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智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348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WIFI智能插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WIFI智能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电源插座的发展,电源插座已然成为了人们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必不可少的电气附件。目前市面上的电源插座大多为固定式、可移动式和防水防雷式等传统插座为主,且都是以机械开关来开启和关断电源插座的供电状态,对用户来说必须亲手开启或关断机械开关才能完成操作。

另外用户在开启或关断机械开关时,电源插座有产生火花的隐患,会危及用户的人身安全。

故,需要提供一种可远程操控的电源插座,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可远程控制电源插座开启或关断供电状态的WIFI智能插座;以解决现有的电源插座在开启或关断机械开关时,存在产生火花的隐患且危及用户人身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智能插座,其包括: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开启或关闭所述WIFI智能插座的信号并进行转发的天线、微处理器、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供电模块和防雷电路,所述用户终端通过WIFI信号与所述WIFI智能插座无线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天线,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继电器,所述防雷电路设置在外部电源与所述供电模块之间;

其中,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PNP三极管和二极管;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电阻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一电源VCC,所述二极管并联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两端;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电阻,所述发光二极管和电阻串联并二者作为一整体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并联;

所述防雷电路包括两个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两个所述压敏电阻并联连接且作为一个整体,所述整体一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气体放电管。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WIFI智能插座,其包括:

天线,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开启或关闭所述WIFI智能插座的信号并进行转发;

WIFI模块,连接于所述天线,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天线发送的开启或关闭所述WIFI智能插座的信号,并控制继电器的开启或关闭状态;

所述继电器,串联于所述WIFI智能插座的火线上,且所述继电器与所述WIFI模块连接;

供电模块,连接于外部电源与所述WIFI模块之间,用于将外部交流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源给所述WIFI模块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中,所述WIFI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用于驱动所述继电器的继电器驱动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天线,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继电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中,所述继电器驱动单元为一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单元为一接收所述天线发送的开启或关闭所述WIFI控制电源插座的信号且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微处理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中,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PNP三极管和二极管;

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电阻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一电源VCC,所述二极管并联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中,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电阻,所述发光二极管和电阻串联并二者作为一整体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并联。

在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中,所述WIFI模块为2.4GWIFI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中,所述用户终端为一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一开启按键和关闭按键。

在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中,所述WIFI智能插座还包括一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外部电源和供电模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中,所述防雷模块包括包括两个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两个所述压敏电阻并联连接且作为一个整体,所述整体一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气体放电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电源插座,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通过天线、供电模块、微处理器、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继电器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实现远程控制电源插座供电状态的开启或关闭,从而避免了用户亲身开启或关闭电源插座时危及人身安全的风险,且可较好的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电源插座在开启或关断机械开关时,存在产生火花的隐患且危及用户人身安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实施例的防雷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优选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优选实施例的防雷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优选实施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实施例的防雷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示意图。该WIFI智能插座10包括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开启或关闭所述WIFI智能插座的信号并进行转发的天线11、微处理器12、继电器驱动电路13、继电器14、供电模块15和防雷电路16,所述用户终端通过WIFI信号与所述WIFI智能插座无线连接;

微处理器1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供电模块15的输出端,微处理器1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天线11,微处理器12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13的输入端,继电器驱动电路13的输出端连接于继电器14,防雷电路16设置在外部电源与供电模块15之间;

其中,继电器驱动电路13包括PNP三极管T1和二极管D1;PNP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连接于微处理器12的输出端,PNP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于继电器14线圈的一端,继电器14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一电源VCC,二极管D1并联于继电器14线圈的两端;继电器驱动电路13还包括一发光二极管PB1和电阻R2,发光二极管PB1和电阻R2串联并二者作为一整体与继电器14线圈的两端并联;

防雷电路16包括两个压敏电阻RV1、RV2和气体放电管GDT1,两个压敏电阻RV1、RV2并联连接且作为一个整体后一端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连接气体放电管GDT1。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优选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20包括天线21、WIFI模块22、继电器23、供电模块24和防雷模块25。

天线21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开启或关闭WIFI智能插座20的信号并进行转发;WIFI模块12连接于天线21,用于接收和处理天线21发送的开启或关闭WIFI智能插座20的信号,并控制继电器23的开启或关闭状态;继电器23串联于WIFI智能插座20的火线上,且继电器23与WIFI模块22连接;供电模块24连接于外部电源与WIFI模块22之间,用于将外部交流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源给WIFI模块22供电。

其中,WIFI模块22包括控制单元221和用于驱动继电器23的继电器驱动单元222,控制单元22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供电模块22,控制单元22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天线21,控制单元221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单元222的输入端,继电器驱动单元222的输出端连接于继电器23线圈的两端。

为了使得本优选实施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WIFI模块22优选为2.4GWIFI模块,另一方面,2.4G无线频段为免费频段以及大多数国家对2.4频段都有着相似的管理条例,使得本优选实施例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生活中电源插座于雷雨天气中,电源插座会因雷击而被损坏的情况,本优选实施例还包括一防雷模块25,防雷模块25电连接于外部电源和供电模块24之间,以滤除尖峰脉冲电压,从而达到防雷保护的目的。

请参照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优选实施例的防雷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优选实施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示意图。

继电器驱动单元222为一继电器驱动电路,控制单元221为一接收天线发送的开启或关闭WIFI控制电源插座的信号且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发送给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微处理器。

由于微处理器的工作额定电压为5V,故供电模块14将外部交流电压转化为5V的直流电压以供微处理器正常工作。因此供电模块14转化提供的电压值根据处理单元121所需的工作额定电压值而定。

其中,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PNP三极管T2和二极管D2,PNP三极管T2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3连接于MCU的输出端,PNP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于继电器23线圈的一端,继电器23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一电源VCC,二极管D2并联于继电器23线圈的两端。

另外,基于上述的结构,用户在开启或关闭WIFI智能插座20时,很难直接的判断WIFI智能插座10是处于开启状态还是关闭状态,因此很有可能会出现误判的现象,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一发光二极管PB2和电阻R4,发光二极管PB2和电阻R4串联并二者作为一整体与继电器23线圈的两端并联。

因此当本优选实施例处于供电开启状态时,发光二极管PB2会发光;当本优选实施例处于供电关闭状态时,发光二极管PB2不发光。这样的设置便于用户直接的判断本优选实施例当前所处的供电状态,以便操作。

另外,防雷模块25为一防雷电路,其包括两个压敏电阻RV3、RV4和气体放电管GDT2,两个压敏电阻RV3、RV3并联连接且作为一个整体后一端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连接气体放电管GDT2。

用户终端为一遥控器,遥控器上设置有一开启按键和关闭按键。

本优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接入外部电源,供电模块24将外部交流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源给WIFI模块22供电,使得WIFI模块22可以正常工作;

然后,用户通过遥控器选择开启WIFI智能插座20的供电状态,或关闭WIFI智能插座20的供电状态;选择开启则按下开启按键,选择关闭则按下关闭按键;

用户选择开启或关闭后,天线21接收到遥控器发至的开启或关闭的无线信号,并将相应的无线信号发送给WIFI模块22的处理单元221;

接着,处理单元221将相应的无线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并传递至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单元222);

最后,当处理单元221传递的电信号为开启信号时,处理单元221便输出低电平,使得三极管T2饱和导通,电源VCC加在继电器23线圈两端,这时继电器吸合,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PB2发光,这时本优选实施例处于供电开启状态;当处理单元221传递的电信号为关闭信号时,处理单元221便输出高电平,使得三极管T2截止,继电器23线圈两端没有电位差,继电器衔铁松开,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PB2熄灭,这时本优选实施例处于供电断开状态。

这样便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本优选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WIFI智能插座的优选实施例通过天线、供电模块、WIFI模块和继电器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实现远程控制电源插座供电状态的开启或关闭,从而避免了用户亲身开启或关闭电源插座时危及人身安全的风险,且可较好的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电源插座在开启或关断机械开关时,存在产生火花的隐患且危及用户人身安全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