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终端充电方法、终端和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025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终端充电方法、终端和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终端及其充电技术。
背景技术
毫无疑问,当今是手持装置的时代,其中就属手机的市场最大、用量最大,也因此手机技术的进步也格外神速,这点可以从其相关的介面技术来看出。举例而言,为了更精确控制手持装置内的晶片用电,因而提出了PowerWise的电源管理介面(简称PWI)等。
由于手机具备USB接口已相当普遍,USB接口最初是用来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连接,以便资讯的上下行传输及同步,然而手机用的USB接口近年来又有2项发展趋势,一是透过USB接口为手机充电,另一则是传输速率的升级,自USB 1.1提升至USB 2.0。
之所以要透过USB接口充电,主要是因为手机的应用功能愈来愈多,用电也愈来愈快速,使待机时间缩短,因此必须尽可能争取充电机会,而手机在与主设备如PC连接时,可以利用USB接口所具备的比较稳定的来自电脑电源的5.0V电压作为充电电压源,再同样辅以相关的电路而构成USB手机充电器,对手机进行充电,从而可以在不影响手机的相关使用,以及不消耗额外时间的情况下,完成充电。不过即便可以利用USB充电,通常也不会因此而废止原有的充电方式,理由是USB的供电功效有特性上的限制(5V、500mA),使得USB接口充电仅被视为选用。当前许多针对手持式装置而提出的电源管理晶片、DC-DC转换晶片多具有USB接口充电功能,如Maxim的MAX1874,或TI的bq2501x(x=0,1,2,源自Benchmarq)。目前的手机/终端设备充电管理中,一般把Charger(电源充电器)充电和USB充电分开,使用不同的硬件电路。或者,仅支持其中一种充电方式。
USB接口主要的几个管脚的名称和功能如下1、GND(地)USB地信号2、USB D+USB数据线+线3、USB D-USB数据线-线4、USB VBUS内置电源,+5V在现有技术中,主要利用USB的D+/D-数据线是否处于短路状态来判断是否为非USB充电器插入,USB的D+/D-数据线短路时,确定为通过电源充电器充电,手机/终端启动外接充电器的相关充电管理流程进行充电;USB的D+/D-数据线断路时确定为USB充电,手机/终端启动USB充电器相关的充电管理流程。
在实际应用中,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手机/终端可能无法正确辨识充电器类型,在充电时造成隐患。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手机/终端连接在主设备上,而主设备USB接口异常时,手机/终端无法正确辨识充电器类型。如手机连接在PC上,而PC的USB因故障形成了短路,D+/D-数据线无法处于断路状态时,手机/终端将会把USB充电器误认为电源充电器,充电电流过大,对主设备带来可靠性隐患甚至安全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终端充电方法、终端和充电器,使得终端误判充电器类型的概率得以降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包含终端和至少两种充电器,该终端通过统一的硬件接口与各种充电器连接,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终端还包含通过测量检测管脚的电平判断充电器的类型的单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充电方法,包含以下步骤终端测量与充电器连接的检测管脚的电平;根据测量到的电平判定充电器的类型;根据判定的充电器类型使用相应的充电流程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通过统一的硬件接口与各种充电器连接,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终端还包含通过测量检测管脚的电平判断充电器的类型的单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包含与终端连接的硬件接口,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该充电器与终端连接时,在该检测管脚上带有本充电器特征电平。
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终端通过统一的硬件接口与各种充电器连接,在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并对不同类型充电器的检测管脚进行不同的设置,使得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终端通过测量其检测管脚的电平判断充电器的类型,进行相应流量的充电。由于该判断方法无需借助硬件接口的D+/D-数据线,即使D+/D-数据线出现异常,也不会影响充电器类型的判断,降低终端误判充电器类型的概率。
为了使不同类型的充电器与终端连接时,检测管脚带有不同的电平,可以进行如下设置终端的检测管脚通过电阻与高电平连接;第一类型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地连接;第二类型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悬空。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一类型的充电器与终端连接时,检测管脚电平为零,而第二类型的充电器与终端连接时,检测管脚电平为高电平,从而终端能够清楚分辨所连接的充电器,进行对应的充电。并且该方法对现有的第一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的改变极小,只增加了一个检测管脚,不会消耗多余的资源,较为实用。
在充电器类型超过两种时,在第三类型的充电器中,在高电平与地之间串接两个分压电阻,检测管脚与两个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根据两个电阻的大小不同,检测管脚上带有不同的电平。通过调节两个分压电阻,使检测管脚带有大小不同的电平,可区分多个充电器类型,适应之后的发展形式。并且,由于两个分压电阻的阻值通常较大,分流极少,可忽略不计,不会对正常的充电造成影响。
终端在进行充电器类型判断之前,默认该充电器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在检测管脚的电平的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门限时,判定为该电平相应的充电器类型。从而避免因为电平不稳而造成误判,提高了判断质量,且在充电时不会因为充电电流过大而对终端或充电器造成损伤。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中终端与第一类型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中终端与第二类型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中终端与第一类型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中终端与第二类型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中终端与第三类型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终端充电方法流程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中终端与耳机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终端充电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终端通过统一的硬件接口与各种充电器连接,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在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并对不同类型充电器的检测管脚进行不同的设置,使得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终端通过测量其检测管脚的电平判断充电器的类型,进行相应流量的充电。由于该判断方法无需借助硬件接口的D+/D-数据线,即使D+/D-数据线出现异常,也不会影响充电器类型的判断,降低终端误判充电器类型的概率。
下面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包含终端和两种充电器。其中,终端通过统一的硬件接口与不同充电器连接,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不同种类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终端中还包含一个识别单元,通过测量终端检测管脚的电平判断当前连接的充电器的类型。
为了使不同类型的充电器与终端连接时,检测管脚带有不同的电平,可以对终端和第一、第二类型充电器进行如下设置终端的设置如图1所示,终端的硬件接口中的检测管脚一端通过电阻R与终端的内电源Vdd连接,另一端在终端充电时,与充电器的检测管脚相连;识别单元与终端检测管脚相连,以便测量终端检测管脚的电平。第一类型充电器的设置如图1所示,其检测管脚一端与充电器的接地管脚连接,另一端在终端充电时,与终端的检测管脚相连。该第一类型的充电器与终端连接时,终端检测管脚通过第一类型充电器的检测管脚和接地管脚与地线相连,终端检测管脚电平为零。
第二类型充电器的设置如图2所示,第二类型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一端悬空,另一端在终端充电时,与终端的检测管脚相连。在终端与该类型充电器连接时,终端的检测管脚与充电器中悬空的检测管脚相连,终端检测管脚同样悬空,其电平与另一端的内电源相同,形成高电平。
可见终端能够根据检测管脚的电平清楚分辨所连接的充电器,进行对应类型的充电。并且该方法在物理上对第一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的改变极小,只增加了一个检测管脚,不会消耗多余的资源,较为实用。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只是要求第二类型充电器与终端连接后,终端的检测管脚能够悬空,以产生高电平,因此该第二类型充电器中也可以不包含检测管脚,在与终端连接时,直接让终端检测管脚空置,同样能达到本实施方式所希望的效果,并且无需改变第二类型充电器的设置,更方便。
其中,该第一类型充电器和第二类型充电器可以是以下的任意两种电源充电器、USB充电器、或1394接口充电器。
为了保护终端及充电器,在终端与充电器连接时,该终端的识别单元默认所连接的充电器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在检测管脚的电平的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门限时,判定为该电平对应的充电器类型,从而提高判断的质量,确保判断的准确性。
以USB充电器和电源充电器为例,其中,USB充电器为第一类型充电器,电源充电器为第二类型充电器,终端识别单元将默认充电器类型设置为USB充电器(USB充电器的充电电流较小)。在进行充电时,该识别单元检测到检测管脚为高电平时,并不马上判定其为第二类型充电器,而是继续检测,在检测管脚为高电平且其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门限时,才确定该充电器为第二类型充电器,即电源充电器,进行电源充电流程;否则确定该充电器为第一类型充电器,即USB充电器,进行USB充电流程。通过该方法更好地保护了电路,避免因为电平不稳而造成误判,提高了判断质量,且在充电时不会因为充电电流过大而对终端或充电器造成损伤。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充电器的判别系统,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展,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充电器的检测管脚有两种连接方式,可以分辨两种不同的充电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种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为了适应之后的发展,还增加了三种连接方式,在充电器的高电平与地之间串接两个分压电阻,将检测管脚与两个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使检测管脚上携带不同的电平,从而根据所携带的电平可以区分第三种或三种以上充电器。
第一类型充电器的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类型充电器的检测管脚直接与接地管脚连接。终端中同样包含一个检测管脚,该检测管脚仅与识别单元相连,便于识别单元对其进行检测。在终端与第一类型充电器连接时,终端的检测管脚通过充电器检测管脚和接地管脚与地线相连,识别单元所检测到的电平为低电平0。
第二类型充电器的结构如图4所示,第二类型充电器的检测管脚直接与高电平管脚相连。终端的结构与图3中相同。在终端与第二类型充电器连接时,终端的检测管脚通过充电器检测管脚和高电平管脚与Vcc相连,终端识别单元所检测到的电平为高电平Vcc。
第三类型充电器的结构如图5所示,第三类型充电器的高电平管脚与接地管脚之间串接两个分压电阻R1和R2,将检测管脚与两个分压电阻间的连接点相连。终端的设置与图3相同。在终端与充电器连接时,检测管脚的电平大小为Vcc×R1/(R1+R2),在R1等于R2时,检测管脚电平为Vcc/2。
通过测量检测管脚的电平,识别单元可以明确区分三种充电器的类型。并且,由于R1和R2均为阻值较大的电阻,对电流的分流极少,可忽略不计,不会对正常的充电造成影响。
另外,在充电器的类型不止三种时,只需调整R1和R2的阻值,使其对应不同的电平,即可进行多类型判别。如在有四种充电器时,第三类型充电器中R1=2R2,在充电时检测管脚的电平为2Vcc/3,第四类型充电器中,R1=R2/2,在充电时检测管脚的电平为Vcc/3。识别单元根据检测管脚的不同电平确定所连接的充电器类型。通过该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之后的发展。
在终端与充电器连接时,终端的识别单元同样可以默认所连接的充电器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在检测管脚的电平的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门限时,判定为该电平相应的充电器类型,从而提高判断的质量,确保判断的准确性。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终端充电方法,如图6所示。
终端在有充电器插入时,进入步骤601,默认该充电器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默认采用对应的充电流程。如该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为USB充电器,则默认采用USB充电流程。因为默认的充电器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所以在发生不可预知的故障时,可以减少误判为对终端有较大伤害充电器类型的可能性。
接着进入步骤602,终端对检测管脚的电平进行测量,如果测量到的电平的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门限,也就是说当前检测到的电平为稳定电平,则进入步骤603,反之如果当前检测到的电平波动较大,则表明该充电器当前十分不稳定,无法根据该电平确定对应的充电器类型,且充电器有存在故障的可能性,此时返回步骤601,仍然默认该充电器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继续采用该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的充电流程,以保护终端。
在步骤603中,终端根据检测到的电平进行充电器类型匹配,确定该检测电平对应的充电器类型。如检测电平为低电平时,对应USB充电器,检测电平为高电平时,对应电源充电器。由于该检测电平为一段时间内的稳定电平,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电平不稳而造成充电器类型匹配错误,提高了终端的判断质量,且在充电时不会因为充电电流过大而对终端或充电器造成损伤。
接着进入步骤604,终端采用当前确定的充电器类型对应的充电流程进行充电。
接着进入步骤605,终端判断其电量是否已经充满,如果是则结束本流程,反之则返回步骤602,终端继续检测其检测管脚的电平,防止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器发生异常情况,对终端造成损伤。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同样在终端的硬件接口(即插座)中包含检测管脚,且不同类型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终端根据测量其检测管脚的电平判断与本终端连接的充电器的类型,其区别在于,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该终端中的检测管脚为独立的管脚,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检测管脚为已有的耳机检测管脚Plug_In_Detect,该终端的耳机检测管脚与该耳机接口中的检测管脚相连时该终端没有电压输入,该终端的耳机检测管脚与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连接时该终端有电压输入。该终端还包含终端电源管理芯片(PMIC),通过检测该终端是否有电压输入判断与该终端连接的是充电器还是耳机,检测到有电压输入时判定当前连接的是充电器,否则判定当前连接的是耳机。该终端电源管理芯片可以通过其包含的相应管脚检测到该终端当前是否有电压输入。
本实施方式中各充电器的设置可以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终端硬件接口的设置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略有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方式中该终端硬件接口还包含用于与耳机连接的Spk+和Spk-线;耳机接口的设置如图7所示,该耳机接口的检测管脚一端与地连接,另一端在该耳机与终端连接时,与终端的耳机检测管脚相连;该耳机接口中同样包含Spk+和Spk-线,与终端的Spk+和Spk-线相连。从而可见,在耳机与终端相连时,终端的耳机检测管脚间接与地相连,形成低电平。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得知第一类型充电器与终端的硬件接口连接时,终端的耳机检测管脚也处于低电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PMIC进行电压检测,如果当前终端有电压输入,则判定该终端当前连接的是第一类型充电器,采用对应的充电流程;如果没有电压输入,则判定该终端当前连接的是耳机。通过使用现有的耳机检测管脚进行充电器类型的判断,在降低终端误判充电器类型的概率的同时,节约了硬件接口有限的I/O管脚资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护终端及充电器,该终端的识别单元同样默认所连接的充电器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在耳机检测管脚的电平的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门限时,判定为该电平对应的充电器类型,从而提高判断的质量,确保判断的准确性。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充电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通过原有的耳机检测管脚来检测当前与其连接的是耳机还是充电器,以及连接的充电器类型。具体地说,终端可以通过PMIC的相应管脚检测当前是否有电压输入,来判断当前连接的是耳机或是充电器;并通过测量耳机检测管脚的电平来确定当前连接的充电器类型。通过电压和耳机检测管脚电平合理的组合,可以可靠区分终端连接耳机、终端连接电源充电器、以及终端连接USB充电器等情况。
举例而言,可以如表1所示,在测量到耳机检测管脚为低电平(即与地连接)且PMIC未检测到有电压输入时,表明终端与耳机连接;在测量到耳机检测管脚为低电平且PMIC检测到有电压输入时,表明终端与电源充电器连接;在测量到耳机检测管脚为高电平且PMIC检测到有电压输入时,表明终端与USB充电器连接。当然,还可以有其它的组合方式,如将表1中连接电源充电器与连接USB充电器的情况互换等。

表1具体流程如图8所示。终端在有充电器或耳机插入时,进入步骤801,测量终端的耳机检测管脚的电平,并检测当前是否有电压输入该终端。如果检测到当前有电压输入该终端,则进入步骤802;如果测量到该耳机检测管脚的电平为低电平(即耳机检测管脚与地连接),则进入步骤805。
在步骤802中,终端根据检测到的电平进行充电器类型匹配,确定该检测电平对应的充电器类型。如检测电平为高电平时,对应USB充电器,检测电平为低电平时,对应电源充电器。该检测电平可以是一段时间内的稳定电平,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电平不稳而造成充电器类型匹配错误,提高了终端的判断质量,且在充电时不会因为充电电流过大而对终端或充电器造成损伤。可以根据测量到的电平的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定门限,来判断当前检测到的电平是否为稳定电平。
接着进入步骤803,终端采用当前确定的充电器类型对应的充电流程进行充电。
接着进入步骤804,终端判断其电量是否已经充满,如果是则结束本流程,反之则返回步骤802,终端重新根据当前检测到的电平确定充电器类型,之后根据重新确定的充电器类型对应的充电流程进行充电,防止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器发生异常情况,对终端造成损伤。
如果终端测量到其耳机检测管脚的电平为低电平(即耳机检测管脚与地连接),则进入步骤805。在步骤805中,终端通过PMIC检测当前是否有电压输入该终端,如果有则进入步骤802,终端根据检测到的低电平进行充电器类型匹配,确定该检测电平对应的充电器类型;如果检测到没有电压输入该终端,则表明当前与该终端连接的是耳机,进入步骤806,打开耳机控制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已有的耳机检测管脚同时区分耳机以及不同类型的充电器,从而无需新增一根检测管脚专门用于检测充电器类型,在降低终端误判充电器类型的概率的同时,节约了硬件接口有限的I/O管脚资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可以在检测到有电压输入时(即确定连接的是充电器时),默认该充电器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默认采用对应的充电流程。如该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为USB充电器,则默认采用USB充电流程。通过将默认的充电器定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从而在发生不可预知的故障时,可以减少误判为对终端有较大伤害充电器类型的可能性。如在上述流程中,在终端对检测管脚的电平进行测量时,如果测量到的电平的波动较大,或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未达到预定门限,也就是说在当前检测到的电平不是稳定电平,充电器有存在故障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默认的USB充电流程,以保护终端。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终端通过统一的硬件接口与各种充电器连接,在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并对不同类型充电器的检测管脚进行不同的设置,使得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终端通过测量其检测管脚的电平判断充电器的类型,进行相应流量的充电。由于该判断方法无需借助硬件接口的D+/D-数据线,即使D+/D-数据线出现异常,也不会影响充电器类型的判断,降低终端误判充电器类型的概率。
为了使不同类型的充电器与终端连接时,检测管脚带有不同的电平,可以进行如下设置终端的检测管脚通过电阻与高电平连接;第一类型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地连接;第二类型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悬空。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一类型的充电器与终端连接时,检测管脚电平为零,而第二类型的充电器与终端连接时,检测管脚电平为高电平,从而终端能够清楚分辨所连接的充电器,进行对应的充电。并且该方法对现有的第一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的改变极小,只增加了一个检测管脚,不会消耗多余的资源,较为实用。
在充电器类型超过两种时,在第三类型的充电器中,在高电平与地之间串接两个分压电阻,检测管脚与两个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根据两个电阻的大小不同,检测管脚上带有不同的电平。通过调节两个分压电阻,使检测管脚带有大小不同的电平,可区分多个充电器类型,适应之后的发展形式。并且,由于两个分压电阻的阻值通常较大,分流极少,可忽略不计,不会对正常的充电造成影响。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知,该终端硬件接口中的检测管脚可以为耳机检测管脚,该耳机检测管脚与该耳机接口中的检测管脚相连时没有电压输入该终端,该耳机检测管脚与不同类型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连接时有电压输入该终端。该终端还包含PMIC,通过PMIC检测到的终端是否有电压输入的结果,来判断与该终端连接的是充电器或耳机。通过使用现有的耳机检测管脚进行耳机以及充电器类型的判断,在降低终端误判充电器类型的概率的同时,节约了硬件接口有限的I/O管脚资源。
终端在进行充电器类型判断之前,默认该充电器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在检测管脚的电平的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门限时,判定为该电平相应的充电器类型。从而避免因为电平不稳而造成误判,提高了判断质量,且在充电时不会因为充电电流过大而对终端或充电器造成损伤。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终端和至少两种充电器,该终端通过统一的硬件接口与各种充电器连接,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所述终端还包含通过测量所述检测管脚的电平判断充电器的类型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使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所述终端的检测管脚通过电阻与高电平连接;第一类型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地连接;第二类型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悬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使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第一类型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地连接;第二类型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高电平连接;第三类型的充电器中在高电平与地之间串接两个分压电阻,检测管脚与两个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检测管脚与该终端中用于检测耳机的管脚为同一物理管脚,该检测管脚与耳机接口中的检测管脚相连时该终端没有电压输入,该检测管脚与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连接时该终端有电压输入;所述终端还包含通过检测所述终端是否有电压输入判断与该终端连接的是充电器或耳机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接口中的检测管脚与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电源充电器、通用串行总线充电器、或1394接口充电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充电器的类型的单元通过以下方式判定充电器类型默认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在检测管脚的电平的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门限时,判定为该电平相应的充电器类型。
8.一种终端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终端测量与充电器连接的检测管脚的电平;根据测量到的电平判定充电器的类型;根据判定的充电器类型使用相应的充电流程进行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充电器连接的检测管脚与所述终端中用于检测耳机的管脚为同一物理管脚,该终端通过检测本终端是否有电压输入判断与该检测管脚连接的是充电器或耳机;如果检测到有电压输入则判定连接的是充电器,则根据判定的充电器类型使用相应的充电流程进行充电;如果检测到没有电压输入则判定连接的是耳机,打开耳机控制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测量到的电平判定充电器类型时,默认为充电电流最小的充电器类型,在测量到的电平的波动小于预定波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定门限时,判定为该电平相应的充电器类型。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通过统一的硬件接口与各种充电器连接,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所述终端还包含通过测量所述检测管脚的电平判断充电器的类型的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的检测管脚与该终端中用于检测耳机的管脚为同一物理管脚,该检测管脚与该耳机的接口中的检测管脚相连时该终端没有电压输入,该检测管脚与所述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连接时该终端有电压输入;所述终端还包含通过检测该终端是否有电压输入判断与该终端连接的是充电器或耳机的单元。
13.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与终端连接的硬件接口,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该充电器与终端连接时,在该检测管脚上带有本充电器特征电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在检测管脚上带有本充电器特征电平检测管脚与地连接;检测管脚悬空;检测管脚与高电平连接;在高电平与地之间串接两个分压电阻,检测管脚与两个分压电阻的连接点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器类型判别系统、终端充电方法、终端和充电器。本发明中,终端通过统一的硬件接口与各种充电器连接,在该硬件接口中包含检测管脚,并对不同类型充电器的检测管脚进行不同的设置,使得不同种类的充电器的检测管脚与终端的检测管脚连接时带有不同的电平,终端通过测量其检测管脚的电平判断充电器的类型,进行相应流量的充电,从而降低了终端误判充电器类型的概率。
文档编号H01M10/44GK101079550SQ200710091260
公开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6日
发明者李辉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