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046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发光按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按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光按键,包括:基板、发光源、挠性导电件、弹性件和按键帽,基板的上表面具有电路图案,电路图案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且第一导电部未与第二导电部连接;发光源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极,其下表面设有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部相贴合;挠性导电件跨置在发光源的上方,其端部贴合在基板上表面,且与第一导电部连接,当挠性导电件接触第一电极时,第一导电部与第一电极导通;按键帽设置在基板的上方,用于按压挠性导电件。本发明将发光源嵌入安装在按键帽与基板之间,形成一体化设计,结构简单、发光稳定。
【专利说明】发光按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按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按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大多都设有发光按键,不仅提高产品外观,而且方便了暗环境下产品的使用。
[0003]但市场中的发光按键,多是通过按键之外的LED灯从旁边照明实现发光,或者联通背光或者设置专门的模块来实现发光及控制,不仅仅需要单独设置发光模块。如果需要实时控制按键亮灭,还需要单独一个控制模块,导致发光按键整体的模块庞大,而且耗电量也增加,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尤其是对于现有及未来可能产生的高端智能机,全贴合工艺使得发光按键的实现空间越来越小,难度更大。


【发明内容】

[0004](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发光稳定的发光按键。
[0006]( 二 )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按键,包括:
[0008]—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具有电路图案,所述电路图案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且所述第一导电部未与第二导电部连接;
[0009]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极,其下表面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部相贴合;
[0010]挠性导电件,所述挠性导电件跨置在所述发光源的上方,其端部贴合在所述基板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一导电部连接,当所述挠性导电件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一电极导通;以及
[0011]按键帽,所述按键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方,用于按压所述挠性导电件。
[0012]其中,该所述发光按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帽与基板之间。
[0013]其中,所述弹性件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
[0014]其中,所述挠性导电件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呈拱形。
[0015]其中,所述挠性导电件由透光导电材料制成,且呈球面形。
[0016]其中,所述按键帽的下表面设有一按压凸起,所述按压凸起与所述挠性导电件相对应。
[0017]其中,所述基板为印刷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所述发光源为发光半导体。
[00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按键,包括:
[0019]—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具有电路图案,所述电路图案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且所述第一导电部未与第二导电部连接;
[0020]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极,其下表面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部相贴合;
[0021]按键帽,所述按键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方,所述按键帽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导电部相对应的第一导电片和与第一电极相对应的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电连接;当所述第一导电片与第一导电部相连接时,所述第二导电片与第一电极相连接;以及
[0022]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帽与基板之间。
[0023]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通过导电膜相连接。
[0024]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固定的所述按键帽的帽沿。
[0025]其中,所述弹性件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
[0026]其中,所述基板为印刷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所述发光源为发光半导体。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本发明提供的发光按键,将发光源嵌入安装在按键帽与基板之间,形成一体化设计,结构简单、发光稳定,较好的实现了按键发光功能,并且实现了不使用的常暗状态和使用的智能开启,既达到简化减小占用空间的目的,又有效降低耗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发明发光按键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30]图2为本发明发光按键实施例1的基板俯视图;
[0031]图3为本发明发光按键实施例2的剖视图;
[0032]图4为本发明发光按键实施例2的基板俯视图;
[0033]图5为本发明发光按键实施例2的导电挠性件俯视图;
[0034]图6为本发明发光按键实施例3的剖视图;
[0035]图7为本发明发光按键实施例3的基板俯视图。
[0036]图中,10:按键帽;20:弹性件;30:挠性导电件;30A:挠性导电件;40:发光源;50:基板;11:帽沿;12:卡合部;13:按压凸起;41:第一电极;42:第二电极;51:第一导电部;52:第二导电部;100:按键帽;200:弹性件;400:发光源;500:基板;101:第一导电片;102:第二导电片;103:导电膜;401:第一电极;402:第二电极;501:第一导电部;502:第二导电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8]实施例1
[0039]参照图1所不,本实施例的发光按键,包括:一基板50、一发光源40、一挠性导电件30、一按键帽10以及一弹性件20。
[0040]本实施例的基板50选用印刷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基板50的上表面具有一电路图案,电路图案包括第一导电部51和第二导电部52,且第一导电部51未与第二导电部52连接。第一导电部51和第二导电部52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正负电极,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51与正极连接,第二导电部52与负极连接。参照图2所示,第一导电部51呈U型结构,具有两个连接部51A,第二导电部52位于两个连接部51A之间。
[0041]发光源40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极41,其下表面设有第二电极42,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1为正极,第二电极42为负极。发光源40的下表面贴合在基板50上,使第二电极42与第二导电部52相贴合。本实施例的发光源40优选米用发光半导体。
[0042]挠性导电件30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呈拱形。拱形的挠性导电件跨置在发光源40的上方,其端部贴合在基板50上表面,且与第一导电部51连接。参照图1所示,拱形的挠性导电件3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部51A上。当挠性导电件30受到外力作用,向下弯曲时,接触第一电极41时,第一导电部51与第一电极41导通。
[0043]按键帽10设置在基板50的上方,用于按压挠性导电件30,使挠性导电件30与第一电极41相接触。
[0044]弹性件20设置在按键帽10与基板50之间。弹性件20和按键帽10均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安装时,弹性件20的下端固定在基板50或者挠性导电件30上,其上端与按键帽10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0的上部结构与按键帽10的下表面相适应,弹性件20的上部嵌入按键帽10中,且按键帽10的帽沿11处设有卡合部12,通过卡合部12,使按键帽10与弹性件20紧密卡合,提高对光线的散射能力。
[0045]实施例2
[0046]参照图3至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板50上的电路图案不布置在整个基板50的周沿上,而布置在板50的中间,第一导电部51具有一个圆形部,用于安装挠性导电件30A,挠性导电件30A由透光导电材料制成,且呈球面形。优选在球面形的挠性导电件30A开有一个开口,供第二导电部52穿过。
[0047]优选的,按键帽10的下表面设有一按压凸起13,按压凸起13与挠性导电件30A相对应。通过按压凸起13,使得按键的按压更加灵敏。
[0048]对于实施例1和2,需要说明的是,挠性导电件不局限于整体使用导电材料制成,也可以使用弹性材料制成挠性导电件本体,在本体上设置导电膜层或者导电网,形成一个导电件。
[0049]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发光按键,按压按键帽10,通过弹性件20传递到挠性导电板30、30A,使挠性导电板30、30A下压接触发光源40的上表面的第一电极41,发光源40通电点亮;放开按键帽10,则在弹性件20的回复力作用下,按键帽10回复到原始位置。
[0050]实施例3
[0051]参照图6和7所不,本发明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500、一发光源400、一按键帽100和一弹性件200。
[0052]本实施例的基板500选用印刷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基板500的上表面具有一电路图案,电路图案包括第一导电部501和第二导电部502,且第一导电部501未与第二导电部502连接。第一导电部501和第二导电部502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正负电极,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501与正极连接,第二导电部502与负极连接。参照图7所不,第一导电部501呈U型结构,具有两个连接部501A,第二导电部502位于两个连接部501A之间。
[0053]发光源400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极401,其下表面设有第二电极402,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01为正极,第二电极402为负极。发光源400的下表面贴合在基板500上,使第二电极402与第二导电部502相贴合。本实施例的发光源400优选米用发光半导体。
[0054]按键帽100设置在基板500的上方,按键帽10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导电片101和第二导电片102,第一导电片101与第二导电片102通过导电膜103相连接,形成电连接。第一导电片101设置在第一导电部501的上方,与第一导电部501相对应;第二导电片102设置在发光源400的上方,与第一电极401相对应。当第一导电片101与第一导电部501相连接时,第二导电片102与第一电极401相连接,使第一导电部501与第一电极401导通,发光源通电点亮。参照第一导电片固定的按键帽的帽沿。
[0055]弹性件200设置在按键帽100与基板500之间,弹性件200和按键帽100均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安装时,弹性件200的下端固定在基板500上,其上端与按键帽100相连接,弹性件200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胶接的方式。
[0056]实施例3的发光按键,按压按键帽100,克服弹性件200的弹性力,使按键帽100上的第一导电片101和第二导电片102下压,分别与第一导电部501及第一电极401连接,发光源400通电点亮;放开按键帽100,则在弹性件200的回复力作用下,按键帽100回复到原始位置。
[0057]本发明的发光按键,将发光源嵌入安装在按键帽与基板之间,形成一体化设计,结构简单、发光稳定,较好的实现了按键发光功能,发光按键比之现有的按键精减,并且实现了不使用的常暗状态和使用的智能开启,既达到简化减小占用空间的目的,方便于在轻薄型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又有效降低耗能;本发明的发光按键更智能、更美观、更小体积,大大方便了发光按键的应用。
[005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需要现有发光按键的外部光学部件,省略用以智能控制按键发光的控制模块,减小了发光按键的体积,一体式设计大大保证了发光按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从产品良率到后期应用的耐用性方面给产品带来好的品质体验。
[005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具有电路图案,所述电路图案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且所述第一导电部未与第二导电部连接; 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极,其下表面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部相贴合; 挠性导电件,所述挠性导电件跨置在所述发光源的上方,其端部贴合在所述基板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一导电部连接,当所述挠性导电件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一电极导通;以及 按键帽,所述按键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方,用于按压所述挠性导电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所述发光按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帽与基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导电件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呈拱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导电件由透光导电材料制成,且呈球面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帽的下表面设有一按压凸起,所述按压凸起与所述挠性导电件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印刷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所述发光源为发光半导体。
8.一种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具有电路图案,所述电路图案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且所述第一导电部未与第二导电部连接; 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极,其下表面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部相贴合; 按键帽,所述按键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方,所述按键帽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导电部相对应的第一导电片和与第一电极相对应的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电连接;当所述第一导电片与第一导电部相连接时,所述第二导电片与第一电极相连接;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帽与基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通过导电膜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固定的所述按键帽的帽沿。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印刷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所述发光源为发光半导体。
【文档编号】H01H13/705GK104299832SQ201410546541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5日
【发明者】王甲强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