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型离子渗透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378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鱼骨型离子渗透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的渗透膜,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纹路的袋式离子渗透膜。
背景技术
蓄电池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有的蓄电池用来作为辅助电源,也有的蓄电池用来作为备用电源,现有的蓄电池,不管其用途如何,其主要结构基本上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根据电压电流要求的不同,由若干串并联的单体构成,每个单体由壳体、壳体内的正、负极板, 正、负极板之间的隔膜以及壳体内的电解液构成。目前市场上,作为免维护的铅酸蓄电池, 其隔膜采用超细玻棉材料,壳体内注入电解液后,被超细玻棉材料构成的隔膜充分吸收,电解液既不再流动,也不会外溢,但是不能解决活性物质脱落问题,一旦活性物质脱落并沉积在蓄电池底部会造成电池短路。还有一种蓄电池,其结构是由电池壳和盖所组成,在壳内设有电池槽和极板,在槽内装有稀硫酸电解液,在极板之间装有玻纤维隔板(AGM),纤维类隔板是密封铅酸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玻璃纤维隔板渗透问题明显,孔径大,微孔结构平滑,强度和韧性较差,易折裂、摩损,使极板短路,同时,极板形成的枝晶易穿透隔板,使正负极板接触短路。再者组装时,极群插入电池槽要增加压力,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易分层,也不能解决活性物质脱落问题。国外有一种蓄电池渗透膜,它是以S形围绕在各电极之间的。在使用过程中电池极板与电解液反应会产生气泡,气泡上浮的过程也是对电解液的搅拌过程,该蓄电池渗透膜上设有路纹,但它的垂直筋条使气泡上浮太快,上浮途径单一的垂直上升对电解液搅拌作用单一,最主要的是,它也不能解决活性物质脱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使气泡无序上升,防止活性物质脱落造成短路的鱼骨型离子渗透膜。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它包括膜基,设在该膜基表面的与膜基一体成型的左右斜纹鱼骨型筋条,以及膜基两侧边的连接边。所述左右斜纹鱼骨型筋条分为左向筋条和右向筋条;在该左向筋条和右向筋条交接处,每条所述左向筋条设在所述每两条右向筋条中间或每条所述右向筋条设在所述每两条左向筋条中间。在所述左向筋条和右向筋条的起始端都是圆角。所述膜基的厚度在0. 35-0. mm之间。所述膜基两侧边的连接边为封边结构,它们可以互相镶嵌连接,将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制成袋式结构。所述左向筋条和右向筋条与水平面成60度。[0011]在蓄电池使用过程中,电池中的电解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而在使用过程中电池极板与电解液反应会产生气泡,气泡上浮的过程也是对电解液的搅拌过程,原有的垂直筋条使气泡上浮太快,上浮途径单一的垂直上升对电解液搅拌作用单一,而斜纹鱼骨型渗透膜可减缓气泡上浮速度,并且上浮途径为交叉上升对电解液作无序搅拌。由于气泡的上升速度减缓,会降低蓄电池的充放时氧和氢的析出的速度。由于电解液的分层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对提高牵引型蓄电池特别是新型蓄电池的容量,降低单位耗铅量,从而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离子渗透膜制成袋式结构,能解决活性物质脱落问题;鱼骨型的表面构造,使得气泡作无序上升,解决了电解液分层的现象,最终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1、膜基;2、左右斜纹鱼骨型筋条;3、连接边;4、左向筋条;5、右向筋条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它包括膜基1,设在该膜基1表面的与膜基1 一体成型的左右斜纹鱼骨型筋条2,以及膜基1两侧边的连接边 3 ;所述左右斜纹鱼骨型筋条2分为左向筋条4和右向筋条5 ;在该左向筋条4和右向筋条5 交接处,每条所述左向筋条4设在所述每两条右向筋条5中间或每条所述右向筋条5设在所述每两条左向筋条4中间;在所述左向筋条4和右向筋条5的起始端都是圆角;所述膜基 1的厚度在0. 35-0. mm之间;所述膜基1两侧边的连接边3为封边结构,它们可以互相镶嵌连接,将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制成袋式结构;所述左向筋条4和右向筋条5与水平面成60度。 本实用新型是袋式结构,能解决活性物质脱落问题;鱼骨型的表面构造,使得气泡作无序上升,解决了电解液分层的现象,最终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1.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膜基(1),设在该膜基(1)表面的与膜基 (1) 一体成型的左右斜纹鱼骨型筋条O),以及膜基(1)两侧边的连接边(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斜纹鱼骨型筋条 ⑵分为左向筋条⑷和右向筋条(5);在该左向筋条⑷和右向筋条(5)交接处,每条所述左向筋条(4)设在所述每两条右向筋条( 中间或每条所述右向筋条( 设在所述每两条左向筋条⑷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向筋条(4)和右向筋条(5)的起始端都是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基(1)的厚度在 0. 35-0. mm 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基(1)两侧边的连接边(3)为封边结构,它们可以互相镶嵌连接,将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制成袋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向筋条(4)和右向筋条(5)与水平面成6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骨型离子渗透膜,它包括膜基,设在该膜基表面的与膜基一体成型的左右斜纹鱼骨型筋条,以及膜基两侧边的连接边。本实用新型制成袋式结构,能解决活性物质脱落问题;鱼骨型的表面构造,使得气泡作无序上升,解决了电解液分层的现象,最终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M2/18GK202268422SQ20112037999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钱列军, 钱利明 申请人:江苏安普克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