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阻油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703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钢内线阻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阻油插件。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发动机缸内线插件,采用插入式结构,通过将压接有密封塞的端子和导线插入原始缸内线束插件的通孔内,使用密封塞来实现阻油的效果,但是这种结构阻油效果不佳,对密封塞的材质要求高,且无法防止油从导线的线芯缝隙中渗出,发动机缸内的油易于通过插件流到电子控制单元,影响发动机工作性能,造成烧毁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油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的发动机缸内线阻油插件。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阻油插件,所述插件包括若干实心端子和相同数量的导线,所述实心端子尾部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导线压接于每个所述凹槽内,所述若干实心端子之间通过一次注塑成型连接件固定形成一次注塑成型产品,所述一次注塑成型产品与所述发动机缸内对接端通过二次注塑成型连接件固定形成所述阻油插件。其中所述端子上位于与所述一次注塑成型连接体结合处设有凹槽。其中所述一次成型连接体上位于与所述二次成型连接体结合处设有若干凹槽。其中所述实心端子为6个。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1、本发明由于本发明插件通过二次注塑方式、一体的插件结构,既实现了插件中各端子的定位,同时也减小了由于注塑后的收缩率带来的尺寸偏差,提高的产品的质量,通过注塑的方式达到密封的效果,提高了线束产品性能,提高了产品的阻油效果,避免了由于渗油对发动机造成的损坏,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2、本发明采用实心端子,实现了导线线芯缝隙间的阻油,原来采用冲压式端子,油会从端子冲压后的空隙中穿过,现在使用实心的端子,彻底防止了油的渗出,大大提高了阻油的效果。3、本发明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插件取消了对原始密封塞和插件的使用,采用注塑的方式替代原始插接的方式。由于减少了密封塞、插件的采购数量,物流数量,库存数量,管理数量,给线束生产带来了优化,减少了采购、物流、管理成本,同时注塑后报废的材料还可重复利用,减少了材料的损耗。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阻油插件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阻油插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阻油插件的左视图;图4是本发明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阻油插件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阻油插件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阻油插件一次注塑后的主视图;图7是本发明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阻油插件一次注塑后的俯视图;图8是本发明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阻油插件中端子的主视图;图9是本发明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阻油插件中端子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2、3、4、5、6-实心端子;9-一次注塑模型连接体;10-二次注塑模型连接体;11-阻油插件;12-平面;13、14、15、16、17-凹槽;18-实心端子头部;19-一次注塑成型产品;21、22、23、24、25、26-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如图1-9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阻油插件,由压接工艺,一次注塑工艺,二次注塑工艺,将实心端子1、2、3、4、5、6,导线21、22、23、24、25、26,一次注塑模型连接体9、二次注塑模型连接体10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的压接工艺,以端子1和导线21为例,是通过将导线21插入实心端子1的凹槽16内,通过压接的方法,实现端子与导线间的固定;所述的一次注塑工艺,是通过将上述导线21、22、23、24、25、26与端子1、2、3、4、5、6压接之后,将其放入定制的注塑模具型腔中,通过注塑的方法,实现端子与端子之间距离的固定;所述的二次注塑工艺,是通过将上述一次注塑成型产品19,放入定制的注塑模具型腔中,通过注塑的方法,实现缸内线束阻油插件11外形的制作,使之满足与发动机对接端的配合;如图所示,以端子1为例,为了增加一次注塑模型连接件9与端子1注塑后的稳定程度,端子1上设有凹槽17用于防止注塑后端子在其内部的移动;以增加注塑后的稳定程度;如图所示,为了增加二次注塑模型连接件10与一次注塑成型产品19注塑后的稳定程度,一次注塑模型连接件9上设有三个凹槽13、14、15,用于防止一次注塑成型产品19在其内部的移动,以增加注塑后的稳定程度;同时,一次注塑模型连接件9上还设有用于定位的工艺平面12,以确保位置的固定。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