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390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堆叠的可共用插座构造。
背景技术
现今电脑设备最普及的讯号传输规格莫过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简称USB),以此规格制作的连接器插座及传输线可使外接于电脑的周边设备,如滑鼠、 随身碟、键盘等,即时为电脑所测得并立即使用。 请参阅

图1,为一种随身碟20的三视图,其一端设有一接头21,该接头21为
USB2. 0型式且无金属外壳,该接头21 —面设有4个间隔排列且不弹动的接点22。 此种随身碟20可以配合一 USB插座作电连接,由于目前USB插座是于其内的舌片
一面设有一排接点,在使用上,随身碟20需插入方向正确才能使两者的接点对上电连接;
为了确保随身碟插入时能电连接,两者在对接上具有防呆设计,即当随身碟的接头反向插
入时则无法插入,使用者即会再换另一个方向插入,方向正确了才能插入,如此即可确保插
入后具有电连接。 使用者通常是随机插入,故插不进去的机率是1/2,故常常是插两次,造成使用上 的不便。 再者,若设计可双电连接的插座则接脚必然多出一组,如此则又和现在普遍使用 的主机板脚位配合不上,而无法焊在主机板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是当随身碟 的接头正、反向插入皆可电连接,达到使用上的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是当随身碟
的接头正、反向插入皆可电连接,然而接脚与仅能单向连接随身碟的插座相同。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
一连接槽,其位于该塑胶座体前端,其设有一插入口及相对的顶面、底面,该连接槽可连接
一随身碟的接头;一金属外壳,其包覆该塑胶座体,其设有一开口对应该连接槽的插入口 ; 至少一排下接触部,其间隔排列位于该连接槽内,该下接触部朝向连接槽的顶面;及至少一
排上接触部,其间隔排列位于该连接槽内,该上接触部朝向连接槽的底面,每一上接触部的 数量对应一排下接触部的数量。 借由以上构造,可达到随身碟双向插入皆可电连接,如此使用者随机插入随身碟 均可电连接,达到使用上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 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说明
图l是现有随身碟的三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入随身碟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入随身碟使用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插入随身碟使用状态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插入随身碟使用状态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电路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上、下电路板、端子及接脚组合立体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塑胶座体30连接槽31端子卡槽32后盖33插入口 34顶面35底面36金属外壳40主体41上盖42第一下端子50下接触部51延伸部52固定部53接脚部54凸部55缺口 56第一上端子60上接触部61延伸部62固定部63接脚部64凸部65电路板70下导电孔71上导电孔72电路73第二下端子80下接触部81延伸部82固定部83接脚部84凸部85第二上端子90上接触部91延伸部92固定部93接脚部94凸部95下电路板100第一电路101下接触部102导电孔103[0045]透空槽104上电路板110第二电路111上接触部112[0046]孔113透空槽114接脚120随身碟20接头21接点22
导电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是为一 USB2. 0的随身碟插座, 其包括一塑胶座体30、一金属外壳40、一排第一下端子50及一排第一上端子60,其中 该塑胶座体30 —体成型有一连接槽31,其后端设有两排端子卡槽32,另设有一后 盖33由下而上盖合,该连接槽31位于该塑胶座体30前段且设有一插入口 34及相对的顶 面35、底面36,该连接槽31可连接一随身碟的接头。 该金属外壳40包覆该塑胶座体30,其设有一主体41及一盖合于主体41上的上盖 42,该主体设有前后左右四面且前面设有一开口 43对应该连接槽31的插入口 34。 该一排第一下端子50共计4支呈间隔排列固定于该塑胶座体30,该第一下端子 50 —体设有一下接触部51、一延伸部52、一固定部53及一接脚部54,该固定部53与该塑 胶座体30的端子卡槽32固定,该延伸部52平贴于该该连接槽31下方的塑胶座体30并向 前延伸,该延伸部52前段板面设有一较该下接触部51板面大的缺口 56,该下接触部51 — 端连接于该延伸部52且由前而后渐凸出该延伸部52板面并延伸至另一端成开放,使该下 接触部51凸向连接槽31的顶面35并可上下弹动,该接脚部54伸出该塑胶座体30外。 该一排第一上端子60共计4支呈间隔排列固定于该塑胶座体30,该第一上端子 60 —体设有一上接触部61、一延伸部62、一固定部63及一接脚部64,该固定部63与该塑 胶座体30的端子卡槽32固定,该延伸部62平贴于该连接槽31上方塑胶座体30并向前延 伸,该延伸部62前段板面设有一较该上接触部61板面大的缺口 66,该上接触部61 —端连 接于该延伸部62且由前而后渐凸出该延伸部62板面并延伸至另一端成开放,使该上接触 部61凸向连接槽31的底面36并可上下弹动,该接脚部64伸出该塑胶座体30外。 借由以上构造,请参阅图5,当随身碟20的接头21的接点22朝下插入该连接槽 31时,该接点22与第一下端子50的下接触部51电连接;请参阅图6,当随身碟20的接头 21的接点22朝上插入该连接槽31时,该接点22与第一上端子60的上接触部61电连接, 故可达到随身碟20双向插入皆可电连接,如此使用者随机插入随身碟均可电连接,达到使 用上的方便性。 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 差异在于本实施例更设有一电路板70且该一排第一上端子60未设有接脚,该电路板70设 有一排共计四个下导电孔71依序排列编号为1A至4A及一排共计四个上导电孔72依序排 列编号为1B至4B,该每一下导电孔71借由电路73电连接一上导电孔72,如图6所示的虚 线表示电路板另一面的电路,其串接路径为1A-Z-4B, 2A-X-3B, 3A_W_2B, 4A_Y_1B,该一排第 一下端子50的固定部后端设有一凸部55套入该下导电孔71电连接,该一排第一上端子60 的固定部后端设有一凸部65套入该上导电孔72电连接。 借由上述电路板的串接可达到每一第一下端子50依序与反向排列的一第一上端 子60电连接并共用该接脚54伸出该塑胶座体外,即第1个第一下端子50(1A)与最后l个 第一上端子60(4B)电连接,第2个第一下端子50(2A)与最后1个第一上端子60 (3B)电连 接,如此依序电连接。 借由以上构造,当随身碟的接点朝下插入连接时是连接第一下端子50的上接触 点51,而反向朝上插入连接时是连接第一上端子60的上接触点61,由于每一第一下端子 50依序与反向排列的一第一下端子60电连接,故虽皆由一排接脚54输出却皆有相同的讯号输出,故本实例可达到具有双向电连接,然与仅能单向连接随身碟的插座相同仅有一组4 个接脚,如此可配合仅有一组4个脚位的主机板连接。 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其为USB3.0的随身碟插 座,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更设有一排共计5个第二下端子80及 一排共计5个第二上端子90,该一排第二下端子50与一排第二下端子80在制造上是为同 一片金属板冲压而成,该一排第二上端子60与一排第二上端子90在制造上是为同一片金 属板冲压而成。 该第二下端子80 —体设有一下接触部81、一延伸部82、一固定部83及一接脚部 84,该固定部83与该塑胶座体30的端子卡槽32固定,该延伸部82平贴于该该连接槽31 下方的塑胶座体30并向前延伸,该下接触部81连接于该延伸部82前端并平贴于该塑胶座 体30,该下接触部81位于第一下端子50的下接触部51前方。 该第二上端子90 —体设有一上接触部91、一延伸部92、一固定部93及一接脚部 94,该固定部93与该塑胶座体30的端子卡槽32固定,该延伸部83平贴于该该连接槽31 上方的塑胶座体30并向前延伸,该上接触部91连接于该延伸部92前端并平贴于该塑胶座 体30,该上接触部91位于第一上端子60的上接触部61前方。 借由以上构造,请参阅图13,当USB3. 0型式的随身碟25的接头的二排接点26、27 朝下插入该连接槽时,该接点26与第一下端子50的下接触部51电连接,该接点27与第二 下端子80的下接触部81电连接;请参阅图14,当随身碟25的接头的二排接点26、27朝上 插入该连接槽时,该接点226第一上端子60的上接触部61电连接,该接点27与第二上端 子90的上接触部91电连接,故可达到USB3. 0型式的随身碟25双向插入皆可电连接,如此 使用者随机插入USB3.0型式的随身碟均可电连接,达到使用上的方便性。 请参阅图15、图16、及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 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更设有一电路板70且该二排第一上端子60、90均未设有接脚,该 电路板70设有一排共计九个下导电孔71依序排列编号为1A至9A及一排共计九个上导 电孔72依序排列编号为1B至9B,该每一下导电孔71借由电路73电连接一上导电孔72, 如图6所示的虚线表示电路板另一面的电路,其串接路径为1A-9B、2A-8B、3A-7B、4A-W-6B、 5A-Z-Y-5B、6A-4B、7A-X-3B、8A-2B、及9A-1B,该一排第一下端子50和一排第二下端子80的 固定部后端分别设有一凸部55、85套入该下导电孔71电连接,该一排第一上端子60和一 排第二上端子90的固定部后端分别设有一凸部65、95套入该上导电孔72电连接。 借由上述电路板的串接可达到每一第一下端子50依序与反向排列的一第一上端 子60电连接并共用该接脚54伸出该塑胶座体外,每一第二下端子80依序与反向排列的一 第二上端子90电连接并共用该接脚84伸出该塑胶座体外。 借由以上构造,本实例可达到可双向电连接USB3. 0的随身碟,然与仅能单向连接 USB3. 0的随身碟的插座相同仅有一组9个接脚,如此可配合仅有一组9个脚位的主机板连 接。 请参阅图18、图19、及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其为一USB3.0的随身碟插 座,其包括一塑胶座体30、一金属外壳40、一排第一下端子50及一排第一上端子60、一下电 路板100、一上电路板110、及一排接脚120,其中 该塑胶座体30 —体成型有一连 槽31 ,其后端设有一后盖33由下而上盖合,该连接槽31位于该该塑胶座体30前段可连接一随身碟的接头。 该金属外壳40包覆该塑胶座体30,其设有一主体41及一盖合于主体41上的上盖
42,该主体设有前后左右四面且前面设有一开口对应该连接槽31的插入口。 该一排第一下端子50共计4支,该第一下端子50 —体设有一下接触部51、一延伸
部52及一固定部53,该下接触部51连接于该延伸部52前端并往前向上凸出。 该一排第一上端子60共计4支,该第一上端子60 —体设有一上接触部61、一延伸
部62及一固定部63,该上接触部61连接于该延伸部62前端并往前向下凸出。 该下电路板100设有5条间隔排列的第一电路101,该第一电路101延伸至下电路
板100前段设有一下接触部102,该5条第一电路101间设有四个透空槽104及四个焊点,
该一排第一下端子50的固定部53分别焊接在该四个焊点,该下接触部102位于该第一下
端子50的下接触部51前方,该下接触部51可于透空槽104弹动,该下电路板100后段设
有一排9个导电孔103,该5条第一电路101及4个第一下端子50借由电路分别与该9个
导电孔103电连接,该下电路板100定位于该塑胶座体30下段位置。 该上电路板110设有5条间隔排列的第二电路111 ,该第二电路111延伸至上电路 板110前段设有一上接触部112,该5条第二电路101间设有四个透空槽114及四个焊点, 该一排第一上端子60的固定部63分别焊接在该四个焊点,该上接触部112位于该第一上 端子60的上接触部61前方,该上接触部61可于透空槽114弹动,该上电路板110后段设 有一排9个导电孔113,该5条第二电路111及4个第一上端子60借由电路分别与该9个 导电孔113电连接,该上电路板110定位于该塑胶座体30下段位置。另外该上电路板110 上是设有电路令该5条第二电路111及4个第一上端子60成反向排列依序电连接到该9 个导电孔113。 该一排接脚120共计9支,该每一接脚120分别穿过一导电孔103、 113焊接固定, 如此即使该二排下接触部51、102与二排上接触部61、112电路串接并共用该一排接脚120。 借由以上构造,本实例可达到可双向电连接USB3. 0的随身碟,然与仅能单向连接 USB3. 0的随身碟的插座相同仅有一组9个接脚,如此可配合仅有一组9个脚位的主机板连 接。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 申请专利范围的情况,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权利要求一种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塑胶座体;一连接槽,其位于该塑胶座体前端,其设有一插入口及相对的顶面、底面,该连接槽适于连接一随身碟的接头;一金属外壳,其包覆该塑胶座体,其设有一开口对应该连接槽的插入口;至少一排下接触部,其间隔排列位于该连接槽内,该下接触部朝向连接槽的顶面;及至少一排上接触部,其间隔排列位于该连接槽内,该上接触部朝向连接槽的底面,每一上接触部的数量对应一排下接触部的数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槽与该塑胶 座体一体成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特征在于该每一下接触部及 每一上接触部均各自连接一接脚伸出该塑胶座体外。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至少一电路 板,该每一下接触部及每一上接触部均电连接于该至少一电路板,该相互对应的一排上接 触部及一排下接触部借由该至少一电路板的电路使该每一下接触部依序与反向排列的一 上接触部电连接并共用一接脚伸出该塑胶座体外,即第1个下接触部与最后1个上接触部 电连接,第2个下接触部与最后第2个上接触部电连接,如此依序电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下接触 部是由至少一排下端子构成,每一下端子设有一下接触部、一延伸部及一固定部,该延伸部 延伸位于该连接槽,该下接触部连接于该延伸部;该至少一排上接触部是由至少一排上端 子构成,每一上端子设有一上接触部、一延伸部及一固定部,该延伸部延伸位于该连接槽, 该上接触部连接于该延伸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特征在于该下端子的下接触 部向顶面凸出该延伸部板面,当与随身碟的接头连接时向底面弹动;该上端子的上接触部 向底面凸出该延伸部板面,当与随身碟的接头连接时向顶面弹动。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特征在于该每一下端子的固 定部和每一上端子的固定部均与该塑胶座体固定。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下端子 包括有一排第一端子及一排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前方; 该至少一排上端子包括有一排第三端子及一排第四端子,该第四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第三端 子的接触部前方,该一排第三端子的数量对应该一排第一端子的数量,该一排第四端子的 数量对应该一排第二端子的数量。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特征在于设有二电路板,分别 为上电路板及下电路板,该每一下接触部电连接于下电路板,该每一上接触部电连接于上 电路板。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下接触 部包括有一排下端子及一排第一电路,该下端子设有一下接触部,该第一电路设有一下接 触部位于该下端子的下接触部前方;该至少一排上接触部包括有一排上端子及一排第二电 路,该上端子设有一上接触部,该第二电路设有一上接触部位于该上端子的上接触部前方。
专利摘要一种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一连接槽,其位于该塑胶座体前端,其设有一插入口及相对的顶面、底面,该连接槽可连接一随身碟的接头;一金属外壳,其包覆该塑胶座体,其设有一开口对应该连接槽的插入口;至少一排下接触部,其间隔排列位于该连接槽内,该下接触部朝向连接槽的顶面;及至少一排上接触部,其间隔排列位于该连接槽内,该上接触部朝向连接槽的底面,每一上接触部的数量对应一排下接触部的数量。借由以上构造,可达到随身碟双向插入皆可电连接,如此使用者随机插入随身碟均可电连接,达到使用上的方便性。
文档编号H01R13/642GK201478488SQ20092015255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
发明者蔡周贤 申请人:蔡周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