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141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扣器,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断路器中的脱扣装置式控制断路器分闸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目前业内使用的脱扣器大都是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电磁系统动作继而带动相应机构动作来完成断路器的分闸。为了使脱扣器的电磁系统能够及时回位,通常会在其内部设置复位机构,但是现有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的结构大都比较复杂且可靠性较差。

为了得到一种结构简化、可靠性高的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申请人设计了一种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2695354 U,授权公告日:2013.01.23),其中,该复位机构中的锁扣下端延伸至电磁系统的顶针外端并接触,第一摇臂的第二杆部在扭簧的作用下,抵在锁扣上,使其压紧锁扣。

但是在该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扭簧需要同时提供锁扣与顶针的复位力,因此扭簧与第二杆部给予锁扣的压力过大,容易出现合闸时,跳扣与锁扣卡死,导致合闸不到位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解决现有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锁扣的弹性复位力过大,容易卡死,影响产品性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操作机构、锁扣、电磁脱扣器、顶杆、摇臂、复位扭簧;

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与壳体铰接的手柄、杠杆、跳扣,所述手柄与杠杆通过连杆联动连接,所述杠杆上设有触头支持并与跳扣联动配合,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一弹性件;

所述摇臂铰接在壳体内,包括与壳体铰接的铰接部以及向外延伸的第一杆部、第二杆部;所述复位扭簧套设在摇臂的铰接部上;所述顶杆滑移设置在壳体内,其一端与触头支持相抵,另一端与复位扭簧的一只扭脚相抵,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只扭脚则与摇臂的第一杆部相抵,驱使第二杆部内侧抵在电磁脱扣器的顶针上;所述锁扣的上端与壳体铰接,其下端向下延伸至与第二杆部的外侧相接触,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为锁扣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并套设在手柄的铰接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只扭脚抵在锁扣的上端。

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其一只扭脚抵在壳体上,另一只扭脚抵在触头支持上。

所述壳体内设有与顶杆适配的滑槽;所述顶杆其中一侧侧面设有与滑槽适配的凸台。

所述顶杆与复位扭簧配合的一端设有限位槽。

还包括带凸轴的联动杆、横向设置的横杆;所述联动杆与锁扣同轴设置,并能带动锁扣转动;所述凸轴穿过横杆,与横杆联动连接;所述横杆上还设有为横杆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三弹性件。

所述第三弹性件为弹簧,其一端与壳体相抵,另一端与横杆的一端端部相抵。

所述横杆一端的端部设有圆柱形凸起,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在圆柱形凸起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将锁扣下端设置于摇臂的第二杆部外侧,并额外增加一个第二弹性件提供复位力,使得锁扣的复位与摇臂的复位互不干扰,确保锁扣的弹性复位力大小适合,不会出现卡死现象,确保产品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隐藏壳体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隐藏壳体后另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隐藏壳体后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操作机构,21-手柄,22-杠杆,23-跳扣,24-连杆,25-触头支持,26-第一弹性件,3-锁扣,4-电磁脱扣器,41-顶针,5-顶杆,51-凸台,52-限位槽,6-摇臂,61-铰接部,62-第一杆部,63-第二杆部,7-复位扭簧,8-第二弹性件,9-联动杆,91-凸轴,10-横杆,10-圆柱形凸起,12-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机构,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操作机构2、锁扣3、电磁脱扣器4、顶杆5、摇臂6、复位扭簧7;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与壳体铰接的手柄21、杠杆22、跳扣23,所述手柄21与杠杆22通过连杆24联动连接,所述杠杆22上设有触头支持25并与跳扣23联动配合,所述操作机构2还包括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一弹性件26;所述摇臂6铰接在壳体1内,包括与壳体1铰接的铰接部61以及向外延伸的第一杆部62、第二杆部63;所述复位扭簧7套设在摇臂6的铰接部61上;所述顶杆5滑移设置在壳体1内,其一端与触头支持25相抵,另一端与复位扭簧7的一只扭脚相抵,所述复位扭簧7的另一只扭脚则与摇臂6的第一杆部62相抵,驱使第二杆部63内侧抵在电磁脱扣器4的顶针41上;所述锁扣3的上端与壳体1铰接,其下端向下延伸至与第二杆部63的外侧相接触,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为锁扣3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二弹性件8。

当出现故障时,电磁脱扣器4的顶针41顶出,推动摇臂6的第二杆部以及锁扣3转动,锁扣3与跳扣分离,使得操作机构在第一弹性件26的作用下动作,实现脱扣,同时脱扣后的触头支持25能推动顶杆滑动,顶杆则通过复位扭簧7带动摇臂6回转复位,摇臂6的第二杆部63则推动顶针41复位,为下一次脱扣做准备,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复位效果好,同时由于锁扣3下端设置于摇臂6的第二杆部63外侧,并额外增加一个第二弹性件8提供复位力,使得锁扣3的复位与摇臂6的复位互不干扰,确保锁扣3的弹性复位力大小适合,不会出现卡死现象,确保产品使用性能。

如图所示,所述第二弹性件8为扭簧,并套设在手柄21的铰接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8的一只扭脚抵在锁扣3的上端,手柄21与锁扣的距离较远,因此该扭脚的长度很长,使得其复位力很小,仅仅能够保证锁扣3在脱扣后复位,确保产品使用性能,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如图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26也采用扭簧,其一只扭脚抵在壳体1上,另一只扭脚抵在触头支持25上,结构简单,复位可靠。

如图所示,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顶杆5适配的滑槽11;所述顶杆5其中一侧侧面设有与滑槽11适配的凸台51,确保顶杆5活动位置的稳定性,而且凸台51与与滑槽两端的内壁实现限位,效果更好。

如图所示,所述顶杆5与复位扭簧7配合的一端设有限位槽52,所述复位扭簧7的扭脚卡在限位槽52内,安装固定效果更好。

如图所示,还包括带凸轴91的联动杆9、横向设置的横杆10;所述联动杆9与锁扣3同轴设置,并能带动锁扣3转动;所述凸轴91穿过横杆10,与横杆10联动连接;所述横杆10上还设有为横杆10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三弹性件12;在壳体1内壁设置一个与凸轴91配合的活动槽,使得能够安装附件,通过联动杆9、横杆10、第三弹性件12实现联动动作。

其中,所述第三弹性件12为弹簧,其一端与壳体1相抵,另一端与横杆10的一端端部相抵,所述横杆10一端的端部设有圆柱形凸起;安装更加可靠稳定。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