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充电桩的充电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1478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充电桩的充电枪。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按安装方式可分为落地式充电桩、挂壁式充电桩。落地式充电桩适合安装在不靠近墙体的停车位。挂壁式充电桩适合安装在靠近墙体的停车位。

按安装地点分可分为公共充电桩和专用充电桩,公共充电桩是建设在公共停车场(库)结合停车泊位,为社会车辆提供公共充电服务的充电桩。专用充电桩是建设单位(企业)自有停车场(库),为单位(企业)内部人员使用的充电桩。自用充电桩是建设在个人自有车位(库),为私人用户提供充电的充电桩。充电桩一般结合停车场(库)的停车位建设。安装在户外的充电桩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安装在户内的充电桩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2。

按充电接口数可分为一桩一充和一桩多充。

按充电方式分可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

现有技术中,充电桩上的充电枪为插入式的,在给汽车充电时,直接将充电枪插到汽车上的槽口内,槽口内的电极片与充电枪上的电极片触接, 进行充电,但是这种充电方式在下雨天,很容易使充电枪端头处进入水,在充电时,很容易导致短路触电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在给汽车充电的过程中,进入雨水的话,很容易使汽车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烧毁,从而汽车报废,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使雨水进入,且防触电充电桩的充电枪。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触电充电桩的充电枪,包括本体,还包括密封盖和密封橡胶圈,所述本体为圆柱状,本体的端头处的外延设有台阶槽,所述本体的外壁上设有所述密封橡胶圈,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台阶槽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为软性橡胶塑料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橡胶圈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触电充电桩的充电枪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设置密封盖和密封橡胶圈,而且在本体的端头处的外延设置台阶槽,本体的外壁上设有所述密封橡胶圈,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台阶槽卡合,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密封橡胶圈的密封作用,在充电枪插入汽车内的插槽口内充电时,外部雨水能够被阻隔在外部,不会进入内部,即使长时间充电的过程中,雨水通过空隙渗入到内部的话,也会被聚集在台阶槽的空间内,不会接触到电子元器件,从而不会产生触电的现象发生,从而不易使汽车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烧毁,防止汽车报废,提高安全性能,而且通过设置密封盖,在平时人为拿去充电枪时,不易触碰到充电枪端头处的充电端子,避免触电现象,从而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充电桩的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充电桩的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一种防触电充电桩的充电枪,包括本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盖20和密封橡胶圈30,所述本体10为圆柱状,本体10的端头处的外延设有台阶槽11,所述本体10的外壁上设有所述密封橡胶圈30,所述密封盖20与所述台阶槽11卡合。

所述密封盖20为软性橡胶塑料浇筑而成,便于制造,且节约成本。

所述密封橡胶圈30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本体10的外壁上,便于拆卸、安装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设置密封盖和密封橡胶圈,而且在本体的端头处的外延设置台阶槽,本体的外壁上设有所述密封橡胶圈,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台阶槽卡合,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密封橡胶圈的密封作用,在充电枪插入汽车内的插槽口内充电时,外部雨水能够被阻隔在外部,不会进入内部,即使长时间充电的过程中,雨水通过空隙渗入到内部的话,也会被聚集在台阶槽的空间内,不会接触到电子元器件,从而不会产生触电的现象发生,从而不易使汽车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烧毁,防止汽车报废,提高安全性能,而且通过设置密封盖,在平时人为拿去充电枪时,不易触碰到充电枪端头处的充电端子,避免触电现象,从而提高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