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防止插反的USB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18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防止插反的USB接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防止插反的USB接口。



背景技术: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设备主体与穿戴件可拆卸,在设备主体的一端(设备主体与穿戴件衔接处的一端)设置USB充电端口,当USB充电端口与符合3C认证的充电头连接时进行充电;第二种是设备设置充电接口或充电接触点,通过充电接口或充电接触点与充电装置(适配器)连接进行充电。其中,第一种方式更为便捷,应用更为广泛。

USB接口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标准USB接口,在塑料基体上嵌装有金手指,金手指连接有埋设在塑料基体内的传输线路,在塑料基体外围设计有金属框,若把标准的USB接口设计在现有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的一端,设计相对复杂且占用的空间较大,既不美观又不利于穿戴件的生产;第二种为简易USB接口,塑料基体上设置有金手指,金手指连接有注塑在塑料基体内的传输线路,相比标准的USB接口少了外围的金属框,既美观又利于穿戴件的生产,占用空间小,因此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主要采用这种简易USB接口。

然而这种简易USB接口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其两面(与USB母座接触的一面和反面)均是平整的,将其插到USB母座时就容易出现插反的情况,金手指就无法与USB母座的金属弹片接触,从而无法充电,而设备又不会对此进行提示,造成用户以为设备已插好并正在充电,但实际并没有充电,一段时间后,当用户以为已充满电时,才发现设备并没有充电,造成时间的浪费,造成不良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防止插反的USB接口,能够避免充电时USB接口插反,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插反的USB接口,由基体和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正面的金手指组成,所述基体具有平面状的背面,仅在所述基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USB母座接口中的槽体位置和形状相匹配,其中,仅所述USB母座接口的具有金属接触片的一面具有所述槽体。

优选的,在上述防止插反的USB接口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至少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正面的一个侧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穿戴件,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如上面任一项所述的USB接口。

优选的,在上述可穿戴设备中,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穿戴件的辅助接口,所述辅助接口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位置与所述USB母座接口中的槽体位置不匹配。

优选的,在上述可穿戴设备中,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与所述辅助接口厚度之和大于所述USB母座接口中的槽体的高度。

优选的,在上述可穿戴设备中,所述穿戴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位置和形状匹配的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位置和形状匹配的第二凹槽。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防止插反的USB接口,由于该USB接口由基体和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正面的金手指组成,所述基体具有平面状的背面,仅在所述基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USB母座接口中的槽体位置和形状相匹配,其中,仅所述USB母座接口的具有金属接触片的一面具有所述槽体,因此能够避免充电时USB接口插反,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防止插反的USB接口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防止插反的USB接口,能够避免充电时USB接口插反,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防止插反的USB接口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防止插反的USB接口的示意图。该防止插反的USB接口,由基体1和设置于所述基体1的正面的金手指2组成,所述基体1具有平面状的背面,仅在所述基体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3,所述第一凸起部3与USB母座接口中的槽体位置和形状相匹配,其中,仅所述USB母座接口的具有金属接触片的一面具有所述槽体。众所周知,这种金手指2连接有传输线路,将这种金手指2与USB母座的金属接触片相接触之后,就能够实现充电和数据传输功能,将基体的正面设置第一凸起部之后,用户就不能将USB接口反向插入,从而避免用户以为充上电但实际因为插反而未能充电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图中仅仅是一个示意图,实际上,这种第一凸起部并不仅限于设置于正面的边缘,还可以设置于任何其他位置,只要保证能够实现正面插入而反面不能插入即可,另外这种第一凸起部的形状也并不仅限于图中的长条形状,只要保证正面插入时USB接口能够完全插入USB母座即可。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防止插反的USB接口,由于该USB接口由基体和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正面的金手指组成,所述基体具有平面状的背面,仅在所述基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USB母座接口中的槽体位置和形状相匹配,其中,仅所述USB母座接口的具有金属接触片的一面具有所述槽体,因此能够避免充电时USB接口插反,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防止插反的USB接口,是在上述第一种防止插反的USB接口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凸起部至少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正面的一个侧边。

由于标准USB母座的缝隙位于边缘,因此将这种第一凸起部设置于侧边处,就能够形成更好的配合,另外,可以在其中的一个侧边设置第一凸起部,也可以在两个侧边同时设置第一凸起部,而第一凸起部的形状可以优选为但不限于从USB插头的根部开始宽1mm、长10mm且高1.5mm的条状凸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可穿戴设备,继续参考图1,包括设备主体4和穿戴件(图中未示出),所述设备主体4的第一端设置有如上面所述的任一种USB接口。

正是由于上述USB接口,因此能够避免充电时USB接口插反,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穿戴设备,是在上述第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所述设备主体4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穿戴件的辅助接口5,在可穿戴设备的外观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为了追求美观,一般都是将设备主体两端接口的形状大小设计成一致,也就是辅助接口5和上述USB接口的形状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充电时,就容易出现端口插错的问题,也就是说,用户可能不小心将这种辅助接口5插入USB母座中进行充电而没有察觉,最终以为充满时拔出才发现,这就浪费了时间,给用户带来了不便,为解决这种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接口5设置有第二凸起部6,所述第二凸起部6的位置与所述USB母座接口中的槽体位置不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只是示意性的将第二凸起部6设置于辅助接口5的背面,这并不构成对其设置位置的限制,实际上第二凸起部设置于辅助接口的正面或者背面都可以,只要保证辅助接口无法插入到USB母座接口就行,这样就能够避免用户误用辅助接口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可穿戴设备,是在上述第二种可穿戴设备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与所述辅助接口厚度之和大于所述USB母座接口中的槽体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第二凸起部设置于辅助接口的正面还是背面的任何位置,都能够避免辅助接口插入USB母座中,从而更好的避免误插,需要说明的是,在穿戴件中需要针对这种第二凸起部的形状和位置制作相应的凹槽,保证二者紧密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可穿戴设备,是在上述第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穿戴件7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位置和形状匹配的第一凹槽8以及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匹配的第二凹槽9。

该可穿戴设备的两个穿戴件均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就能够对接设备主体两端的任意一个接口,也就是说,穿戴件可以任意设置于设备两端,用户在拆装时就不用担心将某个穿戴件插入哪个接口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上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穿戴件可以优选为但不限于腕带。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