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极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62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的极联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极联结构,简化了断路器的极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低压电器元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光伏电源直流系统中,低压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甚至高达dc1500v。采用多断点串联的方法,可以提高断路器的分断性能。因此目前市场上采用了在断路器的外接线端子处进行接线,使断路器的两极或更多极串联起来以形成串联断点,这样虽然能够达到高工作电压的要求,但会导致此处的热积累增大,热量通过热传递到断路器内部后,直接影响采用双金属片作为长延时脱扣器的动作特性及其他元件的工作性能。而另一种连接方式为采用内部接线方式,通过两层排布结构形式将断路器的两极或更多极串联起来实现串联断点的目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232066.3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双层极联结构的断路器,包括静触头和基座,所述静触头包括触头部和极连部,所述静触头呈字母l形,固定地安装在基座上,所述触头部处于基座的上层,所述极连部处于基座的下层,从而实现双层极连结构。但在这种极联结构的触头部处于基座的上层,内部结构复杂,灭弧室空间未能有效利用,电弧易受到裸露在基座上的触头部的影响,吹弧效果降低,影响到断路器的灭弧能力,从而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断路器的极联结构机构复杂,吹弧效果差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的极联结构,将静触头设置在基座下方,通过静银点 与动触头的接触实现断路器分层极联通,简化了断路器内部的极联结构。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设计的一种断路器的极联结构,它包括基座和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包含触头部和极连部,触头部和极连部位于基座下方,触头部的头端上装有静银点,基座上与静银点对应处设置有银点过孔,静银点穿过基座的银点过孔裸露在基座内,动触头的触头部摆动过程中能够与静银点接触。

进一步,所述静触头固定装在基座的外底面上。

进一步,所述静触头为z字形,头端装有静银点,尾端和它相的导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基座的外底面与静触头尾部对应处设置有安装定位孔或凸台。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极联结构,将静触头设置在基座下方,通过静银电与动触头的接触实现断路器分层极联通,简化了断路器内部的极联结构。该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便于安装,极联回路较短,不仅能节省安装空间,减小断路器外形尺寸和内部结构复杂性,降低功耗,还能达到提升断路器工作电压、使电弧更容易进入灭弧栅片,有效提高断路器的灭弧能力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静触头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静触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静触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2,3和4所示,一种断路器的极联结构,它包括基座1和静触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2包含触头部201和极连部202,触头部201和极连部202位于基座1下方,触头部201的头端上装有静银点3,基座1上与静银点3对应处设置有银点过孔101,静银点3穿过基座1的银点过孔101裸露在基座1内,动触头4的触头部401摆动过程中能够与静银点3接触。

所述静触头2固定装在基座1的外底面上。

所述静触头2为z字形,头端装有静银点3,尾端和它相的导体5相连。

所述基座1的外底面与静触头2尾部对应处设置有安装定位孔或凸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极联结构,将静触头设置在基座下方,通过静银点与动触头的接触实现断路器分层极联,简化了断路器内部的极联结构。该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便于安装,极联回路较短,不仅能节省安装空间,减小断路器外形尺寸和内部结构复杂性,降低功耗,还能达到提升断路器工作电压、使电弧更容易进入灭弧栅片,有效提高断路器的灭弧能力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断路器的极联结构,它包括基座(1)和静触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2)包含触头部(201)和极连部(202),触头部(201)和极连部(202)位于基座(1)下方,触头部(201)的头端上装有静银点(3),基座(1)上与静银点(3)对应处设置有银点过孔(101),静银点(3)穿过基座(1)的银点过孔(101)裸露在基座(1)内,动触头(4)的触头部(401)摆动过程中能够与静银点(3)接触。本发明将静触头设置在基座下方,通过静银点与动触头的接触实现断路器分层极联通,简化了断路器内部的极联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向洪岗;彭琼;于贻鹏;蔡瑜昌;张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2.05
技术公布日:2017.08.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