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用控制器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125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用控制器面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瓶车用零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车用控制器面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瓶车用控制器面板在利用多个电子单元组成电子系统时,每个电子单元均需要与特定的接线端子组合连接。因此,对于整个电子系统来说,电线和接线端子的数量往往会很多,排列十分杂乱,对电子单元进行维护或更换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辨认相对应的电线和接线端子,给电子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车用控制器面板,在面板上设置了插接座,用于与电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使得接线端子有序排列,便于维护,且控制器面板在安装时简单便利、安装后稳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用控制器面板,包括面板本体,所述面板本体表面设有第一插接座、第二插接座和第三插接座;所述第一插接座沿其宽度方向一端设有第一扣合凸肩,所述第二插接座沿其宽度方向一端设有第二扣合凸肩,所述第三插接座沿其宽度方向一端设有第三扣合凸肩;所述第一插接座、所述第二插接座和所述第三插接座在长度方向上均包括两排对称设置的插接孔。

本实用新型在控制器面板上设置了多种型号的插接座,便于与各种接线端子连接,使得电瓶车用控制器面板在检修维护时更加便利。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接座为6柱插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接座为6至16柱插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插接座为8至24柱插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两侧设有卡接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与所述面板本体垂直设置且一体成型的限位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板自由端且与所述限位板垂直设置的限位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限位凸起的水平面的一半面积与所述限位板底部连接、另一半面积面向所述面板本体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本体底部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两条与卡接结构配合使用的导向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面板上设置了插接座,用于与电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使得接线端子有序排列,便于维护;2、控制器面板在安装时简单便利、安装后稳定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用控制器面板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用控制器面板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用控制器面板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面板本体,11、限位板,12、限位凸起,13、导向凸起,2、第一插接座,21、第一扣合凸肩,3、第二插接座,31、第二扣合凸肩,4、第三插接座,41、第三扣合凸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动车用控制器面板,包括面板本体1,所述面板本体1表面设有第一插接座2、第二插接座3和第三插接座4。所述第一插接座2沿其宽度方向一端设有第一扣合凸肩21,所述第二插接座3沿其宽度方向一端设有第二扣合凸肩31,所述第三插接座4沿其宽度方向一端设有第三扣合凸肩41。扣合凸肩用于对接线端子外壳进行定位,使得控制器面板与接线端子外壳定位牢固可靠。所述第一插接座2、所述第二插接座3和所述第三插接座4在长度方向上均包括两排对称设置的插接孔。通过插接孔连接接线端子,使得电线排列更加整洁有序,便于检修维护。

实施例一,所述第一插接座2为6柱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座3为12柱插接孔,所述第三插接座4为8柱插接孔。

实施例二,所述第一插接座2为6柱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座3为6柱插接孔,所述第三插接座4为24柱插接孔。

实施例三,所述第一插接座2为6柱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座3为16柱插接孔,所述第三插接座4为8柱插接孔。

根据实际所采用的接线端子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选用具有合适插接座的控制器面板,提高了控制器面板的通用性。

所述面板本体1在其长度方向两侧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与所述面板本体1垂直设置且一体成型的限位板11,设置在所述限位板11自由端且与所述限位板11垂直设置的限位凸起12。限位板11用于防止控制器面板左右移动,限位凸起12用于防止控制器面板上下移动。所述限位凸起1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限位凸起12的水平面的一半面积与所述限位板11底部连接、另一半面积面向所述面板本体1底部,位于面板本体1底部的限位凸起12起到限位左右。所述限位凸起12底部呈圆滑的半圆状体,避免在安装时损坏其他部件。所述面板本体1底部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两条与卡接结构配合使用的导向凸起13,在安装控制器面板起到导向左右,且进一步起到限位作用。通过卡接结构,控制器面板安装后会非常稳定牢固,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发生松动。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