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永磁吸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665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智能电永磁吸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磁吸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电永磁吸盘。



背景技术:

1、旧式电永磁吸盘安装磁铁组件的都是在模具的正面或反面设置一个大模坑,若干个单体磁性组排列于模坑内,然后用树脂填充,填充后盖上盖板起到防水、防偏位等作用,这种一个大模坑放置若干单体磁性组件的磁铁之间磁性干扰过大,吸盘吸力减弱,影响磁力向前传递;2、旧式电永磁吸盘无磁力检测线圈,无法判断是否有磁产生,磁力大小无法判断,无法知晓那个模孔是否有问题,只能通过经验判断或逐个试验检测故障;同时也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生产成本低、磁吸力大、带磁力检测的智能电永磁吸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为:

一种智能电永磁吸盘,电永磁吸盘装置包括模板(1),模板(1)的反面设有若干个盲模孔(11),盲模孔(11)之间的顶部设有引线缺口(12),每个盲模孔(11)底部中间凸起有与模板(1)连为一体的柱体(101),柱体(101)与盲模孔(11)模壁之间形成有环绕柱体(101)的环绕槽(102);所述柱体(101)上套有一钕铁硼圈(104),钕铁硼圈(104)、磁力检测线圈(103)与盲模孔(11)模壁之间套有一防磁干扰圈套(105);所述柱体(101)的顶部固定有铝镍钴永磁块(106),铝镍钴永磁块(106)上套有一磁感线圈(107),磁感线圈(107)位于钕铁硼圈(104)及防磁干扰圈套(105)的上方;所述模板(1)的反面设有盖板(108),盖板(108)通过螺丝与模板(1)连接固定并将居于盲模孔(11)口的铝镍钴永磁块(106)、磁感线圈(107)压紧。

进一步:所述钕铁硼圈(104)、磁力检测线圈(103)相加的厚度等于柱体(101)的高度;所述防磁干扰圈套(105)的高度等于柱体(101)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钕铁硼圈(104)的外部为N极,内部为S极;所述柱体(101)上套有一磁力检测线圈(103),磁力检测线圈(103)固定在环绕槽(102)的槽底。

进一步:所述钕铁硼圈(104)由若干块扇形钕铁硼件相互连接围成一个钕铁硼圈。

进一步:所述铝镍钴永磁块(106)的直径等于柱体(101)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防磁干扰圈套(105)不吸磁的铜圈套或不锈钢圈套或非金属圈套。

进一步:所述磁感线圈(107)包括轴壳(2),轴壳(2)中间设有通孔(21),外上端部向外延伸有翻边一(22),外下端部延伸有翻边二(23),翻边二(23)延伸有软体齿式翼片(231);所述的翻边一(22)与翻边二(23)之间形成有绕线槽(24),绕线槽(24)上绕有铜线(25),轴壳(2)往盲模孔(11)塞入时软体齿式翼片(231)受到盲模孔(11)直径的限制将软体齿式翼片(231)向上翻折,轴壳(2)完全塞入盲模孔(11)后,软体齿式翼片(231)将铜线(25)包裹形成电永磁吸盘的磁感线圈,铝镍钴永磁块(106)布置在通孔(21)内,铝镍钴永磁块(106)厚度与轴壳(2)高度一致,每个盲模孔(11)内的磁感线圈铜线(25)通过导体穿过引线缺口(12)并联或串联连接,形成由若干单体磁感线圈组成的磁感线圈网,磁感线圈与钕铁硼圈(104)呈垂直对应。

进一步:所述的柱体(101)顶部设有盲螺丝孔(1011);所述铝镍钴永磁块(106)中间设有螺丝通孔(1061);所述盖板(108)将模板(1)反面盖合后通过螺丝穿过盖板(108)、铝镍钴永磁块(106)的螺丝通孔(1061)拧紧在柱体(101)顶部的盲螺丝孔(1011)上收紧固定的方式连接,从而将所有盲模孔(11)的孔口全面覆盖,压紧铝镍钴永磁块(106)、磁感线圈(107)。

进一步:所述的模板(1)靠近边缘处设有用于汇集电源线的模腔(19),模腔(19)与模板(1)的侧壁之间设有通孔(191),通孔(191)上安装有用于汇集电源线于一体的接线端子。

进一步:所述的模板(1)、盖板(108)为中性钢制造,两者均不与S极、N极的磁性相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模板上设置若干个盲模孔,盲模孔之间的通过模壁隔开,模壁顶部设有引线缺口,每个盲模孔底部中间设有与模板连为一体凸起的柱体,柱体与盲模孔模壁之间形成有环绕柱体的环绕槽,盲模孔结构简单、安装磁感元件时,按顺序放入环绕槽即可,环绕槽能快速校对整齐钕铁硼圈,钕铁硼圈由若干块扇形钕铁硼件相互连接围成一个整体钕铁硼圈,每块钕铁硼圈的外部为N极,内部为S极,在产生磁力或减弱磁力或增加磁力时,每块钕铁硼圈单独工作,相互之间磁场不干扰,磁场分组不混乱,磁场呈垂直循环的释放及回收,大大提高磁吸能力,环绕槽能够使磁力更加集中,单个盲模孔安装磁感元件容易发现问题及能够快速检测、修复、节省模具更换及调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如果某个盲模孔的磁感元件出现烧坏、线圈短路等质量、损耗不能使用问题可以更换对应盲模孔的磁感元件即可;2、在盲模孔的底部安装磁力检测线圈,其的目的在于计算每个模孔所产生的磁力及汇总磁力,通力磁力转换磁吸拉力,通过换算后在控制器液晶显示屏实时知道磁力大小,同时,通过磁力大小判断模板是否完全与被吸物磁吸,方便操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产品的仰视图;

图2为实用新型产品的剖视图;

图3为实用新型产品的俯视图;

图4为实用新型产品的剖视图;

图5为实用新型产品的剖视图;

图6为实用新型产品的剖视图;

图7为实用新型产品的爆炸图;

图8为实用新型产品轴壳的立体图;

图9为实用新型产品轴壳侧面视图;

图10为实用新型产品轴壳带有铜线的侧面图;

图11为实用新型产品轴壳的软体齿式翼片翻折后的立体图;

图12为实用新型产品轴壳、钕铁硼圈、铝镍钴永磁块三者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例:

一种智能电永磁吸盘,电永磁吸盘装置包括模板1,模板1的反面设有若干个盲模孔11,盲模孔11之间的顶部设有引线缺口12,每个盲模孔11底部中间凸起有与模板1连为一体的柱体101,柱体101与盲模孔11模壁之间形成有环绕柱体101的环绕槽102;所述柱体101上套有一磁力检测线圈103,磁力检测线圈103固定在环绕槽102的槽底;所述柱体101上套有一钕铁硼圈104,钕铁硼圈104、磁力检测线圈103与盲模孔11模壁之间套有一防磁干扰圈套105,防磁干扰圈套105是防止模孔之间的磁力线(磁场)横向扩散,影响其他模孔内的磁场或相互干扰,同时也可以使磁力线垂直向下;所述柱体101的顶部固定有铝镍钴永磁块106,铝镍钴永磁块106上套有一磁感线圈107,磁感线圈107位于钕铁硼圈104及防磁干扰圈套105的上方;所述模板1的反面设有盖板108,盖板108通过螺丝与模板1连接固定并将居于盲模孔11口的铝镍钴永磁块106、磁感线圈107压紧;当磁感线圈107通电时,钕铁硼圈104产生强磁,至于产生磁力的大小由磁感线圈107的电压及电流决定,电压或电流越大其产生的磁力越大,相反就越小,铝镍钴永磁块106保证磁场稳定、磁化后保持恒定磁性,退磁时保证磁力清退干净,防止剩磁;磁力检测线圈103其的目的在于计算每个模孔所产生的磁力及汇总磁力,通力磁力转换磁吸拉力,通过换算后在控制器液晶显示屏实时知道磁力大小,同时,通过磁力大小判断模板是否完全与被吸物磁吸,在退磁时,判断是否清退干净磁体;所述钕铁硼圈104、磁力检测线圈103相加的厚度等于柱体101的高度,保证紧密接触;所述防磁干扰圈套105的高度等于柱体101的高度,保证紧密接触;所述钕铁硼圈104的外部为N极,内部为S极,形成磁力产生及回收的磁体循环;所述钕铁硼圈104由若干块扇形钕铁硼件相互连接围成一个钕铁硼圈,每块钕铁硼圈的外部为N极,内部为S极,在产生磁力或减弱磁力或增加磁力时,每块钕铁硼圈单独工作,相互之间磁场不干扰,磁场分组不混乱,磁场呈垂直循环的释放及回收,大大提高磁吸能力,环绕槽能够使磁力更加集中;所述铝镍钴永磁块106的直径等于柱体101的直径,保证一致的大小可以磁力平衡集中;所述防磁干扰圈套105不吸磁的铜圈套或不锈钢圈套或非金属圈套,防止磁场横向直径过大及外扩散,削弱磁场;所述磁感线圈107包括轴壳2,轴壳2中间设有通孔21,外上端部向外延伸有翻边一22,外下端部延伸有翻边二23,翻边二23延伸有软体齿式翼片231;所述的翻边一22与翻边二23之间形成有绕线槽24,绕线槽24上绕有铜线25,轴壳2往盲模孔11塞入时软体齿式翼片231受到盲模孔11直径的限制将软体齿式翼片231向上翻折,轴壳2完全塞入盲模孔11后,软体齿式翼片231将铜线25包裹形成电永磁吸盘的磁感线圈,包裹后通过软体齿式翼片231使铜线25与模壁隔离,防止磁感线圈通过后产生的外周辅电与模体产生电压,防止干扰线圈及影响磁场,铝镍钴永磁块106布置在通孔21内,铝镍钴永磁块106厚度与轴壳2高度一致,每个盲模孔11内的磁感线圈铜线25通过导体穿过引线缺口12并联或串联连接,形成由若干单体磁感线圈组成的磁感线圈网,磁感线圈与钕铁硼圈104呈垂直对应;所述的柱体101顶部设有盲螺丝孔1011;所述铝镍钴永磁块106中间设有螺丝通孔1061;所述盖板108将模板1反面盖合后通过螺丝穿过盖板108、铝镍钴永磁块106的螺丝通孔1061拧紧在柱体101顶部的盲螺丝孔1011上收紧固定的方式连接,从而将所有盲模孔11的孔口全面覆盖,压紧铝镍钴永磁块106、磁感线圈107;所述的模板1靠近边缘处设有用于汇集电源线的模腔19,模腔19与模板1的侧壁之间设有通孔191,通孔191上安装有用于汇集电源线于一体的接线端子,接线端子通过电线连接有总控制器,总控制器通过电线连接移动控制器或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有无线控制器;所述的模板1、盖板108为中性钢制造,两者均不与S极、N极的磁性相吸。

所述的模板1的中间设有定模孔0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