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保护器和热空气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109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保护器和热空气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保护器,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止热空气发生器过热的热保护器,该热空气发生器例如电吹风机、电加热暖风机等等。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热保护器的热空气发生器。
背景技术
图I和图2示出了中国专利申请CN1348196A中所公开的热保护器。在这种热保护器中,包括与外电路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端子10和20,第一和第二端子的近端部向上弯曲构成接触部IOa和20a,接触部IOa和20a的远端侧构成被切开并向上弯起从而构成支撑部IOb和20b。支撑部20b上设置有固定触点70。端子10和20的近端部通过电绝缘树脂块40相互固定。可动板60的近端部分固定在支撑部IOb的顶表面上,远端处设置有可动触点80。在可动板60的顶表面上设置双金属片90,该双金属片通过加工在可动板60上的 保持件60a、60b和60c被保持在可动板60上。双金属片响应于温度过高的热空气,从向上凸起的弯曲状态转换成向下凹入的状态,带动可动板60移动,使得可动触点80与固定触点70脱开,从而断开电路。从图I和图2中可以清楚看出,双金属片90的纵向两端分别抵接保持件60a和60b,并且双金属片90的纵向长度大于保持件60a和60b之间的间距,双金属片90以纵向中心部向上凸起的弧形配合在可动板60的保持件60a和60b之间。由于双金属片90在纵向两端分别与保持件60a和60b配合,因此对于双金属片90自身的制造尺寸精度(即尺寸精度)以及保持件60a和60b的位置精度(即配合精度)的要求都很高,尺寸过大或过小都会给通过双金属片90的反向动作来操纵可动板60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双金属片90以悬空的方式保持在保持件60a和60b中,当双金属片90反向动作时,双金属片90纵向两端的位置可能会浮动,有可能导致双金属片卡死在保持件60a和60b之间,导致双金属片不能复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致力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保护器,尤其是用于防止热空气发生器过热的热保护器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保护器,包括与外电路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二端子上设有固定触点;电绝缘的固定块,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固定块相互固定;金属的可移动板,可移动板具有固定端和可动端,可移动板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块上,可移动板的可动端设有可动触点;双金属片,设置在可移动板的更靠近热保护器外部的一面上,双金属片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双金属片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块上,移动板的可动端能够在双金属片的自由端的带动下移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能够随着移动板的可动端的移动而接触或者分离。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热空气发生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热保护器。[0007]本实用新型的热保护器,由于双金属片的一端是固定的,另一端是自由端,从而降低了配合精度的要求,进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由于双金属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外,从而更加接近环境的热空气,因而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感测环境温度。本实用新型的热空气发生器,由于具有上述热保护器,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由于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感测环境温度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更加清楚,其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热保护器的中心纵剖视图;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热保护器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热保护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热保护器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3所示热保护器在正常状态下的中心纵剖视图;图6示出了图3所示热保护器在异常状态下的中心纵剖视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热保护器中的可移动板的可动端的立体图;图8示出了图7所示可移动板的可动端与双金属片的自由端的中心纵剖视图;图9示出了具有本实用新型热保护器的热空气发生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热保护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热保护器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3所示热保护器在正常状态下的中心纵剖视图,图6示出了图3所示热保护器在异常状态下的中心纵剖视图。在图中,热保护器的长度方向限定为纵向方向(图4中的X方向),热保护器的宽度方向限定为横向方向(图4中的Y方向),还限定了热保护器的高度方向(图5中的Z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热保护器100包括与外电路连接的第一端子I和第二端子2,第一端子I和第二端子2通过固定块3相互固定。该固定块由电绝缘合成树脂制成。固定块3为大致矩形,由高度较大的第一部分(图3中固定块3左侧部分)和高度较小的第二部分(图3中固定块3右侧部分)构成,在第二部分的顶表面上形成有凸台3a。凸台3a的顶表面与固定块3的第一部分的顶表面大致齐平。第一端子I的内端部Ia沿固定块3的第一部分的侧壁向上弯曲约90度,再沿固定块3的第一部分的顶壁水平弯曲约90度并固定在其上(具体固定方式将在后详细描述)。第二端子2的内端部2a从固定块3的第二部分的侧壁嵌入固定块3内。第二端子2的中间部分被向上冲切,以使冲切开的部分高出第二端子2,以构成一个水平的支撑台2b,在该支撑台2b上设有固定触点6。一个可移动板4置于固定块3上方,可移动板4由具有弹性的金属片构成。可移动板4的固定端4a固定在固定块3的第一部分的顶表面(沿高度方向的上表面)上,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处设置有可动触点7。可移动板4在纵向上与凸台3a对应的位置开有通孔4c,以供凸台3a从该通孔4c中穿过。在正常状态下,可动触点7与固定触点6相接触。可移动板4的顶表面上设置有一个双金属片5,双金属片5具有固定端5a和自由端5b,双金属片5的固定端5a固定在固定块3上,优选与可移动板4的固定端4a固定在一起,双金属片5沿纵向方向在固定端5a和自由端5b之间的中部搭在凸台3a上。双金属片5位于第一端子I的内端部Ia与可移动板4之间,双金属片5沿纵向延伸超出第一端子I的内端部Ia,以使双金属片5的包括自由端5b的一部分暴露在外,从而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感测环境温度。在正常状态下,双金属片的自由端5b不与可移动板4接触。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双金属片5没有连接到闭合电路中, 因而双金属片5对电流不敏感。如图5清楚所示,第一端子I的内端部la、可移动板4的固定端4a、双金属片5的固定端5a以从上向下的顺序一起固定在固定块3的第一部分的顶壁上。固定方式例如可以通过铆钉固定、焊接、粘接或其它合适的方法。在正常情况下,双金属片5如图5所示呈向上方向的凸出状态。一旦由于过载等原因导致热空气发生器非正常发热,从而使环境温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双金属片5翻转成向下方向的凹入状态,如图6所示。当双金属片5翻转时,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在双金属片5的弯曲力的作用下向上抬起,导致可动触点7与固定触点6相分离。由此,断开热空气发生器的电路。下面参照图7和8具体描述可移动板4与双金属片5的配合结构。图7示出了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的立体图,图8示出了图7所示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与双金属片5的自由端5b的中心纵剖视图。如图7和8所示,可移动板主体基本水平设置,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也基本水平设置且高出可移动板主体。可移动板主体与可动端4b之间通过大致竖向的弯曲部8连接。如图8所示,弯曲部8由两个圆弧段和位于这两个圆弧段之间的竖直段组成,以将可移动板主体与可动端4b平滑连接。弯曲部8的圆弧段具有大的曲率半径以减少应力集中,从而避免可移动板4发生蠕变。如图7所不,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上设有向固定端4a方向伸出的悬臂9。悬臂9与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基本位于同一平面。悬臂9可以与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 —体成形,例如通过冲压来形成该悬臂9。具体地,可以通过将弯曲部8的部分材料冲孔,并将冲出的材料弯曲至与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共面,从而形成悬臂9。或者悬臂9也可以是单独的部件,然后通过焊接等方式结合到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上。如图8所不,悬臂9和双金属片5的自由端5b在纵向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部分重叠。在正常状态下,悬臂9和双金属片5的自由端5b在高度方向上间隔开。在异常状态下,双金属片5翻转成向下方向的凹入状态,双金属片5的自由端5b在弯曲力的作用下撞击悬臂9,从而带动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向上抬起,导致可动触点7与固定触点6相分离。优选地,在悬臂9上还形成有从悬臂上表面凹入并从悬臂下表面凸出的撞击台9a,该撞击台9a作为特殊的加强结构起到了抗疲劳失效的作用,并且用于在异常状态下与金属片5的自由端5b更好地接触。该撞击台9a例如可以通过在悬臂9上冲压而形成,因此撞击台9a的厚度与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的厚度基本相同。撞击台9a从悬臂9的下表面凸出的高度以及撞击台9a与可移动板主体沿高度方向的距离可以根据热保护器的具体应用加以选择。例如,在用于干燥头发的电吹风机的热保护器中,撞击台9a从悬臂9的下表面凸出的高度可以是大约O. 05cm至O. 2cm,优选为O. Icm ;撞击台9a与可移动板主体沿高度方向的距离可以是大约O. 5cm至Icm,优选为O. 65c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保护器,由于双金属片没有连接在闭合电路中,因而对电流过载本身不敏感。而且,双金属片大部分暴露在外,从而更加接近环境的热空气,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感测环境温度。另外,双金属片安装在通风的位置也有利于传热,从而当环境温度恢复正常时,双金属片能够及时复位。此外,本实用新型热保护器的双金属片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的,与现有技术中两端配合的情况相比,不要求精确的配合精度,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图9示出了具有本实用新型热保护器的热空气发生器的电路图。该热空气发生器由于具有上述热保护器,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由于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感测环境温度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很容易地进行改变或变化, 而这种改变或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热保护器,包括用于与外电路连接的第一端子(I)和第二端子(2),第二端子(2)上设有固定触点¢);电绝缘的固定块(3),第一端子(I)和第二端子(2)通过固定块(3)相互固定;金属的可移动板(4),可移动板(4)具有固定端(4a)和可动端(4b),可移动板⑷的固定端(4a)固定在固定块(3)上,可移动板⑷的可动端(4b)设有可动触点(7);双金属片(5),设置在可移动板(4)的更靠近热保护器外部的一面上, 其特征在于,双金属片(5)具有固定端(5a)和自由端(5b),双金属片(5)的固定端(5a)固定在固定块(3)上,移动板(4)的可动端(4b)能够在双金属片(5)的自由端(5b)的带动下移动,可动触点(7)与固定触点(6)能够随着移动板(4)的可动端(4b)的移动而接触或者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设有悬臂(9),悬臂(9)从可移动板⑷的可动端(4b)伸出到双金属片(5)的自由端(5b)上方,并且悬臂(9)与双金属片(5)的自由端(5b)在纵向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与可移动板主体平行设置且高出可移动板主体,可移动板主体与可动端(4b)之间通过弯曲部(8)平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悬臂(9)与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悬臂(9)是弯曲部(8)的部分材料被冲切到与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共面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悬臂(9)上还形成有从悬臂上表面凹入并从悬臂下表面凸出的撞击台(9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撞击台(9a)的厚度与可移动板(4)的可动端(4b)的厚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撞击台(9a)从悬臂(9)的下表面凸出的高度是O. 05cm至O. 2cm,撞击台(9a)与可移动板主体沿高度方向的距离是O. 5cm至Icm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撞击台(9a)从悬臂(9)的下表面凸出的高度是O. lcm,撞击台(9a)与可移动板主体沿高度方向的距离是O. 6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块(3)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高度高于第二部分的高度,在第二部分的顶表面上形成有凸台(3a),凸台(3a)的顶表面与第一部分的顶表面在高度方向上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I)、可移动板(4)的固定端(4a)、双金属片(5)的固定端(5a) —起固定在固定块(3)的第一部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I)、可移动板(4)的固定端(4a)、双金属片(5)的固定端(5a)通过铆钉结构一起固定在固定块(3)的第一部分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可移动板(4)在沿纵向与凸台(3a)对应的位置开有通孔(4c),以供凸台(3a)从该通孔(4c)中穿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双金属片(5)沿纵向在双金属片(5)的固定端(5a)和自由端(5b)之间的中部搭在凸台(3a)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干第二端子(2)沿纵向的一端嵌入固定块(3)的第二部分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干第二端子(2)上形成有支撑台(< >2b),固定触点(6)设在支撑台(2b)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干所述支撑台(2b)是由第二端子(2)的部分材料被冲切至高出第二端子(2)的位置而形成的。
18.—种热空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空气发生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一所述的热保护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空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空气发生器是电吹风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保护器和一种热空气发生器,该热保护器包括与外电路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二端子上设有固定触点;电绝缘的固定块,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固定块相互固定;金属的可移动板,可移动板具有固定端和可动端,可移动板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块上,可移动板的可动端设有可动触点;双金属片,设置在可移动板的更靠近热保护器外部的一面上,双金属片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双金属片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块上,移动板的可动端能够在双金属片的自由端的带动下移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能够随着移动板的可动端的移动而接触或者分离。
文档编号H01H37/52GK202549720SQ20122002201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张扬, 蒋永军, 陈建 申请人:森萨塔科技麻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