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941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池盒,其包括:凸缘、侧壁和底壁。所述凸缘连接至形成于车辆地板中的安装孔的内周缘。所述侧壁与所述凸缘平滑地延续,并向下延伸。所述底壁具有与所述侧壁平滑延续的周边,并且在底壁的中心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孔。基座部分高于所述底壁地突出。至少一个基座部分安置在所述开孔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底盖封闭所述开孔。拐角部分与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平滑延伸以形成曲面。所述曲面的曲率中心设置在将被放置在所述基座部分上的电池的拐角内侧。该电池盒能够防止水和泥从车辆下部侵入其中,并且能够使电池盒的开口小于受极限拉深限制时的电池盒的尺寸。
【专利说明】电池盒【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存储将被安装到车辆上的电池的电池盒。【背景技术】
[0002]将被安装到车辆上的电池存储在发动机室内。如专利文献I中所示,在箱式车辆中,电池有时也存储在靠近其下方前部的后部地板的这种部分中。在两种情况下,电池必须被安置并构造成受保护而免受雨水、溅泥等。
[0003]在电池安置在其中发动机安装在前部的这类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情况下,电池安装部分常常安置在前轮的轮胎壳(tire house)的前方或后方。此位置足够远离路面,并且难以直接遭受雨水、溅泥等。因此,采用一种其外周缘的上升部分较短的托盘作为安装部分。
[0004]在电池安置在后部地板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I和2中所示,在地板中形成开窗并将电池安装到该后部地板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能够防止水等通过开窗侵入到车辆中的结构。为了减小电池朝向车室突出的部分,电池以其一部分低于地板的方式安装。
[0005]在专利文献I中,后部地板是由上底板和下底板构成,而具有凸缘的电池盒是安装在形成于下底板内的安装孔上。通过专用保持器将存储在电池盒内的电池保持为向下朝向下底板,由此使电池盒的凸缘与下底板进行接合。同样,上底板具有形成于电池盒上方的电池孔,并且在电池孔上安装有盖板,并且电池孔与盖板之间具有填料。
[0006]在专利文献2中,托盘横跨分别安置于地板下表面上的两个横向构件而安装,并且在此托盘上放置用于存储电池的盒状电池罩。此电池罩形成为高于电池的上表面。通过穿过分别形成于电池罩的前后壁上的穿孔而安装的电池带等将电池固定至托盘。在位于电池上方的地板中形成维护孔,并且在此维护孔上安装盖板,并且该维护孔与盖板之其间具有密封件。在专利文献2中,托盘保护电池免受前轮溅起的水和泥的破坏,而电池罩保护电池免受后轮派起的水和泥的破坏。
[0007]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电池盒的凸缘与下底板仅仅是彼此接触,而并未被良好地密封。这种电池盒构成了用于保持安装在车体下方的备用轮胎的结构的一部分,因此,当用于将备用轮胎上推的力较强时,在电池盒的凸缘与下底板之间可能产生间隙。同样,在专利文献2中,电池罩在其前后壁包括用于穿过电池带的孔和用于穿过用以保持电池的线缆的孔。因此,当从托盘的侧面部分溅起水或泥时,这些水或泥易于从形成于电池罩的前后壁中的孔而侵入到电池罩中。
[0008]在专利文献I的电池盒和专利文献2的电池罩中,在后部地板下方必须保证足够的空间。在于地板中形成开口的情况下,地板的强度由此降低,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小开口的面积。为了将电池存储在较小的区域,优选地,电池盒可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电池与电池盒之间的间隙可较小。在使用树脂模制电池盒的情况下,也可将其制成电池的形状。然而,当考虑到其强度和组装操作时,采用金属板的压制成形产品时成本较低。
[0009]在通过压制成形制造盒状电池盒的情况下,通过深拉进行模制,因此,其受到电池盒的拐角部分所允许的极限拉深的限制。即,为了以使电池的拐角不与电池盒的拐角部分相干涉的方式将电池存储在电池盒中,相对于电池的外形,这种电池盒必须在其整周具有至少比所用材料的极限拉深时的最小曲率半径大的间隙。这增加了为安装此电池盒而制备的地板开口的尺寸。
[0010][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文献JP8-10029U
[001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JP2007-45281A

【发明内容】

[0012]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方面是提供一种电池盒,其能够防止水和泥从车辆下部侵入其中,并且能够使电池盒的开口小于受极限拉深限制时的电池盒的尺寸。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盒,其包含:
[0014]凸缘,该凸缘被配置成连接至形成于车辆地板中的安装孔的内周缘;
[0015]侧壁,该侧壁与所述凸缘平滑地延续并且向下延伸;
[0016]底壁,该底壁具有与所述侧壁平滑地延续的周边,并且在该底壁的中心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孔;
[0017]基座部分,该基座部分突出为高于所述底壁,其中至少一个基座部分安置在所述开孔的两侧中的每一侧;
[0018]底盖,该底盖封闭所述开孔;以及
[0019]拐角部分,该拐角部分与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平滑地延续以形成曲面,其中,所述曲面的曲率的中心设定在将被放置在所述基座部分上的电池的拐角内侧。
[0020]在所述电池盒中,所述凸缘的外周缘覆盖有密封材料以便跨接所述地板。
[0021]在所述电池盒中,形成于所述底壁中的所述开孔的周缘突出为低于所述底壁。
[0022]在所述电池盒中,在所述底盖安装在所述开孔上的状态下,所述底盖的外周缘覆盖有密封材料以便跨接所述底壁。
[0023]在所述电池盒中,所述凸缘的至少一部分可连同安置在所述地板下部的加强构件一起而连接至地板。
[0024]在所述电池盒中,所述基座部分被安置成使得电池的重心设置在与所有基座部分外接的区域的内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装配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盒的车辆的后部的透视图;
[0026]图2为图1的电池盒周边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0027]图3为图2的电池盒的透视图;
[0028]图4为从上方观察的图3的电池盒的俯视图;
[0029]图5为沿图2所示的线F5-F5截取的电池盒的剖面图;
[0030]图6为沿图2所示的线F6-F6截取的电池盒的剖面图;
[0031]图7为图5所示的F7部分的剖面图,示出其外形与不包括基座部分的电池盒的外形之间的比较。【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将参照图1至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盒I。图1示出装配有电池盒I的车辆100的后部。相对于安置在车辆100的后部的地板101,电池盒I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如图5和6所示,将被存储的电池2的下半部大体上埋在地板101之下。通过如图6所示的固定金属组件3和钩头螺栓4固定如图1和2所示的存储在电池盒I中的电池2。钩头螺栓4放在安装在电池盒I内的锚架5上。这里,在图1中,存储在电池盒I中的电池2的上部暴露于车室的内部,而电缆连接至电极6,并且它们分别覆盖有绝缘件。
[0033]如图3和4所示,通过利用深拉对钢板进行成形,将电池盒I整体地模制成桶形。电池盒I包括凸缘11、侧壁12、底壁13、基座部分14、底盖15和拐角部分16。
[0034]如图2、5和6所示,凸缘11连接至在车辆100的地板101中朝上开口的安装孔102的内周缘。在本实施例中,在围绕电池盒I的三个部分中分别配置有用于支撑地板101的加强构件103、104和105。加强构件103、104和105经由其各自的凸缘103A、104A和105A而点焊至地板101。在这种情况下,与凸缘11重叠的电池盒I的这些范围连同地板101 —起以三层点焊。
[0035]同样,如图5和6所示,连接至安装孔102的电池盒I的凸缘11的外周缘IIA覆盖有密封材料G1,该密封材料Gl被施加成跨接地板101的整周。因此,能够确实地密封电池盒I与地板101之间的间隙。
[0036]如图3至6所示,侧壁12分别向下延伸并从凸缘11平滑地延续。由于通过深拉整体地模制电池盒1,如图4、5和6所示,侧壁12倾斜成锥形,使得其间的距离从凸缘11向底壁13变窄。如图3和4所示,围绕电池2侧面的侧壁12的延续部分12A形成平缓的曲面(柱面)。
[0037]如图3、5和6所示,底壁13的外周与侧壁12平滑地延续,并且底壁13至少具有形成于其中心部分的一个开孔13A。电池盒I在涂装工艺之前执行的工艺中已被连接至地板101,并且在对车体涂装时同时该电池盒I同时被涂装。通过将整个车体浸溃在其中含有涂料的池中来执行涂装工艺。
[0038]当将车体浸溃在涂料中时,使用开孔13A快速引入涂料,而不会产生滞留空气;并且,当将车体从涂料中拉出时,同样使用开孔13A快速排出涂料。因此,也可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孔13A。同样,开孔13A的外周在底壁13下方突出。
[0039]如图5和6所示,基座部分14突出为高于底壁13。在底壁13上,在布置于其中心的开孔13A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处,布置至少一个基座部分14。基座部分14布置成使得电池2的重心位于与所有基座部分14外接的区域内。
[0040]底盖15包括可与开孔13A的内周缘接合的环形突出部分15A,并且能够从底壁13上方接合到开孔13A中。底盖15的外周缘15B覆盖有密封材料G2,该密封材料G2被施加成跨接底壁13的整周。因此,能够确实地覆盖电池盒I的底壁13的开孔13A。
[0041]拐角部分16分别设置平滑地连续至侧壁12和底壁13的曲面。在各个拐角部分16处,如图7所示,曲面的曲率半径16R的中心16A设置于将被放置在基座部分14上的电池2的拐角21的内侧。因此,从底壁13向拐角部分16的过渡,即,形成拐角部分16的曲面的起始点,能够设置在基于电池2的底部的拐角21的组装公差的容限S内。换句话说,能够以保证组装公差的容限S的方式,将曲率半径16R的中心16A设置在基座部分14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上。因此,在通过深拉模制电池盒I时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与组装公差的容限S和基座部分14的高度H之和相对应的尺寸的情况下,曲率半径16R的中心16A被设置在电池2的拐角21内侧。对于比与组装公差的容限S和基座部分14的高度H之和相对应的尺寸小的最小弯曲半径,曲率半径16R的中心16A被设置在电池2的拐角21外侧并且在组装公差的容限S的范围内。
[0042]在通过深拉将电池盒I模制成对应于电池外形的盒形的情况下,拐角部分16所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受到极限拉深的限制。在底壁13不包括基座部分14的常规电池盒IX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为了使电池2的拐角21不与电池盒IX的拐角部分16X相干涉,必须将曲率半径16RX的中心16AX设置在电池2的安装区域外侧达与组装公差的容限S对应的量。
[0043]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电池盒中,由于其包括分别形成为从底壁13突出的基座部分14,所以可将组装公差的容限S设置在基座部分14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上。因此,能够将形成拐角部分16的曲面的曲率半径16R的中心16A设置在组装公差的容限S内,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池2的拐角21内侧。因此,在通过深拉整体地压制或模制电池盒I时,即使在电池盒I受到极限拉深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其开口面积小于常规电池盒中所必需的开口面积。因此,同样能够减小安装电池盒I所必需的地板101的开口面积。
[0044]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盒,其包括分别突出到底壁上方的基座部分,并且,由于拐角部分分别设置有其曲率中心设置在电池拐角内侧的曲面,所以允许电池盒的侧壁和底壁彼此平滑地延续。在安装电池时,必须在电池的周边提供考虑到组装公差的容限。即,在其中电池底部的整个表面与电池盒的底壁接触的结构的情况下,电池盒形成为使得在组装公差的容限被设定在电池底部外侧的位置处设置拐角部分的起始点。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盒,由于底壁包括基座部分,因此电池的底部的拐角远离电池盒的底壁安置。即,可将提供拐角部分的曲面的起始点设定在基于电池底部的拐角的组装公差的容限内侧。因此,即使在通过以最小弯曲半径深拉模制电池盒时该电池盒的最小开口面积减小的情况下,电池底部的拐角也不会接触电池盒的拐角部分。即,可减小在地板中向上开口的用于安装电池盒的安装孔的尺寸。地板的尺寸减小的安装孔可增强车体的强度。同样,在通过深拉模制金属板以制造电池盒的情况下,能够将电池盒的凸缘点焊至地板。即,能够在涂装工艺之前将电池盒安装到地板上。
[0045]根据被构造成使得凸缘的外周缘覆盖有被施加成跨接地板的密封材料的本发明的电池盒,能够确实地密封地板与电池盒之间的连接部分。
[0046]根据被构造成使得形成于底壁内的开孔的周缘突出到此底壁之下的本发明的电池盒,当在其中将电池盒安装在地板上的状态下执行涂装工艺时,能够容易地从此开孔排出涂料液体。
[0047]根据被构造成使得在其中将底盖安装到电池盒的开口边缘的状态下使该底盖的外周缘覆盖有被施加成跨接底壁的密封材料的本发明的电池盒,能够确实地密封电池盒的内部。
[0048]根据被构造成使得凸缘的至少一部分连同将被安置在地板下部的加强构件一起而连接至地板的本发明的电池盒,能够提高在地板中制备的用于安装电池盒的安装孔的周边的强度。同样,这能够简化用于组装电池盒的工艺。[0049]本专利申请案是基于2012年7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案N0.2012-163046,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在本申请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含: 凸缘,该凸缘被配置成连接至形成于车辆地板中的安装孔的内周缘; 侧壁,该侧壁与所述凸缘平滑地延续并且向下延伸; 底壁,该底壁具有与所述侧壁平滑地延续的周边,并且在该底壁的中心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孔; 基座部分,该基座部分突出为高于所述底壁,其中至少一个基座部分安置在所述开孔的两侧中的每一侧; 底盖,该底盖封闭所述开孔;以及 拐角部分,该拐角部分与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平滑地延续以形成曲面,其中,所述曲面的曲率的中心设定在将被放置在所述基座部分上的电池的拐角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的外周缘覆盖有密封材料以便跨接所述地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底壁中的所述开孔的周缘突出为低于所述底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盖安装在所述开孔上的状态下,所述底盖的外周缘覆盖有密封材料以便跨接所述底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的至少一部分连同安置在所述地板下部的加强构件一起而连接至所述地板。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分被安置成使得电池的重心设置在与所有基座部分外接的区域的内侧。
【文档编号】H01M2/10GK203460815SQ201320441036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
【发明者】冈田秀夫, 竹内秀纪 申请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