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8361发布日期:2020-02-04 09:2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204927173u公开一种真空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容纳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外壳的某一位置凸出形成上凸台,容纳熔断器的熔丝筒与上凸台相对应的某一位置凸出形成下凸台,绝缘外壳与熔丝筒是通过上凸台和下凸台上下抵靠在一起的,在上凸台和下凸台中分别设有相互连接导通的导电部件,从而实现熔断器与真空灭弧室的连接导通。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连接方式也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具体的,现有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通常是具有三个绝缘外壳和三个熔丝筒,三个绝缘外壳和三个熔丝筒是分别相对应的单独连接在一起的,即第一个绝缘外壳与相对应的第一个熔丝筒连接,第二个绝缘外壳与相对应的第二个熔丝筒连接,第三个绝缘外壳与相对应的第三个熔丝筒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装配难度大、效率低,另外,在连接绝缘外壳和熔丝筒时,通常是在绝缘外壳上选取一个位置凸出形成上凸台,然后在熔丝筒上相对应的选取一个位置凸出形成下凸台,有的上凸台直接抵靠在下凸台上,这种连接方式不可靠、不牢固,绝缘外壳和熔丝筒容易发生移动,有的上凸台通过螺栓连接在下凸台上,这种连接方式会降低绝缘效果,上凸台与下凸台中均设有导电件(通常为导电铜排),上凸台与下凸台中的导电件连接导通,进而实现熔断器与真空灭弧室的串联,上凸台与下凸台中的导电件会产生漏电的风险,降低绝缘效果。

现有的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中通常具有操作动静触头分合的操作机构,现有的操作机构体积大、部件多,造成整体设备庞大,不仅占用更多空间,还会增加制造成本、降低装配效率,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绝缘壳与环氧极柱可靠连接、提升设备绝缘效果的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包括底盘车,底盘车上设有负荷开关,负荷开关上设有三个熔断器,负荷开关和三个熔断器连接成三相一体装置,所述负荷开关包括三个环氧极柱、一个第一绝缘杆、三个真空灭弧室和操作机构,三个环氧极柱并排布置,第一绝缘杆依次穿过并连接三个环氧极柱,三个真空灭弧室分别设置在三个环氧极柱内,所述三个熔断器分别设置在三个绝缘壳内,三个绝缘壳相对应的分别设置在三个环氧极柱上,并且三个绝缘壳均套设连接在第一绝缘杆上,三个环氧极柱的后端分别连接有下触座,下触座分别与真空灭弧室的进线端连接,每个真空灭弧室的出线端设有动触杆,每个熔断器前端分别与相对应真空灭弧室的动触杆连接导通,所述操作机构与动触杆连接,并能带动动触杆往复移动以实现真空灭弧室动静触头的分合,绝缘壳的后端设有上触座,每个上触座分别与熔断器的后端连接导通。

进一步的,环氧极柱向其前端敞开,环氧极柱靠近其前端向上敞开并形成一开口,开口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下侧板,所述第一绝缘杆依次穿过环氧极柱的下侧板进而将三个环氧极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绝缘壳具有两个上侧板,两个上侧板相对应的分别抵靠在两个下侧板上,两个上侧板向下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凸缘,每个凸缘均套设在第一绝缘杆上;所述环氧极柱靠近其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下凸板,所述绝缘壳还具有一连接所述两个上侧板的底板,该底板向下延伸形成一上凸板,上凸板通过第二绝缘杆枢接在两个下凸板之间。

进一步的,每个熔断器前端分别通过软连接部与相对应真空灭弧室的动触杆连接,软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熔断器的前端连接,软连接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底板、所述环氧极柱的开口以延伸至环氧极柱内并连接在真空灭弧室的动触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环氧极柱的前端,操作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均固定在所述底盘车上,两个支撑板上穿过并枢接有一操动轴,该操动轴通过操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动触杆连接,两个支撑板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有储能轴、合闸触发件、合闸轴以及合闸动作组件,储能轴和合闸轴隔开设置,储能轴的两端分别枢接在两个支撑板上,储能轴的一端穿过一支撑板并连接有储能簧,合闸触发件固定连接在储能轴上,合闸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上,合闸动作组件连接在合闸轴上,合闸动作组件具有第一动作端和第二动作端,合闸动作组件的第一动作端与操动轴连接,储能轴通过转动带动储能簧储能完成后,合闸触发件能随储能轴转动至与合闸动作组件第二动作端抵压配合的位置,并触发合闸动作组件第二动作端进行转动,同时通过合闸动作组件第一动作端带动操动轴进行转动以实现合闸。

进一步的,合闸动作组件包括一操动杆和至少一个操动臂,操动臂固定套设在所述合闸轴上,操动臂分别沿合闸轴的径向凸出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一拐壁和第二拐壁,第一拐壁的端部与操动杆的第一端枢接,操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操动轴枢接并形成所述合闸动作组件的第一动作端,第二拐壁的端部与所述合闸触发件相配合并形成所述合闸动作组件的第二动作端。

进一步的,合闸动作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操动臂,所述操动杆的第一端枢接在两个操动臂中两个第一拐壁之间,两个操动臂中两个第二拐壁之间设有一滚轮,滚轮设置在第二拐壁的端部,滚轮的两端分别枢接在两个操动臂中两个第二拐壁上,所述合闸触发件为能与该滚轮抵压配合的凸轮。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支撑板具有一个第一支撑板,所述合闸轴的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并固定连接有合闸锁定件,合闸锁定件的上方设有一转动件,该转动件枢接在第一支撑板的外侧,转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转动件的第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的内侧,第一支撑板的内侧设有复位件,复位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内侧壁上,复位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件的第一端,转动件上设有与所述合闸锁定件相配合的缺口,复位件依靠其复位力能带动转动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所述合闸轴的两端分别枢接在两个支撑板上,所述合闸动作组件第二动作端固定连接在合闸轴上,合闸触发件触发合闸动作组件第二动作端转动时,合闸轴能带动合闸锁定件转动,合闸锁定件能克服复位件的复位力以穿过转动件的缺口并抵靠在转动件的一侧,所述两个支撑板还具有一个第二支撑板,所述储能簧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外侧,储能簧一端固定设置,储能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储能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还枢接有分闸触发件,分闸触发件能触发所述转动件克服所述复位件的复位力转动至第二位置,并使转动件的缺口能对所述合闸锁定件进行让位;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枢接有分闸轴,分闸轴上设有一扭簧,所述分闸触发件套设在分闸轴上并与扭簧连接,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连接有一联动杆,分闸触发件能与联动杆抵压配合并触发联动杆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有驱动轴和齿轮组,驱动轴与所述储能轴隔开设置,驱动轴与所述合闸轴分别位于储能轴的两侧,驱动轴的两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两个支撑板上,驱动轴的一端穿过一个支撑板并连接有驱动件,驱动轴通过齿轮组与储能轴连接;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有辅助合闸组件,辅助合闸组件包括涡轮、蜗杆和手动合闸轴,涡轮固定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蜗杆沿所述支撑板延伸的方向设置并与涡轮相配合,手动合闸轴的一端与蜗杆连接,手动合闸轴的另一端沿所述支撑板延伸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的前端开口处。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个分闸簧,分闸簧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分闸簧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操动轴上。

本发明中通过一第一绝缘杆将三个绝缘壳和三个环氧极柱连接成一体,一方面保证了整体性,进而实现连接的可靠性和牢固性,另一方面连接方式简单,装配效率高,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上凸台和下凸台,更不需要在上凸台和下凸台中设置导电件,不会使上凸台与下凸台中的导电件产生漏电的风险,从而可以提升绝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剖视图;

图3是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中环氧极柱的结构图;

图4是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中绝缘壳的结构图;

图5是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前端操作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操作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8是操作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与图8中方向相反的剖视图;

图10是操作机构的另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如图1所示,包括底盘车1,底盘车1上设有负荷开关,负荷开关上设有三个熔断器2,负荷开关和三个熔断器2连接成三相一体装置,结合图2所示,所述负荷开关包括三个环氧极柱31、一个第一绝缘杆32、三个真空灭弧室33和操作机构,三个环氧极柱31并排布置,第一绝缘杆32依次穿过并连接三个环氧极柱31,三个真空灭弧室33分别设置在三个环氧极柱31内,所述三个熔断器2分别设置在三个绝缘壳21内,三个绝缘壳21相对应的分别设置在三个环氧极柱31上,并且三个绝缘壳21均套设连接在第一绝缘杆32上,三个环氧极柱31的后端分别连接有下触座34,下触座34分别与真空灭弧室33的进线端连接,每个真空灭弧室33的出线端设有动触杆331,每个熔断器2前端分别与相对应真空灭弧室33的动触杆331连接导通,所述操作机构与动触杆331连接,并能带动动触杆331往复移动以实现真空灭弧室33动静触头的分合,绝缘壳21的后端设有上触座22,每个上触座22分别与熔断器2的后端连接导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一第一绝缘杆将三个绝缘壳和三个环氧极柱连接成一体,一方面保证了整体性,进而实现连接的可靠性和牢固性,另一方面连接方式简单,装配效率高,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上凸台和下凸台,更不需要在上凸台和下凸台中设置导电件,不会使上凸台与下凸台中的导电件产生漏电的风险,从而可以提升绝缘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图4所示,环氧极柱31向其前端敞开,环氧极柱31靠近其前端向上敞开并形成一开口311,开口311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下侧板312,所述第一绝缘杆32依次穿过环氧极柱31的下侧板312进而将三个环氧极柱31连接在一起,所述绝缘壳21具有两个上侧板211,两个上侧板211相对应的分别抵靠在两个下侧板312上,两个上侧板211向下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凸缘212,每个凸缘212均套设在第一绝缘杆32上,具体的,每个凸缘212分别设有与第一绝缘杆32相对应配合的过孔,第一绝缘杆32依次穿过绝缘壳21上每个凸缘212的过孔,进而使绝缘壳21套设在第一绝缘杆32上。优选的,所述环氧极柱31靠近其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下凸板313,所述绝缘壳21还具有一连接所述两个上侧板211的底板213,该底板213向下延伸形成一上凸板214,上凸板214通过第二绝缘杆36枢接在两个下凸板313之间。本实施例通过上凸板与两个下凸板的连接,更好的实现环氧极柱和绝缘壳的可靠连接,连接方式更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2~图4所示,每个熔断器2前端分别通过软连接部23与相对应真空灭弧室33的动触杆331连接,该软连接部可以为接线铜排,软连接部23的一端与所述熔断器2的前端连接,软连接部2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底板213、所述环氧极柱31的开口311以延伸至环氧极柱31内并连接在真空灭弧室33的动触杆331上。

本实施例中熔断器通过软连接部与真空灭弧室连接,而且软连接部穿过所述底板、所述环氧极柱的开口以延伸至环氧极柱内并连接在真空灭弧室的动触杆上,这种连接方式不像现有技术那样通过上凸台与下凸台中的导电件连接导通,软连接部为一个整体,而且位于环氧极柱和绝缘壳内,不会发生漏电的危险,绝缘效果好,安全可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环氧极柱31的前端,操作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均固定在所述底盘车1上,两个支撑板上穿过并枢接有一操动轴42,该操动轴42通过操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真空灭弧室33的动触杆331连接,两个支撑板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有储能轴43、合闸触发件44、合闸轴45以及合闸动作组件,储能轴43和合闸轴45隔开设置,储能轴43的两端分别枢接在两个支撑板上,储能轴43的一端穿过一支撑板并连接有储能簧46,合闸触发件44固定连接在储能轴43上,合闸轴4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上,合闸动作组件连接在合闸轴45上,合闸动作组件具有第一动作端和第二动作端,合闸动作组件的第一动作端与操动轴42连接,储能轴43通过转动带动储能簧46储能完成后,合闸触发件44能随储能轴43转动至与合闸动作组件第二动作端抵压配合的位置,并触发合闸动作组件第二动作端进行转动,同时通过合闸动作组件第一动作端带动操动轴42进行转动以实现合闸。

本实施例中操作机构将储能轴、合闸触发件、合闸轴以及合闸动作组件均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容置空间中,进而将操作机构的相关组件装配在容置空间中,不仅可以缩小整个操作机构的体积,也可以提高容置空间的利用率,本实施例中操作机构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不需要复杂的动作机构就能实现分合闸,从而可以实现操作机构的小型化。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盘车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一安装板11,所述操动轴42的两端分别枢接在两个安装板11上,两个安装板11上前后分别设有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所述环氧极柱31向下延伸形成前后设置的前支脚314和后支脚315,前支脚314和后支脚315分别抵靠设置在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上。

优选的,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储能簧46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承板13上,储能簧4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储能轴43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8、图9并结合图6、图7所示,合闸动作组件包括一操动杆47和至少一个操动臂48,操动臂48固定套设在所述合闸轴45上,操动臂分别沿合闸轴45的径向凸出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一拐壁481和第二拐壁482,第一拐壁481的端部与操动杆47的第一端枢接,操动杆47的第二端与所述操动轴42枢接并形成所述合闸动作组件的第一动作端,优选的,操动轴42上可以连接有拐壁,操动杆47的第二端枢接在操动轴42的拐壁上,第二拐壁482的端部与所述合闸触发件44相配合并形成所述合闸动作组件的第二动作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6~图9所示,合闸动作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操动臂48,所述操动杆47的第一端枢接在两个操动臂48中两个第一拐壁481之间,两个操动臂48中两个第二拐壁482之间设有一滚轮49,滚轮49设置在第二拐壁482的端部,滚轮49的两端分别枢接在两个操动臂48中两个第二拐壁482上,所述合闸触发件44为能与该滚轮49抵压配合的凸轮51。

本实施例中通过凸轮与滚轮的配合来实现合闸触发件对操动臂的触发下压,配合方式简单,便于实现。

优选的,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操动臂分别沿合闸轴45径向的相对侧凸出形成所述第一拐壁481和第二拐壁482,第二拐壁482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储能轴43和合闸轴45之间并使第一拐壁481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合闸触发件44的下方,第一拐壁481斜向上延伸并使第一拐壁481的端部延伸至与操动杆47的第一端相枢接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拐壁和第二拐壁分别沿合闸轴径向的相对侧凸出,这样第一拐壁和第二拐壁相对布置在合闸轴的两侧,一方面保证机构的平衡性,另一方面,由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第一拐壁和第二拐壁不需要进行弯折或者弯曲,从而可以缩小操作机构的体积,有利于操作机构的小型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5~图9所示,所述两个支撑板具有一个第一支撑板411,所述合闸轴45的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411并固定连接有合闸锁定件52,合闸锁定件52的上方设有一转动件53,该转动件53枢接在第一支撑板411的外侧,转动件5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转动件53的第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411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411的内侧,第一支撑板411的内侧设有复位件54,复位件54可以为复位弹簧,复位件5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411的内侧壁上,复位件5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件53的第一端,结合图10所示,转动件53上设有与所述合闸锁定件52相配合的缺口531,复位件54依靠其复位力能带动转动件53转动至第一位置,所述合闸轴45的两端分别枢接在两个支撑板上,所述合闸动作组件第二动作端固定连接在合闸轴45上,合闸触发件44触发合闸动作组件第二动作端转动时,合闸轴45能带动合闸锁定件52转动,合闸锁定件52能克服复位件54的复位力以穿过转动件53的缺口531并抵靠在转动件53的一侧,所述两个支撑板还具有一个第二支撑板412,所述储能簧46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12的外侧,储能簧46一端固定设置,储能簧4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储能轴43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6~图9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411的外侧还枢接有分闸触发件55,分闸触发件55能触发所述转动件53克服所述复位件54的复位力转动至第二位置,并使转动件53的缺口531能对所述合闸锁定件52进行让位;

如图6~图9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411的外侧枢接有分闸轴56,分闸轴56上设有一扭簧57,所述分闸触发件55套设在分闸轴56上并与扭簧57连接,所述转动件53的第二端连接有一联动杆58,分闸触发件55能与联动杆58抵压配合并触发联动杆58进行转动,具体地,分闸触发件55的一侧设有分闸凸起551,分闸凸起551能与联动杆58抵压配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有驱动轴63和齿轮组,驱动轴63与所述储能轴43隔开设置,驱动轴63与所述合闸轴45分别位于储能轴43的两侧,驱动轴63的两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两个支撑板上,驱动轴63的一端穿过一个支撑板并连接有驱动件64,驱动件64可以为驱动电机,驱动轴63通过齿轮组与储能轴43连接,具体的,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65和从动齿轮66,主动齿轮65固定套设在所述驱动轴63上,从动齿轮66固定套设在所述储能轴43上,主动齿轮65和从动齿轮66相啮合传动;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有辅助合闸组件,辅助合闸组件包括涡轮59、蜗杆61和手动合闸轴62,涡轮59固定套设在所述驱动轴63上,蜗杆61沿所述支撑板延伸的方向设置并与涡轮59相配合,手动合闸轴62的一端与蜗杆61连接,手动合闸轴62的另一端沿所述支撑板延伸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的前端开口处。

本实施例中动轴与所述合闸轴分别位于储能轴的两侧。不仅实现机构的小型化,由于重力分布均匀,进而可以保证机构的平衡性。

本实施例设置辅助合闸组件,其与自动分闸组件相配合,可以实现双保险的作用,可以实现进行情况下的手动分闸,保证作业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2所示,还包括至少一个分闸簧65,分闸簧65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分闸簧65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操动轴42上,优选的,分闸簧65设有两个,两个分闸簧65分别靠近操动轴42的两端设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