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极性标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459阅读:9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极性标识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性标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性标识结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上都会有不同的电极,目前,国内蓄电池产品的极性标识方法一般是:(1)采用颜色胶标识,即在蓄电池上盖的极性胶槽内加注不同颜色的极性胶,但这种浇灌的工艺繁琐、效率低,容易在极性胶灌反极后,与极性端子处的极性标识冲突,造成蓄电池返工或报废;(2)采用蓄电池极柱标识盖作标识,制作红黑两种颜色的标识盖分别装在极柱上;但这种方式操作时容易把正负极装反,且一旦装错至使用时,会引起电池报废,且不容易检查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报废率低的避免电池极性错误标识的蓄电池极性标识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极性标识结构,包括蓄电池上盖,所述蓄电池上盖上设置第一孔结构与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处设置负极标识盖片,所述第二孔结构处设置正极标识盖片,所述负极标识盖片与第一孔结构通过凹凸结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孔结构顶部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侧方设置第一凹部;设于负极标识盖片外围处的、并与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凹部,所述负极标识盖片下侧设置与第一凹部配合的第二凸起。

作为优选,负极标识盖片表面涂黑色涂层,正极标识盖片表面涂红色涂层。

另一方面,一种蓄电池极性标识结构,包括蓄电池上盖,所述蓄电池上盖上设置第一孔结构与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处设置负极标识盖片,所述第二孔结构处设置正极标识盖片,所述正极标识盖片与第二孔结构通过凹凸结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孔结构顶部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侧方设置第一凹部;设于正极标识盖片外围处的、并与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凹部,所述正极标识盖片下侧设置与第一凹部配合的第二凸起。

作为优选,负极标识盖片表面涂黑色涂层,正极标识盖片表面涂红色涂层。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将蓄电池红黑极性标识盖片与电池上盖配合紧密即可直观地标示出电池的极性,避免极性标识盖片装反,防止误操作,降低短路几率,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蓄电池极性标识结构蓄电池上盖结构图。

图2为图1中V处放大图。

图3为负极标识盖片放大结构图。

图4为正极标识盖片放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蓄电池上盖,2第一孔结构,21第一凹部,22第一凸起,3第二孔结构,4负极标识盖片,41第二凹部,42第二凸起,5正极标识盖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到图4,一种蓄电池极性标识结构,包括蓄电池上盖,所述蓄电池上盖上设置第一孔结构(内设负极柱)与第二孔结构(内设正极柱),所述第一孔结构处设置负极标识盖片(表面设置黑色涂层,负极标识盖片呈黑色),所述第二孔结构处设置正极标识盖片(表面设置红色涂层,正极标识盖片呈红色),所述负极标识盖片与第一孔结构通过凹凸结构连接。

该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孔结构顶部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侧方设置第一凹部;设于负极标识盖片外围处的、并与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凹部,所述负极标识盖片下侧设置与第一凹部配合的第二凸起。

蓄电池上盖上有特殊凹凸槽结构(第一凸起与第一凹部),它与负极标识盖片上的凹凸槽结构(第二凹部与第二凸起)可紧密配合,达到安装的目的,通过此凹凸结构可以避免误操作将正极标识盖片安装在蓄电池上盖的极柱负极端。正极标识盖片安装在第二孔结构处。

电池上盖上正极端的结构正好能与红色极柱标识盖(正极标识盖片)相互配合,如在正极端上误装了黑色极柱标识盖(负极标识盖片),则无法装配,即达到了避免将电池极性盖装反导致电池连接反极的效果。

实施例二:一种蓄电池极性标识结构,包括蓄电池上盖,所述蓄电池上盖上设置第一孔结构与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处设置负极标识盖片,所述第二孔结构处设置正极标识盖片,所述正极标识盖片与第二孔结构通过凹凸结构连接。

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孔结构顶部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侧方设置第一凹部;设于正极标识盖片外围处的、并与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凹部,所述正极标识盖片下侧设置与第一凹部配合的第二凸起。

该实施例中的凹凸结构使用方式类似实施例一,不作详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