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668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以及使用该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机电设备中广泛使用电气机柜,尤其是在弱电系统工程中,弱电机柜广泛采用19寸标准机柜,用于设备和线缆的安装,其中线缆主要是安装于电气机柜的背面。

机柜内的弱电设备供电,通常采用PDU(电源分配单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柜用电源分配插座,PDU可以看成一个有多位插孔的插线板,两端固定在机柜内。

在实际的工程中,机柜内的各种设备的电源线,长短不一;有粗有细;插头外形各式各样。即便是统一规格的设备及电源线,由于设备安装的位置不同,到了PDU这里也会变得长短不一了。退一步讲,无论是否使用PDU,在针对设备电源线缆的理线中,这个电源线缆长短不一的问题都是存在的。

处理这种电源线缆长短不一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把长的线缆找地方盘绕起来,由于有的线只长一点,所以只能绕个小圈,而长很多的线,就要绕个几层的大圈,机柜内部理线不能整齐化一,不美观;

第二种是按照合适的长度,剪掉多余的线缆和插头,统一安装新的三相插头。弱电设备的功率一般都比较小,并且使用的都是插头和线一体的注塑插头。但目前现有的侧插线缆形式的组装插头产品非常少,类似注塑插头外形的更是空白。另外,插头作为强电的产品,在外形、颜色、接线类型和参数等方面更偏向于强电,适用于弱电工程的更是少之又少。

同时,在很多工程施工中,对于设备电源线的标识问题不够重视,设备电源线上没有任何标识。少数的一些,做了简单的标识,但随着时间,其标识褪色、破损、脱落等,给日后的维护保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弱电工程中,很多系统的通讯网络,是需要在不中断通讯的状态下,进行维修或维护的。在进行维护和维修前,需要对网络进行相应的更改设置,做好周密的网络疏导方案再动手。但最终,在面对一堆没有标识的插头时,计划被彻底打败了。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逼得维护人员,只能逐个拆除机柜内的理线环或扎线带。工程竣工时整整齐齐的机柜,就这样变成了“蜘蛛网”。久而久之,这个蜘蛛网越搞越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结构简单,方便可靠,线缆固定可靠,并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外形与注塑插头一致,满足弱电工程的使用需求,同时可以对插头进行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设备电源线,便于机柜的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结构简单,方便可靠,线缆固定可靠,并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外形与注塑插头一致,满足弱电工程的使用需求,同时可以对插头进行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设备电源线,便于机柜的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之左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识别环的结构示意图之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识别环的结构示意图之左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识别环的结构示意图之 俯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之左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主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主俯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的接线柱与插脚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接线柱与插脚的冲压式结构示意图二;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接线柱与插脚的焊接式结构示意图一;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提供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接线柱与插脚的焊接式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描述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除特殊说明均不特指该方位,只是为了描述方便,所述产品的放置方向不同其描述也不尽相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理解的方位,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三芯线缆1组装成电源插头,侧插不同于直插,直插的结构插脚2的方向与线缆1轴线方向平行,侧插的结构插脚2的方向与线缆1轴线方向垂直,二者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外壳、三个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线缆1的三根线分别与接线柱3在外壳内电连接,具体的接线柱3与线缆1的三根线通过线缆螺钉12固定,接线柱3可以与通用的一致,包括与接线柱3连接插脚2,接线柱3与插脚2是冲压在一起的,插脚2由外壳伸出,插接使用。本例中,所述的外壳内设有线缆夹紧机构,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夹紧线缆1,所述的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4与下壳5。具体的上壳4与下壳5通过壳体固定螺钉10固定,这时在下壳5上设有通孔,在上壳4上设有螺母或螺纹孔,而接线柱3与插脚2设于下壳5中对应位置的三个异形安装区域中,下壳5参考图3与图4所示,这里的接线柱3与插脚2的安装是常规的结构。

本例中,如图2所示,特点在于,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夹紧螺钉6与固定螺母7,固定螺母7设于外壳上,具体的本例中设于下壳5,也可以设于上壳4上;夹紧螺钉6通过固定螺母7前端夹紧线缆1。为了保护线缆1,本例中,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包括还包括保护套8,套于夹紧螺钉6前端。保护套8如图8与图9所示,保护套8顶部设有防滑棱14,防滑棱14接触线缆1,并与线缆1方向垂直,增加摩擦力,防止线缆1相对滑动。此时,夹紧螺钉6可以选用金属的,如果没有保护套8夹紧螺钉6最好选用非金属材料的,如塑料。

同时,本例中,所述的固定螺母7采用注塑螺母与外壳注塑为一体,具体的是与下壳5注塑为一体,当然也可以是注塑后压入注塑螺母,这时需要预留螺母孔17;另外,固定螺母7还可以是在外壳上直接设置的螺纹孔。

另外,本例中,在上壳4的上尾部,是线缆保护部分,在外形上是完全仿照注塑类插 头。在“上”“下”和“左”“右”两个方向上,分别有两个弯曲凹13,用以保护线缆最小弯曲半径。还有,在上壳4的上尾端设有与上壳4配套的软橡胶尾堵,用于线径小于8mm左右时封堵缝隙之用,当线径大于8mm,则不需要安装。

本例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还包括识别标识,所述的识别标识设于外壳上。可以是直接采用不同颜色的上壳4或下壳5,简单方便。也可以是如本例中,如图5与图6所示,所述的识别标识包括不同颜色的识别环9,识别环9安装于外壳上。识别环9在接线柱3与插脚2处设有合适的开孔穿过芯线的同时可以压紧接线柱3与插脚2;识别环9在壳体固定螺钉10、夹紧螺钉6与固定螺母7的相提到位置均设有开孔;这里,如图7所示,通过夹紧螺钉6的孔有限位功能,为一限位孔16,这时如图9所示,保护套8下边设的挡边15,限位孔16限制挡边15,防止保护套8从限位孔16中全部伸出。具体的是所述的识别环9安装于上壳4与下壳5间,壳体固定螺钉10固定好上壳4与下壳5的同时固定好识别环9。同时,固定螺母7也可以设于识别环9上。

识别标识,有时即识别环9有色彩标识的作用:在生产和销售时,识别环9有多种颜色,配以相应颜色的不干胶贴纸。在施工中,不干胶贴纸,贴在相应的设备外壳上,形成设备(不干胶贴纸)和插头颜色的一一对应关系。复杂一点的,也可以按照电子或工程色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字,按照机柜内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的顺序排列,这需要在插头的说明书中增加色序表。总之,应用的方法很多。

安装时,将线缆1端部外皮剥掉适合的长度,芯线剥皮上锡;将线缆1依次穿过尾堵(如果需要)与上壳4;调整好线缆1的位置(带外皮部分),拧紧夹紧螺钉6,夹紧线缆1;将芯线穿过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用线缆螺钉12固定,剪掉多余部分;套上识别环9,插脚2放入内框架相应的异形安装区域,将下壳5用壳体固定螺钉10固定到位。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识别标识除了采用色彩以外,还可以采用数字,字母等来区分,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二

本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省略了图2中的识别环9,上壳4或下壳5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于识别。上壳4的相应位置设有压紧接线柱3与插脚2的结构。同时,对夹紧螺钉6的有限位功能的限位孔16设于上壳4上。这一结构,外壳4结构复杂,增加了制造难度。

实施例三

本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如图11所示,去掉了上壳4上的限位孔16的结构,保护套8内孔为螺纹孔,与夹紧螺钉6连接成一体。这个方案增加的缺点是保护套8会随着夹紧螺钉6的旋转而旋转,其顶部为增加摩擦力的“防滑棱14”不能保证与线缆1方向垂直。

实施例四

本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如图12所示,夹紧螺钉6设于上壳4上,夹紧螺钉6材料为非金属的,没有保护套8,固定螺母7是直接注塑螺母在上壳4上,缺点是上壳4工艺复杂,增加了制造难度。另外,非金属夹紧螺钉6的强度低,不适宜反复使用,线缆固定的效果差。

实施例五

本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3所示,固定螺母7与限位孔16均设于识别环9上,缺点是限位结构不完整,安装时,保护套8会脱离限位结构。

实施例六

本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4所示,替代方案五,是在主方案基础上,将固定螺母7设于识别环9上,夹紧螺钉6采用非金属的。非金属夹紧螺钉6的强度低,不适宜反复使用,线缆固定的效果差。

实施例七

本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如图15至图18所示,上壳4与下壳5采用旋转卡接的形式,通过卡扣11卡接。其旋转角度为20度,下壳5尾部有限制旋转的卡爪18。缺点是占用插座内部空间较多,不利于线缆1的安装。

实施例八

本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如图19至图21所示,上壳4与下壳5采用直插卡接的形式,通过上壳4的卡扣11卡接于下壳5的卡孔19中。缺点是可靠性差,且不利于反复拆装。

实施例九

本例主要讨论接线柱3与插脚2的形式,如图22与图23,接线柱3与插脚2是冲压在一起的形式;如图24与图25给出了接线柱3与插脚2是焊接的方式,具体的其它结构,不再详述。

实施例十

一种电气设备,所述的电源插头采用实施例一至九所述的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并应用于电气机柜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