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445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块,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两个覆盖于电池模块正极部周围的延伸部的极板。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能源的短缺,环境因为人们的开发而渐渐地遭到破坏,因此时下许多国家政府机关开始推动环保并且鼓吹替代性能源,进而带动绿能产业的起飞,使得人们日常生活食衣住行中充斥着许多诉求着环保的科技产品,其中,以电动车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然而,随着电动车的快速进步,充电电池的发展也愈趋为要,而充电电池的蓄电量以及充放电速度都是影响其成熟的关键,当前解决蓄电量的方案在于组合多个电池而成为一个电池模块。在上述背景之下,为增加电池模块的安时数与操作电压,必须串并联多个电池芯(Cell)并透过导电极板导出电流,而由于大量电池芯串并联后,电池模块进行充放电时,因化学反应产生高热(如大电流充放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以电池模块的正极部较为明显,而现有的导电极板对电池模块散热时,较难排出电池正极部所产生的大量热量,进而有一定的机率导致电池模块温度过高而影响输出性能。相信举凡在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阅读以上所记载的习知技术后,应该不难理解上述的习知技术中,电池模块的正极部由于电流充放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的导电极板的散热效率远远不及于产生热的速率,也因此有一定的机率导致电池模块温度过高而影响输出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模块,具有至少一正极部以及至少一负极部,并且包括至少两个电池芯,而负极极板设置于负极部,并且覆盖于负极部的电池芯,正极极板设置于正极部,并且覆盖于正极部的电池芯,而正极极板包括至少一个延伸部,延伸部自正极极板沿电池模块的负极部的方向延伸,并且覆盖于电池模块的正极部的周围。此外,延伸部与正极极板一体成型。较佳者,上述的电池模块中,正极极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电部以及至少两个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孔设置于第一导电部的二侧;相对于负极极板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部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散热孔,其第二散热孔设置于第二导电部的二侧。此外,较佳者,上述的电池模块中,延伸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散热孔或设有至少两个散热鳍片。另外,电池模块外有至少一模块外壳包覆于电池模块、正极极板以及负极极板。其中,延伸部覆盖于电池模块的正极部周围的一部分,且延伸部的前端还覆盖于负极部的一侧的一部分,并且与正极极板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相较于习知技术中,由于电池模块的正极部在电流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的导电极板的散热效率远远不及于产生热的速率,也因此有一定的机率导致模块温度过高而影响输出性能。缘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正极极板中,由于具有至少两个覆盖于电池模块的正极部周围的延伸部,因而大规模地增加极板的散热面积,藉以提升电池模块的正极部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极极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极极板应用于电池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正极极板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正极极板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la、Ib正极极板11、11a、Ilb延伸部111第三散热孔Illa散 热鳍片Illb排热扇片12、12a第一导电部13、13a第一散热孔14、14a第一定位孔2电池模块21正极部22负极部23电池芯3负极极板31第二导电部32第二散热孔33第二定位孔L延伸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正极极板中,其相关组合实施方式不胜枚举,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列举较佳的三实施例加以具体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极极板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正极极板I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部11 (图中仅标示一个)、至少两个第一导电部12 (图中仅标示一个)以及至少两个第一散热孔13 (图中仅标示一个)。延伸部11的至少一者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散热孔111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仅于一延伸部11上设置第三散热孔111),且第三散热孔111以矩阵式排列设置于延伸部11。此外,延伸部11的形状可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并且与正极极板I 一体成型,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一延伸部11矩形,而另一则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且第三散热孔111设置于矩形的延伸部11。而第一散热孔13设置于第一导电部12的二侧,并且以矩阵式排列设置于正极极板I。此外,正极极板I更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14。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极极板应用于电池模块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将二正极极板I (上下各一,且图中仅标不一个)应用于一电池模块2,且电池模块2具有二正极部21 (图中仅标不一个)以及二负极部22 (图中仅标示一个),并且包括至少两个电池芯23 (图中仅标示一个),且电池芯23容置于电池模块2,更具体来说,实务上于电池模块2上设有至少两个容置槽(图未示),藉以容置电池芯23。此外,电池芯23具有正极(图未示)以及负极(图未示),二正极极板I分别设置于二正极部21,并覆盖于正极部的电池芯23,更具体来说,二正极极板I的第一导电部12分别覆盖而连结于电池芯23的正极,藉以使二正极极板I可传导由电池芯23的正极所产生的电流。另外,延伸部11自正极极板I沿一延伸方向L延伸,更具体来说,延伸部11自正极极板I沿电池模块2的负极部22的方向延伸,并且覆盖于电池模块2的正极部21的周围,简而言之,延伸部11自正极极板I的二侧而沿电池模块2的负极部22的方向延伸覆盖于正极部21的二侧,更进一步来说,延伸部11 一侧覆盖于正极部21的一部分,另一侧覆盖于正极部21的一部分外,延伸部11的前端还向负极部22延伸更覆盖于负极部22的一部分。此外,二负极极板3 (图中仅标示一个,另一负极极板位于电池模块2的背面)设置于负极部22,并且覆盖于负极部的电池芯23,另外,二负极极板3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导电部31以及至少两个散热孔32,第二散热孔32设置于第二导电部31的二侧,并且以矩阵式排列设置于二负极极板3,另外,第二散热孔32的大小小于第一散热孔13。此外,二负极极板3更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33,并以矩阵式排列设置于二负极极板3。 更具体来说,第二导电部31分别覆盖而连结于电池芯23的负极,藉以使电池芯23的正极与负极形成回路。其中,一模块外壳(由于为习知技术,在此不再予以绘制)设置于正极极板1、电池模块2以及负极极板3外,并且进一步设置电池极耳(未于图示绘示),该电池极耳系将电池芯23的正极与负极连接引伸出的金属导电体,用以与外界连通以进行充电或放电,藉以使电池模块2可通电而操作于电动车。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正极极板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将延伸部Ila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至少两个散热鳍片Illa(图中仅标示一个),且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仅于一延伸部Ila上设置散热鳍片111a,藉此增加散热面积,进而提升散热效果。另外,其与图1同样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电部12a、至少两个第一散热孔13a以及至少两个第一定 位孔14a,也就是说,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第二实施例中,将延伸部Ila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至少两个散热鳍片111a。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正极极板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三实施例将延伸部Ilb中的至少一者设有三个排热扇片Illb (图中仅标示一个),进而形成类似百叶窗的结构,且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仅于一延伸部Ilb上设置排热扇片111b,藉此提升散热效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三实施例中,将延伸部Ilb中的至少一者设有三个排热扇片111b。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正极极板I中,由于具有至少两个覆盖于电池模块2的正极部21周围的延伸部11,且延伸部11上更进一步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散热孔111、散热鳍片Illa或排热扇片111b,因而大规模地增加散热面积,藉以提升电池模块2的正极部21的散热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模块,具有至少一正极部以及至少一负极部,并且包括至少两个电池芯,而负极极板设置于负极部,并且覆盖于负极部的电池芯;正极极板设置于电池模块的正极部,并且覆盖于正极部的电池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延伸部,自所述的正极极板沿电池模块的负极部的方向延伸,并且覆盖于电池模块的正极部的周 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具有至少一正极部以及至少一负极部,并且包括至少两个电池芯,电池芯容置于电池模块,而负极极板设置于负极部,并且覆盖于负极部的电池芯;所述的正极极板设置于正极部,并且覆盖于正极部的电池芯,其包括至少一延伸部,延伸部自所述的正极极板沿电池模块的负极部的方向延伸,并且覆盖于电池模块的正极部的周围。
文档编号H01M10/50GK203085668SQ20122051516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9日
发明者任永耕, 陈建伸, 邱建凯 申请人: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