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980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开关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如图1所示,断路器包括框架1和一次回路2的A、B、C三相极柱,框架1内具有合闸蓄能操作机构和分闸操作机构,一次回路2的A、B、C三相极柱纵向布置,合闸蓄能操作机构和分闸操作机构通过一副主拐臂3同时对A、B、C三相极柱进行分合闸操作。

由于合闸蓄能操作机构和分闸操作机构位于一次回路2的侧面,这样越靠近合闸蓄能操作机构和分闸操作机构的极柱的合闸速度、分闸速度、弹跳越快,开距和超程也越大,导致三相的合闸速度、分闸速度、弹跳、开距及超程等机械特性协调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机构位于一次回路的侧面导致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协调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关结构,包括:壳体;A相极柱、B相极柱和C相极柱,A相极柱、B相极柱及C相极柱间隔设置在壳体的上方;开关结构还包括:操作机构,设置在壳体的下方,操作机构的操作侧位于壳体的侧面所在的一侧,操作机构的输出端与B相极柱的B相拉杆驱动连接,输出端的上下运动带动B相拉杆上下运动;

传动结构,使连接B相拉杆与A相极柱的A相拉杆、C相极柱的C相拉杆相连接,传动结构受B相拉杆驱动下带动A相拉杆和C相拉杆随B相拉杆一同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开关结构还包括传动连杆,传动连杆的第一端与输出端连接,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B相拉杆驱动连接,传动连杆在输出端驱动下做上下运动,并带动B相拉杆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直角拐臂、第二直角拐臂、第三直角拐臂及主轴,第一直角拐臂的固定端、第二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与B相拉杆连接,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与A相拉杆连接,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与C相拉杆连接,主轴分别与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连接。

进一步地,开关结构还包括连接拐臂,连接拐臂的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并与第一直角拐臂同步转动,连接拐臂的自由端与传动连杆的第二端连接,连接拐臂与第一直角拐臂的与B相拉杆连接的臂平行设置,传动连杆通过连接拐臂和第一直角拐臂的与B相拉杆连接的臂与B相拉杆连接。

进一步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直角拐臂、第二直角拐臂、第三直角拐臂及主轴,第一直角拐臂的固定端、第二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分别与B相拉杆、传动连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与A相拉杆连接,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与C相拉杆连接,主轴分别与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连接。

进一步地,开关结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及第三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及第三转轴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第一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和连接拐臂的固定端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第二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套设在第二转轴上,第三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套设在第三转轴上。

进一步地,开关结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壳体支撑在两个支架上。

进一步地,壳体为箱体结构。

进一步地,操作机构包括操作箱和输出端,输出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操作箱中且输出端的靠近B相拉杆的端部从操作箱的顶部伸出。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操作机构的输出端的上下运动带动B相拉杆做上下运动,B相拉杆做上下运动的同时通过传动结构带动A相拉杆和C相拉杆上下运动,这样使得A相拉杆和C相拉杆的合闸速度、分闸速度、弹跳、开距及超程都是一样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A相的机械特性与C相的机械特性差距较大的问题。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合闸速度、分闸速度、弹跳、开距及超程等机械特性协调性好,并且,保证了机构力矩处于在最佳运动状态。操作机构的操作侧位于壳体的侧面所在的一侧,即操作机构采用侧装的安装方式,操作指示面向使用者,在侧面就可以进行开关的操作和使用,便于操作者使用及维护。操作机构位于壳体的下方,增加了操作机构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使运维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开关结构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2的开关结构的侧视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21、A相极柱;211、A相拉杆;22、B相极柱;221、B相拉杆;23、C相极柱;231、C相拉杆;30、操作机构;40、传动连杆;51、第一直角拐臂;52、第二直角拐臂;53、第三直角拐臂;54、主轴;61、第一转轴;62、第二转轴;63、第三转轴;7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结构包括:壳体10、A相极柱21、B相极柱22、C相极柱23、操作机构30和传动结构,A相极柱21、B相极柱22及C相极柱23间隔设置在壳体10的上方;操作机构30设置在壳体10的下方,操作机构30的操作侧位于壳体10的侧面所在的一侧,操作机构30的输出端与B相极柱22的B相拉杆221驱动连接,输出端的上下运动带动B相拉杆221上下运动;传动结构使B相拉杆221与A相极柱21的A相拉杆211、C相极柱23的C相拉杆231相连接,传动结构受B相拉杆221驱动下带动A相拉杆211和C相拉杆231随B相拉杆211一同上下运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开关结构,操作机构30的输出端的上下运动带动B相拉杆221做上下运动,B相拉杆221做上下运动的同时通过传动结构带动A相拉杆211和C相拉杆231上下运动,这样使得A相拉杆211和C相拉杆231的合闸速度、分闸速度、弹跳、开距及超程都是一样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A相的机械特性与C相的机械特性差距较大的问题。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合闸速度、分闸速度、弹跳、开距及超程等机械特性协调性好,并且,保证了机构力矩处于在最佳运动状态。操作机构30的操作侧位于壳体10的侧面所在的一侧,即操作机构30采用侧装的安装方式,操作指示面向使用者,在侧面就可以进行开关的操作和使用,便于操作者使用及维护。操作机构30位于壳体10的下方,增加了操作机构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使运维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结构还包括传动连杆40,传动连杆40的第一端与输出端连接,传动连杆40的第二端与B相拉杆221驱动连接,传动连杆40在输出端驱动下做上下运动,并带动B相拉杆221上下运动。操作机构30直接与传动连杆40相连,传动连杆40带动B相拉杆221上下运动,B相拉杆221做上下运动的同时通过传动结构带动A相拉杆211和C相拉杆231上下运动,实现A、B、C相一起运动,达到分闸和合闸的目的。由于B相拉杆与操作机构之间的距离较大,传动连杆40便于将操作机构与B相拉杆连接起来,减小操作机构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传动结构包括第一直角拐臂51、第二直角拐臂52、第三直角拐臂53及主轴54,第一直角拐臂51的固定端、第二直角拐臂52的固定端及第三直角拐臂53的固定端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上,第一直角拐臂51的第一自由端与B相拉杆221连接,第二直角拐臂52的第一自由端与A相拉杆211连接,第三直角拐臂53的第一自由端与C相拉杆231连接,主轴54分别与第一直角拐臂51的第二自由端、第二直角拐臂52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直角拐臂53的第二自由端连接。操作机构30直接与传动连杆40相连,传动连杆40带动B相拉杆221做上下运动,通过第一直角拐臂51的90°转换将B相拉杆221的上下运动等比例变为主轴54的左右运动,主轴54左右运动同时带动第二直角拐臂52和第三直角拐臂53运动,通过第二直角拐臂52和第三直角拐臂53的90°转换将主轴54的左右运动等比例变为A相拉杆211和C相拉杆231的上下运动,实现A、B、C相一起运动,分合断路器。

优选地,开关结构还包括连接拐臂,连接拐臂的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上并与第一直角拐臂51同步转动,连接拐臂的自由端与传动连杆40的第二端连接,连接拐臂与第一直角拐臂51的与B相拉杆221连接的臂平行设置,传动连杆40通过连接拐臂和第一直角拐臂51的与B相拉杆221连接的臂与B相拉杆221连接。这样可以便于直角拐臂与拉杆连接,传动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开关结构还包括第一转轴61、第二转轴62及第三转轴63,第一转轴61、第二转轴62及第三转轴63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上,第一直角拐臂51的固定端和连接拐臂的固定端套设在第一转轴61上,第二直角拐臂52的固定端套设在第二转轴62上,第三直角拐臂53的固定端套设在第三转轴63上。转轴可以方便安装直角拐臂和连接拐臂。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结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70,壳体10支撑在两个支架70上。支架70用于支撑壳体和三个极柱,起到支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为箱体结构。箱体加工方便,制造简便,成本低廉。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机构30包括操作箱和输出端,输出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操作箱中且输出端的靠近B相拉杆221的端部从操作箱的顶部伸出。操作机构30的结构简单,便于与传动拉杆连接。

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传动结构也可以包括第一直角拐臂、第二直角拐臂、第三直角拐臂及主轴,第一直角拐臂的固定端、第二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分别与B相拉杆、传动连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与A相拉杆连接,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与C相拉杆连接,主轴分别与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连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操作机构采用侧装的安装方式,操作指示面向使用者,操作方式可靠简便,指示明确,并具有简单、直接、美观及可靠等优点,便于操作者使用及维护。

2、侧装的操作机构通过传动拉杆、直角拐臂及主轴带动三个拉杆运动保证了力矩处在最佳运动状态。

3、增加了操作机构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使运维工作更加安全可靠,传动简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