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6691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耦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家电组件,尤其是一种耦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耦合器大多数为方形耦合器,方形耦合器的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约束;特别是,在家电设计过程中,方形耦合器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大,需设计在顶盖或者底座中,以能够提供足够的安装区域,进而满足方形耦合器的安装。这将导致家电在设计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现有小家电因耦合器体积过大等因素,而存在设计单一且不能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耦合器,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耦合器存在的缺陷,能够解决方形耦合器对豆浆机等小家电造成的结构壁垒,能够解决部分家电因为耦合器的原因造成的体型过大的结构壁垒,同时也能够解决现有豆浆机等小家电因为耦合器造成的造型单一的问题,以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耦合器,包括配合连接的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包括上耦合器主体和插针,所述下耦合器包括下耦合器主体和插簧,所述插针与插簧一一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耦合器主体设为条形主体,所述条形主体端面处的连接两个短边的中轴线上均布设有上耦合器的插针。

上述耦合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条形主体设为长条形主体,或设为弧状条形主体,或设为台阶状条 形主体;所述上耦合器的插针相应设为直线形排列分布,或呈弧形排列分布,或呈台阶形排列分布。

上述耦合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相邻插针的间距为设R1,R1≥8mm,所述插簧中间的插孔直径设置为φx,φx≥2.5mm。

上述耦合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长条形主体端面处的宽度设为R2,R2≥10mm。

上述耦合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弧状条形主体端面处的内弧度半径设为ra,ra≥72.5mm,外弧度半径设为rb,rb≥82.5mm,且rb-ra≥10mm。

上述耦合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台阶状条形主体端面中的任一插针的中心位置处的截面宽度设为R4,R4≥10mm,任意两个插针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设置为R5,R5≥0mm;所述台阶主体端面处的总宽度设为R6,R6-R4≥2mm。

上述耦合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上耦合器的插针包括地线、防溢线、零线以及电机线;所述防溢线、零线以及电机线相邻设置。

上述耦合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上耦合器的插针还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与地线相邻设置。

上述耦合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下耦合器还包括密封圈和端盖,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插簧外侧,所述端盖设在所述插簧端部。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设置条状主体结构,能够解决目前耦合器的长宽比过小导致的截面积过大而用以积水,以及能够解决目前豆浆机等小家电因为耦合器造成的外形单一的问题;以及通过增大绝缘距离以有效的防止触电等危险;同时,减小耦合器面积以提高防水效果,采用圆针针的设计, 这样上下耦合器的摩擦力更小同时耦合面积增大。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长条形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弧状条形主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弧状条形主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阶状条形主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阶状条形主体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结合图1、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耦合器,包括配合连接的上耦合器1和下耦合器2,上耦合器1包括上耦合器主体3和插针4,下耦合器2包括下耦合器主体8和插簧7,插针4与插簧7一一对应设置;上耦合器主体3设为条形主体,条形主体端面处的连接两个短边的中轴线上均布设有上耦合器1的 插针4。

具体操作中,下耦合器主体8的插簧7与上耦合器1的插针4对应;通过上述条形主体的上耦合器1和下耦合器2,能够解决目前耦合器的长宽比过小导致的截面积过大而用以积水,以及能够解决目前豆浆机等小家电因为耦合器造成的外形单一的问题;上述条形耦合器可不局限于顶盖或者底座上,也可设置在壳体侧壁上等薄壁部件中。另外,结合图2所示,下耦合器2还包括密封圈6和端盖5,密封圈6套设在插簧7外侧,端盖5设在插簧7端部。

结合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7所示,

本申请上述条形主体可设为长条形主体,或设为弧状条形主体,或设为台阶状条形主体;相应的,上耦合器的插针相应设为直线形排列分布,或呈弧形排列分布,或呈台阶形排列分布。其中,弧状条形主体以及台阶状条形主体主要为通过一些弧度来控制耦合器的长度,同时,弧状条形主体以及台阶状条形主体可设置为非对称结构,以防止因耦合器安装错误而出现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因下耦合器主体的结构与上耦合器主体的结构相同,关于下耦合器主体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提供有优选的参数数据,具体优选数据将结合相应的条形主体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3、图4、图6所示,相邻插针的间距为设R1,R1≥8mm,插簧中间的插孔直径设置为φx,φx≥2.5mm。

结合图3所示,长条形主体端面处的宽度设为R2,R2≥10mm;其中,长度设为R3;关于长度的具体数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插针数目进行相应选择。

结合图4、图5所示,弧状条形主体端面处的内弧度半径设为ra,ra≥72.5mm,外弧度半径设为rb,rb≥82.5mm,且rb-ra≥10mm。

结合图6、图7所示,台阶状条形主体端面中的任一插针的中心位置处的截面宽度设为R4,R4≥10mm,任意两个插针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设置为R5,R5≥0mm;台阶主体端面处的总宽度设为R6,R6-R4≥2mm;其中,长度 设为R7;关于长度的具体数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插针数目进行相应选择。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提供有优选的插针设置方式;上耦合器的插针包括地线、防溢线、零线以及电机线;防溢线、零线以及电机线相邻设置;即设置为4针耦合器。优选地,上耦合器的插针还包括信号线,信号线与地线相邻设置,即设置为5针耦合器。

结合图5所示,长条形耦合器的5针排列顺序具体如下:S=信号线、GND=地线、FY=防溢线、N=零线、DJ=电机线。信号线(S)和地线(GND)线需要相邻,左右顺序随机排列,以便电控结构。防溢线(FY)、零线(N)、电机线(DJ)三条线需要相邻,具体左右排列顺序3者可以互换。图示5中为最优排列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电控方面的线束走线以及为其他方面做铺垫;另外,4针耦合器直接去掉图示5中的信号线(S)即可改为4针耦合器,线束排列原则同5针耦合器。

具体操作中,信号线与地线连接以设置为相应的检测电路,如温度检测线路,可通过在信号线与地线之间连接热敏电阻以实现温度检测功能;为了优化具体的线路连接结构,本申请优选设置信号线与地线相邻设置,以实现优化电路的走线结构。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设置条状主体结构,能够解决目前耦合器的长宽比过小导致的截面积过大而用以积水,以及能够解决目前豆浆机等小家电因为耦合器造成的外形单一的问题;以及通过增大绝缘距离以有效的防止触电等危险;同时,减小耦合器面积以提高防水效果,采用圆针针的设计,这样上下耦合器的摩擦力更小同时耦合面积增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