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570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玻璃天线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安装于车辆的窗框的窗玻璃上设有作为天线发挥功能的玻璃天线的情况。图1是专利文献I公开的玻璃天线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设置于窗玻璃12的玻璃天线100具备:由天线元件I 4构成的天线导体;与该天线导体连接的供电部16 ;由无源元件5、6构成的无源导体;与该无源元件连接的接地部17。供电部16是用于将天线导体与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的部位,接地部17是用于将无源导体与车辆的主体(车身)电连接的部位。[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国际公开第2010/119856号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将弹性连接构件安装于接地部17,并通过弹性连接构件将接地部与形成窗框的车身连接的情况。另一方面,考虑到利用传送接收信号的线缆在产生接收信号的衰减之前将接收信号放大的情况,而将具备安装有放大器等的信号处理电路的连接器直接安装于玻璃天线。这种连接器以将放大器的信号线侧和接地侧与供电部16和接地部17分别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专利文献I的方式中采用该连接器时,在接地部17设置与连接器连接的部分和与弹性连接构件连接的部分,并且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窗框与连接器发生干涉,而需要设置将接地部17的与弹性连接构件连接的部分覆盖的、比窗框的端部56向窗玻璃12的面内侧(图中上、下侧)突出的突起部56a。通过使弹性连接构件与该突起部56a接触而将接地部17与车身连接。然而,设置这种突起部56a的情况需要变更窗框的形状,需要特别进行设计而没有通用性,因此不优选。而且,通过与突起部56a的连接而将接地部17与车身面板连接时,突起部56a的面积小,因此即便是车身的一部分,突起部56a的作为接地层的功能也弱,可能无法充分地得到玻璃天线的天线增益。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接地部与车身的连接电气稳定而能够提高玻璃天线的天线增益的天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具有:窗玻璃,安装于车身的窗框;玻璃天线,在所述窗玻璃具备天线导体、与该天线导体连接的供电部、无源导体、与该无源导体连接的接地部,所述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包括第一接地部位和第二接地部位, 在从所述窗玻璃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接地部位包括与所述窗框不重合的区域,所述第二接地部位包括与所述窗框重合的区域,所述天线装置具有将所述车身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电连接的接地构件。本实用新型的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天线装置中,所述接地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是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窗框的孔以将所述窗玻璃临时固定于所述车身而作为固定用具使用的临时固定夹。本实用新型的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天线装置中,所述接地构件是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的弹性构件,在所述窗玻璃被安装于所述车身时发生弹性变形而与所述车身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天线装置中,所述接地构件是设置于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对置的所述窗框的弹性构件,在所述窗玻璃被安装于所述车身时发生弹性变形而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根据上述任一方式所述的天线装置中,同轴线缆的内部导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该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与所述第一接地部位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天线装置中,在所述供电部和所述第一接地部位上安装有连接器,该连接器用于将所述同轴线缆的内部导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并将所述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与所述第一接地部位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天线装置中,所述连接器具备与所述同轴线缆电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实用新型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接地部与车身的连接电气稳定,提高玻璃天线的天线增益。

图1是具备接地部17的以往的玻璃天线100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玻璃天线200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玻璃天线300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接地部位17B经由接地构件31A而与车身电连接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接地部位17B经由接地构件31B而与车身电连接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6是接地构件3IB的立体图。图1是供电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玻璃天线300的天线增益的实测数据。[标号说明]I 4、8天线元件5、6无源元件12窗玻璃13粘接剂(填料)[0036]16供电部17接地部17A第一接地部17B第二接地部20信号处理电路30粘接构件31、31A、31B 接地构件32涂装膜33弹性板34连接部35金属板40同轴线缆侧连接器41天线侧连接器42、43金属制支腿部44同轴线缆50车身框架51 凸缘52安装孔56车身开口缘(窗框的端部)56a突起部100、200、300 玻璃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行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用于说明方式的附图中,在关于方向并未特别记载的情况下,是指附图上的方向,各附图的方向对应于记号、数字的方向。而且,平行、垂直等的方向是允许不损害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程度的偏离的方向。而且,这些附图是窗玻璃安装于车辆的状态的车内观察的图,但也可以作为车外观察的图来参照。例如,在窗玻璃是安装在车辆的前部的前窗玻璃的情况下,附图中的左右方向相当于车宽方向。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设定供电部与接地部沿着基准方向排列配置,但基准方向可以根据玻璃天线的设置区域而自由设定,特别是如果为车辆用的窗玻璃,则优选设定成与窗玻璃的缘部平行的方向、水平方向或铅垂方向。在以下说明的方式中,车辆用窗玻璃搭载于车辆时的水平面成为基准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为前窗玻璃,也可以是安装在车辆的后部的后窗玻璃、安装在车辆的侧部的侧窗玻璃。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玻璃天线200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玻璃天线300的俯视图。玻璃天线200、300是将天线导体及配置在该天线导体的附近的无源导体、以及沿着规定的基准方向(例如水平或大致水平的方向)彼此分离的供电部16及接地部17 (17AU7B)在俯视图上设置在窗玻璃12上的天线。玻璃天线200、300具备例如第一元件即天线元件1、第二元件即天线元件2、第三元件即天线元件3、第四元件即天线元件4作为天线导体图案。玻璃天线300还具备天线元件8。而且,玻璃天线200、300具备例如第一无源元件即无源元件5和第二无源元件即无源元件6作为无源导体的图案。供电部16是用于使天线导体与未图示的信号处理电路连接的部位,接地部17是用于使无源导体与由金属构成的车身电连接的部位。“电连接”包括导体彼此直接接触而直流性地导通的情况、及导体彼此离开规定间隔形成电容器而高频导通的情况。车身开口缘56是凸缘51的端部,该凸缘51形成安装窗玻璃12的窗开口部。凸缘51相当于形成在车身框架50上的窗框。供电部16及接地部17可以位于窗玻璃12的边缘的附近或车身开口缘56的附近。需要说明的是,图2、3中,窗玻璃12安装于凸缘51的状态下的车身开口缘56的
位置由虚线表示。接地部17是导体区域,在从窗玻璃12的法线方向以车外观察来观察时,该导体区域包括接地部位17A作为包含与凸缘51不重合的区域的第一接地部位,并包括接地部位17B作为包含与凸缘51重合的区域的第二接地部位。接地部位17B相对于接地部位17A位于窗玻璃12的外周边中的最接近供电部16的上边侧。接地部位17A与接地部位17B可以通过一根或两根以上的线状元件来连接。在图2、3中例示了以a、b、c、d为顶点的长方形的导体区域作为接地部位17A。图
2、3的接地部位17A是如下形状:从窗玻璃12的法线方向将接地部位17A从车外侧投影时,该投影包含与凸缘51不重合的区域。而且,在图2中例示了以d、e、f、a为顶点的长方形的导体区域作为接地部位17B,在图3中例示了以e、f、g、a为顶点的长方形的导体区域作为接地部位17B。图2、3的接地部位17B是如下形状:从窗玻璃12的法线方向将接地部位17B从车外侧投影时,该投影包含与凸缘51重合的区域。接地部位17A在从窗玻璃12的法线方向以车外观察来观察时,既可以包含与凸缘51重合的区域,也可以是与凸缘51完全不重合的区域。在接地部位17A包含与凸缘51重合的区域时,与凸缘51重合的区域的面积小于与凸缘51不重合的区域的面积。接地部位17B在从窗玻璃12的法线方向以车外观察来观察时,既可以包含与凸缘51不重合的区域,也可以是与凸缘51完全重合的区域。在接地部位17B包含与凸缘51不重合的区域时,与凸缘51重合的区域的面积大于与凸缘51不重合的区域的面积。另外,设有将凸缘51与接地部位17B电连接的接地构件31。接地构件31既可以是设置在接地部位17B上的导体,也可以是设置在凸缘51上的导体。因此,根据具有图2、图3所例示的玻璃天线200、300的天线装置,无需为了将接地部17与凸缘51电连接而在直线性地形成有端部56的凸缘51上形成突起部那样的特别的形状。因此,能够通过接地构件31使接地部17与车身的连接电气稳定。而且,能够充分确保将接地部17电连接的接地部位的面积,因此能够充分利用作为大的接地层而发挥功能的车身,与图1的玻璃天线100相比,能够提高玻璃天线200、300的天线增益。需要说明的是,在同轴线缆的内部导体与供电部16电连接且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与接地部位17电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说天线导体和无源导体构成向供电部和接地部供电那样的双极天线。接下来,更详细地说明图2、3的结构。[0070] 在图2、3中,天线元件I以供电部16为起点,朝向与基准方向平行且朝向接地部17的相反侧的方向即第一方向(附图中的右方向)延伸。天线元件2与天线元件I的向第一方向延伸的终端即第一终端部Ig(即,供电部16的相反侧的终端)连接,朝向与天线元件I正交且相对于玻璃12的外周而朝向内侧的方向即第二方向(附图中的下方向)延伸。天线元件2以终端部Ig为起点,既可以朝向第二方向直线性地延伸,也可以朝向第二方向弯曲延伸。天线元件3以天线元件2的延伸的终端即第二终端部2g为起点,朝向第一方向的反向的方向即第三方向(附图中的左方向)延伸。并且,天线元件3的向第三方向延伸的终端即第三终端部3g相对于后述的无源元件5而位于第一方向侧(即,相对于无源元件5而位于右侧的区域上)。天线元件4以天线元件2上的点为起点,朝向第一方向延伸。图2、3的天线元件4的起点以终端部2g为起点且以终端部4g为终点而朝向第一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元件4可以去除,但设有天线元件4的玻璃天线与未设置天线元件4的情况相比,玻璃天线的平均灵敏度提高。另外,图3的天线元件8相对于天线元件1,在天线元件3延伸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区域,与天线元件I平行地以供电部16为起点朝向第一方向延伸。设有天线元件8的玻璃天线与未设置天线元件8的情况相比,玻璃天线的平均灵敏度提高。另外,图2的无源元件5是以作为接地部17的一部分的区域的接地部位17A为起点,至少一部分朝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元件。图3的无源元件5是以作为接地部17的一部分的区域的接地部位17B为起点,至少一部分朝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元件。图2、3的无源元件6是与上述的基准方向平行且以无源元件5上的点为起点延伸的元件。无源元件6从提高天线增益的观点出发,可通过终端部5g而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在图2、3的情况下,以终端部5g为起点向第三方向(附图中的左方向)以终端部6g为终点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无源元件6也可以不向第三方向而向第一方向延伸,进而也可以与天线元件3接近。车身的接地层没有调谐的余地,但无源元件6的长度、延伸方向能够适当调整,因此通过设置无源元件6而调谐变得容易。在此,“终端部”既可以是无源元件或天线元件的延伸的终点,也可以是作为该终点近前的导体部分的终点附近。供电部16及接地部17通过沿着车身开口缘56配置,而能够实现玻璃天线200、300整体的低高度化,且能够容易地确保接地构件31的设置空间。供电部16及与供电部16连接的天线导体、以及接地部17及以接地部17为起点连接的无源导体通过将银膏等含有导电性金属的膏剂印制在窗玻璃板的车内侧表面,烧结而形成。然而,并未限定为该形成方法,也可以将由铜等导电性物质构成的线状体或箔状体形成在窗玻璃的车辆侧表面或车外侧表面,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粘贴于窗玻璃,还可以设置在窗玻璃自身的内部。天线元件及无源元件、以及将接地部位17A和17B连接的线状元件的各线宽(各导体宽度)的最小值从防止被印制的元件的断线这一点出发,优选为0.4mm以上,更优选为
0.6mm以上。而且,各线宽的最大值从抑制玻璃的弯曲成形时产生的变形这一点出发,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8mm以下。接下来,参照图4、5、6,说明接地构件31的具体例子。图4是表示将接地部位17B经由接地构件31A而与车身电连接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通过天线导体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信号向与图2、3所示的供电部16和接地部位17A电连接的后述的天线侧连接器传递。另一方面,为了将接地部位17B与车身电连接,而利用钎焊等将接地构件31A安装在接地部位17B,彼此电连接。或者也可以利用双面粘接胶带或粘接剂等将接地构件31A粘接在接地部位17B,而与接地部位17B高频地连接。通过这种连接结构,能够将接地部17及与接地部17连接的无源导体经由接地构件31A可靠地接地于车身。如图4所示,车身框架50的端部为了将窗玻璃12设置于车身而将凸缘51形成为L字状。参照标号13是将凸缘51与窗玻璃12粘接的粘接剂(或填料)。接地构件31A具有作为在粘接剂13凝固之前用于将窗玻璃12临时固定于凸缘51的固定用具而使用的临时固定夹的形状,其具有:底座,通过焊接或粘接剂等而与接地部位17B电连接;弹性夹,其钩挂于凸缘51而固定。该弹性夹设置在穿过凸缘51的安装孔52的接地构件31A的前端部。作为接地构件31A而使用的临时固定夹是利用导电性的材料制成的导电体。或者也可以不是导电体而是电介质,但这种情况下对表面实施导电性的涂层。作为接地构件31A而利用的临时固定夹插入到形成于凸缘51的安装孔52中,由此与凸缘51接触。如此,当接地构件31A为将窗玻璃12安装于凸缘51的固定用具时,通过一个部件能够兼用安装功能和接地连接功能,故而优选。图5是表示将接地部位17B经由接地构件31B而与车身电连接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通过天线导体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信号向与图2、3所示的供电部16和接地部位17A电连接的后述的天线侧连接器传递。另一方面,为了将接地部位17B与车身电连接,而将接地构件31B安装在接地部位17B。通过这种连接结构,能够将接地部17及与接地部17连接的无源导体经由接地构件31B可靠地接地于车身。图6是接地构件31B的立体图。接地构件31B包括:金属板35,其是弹性的连接构件,具有通过焊接等而与接地部位17B电连接的连接部34 ;弹性板33,其弯曲成拱形而设置于金属板35。接地构件31B也可以将金属板35通过双面粘接胶带或粘接剂等而与接地部位17B粘接,从而与接地部位17B高频地连接。设置在接地部位17B上的接地构件31B当如图5所示经由粘接剂13将窗玻璃12与凸缘51粘接时,弹性板33发生弹性变形而与车身面板11进行面接触。由此,即便在车身侧没有特别的结构,也能够将接地部位17B接地连接于车身框架50。另一方面,车身框架50的车外侧表面通常利用涂料等涂装而形成绝缘性的涂料膜32,仅通过接地构件3IB接触的话,无法确保直流的连接。然而,通过使弹性板33发生弹性变形而充分增大与涂料膜32接触的面积,接地构件31B高频地与车身框架50连接,因此能够将接地部位17B接地于车身。另外,在将窗玻璃安装于车身时,可以将与接地部位17B接触的弹性的连接构件设置于车身的窗框。例如,将图6所示的接地构件31B通过螺钉等机械性的连结机构或钎焊等而在与凸缘51电连接的状态下固定。当将窗玻璃12经由粘接剂13与凸缘51连接时,弹性板33发生弹性变形而与接地部位17B面接触。由此,能够将接地部位17B接地连接于车身框架50。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天线在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连接中使用端子构件。端子构件是如下结构:将连接器安装于供电部16及接地部位17A,该连接器用于将同轴线缆的内部导体和供电部16电连接,并将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和接地部位17A电连接。通过这种连接器,容易将同轴线缆的内部导体安装于供电部16,从而容易将外部导体安装于接地部位17A。例如在图7所示的端子构件中,示出如下结构:同轴线缆侧连接器40为雄型,沿着箭头的方向与雌型的天线侧连接器41嵌合,由此将同轴线缆与供电部16和接地部位17A连接。通过将同轴线缆侧连接器40与天线侧连接器41对合连接,而将同轴线缆44的内部导体经由金属制支腿部42与供电部16连接,将同轴线缆44的外部导体经由金属制支腿部43与接地部位17A连接。天线侧连接器41跨供电部16和接地部位17A安装。天线侧连接器41的第一端子即金属制支腿部42安装于供电部16,天线侧连接器41的第二端子即金属制支腿部43安装于接地部位17A。而且,同轴线缆44与同轴线缆侧连接器40连接。另外,安装有放大器等的信号处理电路20也可以内置于天线侧连接器41内。放大器的输入部与金属制支腿部42电连接,放大器的输出部与同轴线缆44的内部导体电连接,放大器的接地部(与信号处理电路20的接地部为相同电位)将同轴线缆44的外部导体与金属制支腿部43电连接。这种情况下,同轴线缆44的另一端侧与搭载于车身侧的调谐器等连接。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与经由同轴线缆与信号处理电路连接的情况相比,在通过同轴线缆传送接收信号的中途且在接收信号发生衰减之前,通过天线侧连接器能够将接收信号放大,因此优选。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使用天线侧连接器41。例如,在与设置于车身侧的信号处理电路的连接中使用同轴线缆作为从车身侧配线的信号线,在同轴线缆的一端侧,同轴线缆的内部导体与供电部16电连接,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与接地部位17A电连接。同轴线缆与供电部16和接地部位17A通过钎焊等而电连接。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通过与接地部位17A电连接,而通过与接地部位17B连接的接地构件来与车身侧接地连接。同轴线缆的另一端侧与搭载于车身侧的放大器等的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这种情况下,在同轴线缆的另一端侧,可以是内部导体与放大器的输入部电连接,外部导体与放大器的接地部电连接。并且,放大器的输出部与调谐器等的输入部电连接。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就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形、改良及替换。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导体、无源导体、供电部、天线部只要具有所希望的天线增益即可,并未限定为图2、3的方式。具体而言,天线导体及无源导体的元件的形状可以按照车辆种类对应于所希望的接收频率而适当设定。若为图2、3的方式,则能够提高地面波数字电视广播带的天线增益。另外,接地构件只要具有用于将接地部位17B与车身侧接地连接的功能即可,并未限定为图4、5、6的方式。例如,接地构件可以是在接地部位17B和在车辆安装状态下与接地部位17B对置的车身侧部位之间能够伸缩的突起状的导电性构件。或者在将窗玻璃安装于车身时,车身侧的与接地部位17B对置的部位形成为突起状而与接地部位17B接触而导通、或不直接接触而高频连接。[实施例]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天线装置适用于实际的车辆的前窗玻璃的例子。说明通过将图3所示的玻璃天线的方式安装于实际的车辆的前窗玻璃而制作的机动车用玻璃天线的天线增益的实测结果。将形成有玻璃天线的机动车用窗玻璃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约25°的状态下组装于回转工作台上的机动车的窗框而实际测定了天线增益。向供电部组装连接器,而经由馈线与网络分析器连接。使回转工作台旋转以从水平方向对窗玻璃从全方向照射电波。在回转工作台的中心安置组装有玻璃天线的玻璃的机动车的车辆中心,使机动车旋转360°来进行天线增益的测定。天线增益的数据每隔3°的旋转角度,在地面波数字电视广播带的频率范围内每隔6MHz进行测定。电波的发送位置与天线导体的仰角以大致水平方向(设与地面平行的面为仰角=0°、设天顶方向为仰角=90°时,仰角=0°的方向)测定。天线增益以半波长偶极天线为基准,以使半波长偶极天线的天线增益成为OdB的方式进行了标准化。图8是玻璃天线300 (图3)的天线增益的实测数据。图8的纵轴表示使机动车旋转360°而取得的天线增益的平均值。在设单位为mm时,测定了图8的天线增益时的图3的各部的尺寸为al:80a2:15a3:105a4:50a5:20a6:75a8:50bl:42b2:0b3:5。各兀件的导体宽度为0.8mm。供电部16为纵IlmmX横12mm。以a、b、C、d为顶点的长方形的接地部位17A为纵11_X横12_。以e、f、g、a为顶点的长方形的接地部位 17B 为纵 14mmX 横 54mm。根据图8的实测数据,主控台集中的优先带域473 575MHz的天线增益的平均值显示出+0.4dBd这样非常高的值。[产业实用性]本实用新型适合被利用作为例如对地面波数字电视广播、UHF带的模拟电视广播及美国的数字电视广播、欧盟的数字电视广播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数字电视广播进行接收的机动车用的天线。此外,也可以利用于日本的FM广播带(76 90MHz )、美国的FM广播带(88 108MHz)、电视VHF带(90 108MHz、170 222MHz)、车辆用无钥进入系统(300 450MHz)。另外,也可以利用于机动车电话用的800MHz带(810 960MHz)、机动车电话用的 1.5GHz 带(1.429 1.501GHz)、人造卫星的 GPS 信号(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1575.42MHz)> VIGS (注册商标)(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2.5GHz)。此外,还可以利用于ETC通信(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路侧无线装置的发送频率:5.795GHz或5.805GHz、路侧无线装置的接收频率:5.835GHz 或 5.845GHz)、专用窄域通信(DSRC)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915MHz 带、5.8GHz 带、60GHz 带)及 SDARS (Satellite Digital Audio Radio Service:2.34GHz、2.6GHz)。而且,还可以利用于微波(IGHz 3THz)及毫米波(30 300GHz)的通信。
权利要求1.一种天线装置,具有: 窗玻璃,安装于车身的窗框; 玻璃天线,在所述窗玻璃具备天线导体、与该天线导体连接的供电部、无源导体、与该无源导体连接的接地部, 所述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部包括第一接地部位和第二接地部位,在从所述窗玻璃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接地部位包括与所述窗框不重合的区域,所述第二接地部位包括与所述窗框重合的区域, 所述天线装置具有将所述车身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电连接的接地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接地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是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窗框的孔以将所述窗玻璃临时固定于所述车身而作为固定用具使用的临时固定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接地构件是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的弹性构件,在所述窗玻璃被安装于所述车身时发生弹性变形而与所述车身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接地构件是设置于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对置的所述窗框的弹性构件,在所述窗玻璃被安装于所述车身时发生弹性变形而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同轴线缆的内部导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该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与所述第一接地部位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在所述供电部和所述第一接地部位上安装有连接器,该连接器用于将所述同轴线缆的内部导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并将所述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与所述第一接地部位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具备与所述同轴线缆电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接地部与车身的连接电气稳定而能够提高玻璃天线的天线增益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具有窗玻璃(12),其安装于车身框架(50)的凸缘(51);玻璃天线(300),其在窗玻璃(12)具备天线导体(1~4)、无源导体(5、6)、供电部(16)、接地部(17),其中,接地部(17)包括在从窗玻璃(12)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包含与凸缘(51)不重合的区域的接地部位(17A)和包含与凸缘(51)重合的区域的接地部位(17B),接地部(17)通过设置在接地部位(17B)上的接地构件(31)而与凸缘(51)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Q1/32GK203013926SQ20122035612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0日
发明者林拓司, 小坂芳男 申请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