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输光信号和电力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85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多根光纤、将光纤包覆住的松套管、包覆在松套管外的隔热层、分布在隔热层之外的导体层、位于导体层之外的绝缘层、位于绝缘层之外的屏蔽层、包覆在屏蔽层之外的第一保护层、挤塑包覆在第一保护层外的内护套、位于内护套之外的第一铠装层、包覆在第一铠装层外的第二保护层、位于第二保护层之外的第二铠装层、挤塑包覆在第二铠装层之外的第三保护层、挤塑包覆在第三保护层之外的外护层;第一铠装层由多根第一加强元件围绕内护套以第一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二铠装层由多根第二加强元件围线第二保护层以第二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一节距与第二节距的绕向相反;第二节距是第一节距的5倍;第一节距:内护套外径=6:1;所述第一加强元件的材料为钢丝;所述第二加强元件的材料为钢丝;所述光纤的长度为松套管长度的1.002~1.018倍;

所述光纤为G.655型;

制造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的方法,包含以下制造步骤:

第一步:制造松套管的步骤,它包含:(A1)将着好颜色的光纤盘绕在光纤盘上,然后将光纤盘安装在二次被覆生产线的光纤放线轴上;反复多次,直至取完所需的多根光纤;(A2)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放入二次被覆挤塑机进行挤塑;(A3)将(A1)准备的所有光纤牵引并穿过二次被覆挤塑机的模芯及机头,并使二次被覆挤塑机挤塑,一起牵引二次被覆挤塑机机头挤出的塑料及穿过的多根光纤,进入热水槽冷却形成初始松套管,初始松套管与热水槽边缘是不接触的,所述热水槽中具有热水,热水槽中的初始松套管全部浸入在热水中,热水的温度为45±10℃;(A4)继续连续牵引初始松套管,将初始松套管在直径为800mm~1200mm的第一牵引轮上绕2圈然后牵引过第一牵引轮形成中间松套管,每圈之间不相互交叉或重叠;沿第一牵引轮的直径方向,第一牵引轮有1/4~1/3浸在冷却水槽中,在形成中间松套管之前,初始松套管与冷却水槽的边缘是不接触的,所述冷却水槽中具有冷却水,冷却水的温度为15±5℃;(A5)牵引中间松套管使其经过30米的空气冷却,然后将中间松套管表面用压力为0.1~0.3bar的压缩空气吹干,盘绕到收线盘上形成成品松套管;所述光纤的长度为松套管长度的1.002~1.018倍;

第二步:制造隔热层及导体层的步骤:(B1)将第一步形成的成品松套管放出,并取玻璃纤维带螺旋绕包在松套管外形成隔热层;(B2)取多根软导体丝相互绞合形成导体条,交多根导体条螺旋绞合在隔热层外形成导体层;

第三步:制造绝缘层的步骤:取聚氯乙烯,并将其挤塑包覆在第二步形成的导体层外,形成绝缘层;

第四步:制造屏蔽层的步骤:取钢带以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第三步形成的绝缘层外,形成屏蔽层;

第五步:制造第一保护层的步骤:取阻水带以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第四步形成的屏蔽层外,形成第一保护层;

第六步:制造内护套的步骤:交联聚乙烯,将其挤塑包覆在第五步形成的第一保护层外,形成内护套;

第七步:制造第一铠装层的步骤:取多根第一加强元件围绕第六步形成的内护套以第一节距单向螺旋绞合形成第一铠装层,第一垫层的材料为聚丙烯;第一节距:内护套外径=(3~6):1;

第八步:制造第二保护层的步骤:交联聚乙烯,将其挤塑包覆在第七步形成的第一铠装层外,形成第二保护层;

第九步:制造第二铠装层的步骤:取多根第二加强元件围绕第八步形成的第二保护层以第二节距单向螺旋绞合形成第二铠装层;第二垫层的材料为聚丙烯;第二节距与第一节距的绕向相反;第二节距是第一节距的5倍;

第十步:制造第三保护层的步骤:取聚酯带以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第九步形成的第二铠装层外,形成第三保护层;

第十一步:制造外护层的步骤:取高密度聚乙烯,将其挤塑包覆在第十步形成的第三保护层外,形成外护层;完成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的制造。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