优选的通过插入模塑。图18示出了端子组件80的一侧90,而且图19示出了端子组件80的另一侧91。两个半部分或片,是彼此的镜像,并且每一个都在其相对侧上包括有升高的接合凸起94或接合凹进部分95。两个半部分被沿着中心分割线组装在一起,这在图20A-20C中最好地示出,并且绝缘体部可以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多个槽或开口96,其位于端子互连部之上。这些开口,如图所示沿着端子的路径P通过端子组件。
设置在这个特定实施例的端子组件中的每一端子81优选的包括L形端子,在其一端具有接触部98,并且在其另一端具有尾部99,以及将接触和尾部部98,99连接在一起的中间互连部100。如图20C所示,端子互连部优选的由主体部83维持在所选的间隔“DS1”中,并且在端子互连部100之间的间隔填充有模塑主体部83的电介质材料。
图18-20C示出了其中端子81的接触部98嵌入绝缘体部83的凸形端子组件,并且当其与该端子组件的另一半组合时,在端子的各个水平行或水平面存在两个这种接触部。这些端子被连接到差分信号电路,意味着它们携带相同幅度但是不同极性的电压信号,如本领域公知的,也就是,+0.5伏和-0.5伏。两个差分信号对被典型地由电介质材料模塑的绝缘体部分开,从而提供最优间距以维持差分信号彼此之间需要的电气亲合力。在图18-19的每一信号端子组件中示出了三个这种差分信号端子对,并且每一这种差分信号端子对进一步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隔开,如图20B所示。
图21示出了适于用在电源端子101的端子组件100,并且电源端子对102之一(或甚至是单一端子)短于剩余的,并且它的前缘从另一端子向后移动以提供用于指示两个连接器元件的合适的(电气)配合和接合方式。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使相对插座端子的长度(将在下面描述)是相同长度,并且该端子对之一将不是彼此完全接触,直到克服长度L的差为止。换句话说,在图21的端子组件中示出的中间电源端子102将不被接触直到相对连接器的相对端子组件基本上全部插入相对的连接器中。这个长度上的差也可以与信号端子一起使用,并且当这样使用时,可以用于状态检测电路,该电路用于确定连接器何时配合或未配合。
图22-24示出了其中导电端子110被模塑到主体部111中的插座端子组件109的多个方面。端子接触部112未嵌入到任何主体材料中,而是从其中以悬臂方式向外延伸,如图所示,以形成彼此分开的自由端113,如图23C所示。端子110的自由端113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的隔开间距“D”的弯曲的接触面114。这些自由端113在其他端子组件80的接触端97上滑动并且并且在它们之间做出可靠的电气接触。图33示出了图25的对接连接器40,60的横截面图,其用于在接合中将两个分开的电路电路板31,34与端子组件80,109相接合。应该理解,连接器40中的至少一些端子组件可以是如图21所示的电源端子组件,其中诸如端子102的一些端子较短。图35和36进一步示出了端子组件80,109的接合。端子组件80,100优选的具有楔形的突出端部97,其在连接器40,60和端子组件80,109配合在一起时滑动地分开插座端子组件109的端子112的弯曲接触面114。之后,插座端子组件109的弯曲接触面114将与设置在突出端部97上的端子98相接触,这在图18中最好地示出。以这种方式,通过端子40的柔性端子99将三对差分信号对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到电路板34,且在图25中通过端子60的柔性端子99将三对差分信号对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到电路板31。可以看出如图22所示,端子按照在它们的支撑框架中限定的端子路径“P”方向。
图30A-D示出了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的组装顺序。首先,通过组合两个半框架形成端子组件以形成其中支撑一个或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单一端子组件来形成端子组件。之后将端子组件插入上外壳,其中一个组件被接收在该上外壳的每一垂直槽中使得每一端子组件的突出臂延伸进并由上外壳的水平腔接收。一旦将所有端子组件80,100插入单独的连接器上外壳47,将下外壳48附装到上外壳和端子组件,如图30D所示,之后,将保持器125附装到连接器元件并且接合到上和下外壳47,48。
如图26所示,保持器125包括弯角部件,其延伸大约小于两个连接器40,60的上和下连接器外壳的宽度。沿着保持器125的一个边缘形成一系列槽125a,并且这些槽接合肋420(图1)或凸块421(图13),肋420和凸块421这两者都位于两个连接器部件40,60的上连接器外壳元件的顶部。在保持器125的相对侧形成一系列开口125b并且将这些开口装配在沿着连接器元件下外壳的后壁形成的互补形杆422上并和其接合,如图30D所示。
图31示出了由本发明获得的差分信号对的电气隔离。在配合的接口中,每一差分信号对被保持在两个连接器元件的每一个的至少四壁的包围中,用于差分信号对路径P的显著路径。因为腔49的壁被电镀有导电金属,因此它们可以用于限定包围每一差分信号对的接地。这个接地用于在配合接口处隔离该每一差分信号对。端子组件中的开口(其将端子互连部暴露给连接器结构的接地表面)帮助调谐差分信号对的阻抗,这是因为它们在端子和外壳导电壁之间创建多个空气间隙(具有大约1.0的介电常数)。接地隔离通过它的下外壳部持续经过连接器元件,其中端子组件的垂直腿在四侧由连接器元件下外壳的电镀部所包围,从而获得即使不是相同的也是类似于配合接口的隔离。
垂直内插器结构图37-38示出了另一型的连接器,其特别适于用在板对板应用中。这个连接器200通常被作为“内插器”使用,或延伸在两个元件之间并隔离这两个元件的零件,在这个情况中,两个元件是电路板210,212。示出连接器200与安装到第一电路板210的相对表面的两个同轴的屏蔽笼215一起使用。
将卡边缘连接器216应用到相对表面210a,210b并且装配在形成在屏蔽笼215中的开口218中,从而和空心通路相通,或和在笼215中限定的插座219相通,其每一个典型地接收诸如GBIC等的模块或适配器。为了将在第一电路板210上的电路连接于在第二电路板212上的电路,使用本发明的内插器连接器200。
转到图39,在透视图中分开示出连接器200。可以看出连接器200包括支撑外壳220,紧固装置226,信号端子组件240和接地连接端子230。如图40的分解视图所示,连接器外壳220具有在外壳220的两个相对端222之间纵向延伸的伸长的主体部221。如图42的俯视图所示,外壳220具有多个横向延伸通过其中心线“C”的伸长的通路223。这些通路223彼此隔开,并且由居间壁224彼此隔开,也可认为居间壁224是横向延伸的。
通路223不具有通过外壳220的均匀配置。从图50中最好的看出,每一通路223具有横向延伸穿过外壳220的大部分宽度的伸长的空心基座部223a和与较大的基座部223a相通的多个较小的空心部223b,并且其可以被认为是从基座部垂直延伸的子通路。在这个实例中,每一通路223包括单一的较大空心基座部223a和四个较小的空心基座部223b。可以认为通路223具有U形或E形的形状,其中它的基座部223a作为字母的基座并且细部223b作为“U”或“E”的腿。因此,如图41的连接器外壳220的底视图所示,每一端子组件240的四组腿247延伸进入较小的通路223b,使得信号端子261从连接器外壳220的底面突出。信号端子261布置在连接器外壳220的顶面和底面处的差分信号对260中,这从包括图41-43和52的很多图中都可以看出,并且在示出端子组件的图,包括图45和48-49中也可以看出。
如图46和47所示,端子组件具有互补的形状,使得它们以如图50所示的方式装配在通路中。然而在图42的外壳底部上的通路223具有均匀的矩阵外观,在图41的外壳顶部上的通路227具有分段的外观,其中示出四个这种通路227为每一矩形通路223向外部开口。在下面将更详细的解释,每一这种通路优选的包括两个相关联的导电端子的单一差分信号对。
通过先前实施例可以看到,连接器的所有外表面优选的都涂敷有导电材料。一个或多个部可以形成有以支座225形式的连接器外壳,如图40所示,其向外突出并用于保持连接器外壳离开电路板的表面。还可以电镀这些支座使得它们连接到在一个或多个相对电路板上的接地迹线。
为了提供另外的接地连接,提供多个接地端子组件230。这些端子组件在尺寸、功能和形状上和如图27所示的端子组件84类似,并且如图35所示,每一这种组件230包括相对的头部231,其插入形成在连接器外壳顶面和底面的相应槽或开口280中;以及尾部232,其被接收在电路板的孔开口中或从该孔开口通过。头和尾部231和232每一个都构成单一的端子233,并且通过单一的互连杆234互连这些端子组。这个杆234允许将端子从端子的连续带中孤立或分开为分立的组。通过以组将端子接合在一起,消除了插入单独端子的需要。
以和对接型连接器40,60类似的方式,多个横向延伸壁224将外壳220细分为多个腔223,诸如在图42所示的侧面上的伸长的腔223a和较小的矩形腔233b。如下面所述的,将具有多个差分信号对的端子组件240插入腔223a,其中一个差分信号对位于每一腔223b中。在图37-52的实例中,在每隔一个横向壁224中提供槽280,用于在其中接收接地端子组件230。在图51中更加详细的示出了这些导电接地端子230。该接地端子230用于将内插器连接器200的两侧连接于接地电路和电路板210,212的平面,如图37所示。
这些接地端子230的结构如图51所示,并且每一端子232包括保持部231和终端部261。每一这种端子的保持部231优选的包括一对平面头,其凹陷或凹进以在该头的一侧上形成突出部分,从而提供和接地端子接收槽280的干涉配合。如上面关于接地端子组件84所示的,柔性引脚232优选的是“针眼”种类,并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其包括由可变形的尾部侧壁所包围的中心开口。
当接地端子230插入横向壁224的槽280中时,如图12A和31B的实例所示,每一接地端子组件230将设置在与位于包括沟槽223a、223b的沟槽223中的差分信号对260相邻的位置。优选的,接地端子232未与由差分信号端子260限定的行和列对准,但是其应该被设置在差分信号端子260之间的中间或对角部。因此,在图41-42的实例中,在接地端子组件230上的三个接地端子232的每一个的位置大约和四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60等距。接地端子组件230还将差分对细分为八个模块或群。当然,如图41-42所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每个横向壁224中提供另外的槽280a,使得端子组件将差分信号对细分为四行。因为接地端子组件230的端子232连接于电路板210,212中的接地电路或平面,因此接地端子将通过内插器连接器200两侧和相关联的电路板上的接口提供用于在相邻差分信号对260中的差分信号的亲合力。这将用于为差分信号提供跨越连接器至电路板接口的较低阻抗,并且还可避免跨越其两端的阻抗的不连续性。
当然,另一选择是,也可以在槽280b中沿着外壳220的纵向壁布置接地端子组件230,而不是在如图41所示的横向壁224上。通过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看出,优选的是具有和差分信号对260的组或群相邻设置的接地端子组件。在公开的实施例的再一可能变型中,接地端子组件230可以被设置在外壳220的横向和纵向壁这两者上,并和差分信号对260的组或群相邻。
图45示出了在连接器外壳的通路223之一中接收的端子组件240。这些端子可以由两个半部分241和242形成,如图46所示,将其按压装配在一起从而形成图45的单一端子组件240。在这个实例中,两个端子组件半部分241,242彼此相同。图48示出了以其组装形成的端子组件240的俯视图,并且图49示出了相应的侧视图。应该理解端子组件240可以形成为单一体的组件,但是使用两个互相接合的半部分241和242可以便于制造和组装。每一组件半部分241和242包括合适的第一接合装置,示为突出杆244和开口245。如图所示,这些接合部件优选的位于示出为端子组件半部分的中心线M的相对侧上。
每一端子组件半部分241和242进一步具有宽主体或基座部246,其具有通常等于其中接收所形成组件的连接器通路223的宽度的宽度。单独的腿部247和主体部246接合,优选的通过将该两个部模塑为单一体的方式。也可以认为这些腿部247是主体或基座部246的垂直延伸,从而在诸如塑料并优选电介质材料的电绝缘材料中部分包住每一端子261。为了提供在相关联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阻抗调谐,端子组件基座和延伸部246和247可以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凹进部分248,以限定和端子对准的包含空气的腔。以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的调谐差分信号对的阻抗。当图46的端子组件半部分241和242如图45,48,49所示组合时,每一端子组件腿部247a包括或安放单一的差分信号端子对,诸如在图45,48和49的端子组件240中示出的差分信号端子对260。
如图52的横截面视图中可以看出,当端子组件240组装在连接器200中时,差分信号对260从连接器200的顶侧垂直延伸到底侧,并且接地端子230设置在每个第二差分信号对组之间。端子组件240的对称设计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不考虑它的角度方向(例如,不管它相对对应的通路223,227在0度或在180度)而将其插入连接器外壳220。当然,另一选择是,如果需要的话,接地端子230也可以设置在每一对差分信号对之间。
端子组件240的接合开口245可以包括内部肋249,以维持和配合杆244的可靠的干涉配合。每一端子的前和后表面可以包括接合臂或翼250,其按压靠在外壳通路的内壁上。这两种臂都优选的被沿着端子组件基座部246设置。端子组件延伸腿部247具有预先选择的高度R,如图46所示,在其周围的每一差分信号端子对由沿着外壳通路227的内部存在的导电外表面所包围,如图40所示。
如图51所示,接地端子组件230的头部231在端子主体部之间的区域中它们的槽280中延伸进入外壳,使得接地端子232从连接器220的顶面向外突出并从连接器220的底面向下突出。
通过参考图45,向每一差分信号对260提供一对尾部261,其由居间主体部262互连,并且其大部分被支撑在端子组件240的外部绝缘材料中。尾部261优选的包括针眼结构270,如本领域公知的,其中在端子主体中冲压孔271以形成略微向外弯曲的两个细腿272。从而尾部261在连接器200的两侧上提供柔性电气端子。
嵌套式内插器连接器结构图53-55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600,其使用单一的插座部件601,该插座部件被构造用于电路板31上的垂直方向并优选的用于差分信号应用。该插座部件包括形成为单一体的绝缘外壳并且被提供有在其中接收多个端子组件605的中心开口603,如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的,布置在内腔609中。插座部件601具有布置在其相对端的一个或多个接合孔602,该接合孔602接收相应插头部件60的盲配合或位置保证接合插头602。如图54所示,端子组件605布置成彼此相邻并且它们具有以插座腔609接收的基座部620。连接器601还包括在上文中所示和所述类型的多个单独的接地端子627,其接收在连接器601底面的槽(没有示出)中,并且其被布置成将差分信号端子分为分立的群。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尾部都接收在形成在电路板31中的相应的孔或通孔640中。
端子组件605包括绝缘支撑框架,从图55可以最好的看出,其支撑具有接触部625(该接触部625支撑在端子组件605的自由端的相对表面上)和尾部626(该尾部626延伸出基座部620)的端子的一个或多个差分信号对,并其被示出为具有柔性的针眼形状。槽631形成在端子组件中,其用于分开差分信号端子对。在端子组件主体部形成开口632,其使端子主体部的部分相通并将它暴露在空气中,以提供邻接具有几乎是1.0的介电常数的端子的区域。这些开口将以和上面另外实施例所述的相同方式面对插座连接器601(没有示出)的内壁。优选的以导电材料电镀这些插座连接器601的外表面使得每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将具有包围它的参考接地。端子组件可以由使用开口634和杆635将组件保持在一起的两个互相接合的半部分形成。
图56示出了内插器型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其具有外壳800,该外壳800的外表面电镀有导电材料,多个腔形成在该外壳800中,该多个腔在连接器外壳800的相对侧之间延伸并接收由两个绝缘电介质支撑半部分820a,820b形成的多个端子组件820,并且还支撑导电端子821。这些端子组件还包括分开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一个或多个槽824,以及在外壳腔中将端子821的表面暴露给空气的开口825(图58)。
示出外壳800包括两个作为安放安装装置的扩大端805,其通常包括和螺钉829相关联的螺母828,连接器外壳800可固定到电路板804。优选的将连接板810形成为在扩大端805之间连接器外壳800的一部分,连接板810在扩大端805之间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这个连接板810不仅将外壳800细分为顶部和底部815,814空间,而且用于防止端805在其制造(通常是喷注模塑)期间弯曲而脱离对准。可以认为这些空间815,814是容纳另外的类似连接器(诸如如图57和59所示的对接插座连接器802)的嵌套。可以将连接板开槽以容纳连接器802上的肋或其他凸起。可以将第二连接器1802安装到附装在连接器外壳800的上配合面的电路板1804,使得它的对接插座连接器1802容纳在连接板810上的嵌套或空间815。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允许多个差分信号对具有通过本发明的端子组件所调谐的阻抗,并且允许将多个差分信号对通过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导电外表面而彼此显著地电气隔离。本发明的填隙式接地的使用改进了和电路板接口的速度和也可以用在非差分信号应用中的柔性引脚安装方面,这将可以改进配合的可靠性,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允许移去并维修连接器。
虽然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用在连接到在至少一个电路板上的差分信号电路的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包括多个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的壁,其部分限定了在所述外壳中的多个腔,该腔延伸完全通过所述连接器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包括在所述多个腔的表面上的导电表面,用于提供包围每个所述腔的参考接地;多个端子组件,其被接收在所述腔中,每一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差分信号对,所述至少一个差分信号对包括在所述端子组件的至少一端上的尾部,用于连接差分信号对到在所述至少一个电路板上的电路,所述端子组件被至少部分地保持在所述腔中;以及多个接地端子部件,其被沿着所述多个壁设置并且和外壳的所述导电表面电气接触,以电气连接所述导电表面到在所述至少一个电路板上的接地电路,所述接地端子部件进一步被设置相邻于在连接器到电路板接口处的差分信号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多个接地端子部件每个都包括多个接地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用于每个接地端子部件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位于关于所述多个差分信号对的中间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至少一些所述接地端子被对角地设置在差分信号对之间,使得至少一些接地端子被设置在相邻于四个差分信号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多个接地端子部件被沿着连接器的所述壁设置在将所述多个差分信号对细分为多个组或群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沿着连接器的所述横向延伸的壁中的所选壁设置所述多个接地端子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沿着连接器的所述纵向延伸的壁中的所选壁设置所述多个接地端子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沿着连接器的所述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的壁这两者中的所选壁设置所述多个接地端子部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组件是对接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组件是内插器型,用于互连在两个电路板上的差分信号对。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接地端子是柔性的。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在该差分对中的差分信号到相邻设置的接地端子的亲和力使得在连接器组件到电路板接口处的阻抗相比通过连接器的阻抗保持相对均匀。
13.一种具有改进的接地的电气连接器,包括绝缘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具有主体部,其具有被设置在该外壳主体部的至少一个端接面,在所述主体部中限定的多个内部腔,该腔延伸完全通过所述连接器外壳并且向所述端接面打开,所述外壳主体部具有被设置在所述端接面上的至少一个导电表面;多个导电信号端子,其被接收在所述多个腔中,每一端子由绝缘支撑框架支撑,该信号端子包括相对的接触部和尾部,该尾部沿着所述外壳主体部的所述端接面延伸出所述外壳主体部;以及多个接地端子,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部端接面上,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器外壳导电表面到在相对电路板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电路,该接地端子被布置在所述主体部端接面上,从而将所述信号端子尾部划分为分立的群,所述接地端子进一步限定了在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多个单独的接地路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主体部包括沿着所述外壳主体部的所述端接面形成在其中的多个凹进部分,该凹进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端接面上的所述腔的开口之间,每一所述凹进部分在其中接收至少一个接地端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主体部端接面导电表面延伸进入所述凹进部分以建立和所述接地端子的电气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信号端子被接收在每个所述外壳腔中,并且所述两个信号端子限定了在每个所述外壳腔中的至少一个差分信号端子对。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尾部,其从所述连接器外壳主体部凹进部分和在所述连接器外壳主体部凹进部分中接收的保持部向外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尾部包括柔性引脚。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柔性引脚包括针眼柔性引脚。
全文摘要
用于连接到至少一个电路板上的差分信号电路的连接器组件可以是对接型或内插器型。该连接器的外壳具有横向和纵向延伸的壁,其限定了延伸完全通过外壳的多个腔。具有至少一个差分信号对的端子组件被接收在该腔中,其中尾部位于在该差分对的至少一端上以连接到电路板。连接器外壳具有导电表面,且多个接地端子部件被沿着横向壁、或纵向壁、或横向壁和纵向壁两者设置,用于连接在电路板上的接地电路。接地端子部件每个都具有多个接地端子,其被沿着该壁设置在关于差分信号对的中间或对角位置,比如相邻于四个差分信号对。这个接地端子部件的布置还将差分信号对细分为多个群或组。这个填隙式接地端子布置还用于保持在连接器-电路板接口处的阻抗对于差分对中的高速信号是相对均匀的。
文档编号H01R13/646GK1663082SQ03814576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6日
发明者哈罗德·基思·朗, 肯特·E·雷尼尔, 埃马努埃尔·G·巴纳基斯, 凯瑟琳·A·斯威尼 申请人:莫莱克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