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和无源部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632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块和无源部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滤波器的模块,该滤波器具有多个谐振器和连 接至滤波器的外部电路并且包括包括电路元件(线圏或类似的)的阻抗 匹配电路。本发明还涉及包括具有多个谐振器电极的滤波器和阻抗匹配 电路的无源部分,该阻抗匹配电路包括电路元件(电极或类似的)。滤 波器和阻抗匹配电路位于介质基片内。
背景技术
最近,例如IC的半导体元件被高度集成并且在尺寸上快速变得更
小。用于与半导体装置一起使用的高频率元件例如滤波器也在尺寸上变 得更小。由多个介质层组成的介质基片在使高频率元件尺寸更小上是有
效的(参见,例如,专利文件1和2)。
一般,被提议把滤波器和不平衡到平衡转换器整体地组合在介质基 片内(参见,例如,专利文件3)。
专利文件1:日本7>开专利7>开号2002-280805
专利文件2:日本〃A开专利公开号2005-159512
专利文件3:日本7>开专利〃>开号2004-05674
发明内容
背景技术
的高频率元件是这样设计的,即它们具有 一 不平衡输入端 和一不平衡l俞出端,并且具有匹配达到50ohm的特性阻抗。
连接至高频率元件的不平衡输出端的 一 些外部电路例如半导体元 件具有不仅包括50ohm的实部(有功分量)还包括虚部(无功分量)的 输入电阻。因此,在高频率元件的不平tf输出端和外部电路之间必须插 入和连接由例如线圏、电容器或类似的组成的外部阻抗电路。结果,包 括高频率元件和外部电路的全部模块占据了很大的安装区域。阻抗匹配 电路经常由许多部分的混合来构造,因此使得电路适应各种阻抗匹配应 用场合。
因此,当把背景技术的高频率元件连接至外部电路或类似的以提供
模块时,存在施加在减小尺寸和这种模块费用的努力上的限制。考虑到上述缺陷,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模块,该模块由减少数目的部分组成,是小尺寸的并且具有减小的安装区域。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无源部分,该无源部分允许电极或类似的位于介质基片内以减少数目和尺寸,并且当连接至半导体元件或类似的以提供模块时,该无源部分使得模块可以减小尺寸和费用。依据本发明的模块包括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至少 一 电连接至第一端的第 一谐振器和电连接至第二端的第二谐振器,其中由于第二谐振器的阻4元分量(impedance component),滤波器包4舌与包才舌阻4元匹配电路 的特性对应的电路。由于第二谐振器的阻抗分量,与包括阻抗匹配电路的特性对应的电 路意味着从第二端示出的全部模块的阻抗等于包括了对应于特性的电 路的阻抗,该特性包4舌阻抗匹配电路。采用这种电路结构,阻抗匹配电路可不连接至滤波器。即使另一阻 抗匹配电路连接至滤波器,由于滤波器的第二谐振器的阻抗分量使全部 才莫块变成配置,该配置包括与包括阻抗匹配电路的特性对应的电路,提 供其它阻抗匹配电路的电路元件可以被忽略。依据本发明,模块由减少 数目的部分组成,是小尺寸的并且占用减小的安装区域。依据本发明的另 一模块包括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至少电连接至第 一端的第一谐振器和电连接至第二端的第二谐振器,以及电连接至滤波 器的第二端的第一阻抗匹配电路,其中由于第二谐振器的阻抗分量,模 块除第一阻抗匹配电^各外还包括与包括第二阻抗匹配电^各的特性对应 的电路。由于第二谐振器的阻抗分量使全部模块变成配置,该配置包括与除 第 一阻抗匹配电路外还包括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特性对应的电路,提供 连接至滤波器的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的电路元件可以被忽略。因此,模块 由减少数目的部分组成,是小尺寸的并且占用减小的安装区域。依然依据本发明的另 一模块包括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至少电连接 至第 一端的第 一谐振器和电连接至第二端的第二谐振器,以及电连接至 滤波器的第二端的电路元件,其中电路元件具有由第二谐振器的阻抗分 量来调节的阻抗。由于电路元件的阻抗由第二谐振器的阻抗分量来调节,在电路元件
和外部电路之间不需要插入和连接阻抗匹配电路,并且因此全部才莫块由 减少数目的部分组成,是小尺寸的并且占用减小的安装区域。
依据本发明的无源部分包括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位于介质基片内 的至少第 一谐振器电极和第二谐振器电极,其中由于第二谐振器电极的 阻抗分量,介质基片包括与包括阻抗匹配电路的特性对应的电路。
采用这种布置,阻抗匹配电路可不连接至滤波器。即使另一阻抗匹 配电路连接至滤波器,由于滤波器的第二谐振器的阻抗分量使全部无源 部分变成配置,该配置包括与包括阻抗匹配电路的特性对应的电路,提 供其它阻抗匹配电路的电路元件可以净皮忽略。因此,依据本发明的采用 了无源部分的模块由减少数目的部分组成,是小尺寸的并且占用减小的 安装区域。除滤波器外,即使另一阻抗匹配电路位于介质基片内,由于 滤波器的第二谐振器电极的阻抗分量使全部无源部分变成配置,该配置 除其它阻抗匹配电路外还具有包括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特性,提供其它 阻抗匹配电路的电路(例如电极)可以被忽略。因此,依据本发明的无 源部分可以使例如位于介质基片内的电极数目减少并且因而无源部分 其自身尺寸减小。
依据本发明的另 一无源部分包括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位于介质基 片内的至少第一谐振器电极和第二谐振器电极,以及电连接至滤波器的 第二谐振器电极的第 一 阻抗匹配电路,其中由于第二谐振器电极的阻抗 分量,介质基片包括与包括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特性对应的电路。
由于第二谐振器电极的阻抗分量使全部无源部分变成配置,该配置 包括与除第 一 阻抗匹配电路外还包括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特性对应的 电路,提供位于介质基片内的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的电路(例如,电极) 可以^皮忽略。因此,例如位于介质基片内的电极数目减少并且因而无源 部分其自身尺寸减小。
在以上布置中,如果第二谐振器电极通过分接头电极电连接至第一 阻抗匹配电路,则第二谐振器电极的阻抗分量可包括通过第二谐振器电 极和分接头电极相互连接的位置来调节的有功分量。
依然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无源部分包括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位于介 质基片内的至少第一谐振器电极和第二谐振器电极,电路元件具有一个 或多个电极,滤波器的第二谐振器电极与电路元件相互电连接,其中电 路元件具有通过第二谐振器电极的阻抗分量来调节的阻抗。
由于位于介质基片内的电路元件的阻抗由也位于介质基片内的第 二谐振器电极的阻抗分量来调节,不需要提供电极或类似的以调节介质 基片内的电路元件的阻抗,在电路元件和外部电路之间不需要插入和连 接阻抗匹配电路。因此全部无源部分尺寸减小了。此外,采用了无源部 分的模块可由减少数目的部分组成,并且总体上尺寸更小。在以上电路结构中,如果第二谐振器电极通过分接头电极电连接至 电路元件,第二谐振器电极的阻抗分量可包括通过第二谐振器电极和分 接头电极相互连接的位置来调节的有功分量。在以上电路结构中,第二谐振器电极的阻抗分量可包括通过第二谐振器电极的宽度来调节的每丈感分量(susceptive component)。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模块由减少数目的部分组成,是小尺寸的并且占用减小的安装区域。依据本发明的无源部分可以使位于介质基片内的电极等的数目和尺寸减小。同样,当连接至半导体元件等以提供模块时,无源部分使得模块减小尺寸和费用。


图1是依据本发明第一比较实例的模块的电路图;图2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的电路图;图3是依据第 一实施例的模块的滤波器谐振器电极的水平截面图;图4是依据第 一实施例的模块的滤波器谐振器电极的纵向截面图;图5是依据模块第一修改的滤波器谐振器电极的水平截面图,该模 块依据第一实施例;图6是依据模块第二修改的滤波器谐振器电极的水平截面图,该模 块依据第一实施例;图7是依据本发明第二比较实例的模块的电路图;图8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模块的电路图;图9是依据第 一 比较实例和依据第 一 实施例的无源部分的无源部分 透视图;图10是依据第 一 比较实例的无源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依据第一比较实例的无源部分的电路图; 图12是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无源部分的电路图13是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无源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依据第二比较实例和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无源部分的无源部 分透视图15是依据第二比较实例的无源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依据第二比较实例的无源部分的电路图; 图17是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无源部分的电路图; 图18是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无源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l到18来如下描述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才莫块和无源部分。
在呈现依据第一实施例的冲莫块10A的描述之前,将如下描述才莫块 (依据第一比较实例的模块100A)的电路结构,该模块制作于依据第 一实施例的才莫块10A的完成之前。
如图l所示,依据第一比较实例的模块100A包括滤波器18,该滤 波器18具有输入端12、输出端14和在输入端12和输出端14之间连接 的第一至第三谐振器16a至16c。模块100A还具有电连接至滤波器18 的输出端14的阻抗匹配电路20。阻抗匹配电路20具有连接至未示出的 外部电3各的外部端22。
阻抗匹配电^各20包括,例如,在滤波器18的^^出端14和外部端 22之间连接的线圈24和输出端14和GND (地)之间连接的电容器26。
在依据笫一比较实例的才莫块100A中,才莫块100A的输出阻抗和外部 电路的输入阻抗通过线圈24的无功分量和阻抗匹配电路20的电容器26 的每丈感分量(susceptive component) i周节至寺旨定^直(例^口, 50 ohm )。
如图2所示,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才莫块IOA与依据第一比较实例的上 述模块IOOA相比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配置。然而,在滤波器18的三个谐 振器(第一谐振器16a,第二谐振器16b,第三谐振器16c)中,连接至 输出端14的第三谐振器16c具有阻抗分量Z3,该阻抗分量Z3形成了对 应于包括了与电路21匹配的第二阻抗的特性的电路。在图2中,第三 谐振器16c的阻抗分量Z3使全部^t块10A变成配置,该配置包括与特 性对应的电路,该特性包括与图1所示阻抗匹配电路20的电容器26对 应的电^各(第二阻抗匹配电^各21 )。
换句话说,调节(改变)第三谐振器16c的阻抗分量Z3以使得从
输出端14看入的阻抗等于包括了与包括第二阻抗匹配电路21的特性对
应的电路的阻抗。
如图3和4所示,滤波器18包括介质基片32,该介质基片32具有 在其上和下表面的接地电极30 (参见图4),和位于介质基片32内的 三个电极(第一谐振器电极34a,第二谐振器电极34b,第三谐振器电 极34c)。
输入端12位于介质基片32的第一侧表面32a上,并且输出端14 位于介质基片32的第二侧表面32b上。第一谐振器电极34a通过第一 引线电极36电连接至输入端12,而第三谐振器电极34c通过第二引线 电极38电连接至输出端14。第一到第三谐振器电极34a到34c具有在 介质基片32的第三侧表面32c上连接至接地电极30的各自的短路过渡 端。
如图3所示,依据第一实施例,在三个谐振器电极34a到34c中, 连接至输出端14的第三谐振器电极34c具有适合地改变的线路长度Lc 以可能用相同的方式调节阻抗,就如同电容器26(参见图l)连接在那, 尽管电容器26实际上并没有连接至如图2所示的阻抗匹配电路20。换 句话说,第三谐振器16c的阻抗分量Z3使全部^t块10A变成包括与特 性对应的电i 吝的配置,该特性包4舌与图1所示阻抗匹配电i 各20的电容 器26对应的电路(第二阻抗匹配电路21)。在图3中,第一到第三谐 振器电极34a到34c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第一谐振器电极34a和第二 谐振器电极34b具有相同的线路长度。
采用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模块IOA,由于第三谐振器16c的阻抗分量 Z3使全部模块IOA变成配置,该配置包括与包括第二阻抗匹配电路21 的特性对应的电路,阻抗匹配电路20的电路元件(电容器26)可以被 忽略,并且因此模块10A由减少数目的部分组成,是小尺寸的并且占用 减小的安装区域。
尽管第三谐振器电极34c的线路长度Lc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变化的, 第三谐振器电极34c的宽度Wc在依据图5所示的第 一修改的滤波器18a 中是变化的。第一修改还可能用相同的方式调节阻抗,就如同电容器26 连接在那,尽管电容器26实际上并没有连接至阻抗匹配电路20。
如图6所示,在依据第二修改的滤波器18b中,改变第三谐振器电 极34c和第二引线电才及38相互连接的位置以改变第三谐振器电极34c
和输出端14之间的串联电阻。第二修改还可能用相同的方式调节阻抗,就如同电容器26连接在那,尽管电容器26实际上并没有连接至阻抗匹 配电3各20。将如下描述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模块IOB。在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模块 10B的描述之前,将如下描述模块(依据第二比较实例的模块100B)的 电路布置,该才莫块制作于依据第二实施例的^t块10B的完成之前。如图7所示,正如依据第一比较实例的才莫块100A,依据第二比较 实例的才莫块100B包括滤波器18和电连接至滤波器的输出端14的阻抗 匹配电路20。依据第二比较实例的才莫块IOOB还包括连接到阻抗匹配电 路20的外部端22的不平衡到平衡转换器(简称"转换器")40。连接 至外部电路(未示出)的第一平衡输出端42a和第二平衡输出端42b从 转换器40伸出。阻抗匹配电路20包括例如在滤波器18的输出端14和GND (地) 之间连接的电容器26。在依据第二比较实例的模块100B中,模块100B电容器26的壽丈感分量(susceptive component)调节至指定^f直(例如, 50 ohm)。如图8所示,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才莫块IOB与依据第二比较实例的上 述才莫块IOOB相比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配置。然而,在滤波器18的三个谐 振器16a到16c中,连接至输出端14的第三谐振器16c具有阻抗分量 Z3,该阻抗分量Z3调节转换器40的输入阻抗。正如图3示出的实施例,仅第三谐振器电极34c的线路长度Lc是 适合改变的,从而可能用相同的方式调节阻抗,就如同电阻器26(参见 图7)连接在那,尽管电容器26实际上并没有连接至如图8所示的阻抗 匹配电路20。可选地,正如图5示出的修改,第三谐振器电极34c的宽 度Wc可以是变化的,从而可能用相同的方式调节阻抗,就如同电容器 26连接在那,尽管电容器26实际上并没有连接。此外,可选地,正如 图6示出的修改,可以改变第三谐振器电极34c和第二引线电极38相 互连接的位置从而可能用相同的方式调节阻抗,就如同电容器26连接 在那,尽管电容器26实际上并没有连接。采用依据如以上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模块10B,由于通过第三谐振 器16c的阻抗分量Z3调节转换器40的输入阻抗,在滤波器和转换器40
之间,或转换器40和外部电路之间,不需要插入并连接阻抗匹配电路
20,并因此全部模块10B由减少数目的部分组成,是小尺寸的并且占用 减小的安装区域。
将如下描述依据第 一实施例的无源部分50A。在依据第 一实施例的 无源部分50A的描述之前,将如下描述无源部分(依据第一比较实例的 无源部分150A),该无源部分制作于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无源部分50A 的完成之前。
如图9和10所示,依据第一比较实例的无源部分150A包括介质基 片32,该介质基片32包括堆叠并烧结在一起的多个介质层(Sl到S9; 参见图10)。
如图10所示,通过从上面依次堆叠第一到第九介质层Sl至S9来 构造介质基片32。第一到第九介质层Sl至S9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单个层 或多个层。
介质基片32包括滤波器52、阻抗匹配电路54和相互连接滤波器 52和阻抗匹配电路54的连接器56。
滤波器52具有三个1/4波长谐振器(第一至第三谐振器16a至16c)。 阻抗匹配电路54具有位于第八介质层S8的主表面的条形电极58。
滤波器52的第一谐振器16a包括位于第四介质层S4的主表面的第 一谐振器电极34a。第二谐振器16b包括位于第四介质层S4的主表面的 第二谐振器电极34b。第三谐振器16c包括位于第四介质层S4的主表面 的第三谐振器电极34c。
第三介质层S3的主表面在其上支持朝向第一至第三谐振器电极 34a至34c的各自开口端的内层接地电极60和用于调节第 一谐振器16a 和第二谐振器16b之间耦合度的第一耦合调整电极62。
第五介质层S5的主表面在其上支持朝向第一至第三谐振器电极 34a至34c的各自开口端的内层接地电极64、调节第二谐振器16b和第 三谐振器16c之间耦合度的第二耦合调整电极66和电连接滤波器52的 输出级和阻抗匹配电路5 4的输入级的连接器电极6 8 。
滤波器52和阻抗匹配电路54位于介质基片32的各自区域,沿着 介质层Sl到S9的堆叠方向纵向相互分离。在图10中,滤波器52位于 沿着堆叠方向的上部区域,阻抗匹配电路54位于沿着堆叠方向的下部 区域,其中连接器56被插入其中。
无源部分150A包括位于第二介质层S2、第六介质层S6和第九介 质层S9的各自主表面上的内层接地电极70、 72、 74。内层接地电极'72 包括用于使滤波器52和阻抗匹配电3各54相互隔离的电极。如图9所示,连接至内层接地电极60、 64、 70、 72、 74的接地电 极30位于第一侧表面32a上,它形成了介质基片32的外周表面之一。连接至内层接地电极70、 72、 74和至第一至第三谐振器电极34a 至34c的各自端(短路过渡端)的4妻地电才及30位于介质基片32的第二 侧表面32b上(与第一侧表面32a相对)。不平衡输入端76位于介质基片32的第三侧表面32c上。如图10 所示,不平衡输入端76通过第一引线电极36电连接至第一谐振器电极 34a。如图9所示,不平^f軒输出端78位于介质基片32的第四侧表面32d 上(与第三側表面32c相对)。如图10所示,在第五介质层S5的主表面上的连接器电极68通过 位于第四介质层S4内的第一通孔80连接至第三谐振器电极34c,并且 还通过位于第五到第七介质层S5至S7内的第二通孔82连接至阻抗匹 配电^各54条形电才及58。提供滤波器52输出级和GND之间的电容的电容器电极84位于第 七介质层S7的主表面上。电容器电极84用与位于第六介质层S6的主 表面上的内层接地电极72面对面的关系来布置,其中第六介质层S6被 插入其中。电容器电极84电连接至连接器电极68和通过第二通孔82 至阻抗匹配电if各54的条形电才及58。连接器电才及68、电容器电才及84、第一通孔80和第二通孔82共同 地组成连4姿器56。位于第八介质层S8的主表面上的条形电才及58具有从端86朝一方 向在第八介质层S8上展开的螺旋形状,其朝向不平衡输出端78。如图ll所示,依据第一比较实例的无源部分150A因此具有配置, 其中滤波器52和阻抗匹配电^各54位于单个介质基片32内,并且滤波 器52和阻抗匹配电路54在输入端76和输出端78之间相互串联连接。阻抗匹配电路54包括由在滤波器52的输出级(第三谐振器电极 34c)和输出端78之间连4妻的条形电才及58提供的无功分量(在阻抗 Z=R+jX中,X分量表示电感L),和由在滤波器52的输出级和GND
之间连接的电容器电极提供的敏感分量(susceptive component)(在导 纳Y=l/Z=G+jB中,B分量表示电容C)。如图12所示,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无源部分50A与依据第一比较实 例的无源部分150A的配置基本上具有相同的配置。然而,在滤波器52 的三个谐振器电极34a至34c中,电连接至阻抗匹配电路54的第三谐振 器电极34c形成了阻抗分量Z3,该阻抗分量Z3使全部无源部分50A变 成配置,该配置包括与包括阻抗匹配电路55的特性对应的电路。在图 12中,第三谐振器电极34c的阻抗分量Z3使无源部分50A变成包括与 特性对应的电路的配置,该特性包4舌与图11所示阻抗匹配电路54的电 容C对应的电路(第二阻抗匹配电路55)。如图13所示,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无源部分50A可能用相同的方式 通过改变第三谐振器电极34c的宽度Wc调节阻抗,就如同电容C连接结果,位于依据第一比较实例的无源部分150A的第七介质层S7主 表面上的电容器电极84 (参见图10)可被忽略。换句话说,如图12所 示,阻抗匹配电路54仅包括由条形电极58提供的电抗L。采用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无源部分50A,由于在介质基片32上的第 三谐振器16c的阻抗分量Z3使全部无源部分50A变成配置,该配置包 括与包括第二阻抗匹配电路55 (对应于如图11示出的电容C)的特性 对应的电路,组成阻抗匹配电路54的部分的电容器电极84可以被忽略, 并且位于介质基片32内的电才及凄史目可以减少,因而允i午无源部分50A 其自身尺寸减小。除了改变第三谐振器电极34c的宽度Wc,还可以改变第三谐振器 电极34c的线路长度。此外,可以改变第三谐振器电极34c和第一通孔 80相互连4妻的位置。将如下描述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无源部分50B。在描述依据第二实施 例的无源部分50B之前,将如下描述无源部分(依据第二比较实例的无 源部分150B),该无源部分制作于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无源部分50B的 完成之前。如图14和15所示,依据第二比4支实例的无源部分150B包括介质 基片32,该介质基片32包括堆叠并烧结在一起的多个介质层(S1到S12; 参见图15)。 如图15所示,通过从上面连续堆叠第一到第十二介质层Sl至S12 来构造介质基片32。第一到第十二介质层Sl至S12中的每一个可包括 单个层或多个层。介质基片32包括滤波器52、转换器98和相互连接滤波器52和转 换器98的连接器56。滤波器52包括三个1/4波长谐振器(第一至第三谐振器16a至16c ), 用与依据上面描述的第一比较实例的无源部分150A相同的方式。因此, 下面将不详细描述滤波器52。转换器98包括位于第八介质层S8的主表面的第一条形电极160、 位于第九介质层S9的主表面的第二条形电极162和位于第九介质层S9 的主表面的第三条形电极164。滤波器52和转换器98位于介质基片32的各自区域内,沿着介质 层Sl到S12堆叠的方向纵向相互分离。如图15所示,滤波器52位于 沿着堆叠方向的上部区域中,而转换器98位于沿着堆叠方向的下部区 域中,其中连接器56被插入其中。无源部分150B包括分别位于第二介质层S2、第六介质层S6、第十 介质层S10和第十二介质层S12的各自主表面上的内层接地电极70、72、 74、 166,并且DC电才及168位于第十一介质层Sll的主表面上。内层接 地电极72包括用于使滤波器52和转换器98相互隔离的电极。如图14所示,连接至内层接地电才及60、 64、 70、 72、 74、 166的 接地电极30位于第一侧表面32a上,该第一侧表面32a形成了介质基片 32的外周表面之一。连接至内层接地电极70、 72、 74、 166和至第一至第三谐振器电极 34a至34c的各自端(短路过渡端)的接地电极30位于介质基片32的 第二侧表面32b上(与第一侧表面32a相对)。不平衡-输入端76和DC端170位于介质基片32的第三侧表面32c 上。如图15所示,不平衡输入端76通过第一引线电极36电连接至第 一谐4展器电才及34a。 DC端170包4舌/人外部电源(未示出)将电压加在其 上的端。DC端170通过第三引线电极172电连接DC电极168。如图14所示,第一平tf输出端174a和第二平^f输出端174b分别 位于介质基片32的第四侧表面32d上(与第三侧表面32c相对)。如图15所示,连接器电极68位于第五介质层S5的主表面上,与
第三谐振器电极34c成重叠关系,其中第四介质层S4被插入其中。连 接器电极68通过位于第五到第七介质层S5至S7内的第二通孔82电连 接至转换器98的第一条形电极160。
形成了在滤波器52的输出级和GND之间的电容的电容器电极84 位于第七介质层S7的主表面上。电容器电极84位于第六介质层S6的 主表面上,与内层接地电才及72成面对面的关系,其中第六介质层S6 3皮 插入其中。电容器电极84通过第二通孔82电连接至连接器电极68和 至转换器98的第一条形电极160。
连接器电极68、电容器电极84和第二通孔82共同地组成连接器56。
位于第八介质层S8主表面上的转换器98的第一条形电极160具有 从一端176展开并朝另一端178汇聚的螺旋形状,端178与一端176成 轴对称关系布置。
转换器98的第二条形电极162和第三条形电极164置于第九介质 层S9的主表面上。第二条形电极162具有从与第一条形电极160端176 对应的端180朝在第九介质层S9上朝向第一平衡输出端174a的位置展 开的螺旋形状。第三条形电极164具有从与第一条形电极160的另一端 178对应的端182朝在第九介质层S9上朝向第二平tf输出端174b的位 置展开的螺旋形状。
第二条形电极162和第三条形电极164的螺旋形状都是轴对称的并 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物理长度。
第一条形电才及160在端176或者在端176附近的位置(连接位置 184 )通过第二通孔82电连接至电容器电极84。
第二条形电才及162在端180或者在端180附近的位置(连接位置 186)通过位于第九介质层S9和第十介质层S10内的第三通孔188电连 接至DC电才及168。此外,第三条形电极164在端182或者在端182附 近的位置(连接位置189)通过位于第九介质层S9和第十介质层S10 内的第四通孔190电连接至DC电极168。
未示出的DC电源通过DC端170连接至第二条形电极162和第三 条形电极164。 DC电极168提供在内层接地电极74和166 ( GND)之 间的电容。
如图16所示,依据第二比较实例的无源部分150B具有配置,其中
滤波器52和转换器98位于单个介质基片32内。此外,滤波器52和转 换器98通过在不平衡输入端76和第一及第二平纟軒输出端174a、 174b 之间的电容器C2相互串联连接。此外,由电容器电极84形成的阻抗匹 配电路192在滤波器52和转换器98之间连接。阻抗匹配电路192包括由在滤波器52的输出级(第三谐振器电极 34c)和GND之间连接的电容器电极84提供的敏感分量(电容C)。如图17所示,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无源部分50B与依据第二比较实 例的无源部分150B相比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配置。然而,在滤波器52的 三个谐振器(第一至第三谐振器16a至16c)中,通过电容器C2电连接 至转换器98的第三谐振器16c具有阻抗分量Z3,该阻抗分量Z3调节转 换器98的输入阻抗。如图18所示,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无源部分50B能用相同的方式通 过改变第三谐振器电极34c的宽度Wc调节阻抗,就如同电容C连接在 那,尽管阻抗匹配电路192的电容C实际上并没有连接。结果,置于依 据第二比较实例的无源部分150B的第七介质层S7主表面上的电容器电 才及84可纟皮忽略。采用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无源部分50B,由于通过第三谐振器电极34c 的阻抗分量调节转换器98的输出阻抗,作为阻抗匹配电路192的电容 器电极84可^支忽略,并且因此使位于介质基片32内的电极数目减少, 因而允许无源部分其自身尺寸减小。除了改变第三谐振器电极34c的宽度Wc,还可以改变第三谐振器 电才及34c的线^各长度。依据本发明的模块和无源部分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可以是不 离开本发明要旨的各种结构。
权利要求
1. 一种模块,包括滤波器(18),包括至少电连接至第一端(12)的第一谐振器(16a)和电连接至第二端(14)的第二谐振器(16c),其中由于所述第二谐振器(16c)的阻抗分量(Z3),所述滤波器(18)包括与包括阻抗匹配电路(21)的特性对应的电路。
2. —种模块,包括滤波器(18),包括至少电连接至第一端(12)的第一谐振器(16a) 和电连接至第二端(14)的第二谐振器(16c);以及第一阻抗匹配电路(20),电连接至所述滤波器(18)的所述第二 端(14),其中由于所述第二谐振器(16c)的阻抗分量,所述模块除所述第 一阻抗匹配电路(20)外还包括与包括第二阻抗匹配电路(21 )的特性 乂于应的电^各。
3. —种才莫块,包括滤波器(18),包括至少电连接至第一端(12)的第一谐振器(16a) 和电连接至第二端(14)的第二谐振器(16c);以及电路元件(C2),电连接至所述滤波器(18)的所述第二端(14), 其中所述电路元件(C2)具有通过所述第二谐振器(16c)的阻抗 分量调节的阻抗。
4. 一种包括滤波器(18)的无源部分,具有位于介质基片(32)内 的至少第一谐振器电极(34a)和第二谐振器电极(34c),其中由于所述第二谐振器电极(34c)的阻抗分量,所述介质基片 (32)包括与包括阻抗匹配电路(21)的特性对应的电路。
5. —种包括滤波器(18)的无源部分,具有位于介质基片(32)内 的至少第一谐振器电极(34a)和笫二谐振器电极(34c),以及电连接 至所述滤波器(18)的所述第二谐振器电极(34c)的第一阻抗匹配电 路(20 ),其中由于所述第二谐振器电极(34c)的阻抗分量,所述介质基片 (32)除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电路(20)外还包括与包括第二阻抗匹配电 路(21)的特性对应的电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源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谐振器电极(34c) 通过分接头电极(38)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电路(20);并且所述第二谐振器电极(34c)的所述阻抗分量包括通过所述第二谐 振器电极(34c)和所述分接头电极(38)相互连接的位置来调节的有 功分量。
7. —种包括滤波器(18)的无源部分,具有位于介质基片(32)内 的至少第一谐振器电极(34a)和第二谐振器电极(34c),以及具有一 个或多个电极的电路元件,所述滤波器(18)的所述第二谐振器电极(34c)与所述电路元件(C2)相互电连接,其中所述电路元件(C2)具有通过所述第二谐振器电极(34c)的 阻抗分量来调节的阻抗。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源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谐振器电极(34c) 通过分接头电极(38)电连接至所述电路元件(C2);并且所述第二谐振器电极(34c)的所述阻抗分量包括通过所述第二谐 振器电极(34c)和所述分接头电极(38)相互连接的位置来调节的有 功分量。
9. 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源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谐 振器电极(34c)的所述阻抗分量包括通过所述第二谐振器电极(34c) 的宽度(Wc)来调节的敏感分量。
全文摘要
一种无源部分(50A),包括滤波器单元(52),该滤波器单元(52)具有第一谐振电极(34a)至第三谐振电极(34c)和电连接至布置在介质基片(32)上的滤波器单元(52)第三谐振电极(34c)的阻抗匹配电路单元(54)。整个无源部分(50A)具有包括与特性等价的电路单元的配置,该特性包括通过第三谐振电极(34c)的阻抗分量的第二阻抗匹配电路单元。例如,通过调节第三谐振电极(34c)的宽度(Wc),可能用相同的方式调节阻抗而不连接任何电容,就如同当作为阻抗匹配电路单元(54)的电容被连接时一样。
文档编号H01P1/203GK101395755SQ20078000703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8日
发明者木村广伸, 水谷靖彦, 河西武则, 浦野正树 申请人:双信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