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移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888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一体化移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一体化移相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相器,特别是一种包含功分网络的一体化的移相器。 移动通信市场在日益繁荣,与此同时电调化、小型化成了基站天线的重要发展趋 势。作为电调天线的核心之一,移相器的性能和结构变得愈加重要。 目前性能比较优良的移相器,如本申请人于专利申请号为200520065549. 5公开
的移相器,采用金属导体棒在金属导体管中前后运动,利用嵌套在金属导体管中的部分金 属导体棒的长度变化,从而改变传送路径的实际长度,以达到相位改变的目的。该移相器具 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移相效果好等优点。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种移相器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该移相器只能实现单 纯的相位改变,而无法实现功率分配,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必须在馈电网络中增加功分器, 以实现功率分配的目的,这样势必导致馈电网络的结构变得复杂,产品的电气性能也会变 差,且很难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产品一致性好的移相、功分一体化设 计的移相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种一体化移相器,包括金属腔体,金属腔体内固定安装有左右两根耦合管,该 左右耦合管内分别嵌套有左右耦合杆,该左右耦合杆相连接,其连接部设有可推拉其在耦 合管内前后运动的柄,金属腔体内部还设有功分网络,该功分网络由带状线构成,该左右耦 合管分别通过该功分网络连接到馈电点。 通过在耦合管和馈电网络之间增设带状线组成的功分网络,在移向的同时完成功
率分配,从而实现了移相和功分一体化设计,在每一个馈电点只增加了一个接触式电气连
接点,避免了过多的接触式电气连接点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无源互调和高功率打火隐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的功分网络由第一带状线和第二带状线组成,该第一带状线一端焊接到其中
一根耦合管,另一端焊接到馈电点,该第二带状线设有一个输入端和若干个输出端,其中一
个输出端焊接到另一根耦合管,输入端和其余的输出端焊接到馈电点。 通过这种结构,保证了功分器的一路输出信号通过了移向器,其他的输出信号只 经过了功率分配,而未经过移相。 上述的输出端一个两个,分别是焊接到耦合管的第一输出端和焊接到馈电点的第 二输出端。 第二带状线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耦合管,另一路连接到馈电点,这样, 从输入端输入的信号就分为两路,一路直接由第二带状线的第二输出端输出,输出信号未经过移相,另一路信号经过第一输出端输入到耦合管和耦合杆组成的移向单元,经过移相 后从第一带状线连接到馈电网络的一端输出。其移相的角度由耦合杆嵌套在耦合管中的长 度决定。 经过以上过程,输入信号被分为未经过移相和经过移相的两路信号,且同时通过 带状线组成的功分网络进行了功率分配。 上述的馈电点一共三个,分别设于金属腔体的上下端面上,馈电电缆在馈电点处 分别焊接到第一带状线以及第二带状线的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上述的馈电点处设有馈电座,该馈电座的一侧固定在金属腔体上,另一侧设有馈 电槽,该馈电槽位于金属腔体的外部。 馈电座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固定同轴电缆和带状线的电气连接点。 馈电槽位于金属腔体的外部使同轴电缆和带状线的焊接更加方便,减小加工的难度。 上述的馈电座内设有压线套,所述的馈电槽内设有馈电内垫,所述的带状线端部 穿过压线套和同轴电缆在馈电内垫中焊接。 压线套是为了将带状线固定在馈电座上,同时馈电内垫使焊接更加方便,并且大 大提高了焊接的一致性,使电气性能更加稳定。 上述的金属腔体内设有支撑垫,该支撑垫固定在金属腔体内,所述的左右耦合管 和第二带状线分别固定在支撑垫上。 支撑垫将耦合管和带状线固定在金属腔体内,避免了耦合管和带状线的位移导致 的性能不稳定,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的电气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 图2是本实用新型- 图3是本实用新型- 图4是本实用新型- 图5是本实用新型- 图6是本实用新型- 图7是本实用新型- 图8是本实用新型- 图9是本实用新型- 图10是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图l是本实施例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馈电网络由 同轴电缆8-1 、8-2和8-3组成,同轴电缆8-1 、8-2和8-3分别和馈电槽7+1 、7+2和 7-1-3焊接,馈电槽7-l-l、7-l-2和7-1-3设于金属腔体1外部,便于焊接和拆卸,柄5设于
个具体实施例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个具体实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个具体实施支撑垫的结构示意图; 个具体实施馈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个具体实施例的下倾0度驻波实测图; 个具体实施例的下倾5度驻波实测图; 个具体实施例的下倾10度驻波实测图; 个具体实施例的下倾0度相位实测图; 个具体实施例的下倾5度相位实测图; -个具体实施例的下倾10度相位实测图。金属腔体上端右侧,用于上下推拉,以改变移相值。 图2是本实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移相器主要由移相单元和 功分单元组成,移向单元由介质腔2,左右耦合杆3-1和3-2,左右耦合管4-1和4-2,柄5组 成。左右耦合杆3-1和3-2顶端相连,呈倒U形,顶端的连接部3-3与柄5的下端相连,耦 合杆3-1和3-2嵌套于耦合管4-1和4-2中,耦合杆3-1和3_2在柄5的上下推拉作用下 可以在耦合管4-1和4-2中滑动,从而改变耦合杆3-1和3-2与耦合管4-1和4_2的重合 面积。当柄5沿介质腔2的纵向滑动时,耦合管4-1和4-2和耦合杆3-1和3-2之间的重 合面积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传输信号的相位发生改变。 功分单元由馈电网络和功分网络组成,馈电网络是由同轴电缆8-l、8-2和8-3组 成;功分网络由带状线6-1和6-2组成,其中带状线6-2包含输入端6-2_1、第二输出端
6- 2-2和第一输出端6-2-3,带状线6-1的顶端插入耦合管4_2,并和耦合管4_2焊接在一 起,带状线6-2的第一输出端6-2-3末端插入耦合管4-1 ,并和耦合管4-1焊接在一起,金属 腔体l的底部和顶部左侧分别设有馈电座7-1和7-2,馈电座7-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馈 电槽7-1-2和7-1-1,馈电座7-2上设有馈电槽7-1-3,带状线6_1的底端,以及带状线6_2 的输入端6-2-1的末端和第二输出端6-2-2的末端分别通过馈电槽7-l-l、7-l-3和7_1_2 和同轴电缆8-1 、8-3和8-2焊接。 下面以带状线6-1和同轴电缆8-1的焊接关系为例描述带状线和同轴电缆的焊接 部的结构。 如图4所示,带状线6-1和同轴电缆8-1通过馈电座7-1焊接在一起,压线套9卡 设在馈电座7-1上,压线套9上设有刚好可以供带状线6-1底部穿过的通孔,带状线6-1的 底部从通孔穿过,嵌套在压线套9中,如此,带状线6-1便被固定在馈电座7-1上,其穿出的 部分6-1-1伸入设于馈电座7-1上的馈电槽7-1-1中,同轴电缆8-1的内芯8-1-1从馈电 座7-l的底部穿入馈电槽7-1-1中,并和带状线6-1穿出的部分6-1-1相交,馈电槽7-1-1 中还设有馈电内垫7-1-4,同轴电缆的内芯8-l-l和带状线6-l穿出部分6-l-l在馈电内垫
7- 1-4中焊接。 同理,带状线6-2的输入端6-2-1和第二输出端6_2_2与同轴电缆8_3和8_2的 焊接部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同。 带状线6-1和6-2的线宽与其所在位置距离金属腔体1内壁的高度有关。适当选 择金属腔体1的高度能够控制带状线6-1和6-2的线宽,使其既能满足功率分配要求又能 符合较小尺寸要求。 因此,保证带状线以及耦合管在金属腔体1内的位置不变非常重要,本实施例为 了实现这一目的,在金属腔体l内设置了支撑垫10。 如图3所示,支撑垫10设有两个定位孔10-1和10-2,两个限位柱10-3和10_4, 以及定位销10-5,耦合管4-1和4-2分别穿过定位孔10-2和10-1,并被限制在定位孔10-2 和10-1中,定位销10-5扣接在带状线6-2上对应位置的销孔中,限位柱10-3和10-4抵止 在金属腔体l的内壁上,如此,就将耦合管4-l、4-2和带状线6-2限制在金属腔体内固定的 位置上,因为带状线6-1焊接在耦合管4-2上,因此,带状线6-1的位置也得到了限制。 另外,馈电槽7-l-l、7-l-2和7-1-3位于金属腔体1的外部,方便加工、装配及焊 接。同时,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各零部件的通用性强,能把能量约束在金属腔体内部,较之传统的移相器和功分器,明显兼具移相和功率分配功能,而且结构紧凑、容易 生产、成本低、损耗小,适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电调天线的馈电网络中。 图5至图10是本实施例在不同下倾角的条件下的驻波实测图和相位实测图,从图 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具有较佳的电气性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带状线形状和宽度可根据不同的功率分配要求 进行设计,在不同功率分配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更换不同形状和宽度的带状线,以符合功率 分配的要求,而不用更换整个移相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以带状线的形状和 宽度为限,本实施例附图只是标明带状线的存在,而不对带状线的形状和宽度等特征作限 定。同时,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 仅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创新点所作的改变、替代、组合或简 化,都应视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一体化移相器,包括金属腔体,金属腔体内固定安装有左右两根耦合管,该左右耦合管内分别嵌套有左右耦合杆,该左右耦合杆相连接,其连接部设有可推拉其在耦合管内前后运动的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腔体内部还设有功分网络,该功分网络由带状线构成,该左右耦合管分别通过该功分网络连接到馈电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分网络由第一带 状线和第二带状线组成,该第一带状线一端焊接到其中一根耦合管,另一端焊接到馈电点, 该第二带状线设有一个输入端和若干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出端焊接到另一根耦合管,输 入端和其余的输出端焊接到馈电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端一共两个,分 别焊接到耦合管的第一输出端和焊接到馈电点的第二输出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馈电点一共三个,分 别设于金属腔体的上下端面上,馈电电缆在馈电点处分别焊接到第一带状线以及第二带状 线的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馈电点处设有馈电 座,该馈电座的一侧固定在金属腔体上,另一侧设有馈电槽,该馈电槽位于金属腔体的外 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馈电座内设有压线 套,所述的馈电槽内设有馈电内垫,所述的带状线端部穿过压线套和同轴电缆在馈电内垫 中焊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腔体 内设有支撑垫,该支撑垫固定在金属腔体内,所述的左右耦合管和第二带状线分别固定在 支撑垫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移相器,包括金属腔体,金属腔体内固定安装有左右两根耦合管,该左右耦合管内分别嵌套有顶端相连的耦合杆,该耦合杆上连接有可推拉其在耦合管内前后运动的柄,金属腔体内部还设有功分网络,该功分网络由带状线构成,该左右耦合管分别通过该功分网络连接到馈电点。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一致性好,且兼具移相及功率分配功能等优点。
文档编号H01P1/18GK201466177SQ200920062620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付香芽, 伍裕江, 刘晴宇, 吴中振, 高卓锋 申请人:广东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