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6529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属于直流屏【技术领域】;该新型硅链包括设置于最下方的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板上方的成阵列分布的多个散热架,每个散热架上设置有1个整流桥堆,盖板将所有整流桥堆盖在盖板的下方,所述的盖板和整流桥堆之间涂有导热硅脂;在盖板的上方,散热架矩阵旁边,设置有导轨,导轨上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的整流桥堆之间串联,沿电流传播方向,第一个整流桥堆的输入端,除第一个整流桥堆外的某个或某些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最后一个整流桥堆的输出端,连接到接线端子的端子上;本实用新型硅链,不仅电子元器件数量少,体积小,可靠性好,而且安装使用更方便,成本低;同时安全性高。
【专利说明】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
【技术领域】
[0001 ] 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属于直流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直流屏是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的简称,通用名为智能免维护直流电源屏,简称直流屏。直流屏主要为高压柜提供直流电源。硅链是直流屏中用于调节直流电压的装置,传统硅链由多只大功率二极管串联组成,利用大功率二极管的PN结恒定的正向压降叠加来调整电压。
[0003]传统硅链结构具有以下缺点:
[0004]第一、采用了大功率二极管串联的结构,电子元器件多,硅链的体积大,硅链的可
靠性差;
[0005]第二、散热部件为绝缘支架和螺旋杆挤压串联若干二极管及铜片或铝片的结构,散热部件的数量多、体积大,不仅安装使用不方便,而且成本高;
[0006]第三、采用铜片或铝片作为散热元件,因铜片或铝片带电,直接裸露在直流屏中太危险,安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该硅链不仅电子元器件数量少,体积小,可靠性好,而且安装使用更方便,成本低;同时安全性高。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包括设置于最下方的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板上方的成阵列分布的多个散热架,每个散热架上设置有I个整流桥堆,盖板将所有整流桥堆盖在盖板的下方,所述的盖板和整流桥堆之间涂有导热硅脂;在安装板的上方,散热架矩阵旁边,设置有导轨,导轨上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的整流桥堆之间串联,沿电流传播方向,第一个整流桥堆的输入端,除第一个整流桥堆外的某个或某些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最后一个整流桥堆的输出端,连接到接线端子的端子上。
[0010]上述的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所述的整流桥堆数量为9。
[0011]上述的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所述的整流桥堆数量为18。
[0012]第一个整流桥堆的输入端,第四个整流桥堆的输入端,第十个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最后一个整流桥堆的输出端,连接到接线端子的端子上。
[0013]上述的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所述的盖板上下有折边且不对称,四角设有安装孔。
[0014]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具有以下优点:
[0015]第一、采用了整流桥堆串联的结构,代替传统大功率二极管串联的结构,因此可以减少电子元器件的数量,减少硅链的体积,增加硅链的可靠性;
[0016]第二、散热部件由传统绝缘支架和螺旋杆挤压串联若干二极管及铜片或铝片的结构替换为在整流桥堆上下分别配置盖板和散热架,因此可以减少散热部件的数量和体积,不仅安装使用更方便,而且降低了成本;
[0017]第三、利用盖板和散热架代替传统铜片或铝片作为散热元件,可以避免因铜片或铝片带电,直接裸露在直流屏中的危险,安全性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硅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硅链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中:1安装板、2散热架、3导轨、4整流桥堆、5接线端子、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具体实施例一
[0023]本实施例的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新型硅链包括设置于最下方的安装板1,安装于安装板I上方的成阵列分布的18个散热架2,每个散热架2上设置有I个整流桥堆4,盖板6将所有整流桥堆4盖在盖板6的下方,所述的盖板6和整流桥堆4之间涂有导热硅脂;在安装板I的上方,散热架2矩阵旁边,设置有导轨3,导轨3上安装有接线端子5 ;所述的整流桥堆4之间串联,沿电流传播方向,第一个整流桥堆4的输入端,第四个整流桥堆4的输入端,第十个整流桥堆4的输入端,最后一个整流桥堆4的输出端,连接到接线端子5的端子上。
[0024]本实施例的新型硅链,选择18个整流桥堆4,对应直流220V系统;在整流桥堆4下方设置散热架2,上方设置盖板6,上下双向散热,散热效果更好;选择整流桥堆4串联电路的多个抽头连接到接线端子5的端子上,在使用时,外接中间继电器即可实现调压。
[0025]具体实施例二
[0026]本实施例的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与具体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散热架2和整流桥堆4的数量均为9,第一个整流桥堆4的输入端,第二个整流桥堆4的输入端,第五个整流桥堆4的输入端,第九个整流桥堆4的输出端,连接到接线端子5的端子上。
[0027]选择9个整流桥堆4,对应直流IlOV系统。
[0028]以上实施例的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所述的盖板6上下有折边且不对称,上面的折边少,下面的折边多,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而且留有一定空间足够空气流通,有利于增加散热效果,这里优选上边折10mm,下边折40mm ;四角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到安装板I上;盖板6靠近整流桥堆4的端子侧留有穿线孔,穿线孔中装橡胶皮套,保护连接整流桥堆4的导线。
[002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或方法改进,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最下方的安装板(1),安装于安装板(I)上方的成阵列分布的多个散热架(2),每个散热架(2)上设置有I个整流桥堆(4),盖板(6)将所有整流桥堆(4)盖在盖板(6)的下方,所述的盖板(6)和整流桥堆(4)之间涂有导热硅脂;在安装板(I)的上方,散热架(2)矩阵旁边,设置有导轨(3),导轨(3)上安装有接线端子(5);所述的整流桥堆(4)之间串联,沿电流传播方向,第一个整流桥堆(4)的输入端,除第一个整流桥堆(4 )外的某个或某些整流桥堆(4 )的输入端,最后一个整流桥堆(4)的输出端,连接到接线端子(5)的端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桥堆(4)数量为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桥堆(4)数量为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整流桥堆(4)的输入端,第四个整流桥堆(4)的输入端,第十个整流桥堆(4)的输入端,最后一个整流桥堆(4)的输出端,连接到接线端子(5)的端子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直流屏的新型硅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6)上下有折边且不对称,四角设有安装孔。
【文档编号】H01L23/367GK203691259SQ201420009450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邓守利, 万坚, 季晓丽 申请人:上海欧天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