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拉强度的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03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抗拉强度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抗拉强度的电线,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行业虽然只是一个配套行业,却占据着中国电工行业1/4的产值,它产品种类众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电力、建筑、通信、制造等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密切相关,电线电缆还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仪器、仪表,实现电磁能量转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器材,是未来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目前用于家用电器的电线一般只有导体和绝缘层,由绝缘层都是经过熔融后再与导体相结合,再经过冷却形成,该电线在反复使用后,绝缘层容易硬化、脱离,以致导体失去绝缘层的保护,而造成漏电等不安全因素,电线的更换与维修又增加了相应的费用,给生活、生产造成极大的不便,而且容易被动物啃咬,抗拉强度也较低,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抗拉强度的电线,通过阻燃防火层可以有效的防止火焰在电缆上的延燃,阻燃效果好,耐火性能强,通过驱避剂填充层可以有效的防止啮齿动物对电缆的咬伤,通过有机硅树脂层具有很好地耐磨性、防刮伤性,设有填充纤维线,抗拉强度好,大大延长使用寿命,杜绝电线被扯断的现象发生,设有纤维编织层,有效保护线芯,不易硬化,不易被外力破坏和磨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抗拉强度的电线,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内腔设有有机硅树脂层,所述有机硅树脂层内腔设有阻燃防火层,所述阻燃防火层内腔设有无机物填充层,所述无机物填充层内腔设有驱避剂填充层,所述驱避剂填充层内腔设有导体屏蔽层,所述导体屏蔽层内腔设有纤维编织层,所述纤维编织层内腔设有若干个填充纤维线,且填充纤维线内腔嵌设有两组线芯。

进一步而言,所述线芯由多股铜导线绞合而成,铜导线的线径为0.15~0.25毫米。

进一步而言,所述阻燃防火层采用陶瓷纤维。

进一步而言,所述导体屏蔽层采用镀锡铜,所述无机物填充层为改性材料处理过后的氧化镁。

进一步而言,所述驱避剂填充层为环己酰亚胺或硼系化合物与酰胺基树脂的粘合物。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阻燃防火层可以有效的防止火焰在电缆上的延燃,阻燃效果好,耐火性能强,通过驱避剂填充层可以有效的防止啮齿动物对电缆的咬伤,通过有机硅树脂层具有很好地耐磨性、防刮伤性,设有填充纤维线,抗拉强度好,大大延长使用寿命,杜绝电线被扯断的现象发生,设有纤维编织层,有效保护线芯,不易硬化,不易被外力破坏和磨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抗拉强度的电线剖视图。

图中标号:1、护套;2、有机硅树脂层;3、阻燃防火层;4、无机物填充层;5、驱避剂填充层;6、填充纤维线;7、导体屏蔽层;8、线芯;9、纤维编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高抗拉强度的电线,包括护套1,所述护套1内腔设有有机硅树脂层2,所述有机硅树脂层2内腔设有阻燃防火层3,所述阻燃防火层3内腔设有无机物填充层4,所述无机物填充层4内腔设有驱避剂填充层5,所述驱避剂填充层5内腔设有导体屏蔽层7,所述导体屏蔽层7内腔设有内腔设有纤维编织层9,所述纤维编织层9内腔设有若干个填充纤维线6,且填充纤维线6内腔嵌设有两组线芯8。

所述线芯8由多股铜导线绞合而成,铜导线的线径为0.15~0.25毫米,所述阻燃防火层3采用陶瓷纤维,陶瓷纤维质量小,耐高温,热稳定性好,所述导体屏蔽层7采用镀锡铜,所述无机物填充层4为改性材料处理过后的氧化镁,相比普通无机绝缘氧化物接头更易进行改性,镀锡铜耐腐蚀,易焊接,屏蔽效果好,所述驱避剂填充层5为环己酰亚胺或硼系化合物与酰胺基树脂的粘合物,环己酰亚胺或硼系化合物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与酰胺基树脂结合,有助于长期散发刺激性气味。

本实用新型改进与:通过阻燃防火层3可以有效的防止火焰在电缆上的延燃,阻燃效果好,耐火性能强,通过驱避剂填充层5可以有效的防止啮齿动物对电缆的咬伤,通过有机硅树脂层2具有很好地耐磨性、防刮伤性,设有填充纤维线10,抗拉强度好,大大延长使用寿命,杜绝电线被扯断的现象发生,设有纤维编织层9,有效保护线芯,不易硬化,不易被外力破坏和磨损。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